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男足被印度逼平,又是一片叫骂 -- bshu

共:💬53 🌺23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参照一下美国怎么搞体育的就知道国足所谓的改革多么SB了

        举NBA的例子,NBA怎么搞起来的?一群老板自己办球队办联赛,N个联赛互相抢观众,几乎没有任何准入,有钱就能搞,最后市场竞争白热化,老板们坐下来把联赛统一,最终形成今天的超人气NBA。整个过程完全的市场导向,吸引观众就是硬杠杆。

        反观中国的所谓“俱乐部改革”,足协是个什么玩意?联赛全天下独一份,想进联赛要烧多少钱公关?至于观众,观众就是过来交钱的傻X,谁在意,在意都是怎么样搞垄断,好坐下来分果果,于是偌大一个中国,只有8000注册球员,连弹丸香港都笑话不了,这是哪门子改革?

        通宝推:逍遥笑清风,
        • 家园 中国的足球俱乐部改革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1. 男足水平本来就不高,改坏了也不可惜,乒乓球那时候就不可能改革。

          2. 领导观察外国的俱乐部联赛,学到了一个足球可以煽动地域情绪的诀窍。所以俱乐部地方化(像南京军区队,甚至八一队,就变成了无根可依)。

          3. 各地领导要把足球打造成地方名片,这个思路也没错,那时候大家看意甲,什么福贾,布雷西亚,琅琅上口,确实是城市最好的广告。

          4. 各地企业冠名赞助球队,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投领导所好,在别的地方,如税务,地皮得到回报。

          5. 企业算的是大帐,不在乎从球迷那里得到的那一点点收入。所以球员的高收入,并不来源于市场。

          反观中国的所谓“俱乐部改革”,足协是个什么玩意?联赛全天下独一份,想进联赛要烧多少钱公关?至于观众,观众就是过来交钱的傻X,谁在意,在意都是怎么样搞垄断,好坐下来分果果,于是偌大一个中国,只有8000注册球员,连弹丸香港都笑话不了,这是哪门子改革?

        • 家园 这是很多人最大的错觉-美国体育正是举国体制

          因为美国的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美国的国家体制就是国家引导,资本家捐助,极大倾注国家金钱和资源的运动员培养制度。中产阶级把小孩子培养适合自己兴趣的体育爱好,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准,完全是从娃娃抓起。而底层人民也是把结合小孩子兴趣的体育爱好作为改变孩子命运的成功起点。你家孩子只要有点体育爱好,马上有各种社区俱乐部,国家也出钱,各种人也赞助,你家孩子就开始业余从事,而只要一出成绩,马上就要花钱请专业教练,开始半职业的训练。然后从上高中,到上大学都有绝对的优惠,其程度要远远大于中国高校对体育生的加分,而且没有中国对体育生的歧视,相反,把他们当作明星来崇拜。加上这里学习压力不大,没有严格的中考和高考,每周孩子可以有一半以上的业余时间从事体育活动,这对于中国现行的环境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我在加拿大住,我家老大上小学和初中时不但是天才班的优秀学生,而且是从事国际象棋,曾经荣获泛美象棋大赛13-14岁组的冠军,为此成为终身的国际象棋女子大师,同时还弹钢琴,练滑冰,学中文,这些都是基于学业不重的前提。否则,要是在中国,恐怕连学习都很费劲。

          中国现在出生率低下,竞争又很激烈,多数家庭没有把孩子培养成运动员,特别是足球运动员的动力,所以注册运动员数量只有几千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下再搞市场化,那么根据市场规律,物以稀为贵,肯定是质次价高,越搞市场化越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所以必须从生产环境入手,而不是从流通环节入手。具体就是根据中国的国家体制特点搞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改善中国足球运动员的生产制造这一薄弱环境。

