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随手记 -- 三笑

共:💬14 🌺9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随手记

    喝女儿剩下的酸奶,不小心洒在了她的书桌上。女儿看了我一眼,说:“先帝称之曰能”。

    有时晚上有酒场,酒后不能开车,就让发小陪我去接孩子。我的车平均油耗五点七八左右,每次发小开过必到六点四五,我很迷惑。有天问女儿:“你聂叔叔开车和我有什么不一样”?女儿想了想说:“你开车有些放浪形骸”。大惑不解,无语。

    某晚去湖边玩儿,月皓风清,波光粼粼。女儿朗声诵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我心里很受用。

    女儿进零班,连考三次倒数第一,落差比较大。第四次考试完了我去接她,她很疲倦的说:“爸,如果再考倒数第一,我真的失去信心了”。很心疼很心疼。成绩下来还不错,三十二个班一千八百人考了一百三十多名。

    我说你是小强,她说,你见过这么美丽的小强?

    通宝推:南宫长万,桥上,夜如何其,梓童,踢细胞,mezhan,李夏禾,
    • 家园 小脑瓜咋装这么些东西
    • 家园 我宝推那两句诗。

      好像我们年轻的时候,课文没这首诗。

      附我的集句:

      山随原野尽,

      江入大荒流。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还是女儿好教育。

    • 家园 有女如此,夫复何求,三笑兄好福气!
    • 家园 向三笑兄和大侄女推荐一篇文章

      向三笑兄和大侄女推荐一篇文章——

      怎样起草文件和写好文章

      作者:胡乔木

      一、对问题的认识

      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问题?应该从政治上来看。各部门特别是做经济工作的同志,都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比较熟悉,一般党员和群众对这些就不那么熟悉。可是工作要依靠党、依靠群众,这就要向党员和群众作宣传,使他们了解各部门的业务,不了解就不能依靠,所以工作中要有文件、报告。要达到宣传的目的,必须讲究方法,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要有吸引人的力量。毛主席常讲,文章的题目和头几句话很重要。如果头几句话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人家就不愿意看。不仅头几句要吸引人,还要吸引人家一口气看到底。

      第二,要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难得动员他。似懂非懂,目的也达不到。

      第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如果看完了、看懂了,说服不了人,还是达不到目的。

      写文章如果不合乎上面三点要求,人家不愿意看,不能说服人、打动人,就等于没有写,就达不到依靠党、依靠群众的目的。我们不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采取说服的方法,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写文件也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懂你不懂,就有了矛盾,就要处理,就要用道理说服人。不但要说服人,还要能打动人。说服着重在理智方面,打动人除了理智以外还要有一点感情,使看文件的人真正被你动员起来。

      1951年2月,中央曾发出《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指示中说,现在党政军来往电报及其他报告、指示、决定等文件,写得好的,确实不少。这些电报或文件,写得清楚明确,生动活泼,使人便于阅读,发生极大效力。但同时尚有许多文电,在文字上存在着严重缺点,必须予以纠正。这些缺点之最常见者,有滥用省略、句法不会、交代不明、眉目不清、篇幅冗长五类,兹分别规定纠正办法如下:

      (一)不许滥用省略。例如“上海”不得写成“沪”;凡写月日时,概用普通数字,不得用地支和韵目。凡有特别生僻的语词,其意义为多数阅读者所不能了解者,应作必要的注释。

      (二)必须遵守文法。电报文句虽应力求简洁,但不得违背文法。必要的主词、述词、宾词,必须完备无误。单句、复句、必须分清。代名词,必须紧跟所代的名词。形容词、副词词尾,尽可能分用“的”、“地”,加以区别。如此,方能条理分明,意义确定。至于信件和公布的文件,不但文字应当完全,标点亦须正确。

      (三)纠正交代不明的现象。每件事都要交代六个“什么”,即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样子、什么缘故。仅在绝对明了时,始可有所省略。

