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与抑郁症斗争的这两年(序) -- 饭粥天下

共:💬259 🌺195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与抑郁症随行的这两年(三)

      每两周去一次医院配药,心理科门诊永远都门庭若市。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面无表情的,愁眉苦脸的,打扮入时的,衣着朴实的,不到这一科,感觉不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等待叫号的时候,有的病友喜欢互相打听。我一贯用手机或者目不斜视筑起高墙,不愿意跟他们谈论病情,但有时也实在架不住大妈的热情。5月的一次复查,一个大妈说“哟小姑娘不是第一次来吧,上次我就看见你了,上次我看你啊木木的,这次个么眼珠子灵活不少呢。”我突然就有点想哭,哎真好,在慢慢好起来呢。

      我对心理健康的问题一直比较重视,也陆续读过一些科普类文章,因此没有什么讳疾忌医的想法。实际上,读研的时候,我甚至还带动了宿舍同学去做心理咨询(当时确实我们俩都有需要,具体情况就不表了。再加上学校有免费的专业心理咨询福利)。读博的时候,我在极困难的时候也求助过学校的心理咨询。这次确诊抑郁症以后,我没有犹豫过吃不吃药,从一开始就很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但是,随着一些症状的缓解,我开始纠结另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真的得了抑郁症?还是只是为了给自己数年的寸功未建找一个借口?又或者是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带来了某种心理暗示,赶上了现在的“抑郁症”时髦?

      一个声音对我说,别傻了,你看生理指标都在那里,你就是脑子里面病了,所以你的工作才几近停滞,当然情有可原。另一个声音对我说,啊呸,你就是懒,你看你现在还有什么症状?真的脑子病了哪有那么容易治好的?你就是暗示自己得了抑郁症,给自己一个逃避的好借口,借口!借口!借口!

      内心在拉锯,在“原谅自己”和“谴责自己”之间来回摇摆。症状缓解,内心的天平倾向于认为自己在伪装抑郁症,然后谴责自己的懒惰和无所作为,对比以前同学的事业或者收入,越来越焦虑,焦虑爆发一波,然后回想哦大概还是心里真的有病吧,原谅自己吧。过两天,这个循环再来一遍,一直没有停歇。到现在,我也没有答案,还在这个无解的循环中。

      通宝推:搁浅的船,易水,dfindy,柴门夜归,透明,三笑,东海后学,烧锅炉滴,
      • 家园 对抗标签化的一个办法是

        focus on present and make self comfortable and relax.

        有一个practice好像挺好的,我找下。

      • 家园 其实我觉得

        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需要借口。如果我们足够健康,应该是接受一些不如意的现实,而不是必须要有个借口。没有怒气冲冲的老爹拿着棍子在等我们解释为什么考不及格。

        我想我自己,甚至很多河友都有类似的问题。种种不如意,如果说这是因为“我病了”,不是不努力或者其他什么,接受起来就似乎容易一些。但其实客观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抑郁症患者的标签,和懒虫蠢蛋的标签比未必有太多实惠。我觉得,对“病人”来说,定义一个病出来,有意义的前提是有确切的治疗方法。但很不幸大部分心理或者精神疾病并没有。我也吃过一些抗抑郁的药物,而且足时按量,但是并没有大的改观。就好比晕车药,吃了似乎不晕车了,但是晕晕乎乎也没好受到那里。所以我觉得只要我没想要自杀,我就不吃了。少沾医疗保险的便宜,争取多沾养老保险的便宜。

      • 家园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消沉压抑

        但没往“症”上联想,当时刚好读了两本新出版了的卡伦?霍妮著作,现在已经不记得书里说什么了,但当时有一种蒸桑拿的畅快感,在书里大段的勾画。

        这两本书是《我们内心的冲突 》和《自我分析》。

      • 家园 这么看,还是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

        张德芬有本《遇见不完美的自己》(好像)

        这种都是道理好懂,实践难,各自有各自的缘分

        俺这拖延症、网瘾,也是道道都明白,治不好....

      • 家园 有没有想过内心斗争也是症状的一部分?

