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朗姆可乐聊历史 -- 骨头龙

共:💬1328 🌺15046 🌵1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种薄壁应该不是旋盘制作出来的

        以工艺实现难度来说,要制作薄壁,一般不是直接成型,而是有个模,通过涂敷,甚至是 失蜡之类的,才容易制作出来。用旋轮无论快慢,这种高度的薄壁不仅形成薄壁难,即使形成,也会因为其高度过高而坍塌。

        • 家园 应该不会是失蜡

          失腊需要材料的流动性,显然泥汤难以保证对应的流动性。生产坐便器需要的工艺也是建国后折腾过挺长时间的,那还是壁厚很厚的东西。

          • 家园 我用目结土粗试了下可以

            在蜡上涂土。

            这个壶表面很简单,不需要用失蜡制模,直接就在蜡上实现,然后烧制时失蜡。

    • 家园 【原创】陶器

      各个种族进入东亚后,各自发展,互相“融合”,分别创建了各种璀璨的早期文明。这部分一直让人看着头晕的,索性做了个表:

      地域 文化名称 谱系 民族 主食 工艺

      中原 仰韶 O3 东羌 小米 彩陶

      内蒙辽西 红山 N 山戎 小米 玉器、图腾龙

      山东 大汶口 C 东夷 小米 玉器、图腾鸟

      长江中游 皂市 O3d 三苗 大米 夹炭陶

      长江下游 河姆渡 O1 百越 大米 夹炭黑陶

      陶器这东西不会烂留下来的比较多,从陶器的工艺上面又可以推断出当时的生产水平。所以研究新石器时代的人喜欢琢磨陶器。

      最早的陶器大约是河南一带的仰韶文明,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点看全图

      这种陶器的原材料或者是细泥,或者是搀了沙子的细泥。搀了沙子的陶器烧制的时候不容易裂,河姆渡文化的夹炭黑陶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用的砂锅也是搀了沙子的,所以叫“砂”锅。

      做法是先把胶泥搓成细长条,然后盘成想要的形状,最后修整拍平。那个时候烧陶器的陶窑密封性不好,烧制的温度不高,烧制过程中陶土里面的铁元素氧化后就形成了特有的红棕色底色。想当年我小时候用家里的煤气灶烧的陶器出来就是这个颜色。不过那个时候最多烧个10厘米以下的小玩意,个大了形状复杂了就总是裂。所以那个时候先民们确实挺厉害的。

      仰韶文化的陶器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在国内被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第一个开发出陶器的文明,外表又鲜艳易于辨认,所以最有名。

      另外一个最先搞出来陶器的是杭州到绍兴一带的宁绍平原上的河姆渡文化。他们的黑陶的颜色是在河底细泥内有意识地搀入炭化的植物茎叶和稻壳制作而成的。根据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来看,这些植物可能是事先经过燃烧炭化,而后放进黏土中加水拌合使用的。陶坯制成后在缺氧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还原烧成技术水平高于北方类型,但是初期的烧制温度也不高。

      点看全图

      到了河姆渡文化的晚期,已经出现了慢轮制陶技术。所谓慢轮,就是把陶坯放在一个圆轮上面慢慢地转,然后在旁边用个利器刮,就可以做出非常规整的圆形。同时烧制的温度也有所提高。看看下面晚期的陶器,确实感觉鸟枪换炮不一样了吧。

      点看全图

      当陶器从这两个地方发源后,开始向周边文明扩散。比如说长江中游的皂市文化就以夹炭陶为主,仰韶文化西北边的红山文化就是红陶为主。而地处山东丘陵地带的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就二者兼有,前期是彩陶居多,后期是黑陶为主。

      大汶口文化的C系东夷人很有特色,他们非常乐意和周围的文明经商和交流,我们可以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来发展过程中发现各种文化影响的痕迹。他们从临近文明吸收了各种制陶技术之后,逐渐转向了更有逼格的黑陶,并且在他们手中把黑陶发展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

      东夷人的“玉器文化”也是整个东方文化体系最发达之一。他们使用采自山东泰山、邹县和莱阳等地的青玉、黄玉、碧玉、绿松石制作出了各种礼器和饰物,玉璧,玉环玉镯这些。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宁绍平原的后续文明良渚遗迹有非常发达的玉文化,但是迄今考古学家们也无法在他们活动的区域内找到玉矿。那么是不是有可能良渚文明的玉器原料其实来自于这些喜欢经商的东夷人呢?

      我个人是挺喜欢东夷人的,他们不像羌人那么务实,而是喜欢饮酒、巫术和祭拜鬼神。试想在熊熊的营火边,一个环佩叮当的山东长腿妹子一边喝酒一边讲鬼故事,这样的人谁不爱?

      此刻,长江流域以南的各主要文明已经闪亮登场,各自展示了精湛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观,那么谁才是最牛逼的呢?