      (四)纠正眉目不清的现象。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

      (五)凡文电必须认真压缩。各级领导同志责任重大,事务繁杂。向领导同志或机关请示、报告时,必须反对两种倾向:一是该请示报告的而不请示报告,二是不该请示报告的而随便请示报告。在写请示文电或报告时,必须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阅读。现在有很多文电,既嫌冗长,又像杂乱。其原因,是未经压缩,说了许多无须说的空话,或者没有分清条理,把杂乱无章的草稿随便往上进。其结果,使领导同志对这些文电很难看,或者没有看,等于白写。今后一切向上级机关请示或报告情况和对下级发布指示的文电,所有起草和批阅文电的同志,必须以负责的精神,至再至三地分清条理,压缩文字,然后发出,否则应受批评。

      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中共贵州省绥阳县委宣传部写的“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加了这样的按语:“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向每个党和团的县委、区委和乡支部推荐,一切合作社都应当这样做。本文作者懂得党的路线,他说得完全中肯。文字也好,使人一看就懂,没有党八股气。在这里要请读者注意,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体裁,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像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本书中所收的一百七十多篇文章,有不少篇是带有浓厚的党八股气的。经过几次修改,才使它们较为好读。虽然如此,还有少数作品仍然有些晦涩难懂。仅仅因为它们的内容重要,所以选录了。哪一年能使我们少看一点令人头痛的党八股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同志注意这件事,向作者提出写生动和通顺的文章的要求,并且自己动手帮作者修改文章。”末了两句话是对编辑讲的,按前面讲的中央指示的要求,所有党组书记都要学会做编辑工作。

      我把毛主席和中央的有关指示说一下,一是为了便于大家回忆,二是为了说明中央提出这个要求不是新问题,而是多次提出过的,真正是三令五申,恐怕不只是三令五申,而是五令十申了。可见这不是一件小事。是不是因为毛主席会写文章、会写诗词歌赋才提出这种要求呢?不是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对待写文章的态度都是非常认真的,毛主席继承了他们的作风。马克思主义者看重这个问题是合理的。我们写的文章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党作出判断和决定;关系到发动群众,使群众懂得各方面的利害,按照党的要求积极地去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把文件、文章写好。

      二、关于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问题

      所谓准确性,就是指概念、判断、推理是否正确。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要看概念是不是明确,判断、推理对不对(简单的事情也有判断,看字句对不对,数字是不是有错,或者看推理对不对,再来肯定或否定)。这是形式逻辑里面讲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问题。“同一律”是指说了一个概念,不要在另外的地方改变。不要第一句话说了一个东西,第二句话又说另外一个东西。“矛盾律”是指同一件事情前后矛盾,比如说张三这件事做得对,又在另一个地方说他做得不对。“排中律”是指对的还是不对的、好的还是不好的,要是非分明,不能说又好又不好、又对又不对,或者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是非不清。“充足理由律”是指判断也好,推理也好,理由要充分,要使人家驳不倒。这是就个别的简单的事物而言的。

      另一方面,准确性还包括范围比较大的事实的判断,即涉及根本立场、方针、方法等问题。涉及简单的问题是个形式逻辑问题;复杂的问题则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到历史唯物论、辩证法、阶级立场、社会主义立场等问题。写文件、文章,首先要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如果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即使别的判断、推理都正确,也不能挽救这篇文章。这是要注意的根本性的问题。

