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总人皆醉我独醒?--关于主席及其追随者 -- 达萨

共:💬200 🌺2133 🌵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这是庸俗化标准。求乎其上,得乎其中。标准不能放得太低。

      如果把好的标准放到天上,坏的标准放到脚底,当然不对。

      可要把好的标准放到膝盖,那么跪着也可以鄙视爬着的人。

      至少得把标准放到三人那么高,我们可以挺着腰做人,大家齐心协力,落成人山,可以摸的着。

      然后大声的说:可以再高一点!

    • 家园 我觉得286对主席只有半个回归。

      对比二人的主张、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我觉得在发展中国方面,二者目标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主席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286的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混合发展。在286看来,黑猫白猫甚至灰猫皆可,而主席是决不允许资本主义的猫存在的。如果286是薛定谔的话,主席则是爱因斯坦

      由于这种发展方式的不一致,必然导致二人对发展成果分配的不一致。

      286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而在如何分配上却软了。按劳分配可,按资分配也可,按权力分配也无不可.......。虽然286也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分配上的软化使这个目标无疑水中捞月。

      主席坚持的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共同富裕和发展几乎是可同步的。只不过国人觉悟的不高、技术的限制、原始积累的不足等客观因素使生产资料公有、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成了发展的限速器。

      • 家园 我觉得这就是个跷跷板,总死水一潭也不对

        发展和分配,公平和效率,积累和消费

        总是完完全全保持平衡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相对中平衡,有时候偏发展一些,有时候偏分配一些,动起来,大家才感觉更有奔头

        左多了往右打,右多了往左打,指望开车一直沿着笔直的大路走,开着开着就丢盹儿反而翻车

        计划经济好比是必然王国,我们能达到对一根针这种粒度的计划吗?能计划出苹果手机吗?目前看达不到,那就只能老老实实把计划做粗些,把计划不了的,自主权交给市场,同时瞪大眼睛要监管,比如借口万众创新搞高利贷

        • 家园 开着开着就丢盹儿反而翻车

          哈哈,挺形象的,不过不太认同,我的观点是不存在这么一条直路,主席都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土共目前的做法确实有点:

          左多了往右打,右多了往左打

          • 家园 勃列日涅夫这个司机就是这么走直线不打把的

            结果他胸脯上挂了一堆勋章去见马克思了之后,后来人发现这挂车太沉太长,想转弯太困难了,再碰上个新手司机地图头,干脆来一右打死急转弯........

            曲折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于该左转的时候直行或者右转了,或者反之.....

            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不好把握呀

      • 家园 记得解放初期是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安排的

        开始是打算10-15年,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说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逐步退出的过程,结果随着互助组和合作社的快速推进,只用了3-4年便完成了这个过程。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很骨感,一实行人民公社大食堂,社员们思想境界干部的管理能力都达不到社会主义的标准。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可能就是要补课,类似刘少奇建国初提的剥削有功论,认为只有国家经济基础更强大了,才能进入真正的社会主义阶段。所以在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是劳动人民的分配手段,而按资本分配、按技术分配都有它合理性。象现在建一条高等级芯片生产线,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资本没有话语权,光靠劳动是建不起来的。

        • 家园 这个跟我老妈说的一模一样

          一实行人民公社大食堂,社员们思想境界干部的管理能力都达不到社会主义的标准。

          当年我老妈还在读中学,大食堂只吃了半年,就没有了。。。据她观察,当年的社员的思想境界确实没那么高,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是很严重的。

          不过,河里的左派应该不会同意这个观点,他们主要认为困难是因为被封锁,没有化肥,导致产量低下。。。这个我就不争论了。。

          • 家园 你说的我就赞同

            但小平刘少奇不一定赞同,无论是大食堂,超级公社都是刘邓搞出来的,最后当然一地鸡毛。

            中国当时的发展实际上是管理能力的低下和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体管不好,可以分拆成小集体。小平不管这些,干脆把集体拆掉。

            就好像哪个公司的下级部门没问题?上任的CEO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解散。

            • 家园 这个我就不苟同了

              中国当时的发展实际上是管理能力的低下和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的看法是,当时公社制度的交易费用太高,即监管太难,才会导致难以为继。(当然,你大可以否认难以为继,但恐怕否认不了交易费用更高这点吧?)

              之后搞承包的做法,降低了交易费用,实际上是把监管的费用省下来了。

              两种不同制度的本质,其实是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别。

              • 家园 公社制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但过于平均,大幅度降低了差异化的激励。早期靠精神奖励维持,还可以,后期精神鼓励进入边际效应递减,缺点显现。

                承包并没有降低交易成本,因为承包本身就是交易,绝大多数企业承包后倒闭了,被承包人攫为己有。承包的确刺激了有能力的个人提升而出,简化了管理链条, 对生产有促进作用。

                小平的改革,的确增强了差异化激励,早期享受了公社导致的低交易成本红利,因而经济的确有加快的趋势,但很快假冒伪劣横行,交易失信蔓延,就失去了活力,最后不得不在改开15年内把人民币贬值到原来的1/6,同时甩卖国有资产才涉险过关。

                小平死了后中国才慢慢恢复元气。

                通宝推:一轮明月,夜如何其,海峰,
                • 家园 宝推交易成本的说法。现在局部拼命降低,局部故意抬高,有意

                  控制财富流向。

                • 家园 我喜欢换个角度看问题

                  我知道河里很多人说80,90年代农民很惨,有人拿李昌平的书佐证,大概这个就是你说的“后期精神鼓励进入边际效应递减,缺点显现”

                  虽然我不同意,皆因与我的观察不符,但我不打算在这个细节纠缠。

                  我喜欢先确认一些现象,双方都同意的现象,接着讨论才有意义,请先让我说两个现象:

                  1. 2000年后,全国整体而言,农村的变化是否越来越好?

                  2. 邓去世之后,农村有没有走回公社化的老路?例如,农民按工分计算收入,不再承包到户,继续搞集体食堂?最重要的,农民不能随意退出公社?

                  如果你第一条的答案为是,第二条的答案为否,我们继续讨论才有意义,否则,如果对观察的现象都不一致,完全没有讨论的基础了。

                  我猜,你的时间成本也不低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