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韩济生院士专访 -- 阴霾信仰

共:💬148 🌺470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以需要研究,现在要得出结论还太早了。

                        现在对于经络的研究基本还处于各种假说阶段,

                        现有的科技水平真很难研究透彻。我举个例子,现在对于经膜,结缔组织的研究发现人体穴位所在的结缔组织里面有一个钙离子浓度特别高的区域,在针刺入穴位的时候,其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会引发身体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的轨迹和古人经络的走向极为相似。

                        这个钙库是纳米层级的东西。所以过去的解剖学发现不了很正常。我们科技能做到对纳米级别进行研究也没几年。

                        • 家园 除了直接观察,还有间接观察

                          举个例子吧,天下雨,我们可以观察到马路的路面湿了,假如路面没有湿,我们可以推断没有下雨。

                          同理,我们没有直接观察到经络,不是大问题,但是,按照经络的理论,如果截肢了,那里的经脉是不存在的了,想必对五脏有影响吧?

                          事实上,我们观察到什么影响了吗?你总不能说,以现代的技术,观察不到五脏的变化情况吧?

                          如果观察不到什么影响,问题就严重了。。。。。

                          • 家园 你这个假设是方舟子书里的吧。这个观点的逻辑可是很有问题哈

                            转几句以前看到的讨论:

                            截肢后与所谓经络有关的心肺等器官没事,所以证明经络不存在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下面的推理也应该成立:

                            截肢后与血管相连的心脏没事,所以证明血管不存在

                            截肢后与神经相连的大脑没事,所以证明神经不存在

                            还有,“截肢的人”即所指”截肢并存活的人“。”经络中断“指的是”经络不循环会致命“。

                            然而这里缺了个条件:截肢后止血与不止血。

                            所以”截肢的人“是可以完成血液循环的,”经络断了“是非循环的。

                            在此如果用血管与经络做类比的话并不出现矛盾。

                            我比较认同这样的观点:对内经里面文字的研究,一方面要承认古人的局限性,比如对脏器、经络的解剖认识,完全可以相信古人会有认知错误的现象,比如把经络和神经血管之间的混淆,无法完全分辨脏器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所说的,中医的五脏和西医的五脏无法完全对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古人的思维来理解古人的文字,比如古人更善于研究人与物、物与物之前的联系而不是对人、物本身的研究,比如中医的经络,古人更关注的是经络是如何把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六腑贯穿联系起来建立模型用来治病,而不是经络本身到底是什么。

                            用现代的解剖知识去批判内经,属于抓小放大,买椟还珠。就好像因为作家作品中的某一个错别字或者语法错误而去批判整个作品的价值。

                            • 家园 这个逻辑不够严谨

                              你自己都提了,“截肢后止血与不止血”这个条件,止血不就是把血管扎起来吗?我们什么时候听说过经络要扎起来?

                              如果你说经络不必扎起来,你同时又说过:“其核心并不在实体通道的经络,而在于应激开放的功能通道,类似于组织液的定向向心流动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那么你又要解释,在断开的时候,是如何循环的?应激通道如何打开?

                              又或者说,经络是永远断不了的?

                              至于神经的类比,既然不存在循环问题,断了也就断了,跟经络不同,不提也罢。。。。

                  • 家园 建议多去看看文章

                    做评价还是要先多了解了解,相关学科灌的水已经非常多了

                    比如Elsevier有期刊是专门搞这个的: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20052901

                    或者,先找些综述看看

                    物理手段,声光电那些,做了差不多几十年,都要过时了,因为没什么前途。没什么前途的原因是,这些传统手段,分辨率的限制在那里,做不了很细

                    现在比较有前途的技术,同位素示踪,测能量和物质的通量那些,也越来越多。不过呢,就分辨率而言,有的目前连老一点的技术都没赶上。要真正得到答案,分辨率差不多要毫米级的

                    当然,这些所有的研究所有的文章,你都可以当作胡说八道。搞全球变化的人更多,而争议也更大。争议就争议吧,反正全球变化一直都在搞

                    有关你说的两个现象

                    现代外科手术的基础是解剖学,解剖学的起源就是对尸体的分解研究,那些解剖学之父在黑死病的时候收集大量尸体逐步搞清各种解剖特征。不过呢,活人身上,能量如何流动,物质什么走向,传统解剖学是管不了的

                    这些活人身上的物质能量流动,比如腿上的经脉,就像连接北京的京沪铁路,通过这样的铁路联系,北京和其他地方的人无疑可以互相影响,而就算这条铁路断了,北京还依然是北京

                    • 家园 唉,你的看法跟阴霾信仰的又不一样

                      你还是先说明一下,到底经络是抽象的概念呢?还是具体存在的物质?