      关于鲜明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文件与写小说、剧本不同,鲜明性的要求也不同,关键是观点要突出。写文章无论是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是为了宣传一个观点。观点是个判断,是推理来的;推理是从材料中来的。所谓鲜明性,首先要看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如果观点和材料不统一,就像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的第三十二条中说的:“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文章写出来了,人家看不清楚,就是不鲜明,就是材料和观点没有联系好。观点是结论,材料是前提,是论据,论据要说明观点。每个观点应该有事实作证明,不能证明观点的事实就不要用。每个论点有论据,这是推理问题,从鲜明性来说,观点和论据要摆得合适。一个建筑要有设计、有材料、有结构。写文章和盖房子一样,要看如何布局、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实用。观点和材料,结论和论据要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关于写文章有句老话:“夹叙夹议”,议就是观点,叙就是材料。事实和观点要安排好,一段话要说明一个观点,要有相当的材料来证明这个观点,这段话也就会鲜明。如果一段话只有很多观点,没有事实作证明,就会空洞无物,使人乏味;如果只讲很多事实,没有观点,也会使人迷失方向,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是首要的关键。

      二是只做到材料和观点统一还不够,还要做到观点突出,不突出就不能鲜明。毛主席常讲,一个政治家要善于打旗帜。旗帜就是个纲领,旗帜高大,色彩鲜明,一下子就把群众集合起来了。一篇文章也要有个基本观点和总的要求,它在文章中就像一面旗帜一样,做到观点鲜明、突出。如果你的论点想拿出来,又不想拿出来,吞吞吐吐,就不会鲜明。

      有句成语,“纲举目张”。一篇文章要鲜明,就要做到纲举目张。整篇文章有大的论点,还要有小的论点,大小论点要互相联系,排列要醒目,这很要紧。至于哪些是纲,哪些是目,目与目之间的排列,层次要清楚,条理要清晰。比如,一个大问题下面有三个小题目,为什么这个小题目摆在第一,那个摆在第二、第三,道理要很清楚。一篇文章可分为若干小段,这是节省读者脑力的好办法。看完一段,知道一个小结,一个观点。一段最好说一个意思,如果一两个小问题统一起来还是一个意思也可以,但要尽量避免把两个互不统一的观点放在一个段落里。一篇文章有个大的思想观点,每一段有小的思想观点,这一段与下一段能贯穿起来,一段中这个判断与那个判断也能贯穿起来,整篇文章的布局就合理了,严紧了。这也是做到观点突出、鲜明的一个办法。

      观点要突出、要鲜明,除了有布局、有背景以外,还要有辩论。毛主席在《反 对 党 八股》的文章中讲,提出一个问题,无非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赞成要讲出赞成的理由,反对也要讲出反对的理由。批评与反批评,都要讲很多道理,使人信服。这种针锋相对的比较就容易鲜明。

      为使观点突出,还要注意文字形式的问题。向中央写报告,有时可以不要标题,因为不需要什么鼓动,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就行了。向群众宣传、发表文章,标题就很重要。其次是导语,逻辑上叫论题,导语和论题都应放在文章的前面。叙述一件事情,要将要点放在前面;讲个道理,要把结论放在前面。不是按照三段论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先结论,然后前提。叙述不是先怎样、后怎样、最后怎样,而是最后怎样,再事前怎样(当然写小说不能把结论放在前面,那样就没有人看了)。例如哪天哪条街失了火,损失多大,烧了多少房子,死了多少人,这是人们最注意的,至于如何烧起来的等等,要寻根究底再往下看。《红楼梦》有一章回目是:村姥姥信口开河,情哥哥寻根究底。先要信口开河,后才好寻根究底。我们要把要点、结论放在前面,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这样。但大多数需要这样,即先提出结论,然后再围绕结论展开讨论。这就叫做醒目,也可以起到“倒悬”的作用,叫人紧张。写文章要叫人紧张,结果放在前面,经过放在后面;结论放在前面,论据放在后面,这就是倒悬的姿势,就会引人注意。还有,末了的结论要收得好。

