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悼念凌解放先生 -- xiejin77

共:💬13 🌺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悼念凌解放先生

    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悼念凌解放先生

    2018已经将近尾声,在萧逸之后又有一些熟稔或者听说过的名人逝世。相声界的常贵田,电影界的贝托鲁奇等等。这些似乎都有些印象,但是又凑不出来的名人事迹的人物走了;也就不好些什么东西来感叹了。于是只好在十二月写了二十四诗品读古文的《叹逝赋》,借着陆机的名作抒发一下心情。没想到叹逝赋写完,便又有了凌解放去世的消息传来了。作为一个长期阅读帝王系列的读者,康雍乾三部书已经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作品了。在有机会粗读一下清史稿之前,也是这三部书成了我对于这中华帝国最后盛世的主要印象。所以说,和金庸类似,我似乎也必须要写点什么来悼念一下这个颇有些“阔面重颐”的河南作家了。

    我读二月河,是从雍正皇帝开始的。97年的时候,雍正王朝初播。我在那一年上了大学。并不算儿时记忆,只是在看电视剧的时候颇有些惊心动魄的味道。于是便接着金庸先生的十四部天书开始了新的征程。雍正、康熙、乾隆之后,还有爝火五羊城的同治和最后的挣扎光绪。那个时候对于这些书,其实是和武侠小说一般看待的。甘凤池、吴瞎子、黄天霸还有端木世家,都是和江湖一般的存在。更不用说易瑛、贾世芳之类的神异之士。所以读起来倒也并不涩滞,再加上宫闱秘闻、官场轶事、文人玩笑以及征战故事;每部书读起来都是颇有味道。再后来,便知道这是河南南阳的作家——虽然祖籍在山西。就又更多了一份亲近之感。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么其实写悼念文字与之前悼念萧逸差不多。悼念的虽然是已经逝去的作家,但是目标却是自己曾经存在的青春。一番唏嘘感慨之后,免不了再拉出来些陈年旧事感慨一番;感叹人生苦短,良宵易逝。但是对于这个看起来肥头大耳,却又在文字上劲健锋利的作家来说。这么悼念,等于隔靴搔痒,等于借逝者的酒浇自己的块垒,等于消费甚至是浪费了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在这些似是而非的清代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东西。毕竟,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来一个段子。唐国强演的雍正其实是帝王系列里最出彩的人物。而唐国强也正因此成了皇帝专业演员,从雍正直到秦始皇;再加上之前的诸葛亮与后来的张居正、颜真卿。网友们一度戏称,如果把中华上下五千年排成电视剧,那么这电视剧的高潮之处必定会出现一个唐国强。这反过来也可以看出,二月河先生塑造人物能力的强大。把雍正这个在之前一直是夹在康雍乾之间的以反派形象出现的皇帝写出了励精图治,写出了宵衣旰食。

    公平的说,雍正的形象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最近的网络上流行的“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实在不知该怎么疼你才好”。其实都是这个在雍正剑侠图中被血滴子而搞坏了名声的皇帝真实的一面。二月河写康熙,开疆扩土,雄才大略;却又夹杂些儿女情长。虽然也很不错,但却不怎么真实,总有些雾里看花和硬加感情戏的感觉。二月河写乾隆,已经颇带出来了些帝国斜阳的陈腐感觉;写的更像是官场纪实,反而对于乾隆却并没有多少立得住的东西。而就是写雍正不同,雍正之前九子夺嫡的勾心斗角堪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权谋的集大成之作。中华文化中的罗织经、小人经、仕经,止学、度心术和守弱言等等伎俩,基本上在其中都有所体现。雍正登基之后的描写就更是惊心动魄,反腐、改制、治水、用兵。把一个封建帝王朝乾夕惕的兢兢业业之态描绘的纤毫毕现。而且秉着当代文学作品“矫枉必过正”的思维方式,就像姚雪垠把李自成造反的基本队伍“老八队”写得像老八路类似。雍正勤政的感觉都能依稀看出俺所最崇敬的总理的影子。所以说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精髓便是这个像极了当代史的雍正部分。

    再加上一点八卦吧。二月河成名之前研究红学,便因为论文投稿被红学家冯其庸所发掘。而其后从康熙开始写着惶惶500万言的帝王系列。到88年完成了康熙大帝,一下名声鹊起。而且陈道明的电视剧在九四年播出,也赚足了人气。但是二月河却从没有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这个号称中国当代小说最有含金量的奖项。茅盾文学奖主要对象是长篇小说,四年一评。在二月河成名之前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中就有凌力写顺治的《少年天子》。个人以为,少年天子比康熙大帝都颇有不如,更不用说雍正皇帝了。似乎第四届也就是89到94年的区间,康熙大帝入选应该是很有希望的。但是哪一年,清单首位的是王火的《战争和人》,连陈忠实的《白鹿原》都屈居次席。好吧,虽然我承认比起白鹿原来康熙大帝确实差些,比起战争和人来,康熙大帝在手法精纯和史诗感上也确实欠缺火候。不过到了第五届,这个事情似乎就有些特殊的味道了。