                      • 家园 还是建议多看看文章

                        本来一致的东西说成不一样,有点太钻牛角尖

                        抽象概念,还是具体物质,矛盾么?说实话,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元素周期表,是抽象概念还是具体物质?

                        • 家园 元素周期表对应的元素

                          每一种元素都是具体的,可以重复验证的。

                          经络没有这么可靠的重复验证吧?

                          否则哪有那么多的争议?

                          • 家园 元素周期表一开始才几行?

                            一直都在变动。到今天,后面加上那些还存在争论,而且谁也不知道还会改多少

                            理论上,你是可以一个一个去验证。现实中,技术手段不一定做得到。谁也不敢去否定,周期表还会加上一些内容

                            中医的很多东西也是这样,现代科学的技术瓶颈明显在那里,何况目前也没有投入太多去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 家园 嗯,我应该明白你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元素周期表可以先有人预言元素,然后再发现元素来验证,同理,有人提出经络理论,然后,其他人可以在人体找到经络,从而验证。现在没有找到,未必证明经络不存在,对吧?

                              简单来说吧,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不过是一种规律的排列表达而已,没啥神秘的,按照这种规律,科学家完全可以推断尚未发现的元素特性,找到的话,就算是验证了这个规律,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假如发现了某种元素,跟预测不符,在化学方面是一件大事,在科学上来讲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重新搞个理论就是,科学就是这么发展的。(当然这种元素还没有发现,所以我们都暂且认为这个元素表是正确的)

                              至于经络,还是抄一段黄帝内经吧: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帝曰:善。

                              起码,这个经络的理论,起码提到了颜色的物理现象,实际上,我们观察到什么经络的颜色了吗?

                              又譬如说,阴霾信仰提到“其核心并不在实体通道的经络,而在于应激开放的功能通道,类似于组织液的定向向心流动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如果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外科手术,一不小心,切断的经络,岂不麻烦?我们起码可以观察到病人的病情受到影响吧?

                              • 家园 哎,这个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说的不是五脏的颜色啊

                                这个说的是色诊的归类。。。意思是面色比起平常发红,那是心以及心对应的经脉有问题,发白,则是肺,发黄是脾,发青是肝,发黑是肾。。。

                                怎么到你这里变成了心是红色,肝是青色这样的意思了。。。

                                河里有黄帝内经解读,还是建议看一下。古文里面很多地方语法结构和现代文相反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肉夹馍其实是馍夹肉。这里的心赤其实是赤色对应心的意思。

                                • 家园 这是中医另一个为人诟病的地方了

                                  就算我承认我的理解有误,你又如何确认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呢?

                                  这个定义的严密性,跟元素周期表的预测的严密性差太远了。。。。

                                  • 家园 这5个颜色的分类只是总的概括,具体内容可不止这些啊。。。

                                    具体怎么色诊内经里面有很长的章节,这个不用我再摘给你吧。。。内经里面关于色诊的部分就是稍微浏览一下,也不会搞错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的意思了吧。。。得病后面色有改变这个很容易观察到哈。

                                    至于理解有问题,只能说自己古文没学好,可赖不到古人头上吧。。。

                                    • 家园 我真的懂汉字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经之常色经脉之色

                                      无论如何,言下之意,经脉是有颜色的吧?

                                      再拿元素周期表对比,我们不用全表读完,上下文结合,才知道某个元素的性质吧?

                                      • 家园 懂汉字和懂古文明显是两回事

                                        元素周期表,你不学里面的符号,原子量啥意思,你能看懂吗?

                                        至于中医,你也不知道内经在说什么,不去学就算了,还自己立靶子自己打,这是科学的态度吗?

                                        医学本身就远远比无机化学复杂的多。你要求医学要和元素周期表一样简明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可不是唯物的态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