          否则,必然还是南辕北辙、越来越错。

          为什么加拿大的运动员的成绩与美国运动员相差很多呢?因为综合国力不行,加拿大有钱的家长,能捐助的资本家在数量和金钱方面比美国逊色很多,所以很多运动员无法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更好的培养,没钱请好教练,好场地,不敢花时间搞专业体育而放弃其他的职业培养,那样就失去了好的工作和好的未来,除非去美国发展。比如我女儿,明明是国际象棋的天才,在我们都是棋盲的条件下,完全靠自己从小的兴趣,只花比别人平均一半都不到的时间和代价,却能傲视群雄,横扫南北美洲2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的棋手,获得泛美冠军,成为象棋大师,但却因为下棋和教棋在加拿大不能成为富裕的中产阶级,工作未知也不稳定,所以一上高中就必须放弃,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实在是令人惋惜。所以这就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加拿大的资本和国力拼不过美国,国力不如美国,所以体育成绩也拼不过美国。而足球在中国不是全民运动,多数家庭不会重点培养自己孩子,民间资本也没兴趣和实力象美国人那样资助,这么搞市场化,推给民间,肯定是要失败的。不要说足球,任何体育,哪怕是乒乓球,这么搞也要失败。必须利用社会主义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在培养运动员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通宝推:审度,年青是福,决不倒戈,八面来风,脑袋,陈王奋起,
          • 家园 你需要补两个课再来谈

            1.NBA的历史,有个简要版可以了解一下https://mp.weixin.qq.com/s/YaXl04ViawhrFuLhmfrBNA

            笼统地说,美国的所谓“举国体制”,是在激烈市场搏杀后,自发形成的垄断,现在美国职业运动已经从盛年向中老年转化,实质在走下坡路了(看NBA竟然在炒小皇帝这么个烂人就有数了)。而中国的足球改革,没看到别人的市场搏杀,光学人家的垄断控制,等于没经历过青少年和盛年,直接进入老年,搞成啥样大概也就有数了。别人垄断至少还有当年的剩饭好吃,自己连走都还不利索就想学飞行控制?

            2.中国注册球员现状,在中国注册足球运动员,需要过三关,第一关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然后还要市里省里审核,整个环节并不透明,除了业内人关系户,没几个人能有时间精力跑通(更别提后面隐性公关成本),因此注册球员基本沦为近亲结婚的产物,过几年连8000这个数能否保证都是个问题。

          • 家园 既然足球不是中国人的运动

            “培养运动员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 家园 呃……前半部分同意,最终的解决方案方向完全反了

        全世界足球运动搞得好的国家没有哪个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体制”的

        青少年不进俱乐部的提法就更好玩了,欧洲各大俱乐部青训营出了多少球员,有目共睹吧。足球运动说白了就是个生意,现在搞得一塌糊涂的原因主要是官僚用外行指挥内行、运行机制极其不透明导致的腐败横行。

        整个社会和80年代已经非常不同了,却还想用80年代的方式搞足球,有点儿刻舟求剑的意思啊。

        通宝推:逍遥笑清风,
        • 家园 苏联靠着体制足球拿到过欧洲杯。。。。

          一次欧洲杯冠军,三次欧洲杯亚军的成绩可以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足球商业化了,水平也完蛋了。

          不仅仅是足球,苏联曾经引以为豪的篮球、冰球等等大球项目基本都烂了。

        • 家园 中国也没有哪样运动是靠做生意做强的

          只有那么几个市场化的个例,还是在老体制下发展起来才转去市场化

          拿社会主义制度去和其余国家比有点欺负人。这套体制就那么几个国家,大多数还都小得很。虽然如此,朝鲜和古巴之类在体育上取得的成就也超越了同类国家的局限。能称得上体育强国的只有中国和已经死掉的苏联。中国足球已经走别的路了。前苏联足球还是很强的。不均衡的样本作比较肯定不能看数量,我想如果做个统计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足球的成绩至少不会更差。当年还都挺有名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现在都不见影了

          • 家园 “举国体制”的国家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倒是事实

            不过,那个还真不太好说是什么“成就”