        不要迷信自己的“睿智”,那些往往是心理状态导致的。抑郁转焦虑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严重就会出现妄念,所有的胡思乱想都是症状的表现。

        这样看,减轻了一些病症,但是还是有问题。抑郁症除了吃药,心理咨询配合更重要。两手都要硬,既不要迷信那些哲学冥想(其实都是症状),也不要迷信药物的作用,药物的作用是不小但是这行业对药物的使用恐怕仍然在本草纲目的阶段,不是一般想象里西医的那种精准样子。用药主要还是靠试。

        通宝推:透明,
    • 家园 【原创】与抑郁症随行的这两年(二)

      1月底第一次跟医生见面,做了一份量表,医生看了以后又给我开了一个心电图和脑部血流监测的检查。

      一个星期以后,我拿着检查报告又去见了医生。医生说我“左脑基底部位血流速度明显比正常人缓慢,整个脑部显示供血不足”(大意如此,原话记不清了),根据这个生理指标,结合前面的量表结果,确诊为中重度抑郁症。

      我想澄清一下,“抑郁症”和“抑郁(情绪)”并不是一回事,本楼里有些河友的说法大概是把两者混为一谈了。认为药物无用,声称通过自己的意志力、读经学佛或者哲学经典可以治疗抑郁症的,目前在医学上是不被认可的,也是目前对抑郁症最主要的误解。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存在器质性损伤,这不是简单凭意志力能克服的。目前我看到的论文,仅认为少量轻度运动能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新的进展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位女科学家发文,首次从全基因的层面上解读抑郁症。

      医生给我开了两个星期的药,嘱我定期复查。

      第一盒药吃完,我的感觉是好像全身原来蒙着的一层纱被揭开了,或者像一年没擦过的窗户突然擦干净了,脚步有点飘,像微醺的样子。医生说,头晕是正常的适应反应

      我的适应反应总体来看比较轻微,于是医生给我增加了一倍药量,让我回家过年。

      感谢怡诺思,16年的春节太太平平地过去了。我和我那一大家子亲戚笑语晏晏。

      通宝推:野芹,胡不了,烧锅炉滴,透明,三笑,楚庄王,陈王奋起,请我吃饭,hullo,
      • 家园 医生说我“左脑基底部位血流速度明显比正常人缓慢,整个脑部

        妹妹,难说这不是医生胡扯的。脑部供血不足可以从图片上读出来,他当自己是GOOGLE的AI呀。

        真不要给蒙古医生骗了。这诊断可靠与否还真未可知。抑郁症跟脑部供血没有几毛钱的关系。

        你恐怕是长期的工作压力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 家园 做了个CT,我发个图看看

          点看全图

          这是作为确诊抑郁症的一个生理指标吧,它不是“因”,是“果”。

          • 家园 这些图片也不能说明什么

            但是足够让你更郁闷。

            我的理解是有了抑郁情绪后,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处在消极状态: 不想吃,怎么都快乐不起来,对什么都失去信心,什么都不敢相信,工作也难以看到希望,到处充斥了负面评价。让人失去存在感。长期处在这种消极状态下,难保体内的化学物质不会朝某个状态BIASED, 身体的确可能会发生一些器质性的变化。所谓的坏心情可以杀人。

        • 家园 脑部供血不足可以从图片上读出来-这个技术可行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问题在于这个测量值和精神疾病的关系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巨大的个体差异和很细微的病理变化导致形成临床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可以做自参照来评价疗效。

          其实,西方有人提出,所有的精神病都是神经病:没有脱离物质存在的意识。反而是国内的审稿人非要纠结这两个词,用来判断内行外行。

          • 家园 很勉强的, 企图从图像的灰度上判定是很难的

            对整个技术测量和结论存疑。

            https://chunshan.github.io/MRI-QA/asl/what-is-asl.html

            ASL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采集感兴趣区图像(下图中为大脑半球)作为“控制像”;然后,“标记”脉冲施加于成像平面的上游层面,使此层面中水分子的自旋方向反转。在接下来的几秒钟内,大部分血管中“磁标记”的分子会流向成像区域,这些标记的水分子会与静态组织中的水分子交换磁化强度,使后者的平衡磁化强度略有降低(1%-2%)。感兴趣区域被重新成像,称为“标记像”,“控制像”与“标记像”逐像素相减得到的图像就是灌注加权的图像。

            • 家园 技术原理解释得这么清晰, 赞一个

              不过层主好像不可知论。其实只要在群体中有一定程度显著相关,就可以作一个指标吧;具体到个人, 如果与生理/病理状态也呈现某种相关,那几乎就可以就可以作潜在治疗靶点了。因果也是有很多层,只要不是最终的”果“, 就都是一定层次上的”因”。只要能持续或有效治”标”, 就算是有疗效,现代医学大都不过如此。只是只知道“标”不知道“本”, 我们的认识就是零星的和片面的,疗效也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what you do not know can kill you. 离自由王国差老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