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155:“地球二号” -- 本嘉明

共:💬166 🌺1166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说的海量数据

                  不是自打有围棋以来的所有棋谱,而是对当下人群有直接影响的“应用类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你说的虚拟平台作为“种子数据”,再进行有效推导。

                  第二个是云技术。假设有一家新创办的杭州互联网企业,需要网络带宽服务,它有两个选择:一,杭州电信,去拿一个G;二,阿里云。阿里云的好处,第一是不怕数据失落,二是随时可以扩容。

                  而杭州电信不能在数小时内就完成升到2G的扩容,企业要先申请,再签合同,然后电信局到机房里摆弄摆弄,要几天功夫。有时候企业急于扩容,是因为面对DDOS黑客攻击,黑客刻意在关键时间段瘫痪网站,企业一分钟都不敢等。

                  云技术的坏处也明显,就是阿里巴巴可以看到所有用户的隐私(商业机密)。云技术就是“数据银行”(或者说“数据保管箱”),那么有了商业银行,就一定有央行(银行的银行)。放眼世界,只有阿里云和GOOGLE,能成为两大央行。而且在“数据银行”里,银行拿走客户数据,并不意味着客户就失去自己的“存款”,只是COPY一下而已,只要不马上伤及客户利益,客户是迟钝的。

                  这使得两大央行能以惊人的速度扩展自己的“魔力”,而且是静悄悄的。中国即便是因为忌惮GOOGLE,亚马逊,FACEBOOK的潜力,也会容忍阿里云做类似的研发。

                  人世间绝大多数社会活动都是博弈,而且是简单的博弈。阿发狗能把围棋下到20段,假定一个“超级AI”并行计算,同时处理1亿个决策,并不是难事。关键是把这个超级怪胎培育出来。

                  而一旦有了这个超级怪胎,那么第一个用它的,当然就是统帅部。

                  通宝推:海峰,yttrium,
                  • 家园 正确使用云的用户的数据对云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是加密的

                    运营商只知道数据总量大小,而不知数据的结构和内容。

                    在我接触过的医疗保健行业,防止用户数据泄密,包括不能被运营商窃取,是法律要求,每年有审计。

                    这是美国的情况,中国不了解。

                    银行,信用卡公司几十年来一直有海量用户和用户数据,在中国,电信运营商也是如此。不过记忆中并没有看到这些大数据的拥有者引领过任何革命性的进步。

                    • 家园 西方的银行,信用卡公司本质上是国企

                      出于大企业病,它没有积极使用这些数据的动力,况且那时候轻工业产品的商业渠道不在商业银行手里。

                      而阿里巴巴(淘宝)有了这个轻工业品销售渠道,可以说,阿里巴巴既是银行,也是百货公司,它又是私营企业,因此有积极挖掘数据背后的“金矿”的动力。

                      假如国家确实有机密项目,要打造一个“机器司马懿”,那么授权开发企业“窥视”一下你所谓的商业机密,这在中国和美国,都不难做到。斯诺登已经告诉我们,美国的隐私保护法,也就是个筛子。

              • 家园 表示一下,很不同意,惶恐惶恐

                几个理由:

                1. 人世间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线性的,也不是简单的。领先的,永远是等待被人推翻的。

                2. 我们的机器认识论的讨论,希望谈一些理论。如果理论正确(或仅有一些正确的因子),那么,实际上的发展就要服从,虽然理论可能看起来很令人吃惊。我们谈论,虽然仅是好玩,如果朝理论方向发展,比说零星的碎片花絮要有趣一些,这是我的看法。

                3. 我认为,数据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是人,特别是推动事业的人。这个话说来很长。必须慢慢讲。

                • 家园 一个小年轻的想法,当然做不得数

                  所以我说明,是他的看法,算是百家争鸣吧。

                  AI可大可小,一个巨大单一的AI,有巨大的威力,远胜过几十个小AI。大国之间互相猜忌,几乎必然会举全国之力发展一个大的。这个AI不是拿来风花雪夜下棋消遣的,它的作用是统治全人类,当然需要当下人群的大数据,你的喜好,消费习惯等等一切细节。谁有?

