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墙国竟然没有人能懂的该如何做好一杯咖啡实在是大悲哀。 -- forger

共:💬204 🌺1486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一个,就是你。
    • 家园 【原创】F大师硬生生把一个浸出过程写成了对你国的怒火文章

      笑完说浸出

      所有的浸出目的都一样:最大限度的浸出原药材,哦,不,应该是F大师的咖啡,中间的有效成分。当然对药物而言,还有减少无效物质的必要,所以要掌握平衡。咖啡豆貌似没有这个顾虑。

      浸出的过程,是一个固液萃取的过程,首先是提取液,管它是矿泉水还是95%乙醇,通过药材,哦,不,是咖啡,内部的毛细管,进入组织内部。木有毛细管,溶媒就无法进入。因此需要想办法多建立毛细管通道,毕竟待会儿,溶媒还得带着药材,哦,不,咖啡,的有效成分,从毛细管里出来。

      建立毛细管通道,就要靠烘焙和粉碎了。F大师都谈到了。反正是粗了不行,细了也不行,不粗不细刚刚好。至于到底多粗,估计是F大师压箱底的秘密了。反正我们教科书上写的,疏松脆性的药材,哦,不,咖啡,20目筛就可以了。

      毛细管有了,水还不一定能进去,因为里面会有空气,会有药材,哦,不,咖啡的脂溶性成分,溶媒浸润有困难。F大师给出的方法是空气可以被挤压出去,脂溶性成分是靠汽化的冲击力。我们对付药材的法子,是预先浸泡,外加抽一小会儿真空。F大师有木有借鉴下多功能药材提取罐的兴趣涅

      当然,溶媒里再加点表面活性剂,想必是极好的,只是不晓得这是不是F大师的不可示人的秘密了。

      好,溶媒进入药材,哦,不,咖啡的内部了。下面该浸出了。

      渗透进内部的溶媒,这时候的行为已经不太受人们控制了。所以会等很长时间。大家受不了这份等待的煎熬,一般是拿起玻璃棒开始搅拌。顺带加热下,因为,根据那个该死的阿累尼乌斯定理,反应速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级别的升高的。溶解也是如此。

      当然,F大师自然不屑于搅拌、加热、阿累尼乌斯这样没有情怀的调调。

      又能加热,又能搅拌的,莫过于沸腾了。

      什么?100度沸腾会破坏药材,哦,不,是咖啡的有效成分(色香味)?那就减压好了。我猜,如果减压,加脉冲或者超声波,效果也差不多。不过情怀的咖啡,怎么能出现欧亚噪杂的超声波涅。

      提取过程讲完了,就该讲原料(产地,采收时间,产地加工)和浸出溶媒(PH,硬度)了。

      向F大师的药剂学老师和物理化学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通宝推:苏仙岭,楚庄王,五峰,云中飞,红军迷,nighter,积吉,随性自在,gp4444,huky,my8883,桥上,阴霾信仰,关中农民,wage,梓童,纹石,师兄,宅羊驼,心远地自偏,蓝鸟,小白兔albert,丁一叮,老陈70,夏级核潜艇,秦波仁者,马后炮,方恨少,strain2,温雅颂,shinji,高中三年,筱风,红茶冰,盲人摸象,青颍路,脊梁硬,李根,陈王奋起,南寒,
      • 家园 F兄的文章可以打95分,你这篇可以打55分

        F兄的文章把咖啡原理大体上解释得清清楚楚,分析了从咖啡豆组成到水温度压力之物理化学的化工原理过程,一般消费者把这篇文章看三遍,收益不少。 F兄的这是对知识活学活用,点破了很多不同层次的纸。真乃我辈学人的典范。

        老兄这篇文章明显对咖啡一窍不通,就是把大学教科书背了一遍,还真空和表面活化剂尼。 在下用过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更好。 还阿伦尼乌斯方程尼,不懂还装懂, 咖啡温度订在93度是白痴啊。自己不理解问题不在现有框架下解决问题,然后说教课书上还有A,B,C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第一天进车间的大学生工程师最容易犯的毛病。

