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嘉峪关 -- 删ID走人

共:💬146 🌺860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扯了,论子孙不肖,谁比得上大唐啊

                        秦汉晋隋唐元明清,这几个大一统王朝,论首都被破城的次数,我大唐说第二,谁敢说第一?

                        我大唐,牛逼吹上天的李二执政的时候,被突厥打到长安城下,被迫签订渭水之盟,这是典型的城下之盟啊。

                        还是我大唐,在河湟,在草原,甚至在剑南,动不动损兵折将十几万,全军覆没,连南诏能打到成都平原灭掉大唐十万大军。

                        还是我大唐,安史之乱被破首都,收复首都靠回鹘借兵,土地归唐,财帛妇女归回鹘。李家子孙可真是肖啊。

                        还是我大唐,被吐蕃两次攻破首都。

                        算来算去,我大唐光首都被破城,就不下五次,长安被劫掠不下五次,关中破败,就是我大唐造的孽啊。

                        说完大唐,说说我大汉,我大汉首都被围的次数倒是不多,被破城那就也不少,光董卓就把西安洛阳各自烧了一回。不能看啊不能看。老刘家也肖不到哪里去。

                        我大晋,别提了,五胡乱华。

                        我大隋,我大秦,短命王朝,不提。

                        我大元,首都被破一次,元顺帝就北逃了。

                        我大清,英法联军破一次,八国联军破一次,爱新觉罗家子孙北狩西狩两回,丢人呐。

                        说起来还是我大明最强,蒙古人围北京围了两回,打不下来啊,无功而返。我大清八旗围北京,围了几回,还是对北京城毫无办法。也就李自成打下来一回,输给农民起义军,不丢人。

                        朱元璋的子孙,争气得很呐。对异族,那是一次都没跪过,硬气得很。

                        就是我大明老朱家太硬气了,所以你们这帮孔家店,就把亡天下的责任往老朱家头上推,把读书人的责任撇的一干二净。要脸不?

                        不过老朱家无所谓,用李贽的话说,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千万古一帝也,再多污水泼身上,也担得起,不掩其光辉。你们尽管黑。往死里黑都行。

                        • 家园 对唐朝的崇拜真的十分的奇怪

                          大唐好歹是我汉家王朝,比起其他蛮夷王国而言那是超过许多的。

                          但是比起了汉朝来,那还是差很远的。比起明朝,也是拍马都追不上的。

                          我一直怀疑,当前老是在吹什么盛唐,吹什么我大宋。这些人当中除了一部分幼稚派以外,相当多的人是别有用心的。

                          唐朝延续了南北朝的软骨头病。打不过北方的夷狄,只好把他们照进来,却埋下了祸根,安史之乱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所以啊,唐朝这种开放,根本不靠谱的。有人鼓吹唐朝,无非是想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开放国门,把老外招进来,把中华民族给灭掉。

                          2

                          再一个证据啊,你看唐朝,为啥以肥为美呢?那不就是因为贫穷吗?没有钱,吃的不胖,所以谁家人吃胖了,说明他有钱,所以人家都崇拜胖子,间接就是对钱的崇拜呀。

                          得这么一个贫穷的吃不饱肚子的朝代,还如此的崇拜,很多十分的奇怪。

                    • 家园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这些西方早期崛起的国家,都试图殖民中国,都失败了,在东南亚他们成功了。由于对大明帝国来说,这些事情实在是太小了,所以都不怎么提。200多年后,中华文明衰退,西方殖民者几千人就攻入了首都,于是大提特提。

                      明朝的重点是南方,北方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实际上负责了抗倭战争的战略制定、人事安排和后勤组织。他做了那么几件事:

                        首先,把国家军事重心从北方转向南方,坚决反对曾铣试图收复河套的建议。甚至包括遭遇蒙古大规模入寇,也暂时采取龟缩战术,而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南方,特别是把很多江南上缴中央的税赋留在南方作为军费。

                        其次,派遣亲信赵文华去巡视抗倭一线。根据赵文华的报告,选择了胡宗宪作为抗倭战争的第一线总指挥。胡宗宪选拔了谭纶、俞大猷和戚继光等人来作为他的副手。赵文华同时还推荐了唐顺之。后来的实际格局是胡宗宪带着谭纶、俞大猷和戚继光在陆地上打击倭寇,唐顺之带领海军在海上多次大败倭寇。最后消灭倭寇的人事格局就是严嵩敲定的。

                        第三,上书皇帝,请求扩大一线统帅的权限。他认为前期对倭寇作战不力,主要是倭寇到处作战,跨越多个省份,缺乏统一指挥。在严嵩和赵文华的建议下,嘉靖皇帝任命胡宗宪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兵力,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由严嵩起草的给总督胡宗宪的敕谕中宣布:“其在军门及行军之际不用命者,武职自参(将)、游(击)、都指挥以下,许以军法从事;副总兵先取死罪招由,令其戴罪杀贼;文官四品以上指实参究,五品以下径自拿问。”基本上让胡宗宪成了江南沿海的土皇帝,所有文武官员都要归他统一指挥。