    第五届的时间是95到98年,这个时候《雍正皇帝》已经风靡大江南北。只是电视剧尚未上映。而且二月河此书据说在1995年10月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初评读书班上,《雍正皇帝》在参评的120部作品中,在无记名投票中,以历史小说第一名入围20部候选作品。但是最后第五届的获奖名单按票数依次如下: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尘埃落定》和《茶人三部曲》我也觉得不错。但也至少和《雍正皇帝》算是半斤八两。《长恨歌》可能是口味问题,我不喜欢;而且从格局上也不如《雍正皇帝》。当然这还可以见仁见智。但是《抉择》这样的时代产物是在忝居其中。其实要说反腐,《雍正皇帝》中也有,而且还反的更残酷,揭穿弄虚作假的山西自巡抚一下的一片贪官,腰斩科场舞弊的首辅族弟……也许是《抉择》更符合当时的形式吧,毕竟文艺归根结底都还是为了政治服务的。

    之后的四届,二月河就如同村上春树一般,呼声也有,但是却难以获奖。而后面四届,个人以为,就算是《张居正》《历史的天空》这样的佳作,贾平凹,莫言,李佩甫这样的牛人。也都最多不过与二月河的作品半斤八两。记得好像有段子调侃茅盾文学奖的形式,在网络普及的新时代,这些评委已经到了作品根本看不全。而因此评出来的获奖作品读者们全不看的尴尬境地。

    不过还好,此时的二月河先生早就在2006年的第一节作家收入排行榜中,以1200万的版税收入排到了次席。最好的碑碣是人们的口碑,也许这才是市场最好的选择。而对于马上要迎来第十届的茅盾文学奖,这个似乎也是一个考验。如果像现在日趋没落的十大金曲榜一样的话,那么套用郭德纲的相声说法——说明这个奖“已经被时代的马车无情的抛弃了”。

    点看全图

    闻所未闻的十大金曲

    再把话题拉回到二月河身上。作为一个常年的金庸爱好者,二月河的书接受起来很惬意也很习惯。就像是吃惯了洛阳水席的人到了陕西一样,饮食风格相近,口味相似。所以俺也忍不住又一次消费了一下逝者,在民间传说的73岁坎儿上,老先生据说是猝然发病,安然逝去,愿凌老先生安眠。哪怕阅尽帝王繁华,人间百态;也将在日暮冉冉之间渐行渐远……

    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关键词(Tags): #二月河#唐国强#雍正#茅盾文学奖通宝推:决不倒戈,江南水,东川西川,桥上,尚儒,非鱼,
    • 家园 二月河开凌解放,留下了一地辫子?

      电脑里有二先生的巨作,想抽空看看,但一直没有时间完整看。

      郭松民评论道,二月河不属于这个潮流,但也没有和这个潮流正面对抗。

      二先生是一位从书斋走出来,他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在他之前,中国传统文明被踏入烂泥,似乎人人都可以踩一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先生比莫言之流,要高出几个身位。

      关于二先生,我是仰慕大于批判。只是对于二先生所掀起的辫子潮有不满、不屑。辫子潮是逆潮而动。

      但我相信,是辫子军们选择了二先生,而非相反。

      总之,二先生算是一位文学大家,值得纪念;从通俗史学和历史文学角度来看,落霞系列可列入殿堂。虽然这个时代不再有满清,不需要皇帝,也不再要诸位下跪,但我们还是要做好避免被满独利用的心理准备,边读,边消毒。

      二月河开凌解放,一路走好!

      ------分界线------

      二月河的功成名就,可以说恰逢其时,也只能说,恰逢其时。小农经济死灰复燃,没有二月河写辫子戏,也会有三月湖、四月海来写。

      二月河死了,网上议论很多。对于二月河,人们褒贬不一。虽有“盖棺定论”之说,其实是难做到的。

      二月河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写清朝皇帝的作品,成就了其“著名作家”的地位。不可否定,二月河确实有很大影响,他的“著名作家”地位,并非浪得虚名。对于二月河,我也看过他的一些言论,感觉“无甚高论”。对于二月河的功成名就,我只能说,二月河是赶上了时髦。

      改开以来,大陆电视剧就是“辫子戏”的天下。以至于,连台湾琼瑶都要蹭一下“辫子戏”的热度,来了个《还珠格格》。“辫子戏”为什么会风靡天下?到底是电视里的“辫子戏”塑造了官僚财阀的欣赏品位,还是官僚财阀的欣赏偏好让电视剧不断推出“辫子戏”,这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

      具体到二月河的作品,到底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同样是说不清道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二月河疯狂的时代,正是“辫子戏”中兴的时代。要说,二月河赶上了时髦,恐怕还是说得过去的。二月河正是“辫子戏”的代表人物。

      要说起来,民众看康乾盛世的帝王大业,是高潮迭起的;民众对宫斗的谋略奸诈,是心领神会的;民众对于戏中的肃贪反腐,是击节叫好的;民众对于戏中的掌权失势,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虽然,我们剪掉辫子,也有了一百来年的时间了。真要说起来,民众的心态,离清朝并没有多大距离,也就不存在多少隔阂。