        这就是为啥中国太行发动机30年立项2000亿人民币研发到现在都不堪用。

        把教科书背的头头是到,只会套用 而不会活用知识在实践上的不懂装懂的工程师太多了,

        会做化工原理习题集反而做不好一顿饭和煮不好一杯咖啡的都是伪工程师。

        发一篇比较著名的煮咖啡论文吧, F兄的文章已经非常接近了。

        可以说F兄这篇咖啡文是我在中文环境里读到的最高水平的解释得最清楚的文章。

        F兄系列文给了华人不少海外做生意内幕,好好读,启发点思路足以养活一家人。我个人觉得是西西河最实用的文章之一。我不明白为啥大家都喷F兄。

        when hot water interacts with R&G coffee a number of phenomena occur (Lee et al., 1992 and Merritt and Proctor, 1958), firstly the highly soluble components dissolve in the water phase and are extracted, for example organic acids (Lentner & Deatherage, 1958), secondly less soluble or physically entrapped compounds (e.g. arabinogalactan) (Redgwell & Fischer, 2006) are forced out by physical mechanisms, thirdly the heat leads to thermal degradation making select components more soluble and therefore more available for extraction (e.g. galactomannan) and fourthly mobile water will physically lift and migrate coffee fines and emulsify coffee oil into suspension (Escher et al., 2000 and Eulitz et al., 1999); it is these components (coffee fines and coffee oil) that contain the cafestol and deliver them to the final brew.

        The process of extraction (coffee brew preparation), although fundamentally simple for the consumer (mix then separate hot water and ground roasted coffee) is complicated to predict and requires a number of technical approaches to cover each of the four brew mechanisms tested (Oosterveld et al., 2003, Thaler, 1978 and Zanoni et al., 1992). In this study, cafestol is the compound of interest; cafestol is a lipophilic diterpene that generally resides within the oil phase of coffee and can thermally degrade to form other compounds (Kolling-Speer, Kurt, Thu, & Speer, 1997).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when predicting the extraction of cafestol from R&G coffee to the brew is the process of oil emulsification and the removal of physical barriers that would prevent the migration of the emulsified oil (e.g. cell structures or long chain polysaccharide networks) into the brew. It is proposed, therefore, that both the brew mechanism and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coffee (Bell, Wetzel, & Grand, 1996) will impact cafestol brew yield.

         天朝何时尊敬过人才啊

        通宝推:乾道学派,forger,
      • 家园 动口不如动手

        花大熊提供了一个另类思路。俺外行人,不明觉历。河友生化,药剂狗应该不少,工作上能摆弄专业设备的一定也有。就照着这思路去泡几杯espresso,照几张相,写个实验报告贴上不就知道了?找几个发烧友 blind-taste,两边短评一下就齐活了。

        充分发扬科学精神,实践出真知,旁边我等酱油群众下注敲边鼓,科研八卦两不误,也给西河制造点话题,岂不甚好?

        • 家园 好啊好啊

          提取液成分控制咱们是最擅长的。

          话说谁来定个咖啡质量标准

          • 家园 就是能一喝就欲仙欲死为上品,能精神爽快为中品,

            能解渴解困为下品。 这个质量鉴定标准咋样?当年我们学中药浸瑞提取,每人一个大蒲栏,找老师领5斤草药。我拿着草药一下子就想起了饲养员赵大叔。

      • 家园 花大熊有没有可能设计一台咖啡机

        F大师和花大熊的文章都很好,但是自己做都很烦。

        现代社会,一切都要简便。

        花大熊有没有可能设计一台不装B的咖啡机,类似豆浆机,简便易用,扔进去咖啡豆或者咖啡粉,自己出咖啡。

        嗯,我是说,比现在家里的速溶咖啡机好的咖啡?

        • 家园 应该说是有可能的

          技术含量也不至于很高。就是商业化恐怕会比较困难。因为商业化就不仅仅是原理上正确,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咖啡,其实承担了很多文化载体的功能,这个就不是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了。

          这恐怕也是F大师特别在意如何制作好咖啡的原因所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