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 履虎

共:💬189 🌺1284 🌵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明已经死亡。。。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新文明在老文明基础上涅磐后的新生,新生的动力和催生就是马克思主义。

          • 家园 误会了

            我的意思,雪大你有点教条主义。

            你说老毛是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当初可不这么认为。

            你现在自封自己马克思主义者,请问谁能证明,有证书吗?

            所以,这些口水上的事情想开些

            • 家园 斯大林后来不也改口了嘛。

              斯大林开始说毛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土改分子,这话是对美国人说的。

              美国人后来耿耿于怀说斯大林骗了他们。

              另外,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问题,是由他的革命实践和思想决定的,我想这个结论也是明白的吧。

              通宝推:阴霾信仰,otto,
              • 家园 中共的套路不太一样

                我认为中共的核心套路是中国传统老子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老子提出柔弱胜刚强,后发制人。老毛把这套理念发展成了一套必胜的技术,体系化的方法。其思想是先进和革命的,但手法是最保守最反动的,但这是唯一能以弱胜强的方法,是必胜的道路。

                中共的手段就是敢于退却,敢于放弃,完全与一般的思路相反,但实践的结果是最好的。

              • 家园 请你接着解释为什么苏联失败了中国还在。

                我认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生存的土壤而俄罗斯没有,上一次是佛教的中国化。

                • 家园 这个有啥好解释的?国家是政权,政权覆灭又不是文化思想完了

                  第二帝国第三帝国都灭亡了,但你不能说德国的文化思想就完了,完全是两个范畴的东西。

                  佛教中国化之后还是佛教,不是中国教,因为它的思想来源还是释迦摩尼又不是孔子。

                  • 家园 佛教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佛祖之后无佛祖?为什么?因为大家习惯直取他的成果,忽略了成果获取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佛祖觉悟的关键。

                    佛祖在探寻的过程中,受过大量已存思想的影响,思想,没有凭空来的,是对过去和现在的总结,是对未来的推理和期待。

                    另外,在他寻道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点,这都被后人视而不见,所以,没有人重复这个过程,就造成了佛祖之后无佛祖这个奇怪的现象。

                    佛教,没有任何石破天惊的发现,只是自然规律从一个新的角度被诠释而已。这是一个什么角度?权贵、富贵阶层!佛祖运用了逻辑工具把感悟系统化了而已。佛教能生生不息的原因,也是基于此。因为生产力的提升,物质生活富裕化不断向多阶层蔓延,好多人有了佛祖出家前的状态:相同的幸福和快乐,相同的苦恼与不幸,…… ……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东方文明逻辑化的解释。不客气地讲,这个东方文明就是中华文明。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华文明是原创之外,其它一切,都是她的衍生品。

                    所以,不必纠结佛教和孔子,孰优孰劣,他们都师出同门,是不同阶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自己的感悟及具体的社会定位和需求而给出的不同解释而已。

                    佛祖从来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觉悟的人,而没有神秘化。他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不是谦逊,更不是礼让。

                  • 家园 那有什么好争论的呢?所有的人都来自非洲

                    那一刻蹲在树上的想法,就是人类的思想,PERIOD.

                  • 家园 目前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儒道释,未来会同化基督教和绿教

                    这个估计你更不信了。

      • 家园 花并宝推,这才是掷地有声。这个结论。。。

        很多人有意忽视,有意回避,有意歪曲。。。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带节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