      关于生动性。写文章要生动,写文件也要生动,不生动人家不愿意看。要生动,就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纯粹抽象的,像算术题似的,一道道列下去,怎么也不会生动。讲道理的时候可以列举数目字,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单位、具体事实,这样文章就不那么沉闷。要选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格,话也就生动了。前面提到夹叙夹议,“叙”不仅只讲事实,还要有活的人、活的事、活的话,这样就显得生动。广西省委一月给中央的报告,中央的批语写道:“广西省委这个报告写得很好,情况交代得清楚,道理说得明白而正确,文字生动而简练,使人看了还想再看。望各地各部门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写经验总结报告。”这个批语是少奇同志写的,毛主席又加了一句:“我们希望有成百万的干部看到这篇好文章。”为什么这是篇好文章,看了还想看,就是引了很多农民和干部的话,而且这些话都很生动。

      写文件尽管是讲工作,也应该有感情。促进什么,要有感情;反对什么,也要有感情。当然不是专门发挥感情,感情用事是不对的。但也不能一点感情都没有,党八股就没有一点感情,是官样文章,不痛不痒。假如一篇长文章,没有几个问号和感叹号,感情变化就不大,就不大生动。此外,文字上要讲究修辞,话要通俗,难懂的话要少讲,非讲不可时要加以解释。写文章要有点情绪,如正面反面对照,格式有些变化,有些曲折、波澜,引用两句古话等等,都可以增加文章的色彩。当然要使文章生动只有这些方法还不够,但注意了这些,就会使文章写得比较生动一些。

      三、关于条件、对象和方法

      写文件还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一定意义上说,看时间、地点和条件,也就是要看对象。毛主席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无论我们与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么?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所谓做宣传工作的人,我们在座的都是做宣传工作的。向中央写个报告,是在向中央宣传,向毛主席写个报告,是在向毛主席宣传,乃至向中央讲几句话都是在作宣传。作宣传就要看对象,要作解释。不管人家懂不懂,一直讲下去,就是不看对象。我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看的,给什么人看,能不能看下去,应该捉摸一下,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

      最后讲一下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问题。中央对各地各部门写文件提出了许多要求,今后应当如何改进?我看也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工作方法六十条》提出要培养秀才,要搞个计划,要定人、定时间。把过去写的文件,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可以讨论一下。要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组,订个计划,一年讨论几次。中央要经常提出一些写得好的文件,也批评一些写得坏的文件。自己写的文件、文章,也可以拿来讨论、比较。《六十条》提出抓两头带中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方法。我们抓住写得好的和不好的两头,就可以带动中间。毛主席写了很多文章、电报,可以作为我们的好典型。《六十条》还提出,学点文学,学点文法和逻辑。有些讲文法和逻辑的书,能认真看更好;比较枯燥的也要硬着头皮看下去;看不太懂的,有个印象也有好处。世界不是不可知的,客观实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改变的,写文章是客观实践的过程,它的内在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至于是否能运用自如,那是另外的问题。只要加强领导、订出规划,中央对我们的要求是可以实现的。

      两个典故不解释真的不明白

      背书是好事,引用时如果精确点再活学活用更好了,对语文和政史成绩也有好处

      譬如“先帝称之曰能”,也许改为太上或太后或河东“称之曰能”也许更恰当,当然也要看场合和情境

      再有就是心宽体胖还是食言而肥,关键看零花钱和承诺、预期的对比

      ……

      通宝推:三笑,
    • 家园 满地的幸福
    • 家园 先帝谓之曰能是啥意思?

      信息量好大的赶脚

      • 家园 后出师表

        “先帝谓之曰能”出自《前出师表》。说的是向宠。和打翻酸奶没关系。其实小姑娘想说的大概是《后出师表》里的“先帝每称操为能”。这句话的全文是“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意思是”就连先帝每每称赞有大能的曹操也会犯下这种错误。”

        小姑娘用典稍微有点误差。

      • 家园 意思是“你咋这能捏”
      • 家园 出师表

        高中古文内容。

        • 家园 哭笑不得

          是想问您,您洒酸奶,为何得此评价。。。

          • 家园 女儿做错事,

            她妈妈肯定会责备她,你真能啊!算是方言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