            说白了,体育运动之类的都是些游戏而已,玩儿的人多了,就有人愿意掏钱去看,相关生意和市场顺其自然的就出来了(当然,市场的效果也有好有坏,赌球黑哨之类的也是随着市场有利益驱动才出现的),玩儿的人多并且优秀的人能够挣大钱,自然会越来越火爆。

            中国足球是因为大众非常喜欢、上上下下花了大钱,而又搞得出乎意料之烂,所以才会被人诟病。我不知道各位的年纪,但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这个项目比起羽毛球乒乓球等优势项目,关注度是非常之低的。

            • 家园 八十年代足球最热

              整个八十年代,中国对足球的关注度相当之高,我个人认为比女排更高。

              那时民间还有一点文革之遗风,有什么大事就喜欢上街。

              北京大学生第一次上街游行是因为男排3:2逆转胜南朝鲜,那也是中国男排最辉煌的时期。

              再一次学生上街就是81年苏永舜的足球队3:0胜科威特了,俺那时刚到北京,环境不熟,听说大批同学出西门往隔壁去了,追之不及。

              再下回就是519了,现在的定义叫球迷骚乱。

              八十年代,最热的毫无疑问是足球,其次才是男排女排,男排最热的时候其实超过女排,汪嘉伟曹平人帅球靓,迷倒女粉丝无数,但持续时间不长。

              现在回过头看,八十年代其实是中国足球最给力的时代,苏永舜的国家队吃了赛程的大亏,亚大区第三,差一点出线,曾雪麟的国家队首次拿到亚洲杯亚军,高丰文的国家队首次进入奥运会,高洪波所在的国青队首次获得亚洲青年冠军,参加世青赛2:0胜英格兰,唯一一次进入八强。这些成绩,八十年代以后,只有米卢超过,克劳琛接近。

              八十年代的中国足球之所以让人们关注,除了它的国家队成绩还能既给人希望又让人愤怒,还因为那时青训体系没有崩溃,有一大批足球名宿致力于少年足球,徐根宝带出高洪波,八一的1316工程培养出郝海东江洪江津,谢育新16岁成名,张引当孩子王默默培养李金羽李铁,古广明退了,有李华筠顶上,迟尚斌退了,有贾秀全顶上,不断出现的新人让人们在对上一届国家队失望的同时,又对新的国家队寄予期望。

              八十年代足球总是差一口气,主要问题出在当时整个足球界以及社会对体育大赛的经验和历练不足上,一到关键比赛,主教练就控不住场,解决不了队伍的心理问题。米卢之所以牛,就在于他解决了心理问题,使那届国家队自始至终都能正常发挥出水平。

              在俺的学校,足球热还表现在踢足球风行,几乎每个系每年都有自己的联赛,每个班都能拉出一支11人的足球队踢大场,其实一个班也就20来个男生。每到国家队有预选赛之类的比赛,每台电视机前必人山人海,塞到看不见为止。世界杯也大行其道,86年世界杯,一教电化教室全部开放,满满当当,决赛时连大礼堂也开放直播,深夜凌晨,校园里熙熙攘攘,男女同学喜气洋洋奔赴各个转播场。

              八十年代,唯一可能与足球相比的,也就女排了。

            • 家园 俺爹和俺伯父都是从小玩足球长大的

              包括包子在内的城市同龄人回忆起青年时代,都是下乡当知青吃糠咽菜,俺伯父的回忆却是,在八一足球队幸福的吃着空勤灶。。。

              另外老一套的办法放现在肯定不管用了,俺那个家属区曾经出了n个国脚,原因之一是:苏式大院,楼房围一圈,中间的空地能有两个足球场大,孩子从小踢到大。现在嘛,一个大院的地值二十个亿,地产商们自然不会亏本,密密麻麻的盖起一堆高楼,哪还有地方踢足球。。。

            • 家园 八十年代关注度最高的就是足球和排球

              都是上过街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