                        第四,派遣亲信鄢懋卿为巡盐总理,巡视两淮盐政,给抗倭战争找钱。鄢懋卿把两淮盐政的年收入从每年六十万两增加到了一百万两,新增的部分全部被用于抗倭军费。

                      那些骂严嵩是奸臣的,往往会拿北方对蒙古作战不利说事,却把同时在进行的抗倭战争给忘了个干净。这对严嵩是不公平的。当时北方战线老是龟缩防守,就是因为南方在打仗嘛。两边同时开打怎么行?南方打完之后,谭纶、戚继光、俞大猷被调到北方,南方的军队也调了过去,蒙古人瞬间就老实了。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蒙古方面都没再闹出过什么大事。

                      • 家园 严嵩的问题不在于先抗倭还是先抗蒙

                        如果仅仅是战略优先的考量,先抗倭还是先抗蒙与清朝的海防、塞防两派的争执是一样的。但清朝左宗棠出兵后,并没有演出明朝那种前方打仗,后方诬陷的戏码。

                        而严嵩得到奸臣的名声并不是由于他先抗倭,而是由于他诬陷抗蒙的大将曾铣。将其陷害致死。这已经是秦桧的勾当了。

                        戚继光厉害和严嵩也没多大关系。严嵩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倒台,这一年戚继光才算是成为抗倭主力。到第二年升任为都督同知,年底被召回福建,升任总兵,统领闽浙两省军务。直到1567年将倭寇彻底平定。

                        至于后来北元消停了,并不仅仅是戚继光厉害,主要是由于“三娘子事件”,俺答汗与明朝讲和,明朝和北元进入和平时期。讲和后俺答汗不久死去,三娘子主政。北元内部分裂,三娘子必须依靠明朝作为外援,其两次再嫁都遵从了明朝的指示。从这点来说,三娘子算是明朝的“忠顺夫人”。由于北元内部分裂,当然无力再像俺答汗以前那样频频南下。

                        不过你引用的这篇文章真是奇葩,还有给明朝的秦桧翻案的。

                      • 家园 以现在的经验看

                        凡是文人嘴里的坏人,恐怕都要先打个问号。

                  • 家园 没有明朝两百年多年持续军屯移民

                    嘉峪关以东的河西走廊,不可能在汉人手里。没有大明持续两百多年在边疆地区的移民,军屯改变民族结构,河北,辽东,河西,都是胡人的地盘。

                    你以为两京一十三省天然就是汉人的基本盘吗?河北辽东河西在唐朝就胡化了。

                    至于清准战争,一看你就不知道清准战争的行军路线,清朝怎么征服准格尔的,你不了解。

                    • 家园 嘉峪关以东是拉锯区

                      明朝能控制的,只是长城以南地区。而富庶的河套地区则是北元和明朝的拉锯区。至于军屯移民啥的基本对清初的态势没有影响。明末北方连续大旱,陕甘宁地区是重灾区。李自成、张献忠都是出自这个地区。而明末的天灾人祸让中国北方人口锐减,陕甘宁地区更是重灾区,人口锐减一半以上。

                      • 家园 按照《中国人口史》的推算,明末清初的人口是元末明初的一倍

                        明末清初的人口谷底估计为1.2亿人,比起崇祯年下降了近8000万人。下降幅度达到40%,比元末明初降幅还要高。

                        元末明初的人口谷底推算约为6000万人,比起高峰时期下降2500万,降幅为29.4%。

                        大明只能先充实内地人口了。

                        即使清朝,前套地区也是半牧半种,纯粹农耕在那边站不住脚。板升城的盛况几乎是一代而亡,明朝和蒙古在隆庆年议和,蒙古那边遣回白莲教徒以后,前套这边的耕种也是迅速衰落下来了。

                        • 家园 也有推论明末人口4亿多到5亿

                          死亡近2亿多。死亡比例和你的接近。

                          总体而言,我们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明末人口数量都应该在4亿人到5亿之间。基本逻辑是:明朝初年有七千万人,经过两百年的和平,就算按照北宋和民国的增长速度打个折,也可以轻松超过四个亿;再看土地产量,养活四亿人口很轻松;再看城市人口数量,各种一手资料的抽样调查表明,它可以支持四亿人口的推论,四亿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可以说清楚。至于官方统计的人口为什么会大大低于四个亿,也有合理的解释。以4亿为基数来计算明清换代的人口损失,只会少算不会多算。

                          为什么明末的实际人口数量会大大高于官方的统计数据呢?

                            

                            明朝征税实行土地税和人头税(含劳役)并行的制度。土地数量曾经多次重新丈量,以作为征税的新依据。但征税的户口,两百多年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重新调查登记,都是各个地方根据人口的死亡出生等每年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到了中后期已经完全沦为形式:一年一年原样照抄,或者随意做一点增减的调整,以免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登记在册的纳税和服劳役的户口数,洪武二十年是一千零六十五万户;到了两百年之后的万历六年,竟然还是一千零六十二万户,还少了三万户。

                          根据杜车别(孙海宁)在《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减少之谜》中所作的估计,直接或间接死于清军屠刀之下的中国人,超过了两亿。

                          [URL=http://www.shaibaonet.com/tangushuojin/gdls/8000.html][/UR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