      答案是:

      最能打的那个

      首先是东羌的两个最大部族窝里斗,黄帝在阪泉干服了炎帝之后,本着血浓于水的原则联合炎帝,可能还包括一部分来自红山文化区的部族,从陕西河南杀出来一路向东,争夺华北平原。对方的联军包括来自山东的东夷和来自长江中游的三苗。双方在河北的涿鹿展开会展,吃小米的炎黄联军获胜,阵斩了吃大米的蚩尤,从此入主中原。

      不同文明的剧烈碰撞和融合,诞生了更加璀璨辉煌的文明 – 龙山文明。西至陕西,东至山东,北到辽宁,南到江苏。

      一般认为龙山文明上承大汶口文化。这个主要是从文化上说的。龙山文明继承了大汶口的黑陶技术,并将其推到了登峰造极的蛋壳黑陶。

      但是,当一个文明战胜另一个文明之后,征服者的雄性基因通常会大量出现在被征服者的区域内。

      2007年5月,刊登在美国权威学术杂志《human genetic》上的一篇文章,对龙山文化做了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到2013年已经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

      所以是O3系的东羌黄帝最牛逼,战胜了其他文明,并且获得了他们的各种工艺。跟祖先的史书上记载的一样。

      所以,精美的工艺和高雅的审美品位比不上一把锋利的刀。

      前段时间在一家饭馆的外卖吃宵夜时我问了个问题:假如现在突然文明崩溃,没有了政府法律和一切秩序,我们进入了废土时代,你现在会做什么?

      有个朋友说,我要去对面的超市拿水和食物

      我看了眼饭馆说,我要去后面的厨房抢把刀

      我说:你有水,我有刀,你的水就是我的水

      通宝推:东海后学,jhjdylj,方恨少,故乡在喀什,玉垒关2,尚儒,联储主席,青颍路,老老狐狸,铁手,逍遥笑清风,柴门夜归,梓童,踢细胞,ccceee,不远攸高,审度,
      • 家园 什么叫东羌啊

        就是华夏,我们大多数都是华夏后代。羌人,藏人都是在甘青放马的部落,虽然和华夏同祖先,但是早分开过了。

        我华夏人口众多,文明发达,从来是中国的主导,羌藏人口可以忽略,在祖先自有名姓的情况下用一个落后族群来命名自己的祖先,只能说不是傻就是坏。

        • 家园 这里说的是“古羌人”

          甘肃和青海这一带的古羌人,在前4000年——前3000年的时候,分裂成了两支。

          农业化的羌人开始逐渐进入华北平原(河南河北一带),这部分约定俗成叫做“东羌”,当然如果你觉得舒服的话,叫做“古东羌人”也无不可,他们就是我们现在汉人的祖先之一。而一部分羌人却坚持留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高原地区,维持游牧和采集的生活,这部分就是西羌,就是现在藏族,云南纳西族、彝族等的共同祖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古羌人,和后来史籍的西羌别部东羌不是一回事。

          另外,周朝的人管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种略带侮辱性的名称,以区别华夏,在那个时代有他们特定的用意。但是如果关注这些周边文明,其实他们也是各自精彩特色鲜明,与汉族互相交融互有胜负。观察和思索这些文明的治乱兴亡是看历史的重要乐趣。不过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倒是不少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 家园 战胜者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祖先,这个赞同

        玉崇拜、骨卜这些原始宗教观念,一定来自于战胜者的文化。所以“夷夏东西”是不正确的,早就应该更正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36692

        • 家园 你那个

          应该考虑远古自然形势。

          远古之时,整个中原,山陕,江淮,两湖,四川都是森林,而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没有金属工具,根本对付不了森林。所以很自然,从东南亚北上的时候,凡是走入森林的人群,都湮灭在森林里了,或者成为如现今亚马逊部落一般的落后的野人。只有沿着海岸走,或者沿着森林边的高山草甸走才能发展壮大。你的所谓新月地带其实就是当时森林区的内陆一面的边缘,另一面就是海岸,百越和东夷走的就是这一条线。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有个困惑

        从时间上咱们玩泥巴的时候距今至少6000年,而古希腊人最多3000年;从制陶工艺上,龙山黑陶“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而古希腊的陶器作品只是在美术上被人津津乐道。

        为什么就是在玩泥巴上,还是有很多人言必称古希腊?

        • 家园 原因超级简单,我有发言权

          因为希腊埃及这些考古发现都是“外国人”做的。本国根本没有考古队。

          所以出的成果都是“国际成果”。

          客观上造成了讨论方式国际化,甚至引发了考古国际大战。比如德国与英国在希腊考古的争夺。早期有各考古队拔枪互射,大打出手的故事。

          美国有钱后也是派人去埃及考古,有点涉及国家形象的意思。

          基本上就是每人都抢了点古董,然后开始做学术研究。

          中国的考古遗址根本没老外什么事。所以老外想讨论也没处插嘴。

          这就是你说的现象的背景。

          我认为比自己的皇陵被外国人挖开强。希腊到现在还在找英国维权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