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 Ace

共:💬743 🌺6034 🌵1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革前的大学生,这生活经历怎么可能有普遍性啊

            前30年的普遍性,肯定是农村、农民。

            小学时候看一本全国作文竞赛的优秀作文选,有一篇记忆深刻,说一家人攒了钱出去买电视,然后看到银行门口排队买国债,于是用买电视的钱买了国债支援国家建设,更邪乎的情节是买了国债后,把凭证点火烧掉了……

            不知道这位作者写的是不是真事,也不知道这位作者现在还记不记得这篇获奖作品……

            可怜我看的时候,既不知道电视是啥,也不知道国债是啥,光顾着对作文里面描述的图书馆流涎三尺了……80年代的事。

            没经历过太大的生活考验,因为自身经历感谢谁,这是一种朴素的感情,感谢国家感谢党吧……

            通宝推:三笑,七天,
            • 家园 他们经历过最大的考验

              应该就是三年困难时期了,我父母应该都是在读中学,老爸从来不提,老妈提过是饿到水肿,没东西吃,要吃糠。。。

              呵呵,他们倒也从来没因此抱怨过。。。。

              或许没有普遍性,我妈的村里,连她在内,文革前只出了3个大学生。。。。

      • 家园 包产到户,是一个伟大的德政

        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使种田的人能吃饱饭

      • 家园 新中国农业分4个阶段

        1、49-75年,通过水利、开荒,增加粮食的传统农业技术发展阶段

        2、75-80,华国锋下台前,化肥、种子,等现代工业科技带来的现代农业技术增长。

        3、80-94年,邓停止的农业高投资,化肥、种子维持,粮食停滞增长时期。

        4、95--江重启科技投入,农业重新增产,但由于没有改变小农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下,化肥、种子的科技垄断地位,将费用层层加码到农民身上,出现了农民种地入不敷出,从而大量土地抛荒的现象

        通宝推:俺本懒人,
        • 家园 新中国农业分5个阶段

          看一下数据: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6年)

          点看全图

          新中国农业分5个阶段:

          49-58年,10年粮产翻一番。大国做到工业产量10年翻一番都极不容易,粮产10年翻一番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59-62年,困难时期,没啥好说的。

          63-99年,连续36年粮产量几乎呈直线的上涨,375%的增长,也是相当惊人。包产到户是大潮中的一个小浪花,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大趋势。同时也要看到人均粮食产量到1978年才全面超过1956年。老百姓觉得走了弯路,也可以理解。

          2000-2003年,粮产量大滑坡堪比三年困难时期。2000年初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但这段时间,人均粮食产量超过350公斤之后普遍温饱得以解决,掌握主要话语权的城市人群并没有感受到明显变化。

          2004-至今 连续12年粮食增产,增长幅度不如建国初那段时间,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局面。

          因为人视野局限和资料不足的影响,我们与其在这里做各种低水平的争论,不如看看忙总的

          wxmang-【中国农村改革的几个瞬间系列】共7篇

          看看党内中层干部是怎么总结农村工作的经验教训的。极其精彩,引用一部分的内容

          事实上人民公社制度使文革时期的中国农村保持了相对稳定;保持了粮食产量略快于全国人口的增长;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提供了虽然是低水平的但却是相对稳定的诸如农村合作医疗、儿童基本免费上学、农村“五保户”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所以今天有的人一概抹杀人民公社有忘恩负义的味道。

          因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改革开放之初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原因不仅仅是广大农民劳动投入的增加,更主要的是由于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政策倾斜、国内化肥生产的增加和大量进口、粮食进口政策对于城乡粮食供应的改善和支持高成本蔬菜生产模式的巨额财政转移等因素促成的。

          其实对农发组当年为了在全国推行包产到户,提供的理论基础:人民公社劳动效率低,阻碍了农村生产潜力的发挥的结论,国内一直就有不同意见,例如张江华通过分析1973--1978年广西百色地区一个生产队的会计资料,为人民公社集体劳动效率低提供了一个反证,认为至少在中国某些地区集体时期的工分制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劳动激励制度。

          现在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当年瓦解人民公社,实际上还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治操作,并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判断。这种急功近利的政治操作留下的后遗症将需要我们后代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买单,并承担相应的粮食安全风险。这个代价是否合适呢?由历史来回答吧。

          时间就是一个照妖镜,不管曾经包装多么好的,终将原形毕露。

          关键词(Tags): #粮食产量(老老狐狸)通宝推:diorited,发了胖的罗密欧,tanhuan,hattie,纹石,东海后学,黄品源,jdrlgd,阴霾信仰,红军迷,起于青萍之末,俺老孫,盲人摸象,老老狐狸,
          • 家园 如果考量人口增长这个参数,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

            1979年开始的计划生育,只生一个的带来的人口增长的下降,减轻了粮食缺口压力!又碰到水利、化肥、种子宽松时代,如果按之前的增速应该更加陡峭上行才对。

          • 家园 你没从技术细节上去考虑。比如中国5年一个天灾荒年的周期

            所以从来不会有5年以上的连续高增长,而是增长4年,一个回调年。

          • 家园 谢谢!一口气看完,芒总的离开是西西河的重大损失!

            芒总总结的农村改革过程是:

            承包单干——粮食产量短期增加——84到88年又陷停滞——昙花一现而已;

            生产队人民公社解散——提供公共产品如水利和医疗等的公共机构缺失;

            组建乡镇政府强行征收税费提留——机构臃肿人员庞大——吸血寄生却不能提供有效服务;

            乡镇撤并城镇化——目前正在进行,未来结果尚未确定;

            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为解散人民公社产生的恶果,擦屁股到现在也没擦完,真应了邓子恢当年砍社的时候说那句话:连滚带爬往前奔,屁股越擦屎越多!用在今天的农村政策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通宝推:空瓶子,老老狐狸,
        • 家园 大量土地抛荒?12连增是怎么回事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