      对于二月河,对于“辫子戏”,人们或褒或贬,原因都在这里面。

      对于康乾盛世,我们无论怎么赞美,但其中的底色,就是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定论:清朝是中国封建zhuan zhi的顶峰时期。

      说起康乾盛世,离我们现在也才300来年的时间。在我们为康乾盛世高声唱赞歌的时候,不要忘了,这时候的欧洲已经奔走在通向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大道上。康乾盛世,并没有指向工业革命之路,这是可以肯定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乾隆皇帝是古代人物。其实,留着长辫子的古代清朝皇帝乾隆与穿着西装的现代美国总统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是在1799年死掉的。1796年,乾隆传皇位给儿子,就任太上皇。1797年,华盛顿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归隐,做起了专职资本家。

      在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想借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的机会,商讨与中国的通商事宜,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为由,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从乾隆的言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糊涂透顶的小农经济思维,也不难看到夜郎自大的心态。

      本来,马戛尔尼使团带来了一批代表英国先进科技水平的礼物,其中还包括枪械和炮舰模型。后来,因为发生了马戛尔尼面见乾隆皇帝的“礼仪之争”,而使乾隆大为恼怒。对马戛尔尼带来的礼物,乾隆表示:“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这冠冕堂皇的话,表达了对这批代表先进科技水平的礼物的“不屑”,也尽显空疏。或许,乾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奇巧淫技”的层面上。

      可能,晚清要等到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见识了英寇大炮的威力后,才会认识到乾隆的“不屑”是多么的可笑吧。无论如何,马戛尔尼铩羽而归,乾隆或许还能笑出声。但结果是大清错过了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联系的机会,后来就是晚清哭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英寇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中国会自生自发地开启自己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吗?答案应该是否的。就像处于同一时代的乾隆与华盛顿,大资本家华盛顿已经是现代人物,而大地主乾隆皇帝还处于古代一样。

      现在提到乾隆,很多人就想到康乾盛世加以称颂,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当华盛顿已经带领美国在资本主义的妖风吹拂下阔步前进,而乾隆让中国还挣扎在封建主义阴暗的迷雾中。康乾盛世果然值得称颂吗?恐怕是一个问题。

      然而,我们在二月河的作品中,能看到这种对于封建主义的反思吗?好像压根就没有看到,连影子也没有。

      二月河的功成名就,可以说恰逢其时,也只能说,恰逢其时。小农经济死灰复燃,没有二月河写辫子戏,也会有三月湖、四月海来写。

      二月河死了,空留辫子在人间。一声叹息。

      作者:周建邦

      来源:旗帜时评

    • 家园 del

      系统更新不及时,发表后不见,所以又改了几个字,再次发。结果刷了两篇几乎一致的。现改正

    • 家园 《雍正皇帝》原著结尾是什么?
    • 家园 当年慕名看过一次,第一页就看不下去了。

      基本上还是中国传统评书的套路。想象出来的东西太多了。那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实在让我受不了。

      类似的还有姚雪垠和唐浩明,都是这个套路。

      当然,我是从历史小说这个角度来看的。要是说他们本身写的就是传统评书或者传统演义,哪就没问题。

    • 家园 二月河小说改编影视剧

      二月河关于康熙的小说前后有2部电视剧,最早的是93年林鸿执导的《康熙大帝》,不过这个是残剧,康熙翦除鳌拜之后的部分因为二大爷倒卖版权的事情就没有拍摄;之后就2001年陈家林执导的《康熙王朝》,这也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版。所以陈道明的康熙是2001年上映的,不是90年代。

      个人以为二大爷几部小说改编作品里最出色的是《雍正王朝》,首先是刘和平的编剧功力出色,大量删除了原小说里若干狗血的情节(尤其是雍正和私生女乔引娣乱伦等),本着借古讽今的立意突出了雍正改革者的形象,同时又展露其性格中急躁阴沉的一面;其次是演员素质过硬,只需看名单中有焦晃、唐国强、王绘春、王辉、杜志国等,就毋庸多言了。

      最后,二大爷的书文学性和思想性暂且不论,对比80/90年代盛行的一众或者跪舔欧美的河殇式思想家或者自我怜悯的伤痕文学家,至少二大爷的作品有品格有尊严的多。

      • 家园 《雍正王朝》绝对是最好的古装剧之一

        确实比原著要上一个层次了

      • 家园 记得小时候看93版康熙王朝

        印象最深的就是苏麻喇姑真漂亮

      • 家园 多谢指正

        就是这个二大爷的说法让我觉着别扭。毕竟听惯了老郭的相声……

        凌先生的帝王系列小说,其实就是传统帝王演义类古典小说的现代化模板。只是丰满了许多,也有不少现代人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这个其实是我国长篇小说中最缺乏的东西。白话文长篇小说很容易写的要么西化严重,要么就是浓郁的山药蛋派的乡土气。这种洋溢着古典传说和官场传奇的正经长篇小说还真是的罕见的绝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