                  我们回看人类文明史,会看到社会发展的加速度是越来越快的,而AI出世后,这个速度已经约束不住了。美国就是想停一停看看,想想中国会怎么做,都不敢停,反之亦然,中国也不敢放慢脚步。你把阿里云看成一个大蜘蛛就可以了,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飞虫,被层层蜘蛛丝慢慢裹严,被“数据缠绕”得结结实实,没有例外。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还是那句话,什么时候机器翻译能真正过关?

            人类培养个合格翻译比培养个围棋大师简单多了。

            俺一直在美服玩指环王,都5年了,游戏本身的内容很熟悉了。游戏是纯英文的,连打字都不支持中文输入。俺好歹N年前也过了6级,好歹平时工作还要看些英文资料,好歹欧美玩家五花八门的缩写、代称也基本知道了,但到游戏官方论坛看玩家讨论依然不流畅,更不用说百度、谷歌的机翻了。

          • 家园 原创性劳动最后AI更会超越人工

            越是利用知识产生知识的工作,AI的优势越大,包括艺术创作,发明创新。人一开始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机器发明的东西,做出的决定,人不可能或者不容易做的更好,更受人的欢迎,效率上更无法比。

            人暂时不被取代,或者说几代人之内不被取代的工作,多数与物质世界有关,再有就是因为这些不能被取代的人需要的别的人来管理的工作。

            与一般的印象相反,大部分的科学家,医生,律师,程序员会更早于服务员,议员,管理,护士而被取代。未来人类的前途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文化程度低的人与AI更容易合作,拒接接受时代变迁的反而是知识分子,这与机器革命时代的景象是类似却不同的,以前是不学习被时代淘汰。

            只有有人存在,未来唯一不被机器取代(也许需要很久)的工作只有针对人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工作,心理学,政治,服务等等,甚至这些工作人也只是门面,后台决定还是机器在做,类似目前的政治大选,市场销售等等。这取决与人需要多久可以直接接受面对机器的交流,科技时代长大的人,做与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人,这方面接受的早一些快一些,但是早晚所有人都会走这条路。例子就是一个手机就改变了一代人的交流习惯。

            • 家园 AI取代的是可以标准化的知识

              比如医生,比如一部分的法律工作,比如一部分的财务和审计工作。被取代的工作应该有几个特点:

              1. 知识可以标准化,程序化

              2. 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用AI取代有好的经济效益

              难以标准化,或者市场规模小的知识领域,应该不容易被AI所取代

              • 家园 我觉得你又错了

                不是跟你抬杠哈。

                我认为AI可以“原创”出非常不同于人类风格的文化作品,比如新闻报道,剧本,绘画,音乐。

                本质上讲,一盘围棋的棋谱,就是一件文化作品,不是吗?一本棋谱就是一部短篇集嘛。

                我非常期待看到这些作品,这些打破人类思维框框的神品。

                这里的问题是,AI纯是为人类消费者创作这些作品(甚至会有毫无人类参与的电影吧),它们自己会欣赏,会被感染打动么?如果能,就是说AI也有感情,那么它们也就是一个个生命体了。那么,这么大一个新的文化消费市场,会诱发越来越多的“AI体作品”,从而把人类的文化艺术推高(冲击)到一个面目全非的地步。

                第二,事实上,AI包打天下的情况下,何必还要有法律,财务学等等?每家备一个“傻瓜型管家婆AI”,人们只要还会数到十就够了。市长区长法官都是AI了,你还操那个心干嘛?

          • 家园 本大的儿子太可怕了

            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不论看上去如何危险复杂,只要是做熟了就觉得一点不困难的(惟手熟耳),这类工作都会被AI取代。唯一不可取代的,是原创性劳动,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的。

            ------------

            机器增强了人类肌肉的力量,替代了重复的体力劳动;

            AI增强了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替代重复的脑力劳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