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天涯上看到的《从现在看2011年张维为和福山辩论(转载》 -- 夏至欧锦

共:💬491 🌺3597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天涯上看到的《从现在看2011年张维为和福山辩论(转载》

    从这个帖子的网友留言说起。

    引用一个网友的留言(链接):

    中国人现阶段是不是没有信心?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没有。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西方是中国主流社会心态。所谓学习,说白了就是自己有缺点,别人有长处,我们才要学习。有时候这种事请就像追星,你不由自主的美化了你要学习对象的一切。

      西方制度不可能没有缺陷。但很多人脑海里,太平洋还真是有一个理想的彼岸。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张维为

      我觉得张维为的贡献并不是证明了中国目前有多好,西方有多差。正如你若说西方“好”,我可以举出上千个例子证明西方不好。同理,你也可以举出一千个例子证明中国不好,或者举例说明张维为的视频有瑕疵。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而且他现阶段也没有提出一个成熟的人类发展理论,我估计他也未到这个水平。

      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改革开放近40年后,中国在实现了物质文明后,现阶段需要干什么,未来要走哪条路。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的“不民主”,国人的思维都是中国不适合美国(西方)民主,是因我们为还未发展到那个程度。包括很多喉舌媒体,大致也是那么表述的。言下之意,人类社会有一个正确且唯一的方向,这个方向叫做类西方的制度。只不过实现这个制度是有经济门槛的。于是,获得改革40年的成就后,我们朝着西方制度走就行了?我觉得这样的思路是会出问题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台湾和香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选择的仿效或部分仿效西方的制度,结果目前都出了问题。

      所以,张维为的贡献在于,让很多国人对西方制度的唯一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这会引发更多的思考。可能,中国人可以在未来能挑选一条和西方不一样的,但更适合自己的路来。敢于挑战现有普世价值和政治正确的前提,当然是需要有一定自信的

      正如你读书读到研究所就必须有自己的学术创新和研究成果一样。我们学习美国(西方),最终是为了超越美国,如果100%跟美国一样,很可能,我们最终无法实现超越。

    引用的这段文字里面,从我加了粗体的那段看,张维为的意义在于,他的矛头是指向向中国国内的自由主义右派的,不是指向中国国内的自由主义左派的

    再引用一篇《旁观者回顾丨亲历张维为与福山在“历史临界点”的大辩论》(点击方括号可见原文),引用文章里的片段:

    张维为,1980年代为邓小平等多位中国领导人做翻译工作,走访近百国家,见证中国脊梁不信邪、筚路蓝缕改革突破的勇气。而后自己励精治学,实事求是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拒绝向西方学者“汇报工作”的态度,提出中国模式。他曾对西方唱衰中国的学者说:过去20年你们对中国的每一个预测都是错的,叫我们怎么尊重你们的看法?

    六年后,张维为教授回忆,在与福山先生辩论前,也看了一些中国学者与他的对话,坦率的说,那不是对话,而是“汇报工作”。那些学者关心的是中国哪一天才能达到美国民主和法治水平。这种甘当西方学术打工者和搬运工的弱者心态,使许多西方学者来到中国如入“无人之境”,就像美军入侵伊拉克那样,所向披靡,在任何问题上都被看作是专家,观点被广泛转载和引用。

    张维为和福山对话时候,他提出了5个预测:

    预测一:阿拉伯之春将变成阿拉伯之冬

    预测二:美国可能选出比小布什更糟的总统

    预测三:民粹主义将毁掉西方民主

    预测四: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预测五:文化趋同似是而非

    这段话看来,西西河有不少反对邓小平的人,自然是很不爽张维为的。

    说说我对邓小平的看法。我1996年就买了电脑和调制解调器,回去就通过电话线上网,然后就可以发邮件,可以联系到世界各地的网友,其中一位是爱尔兰人。1997年邓小平去世,那位爱尔兰人说邓小平是恶人,我回答说,我是感谢他的,因为他返回了我考大学的权力。

    为什么我说他return my right(没错我回那封邮件是这么写的)的呢?我小时候,七十年代上半期,就是1972年到1975年那三年,在农村想上大学的人,得通过小队、大队和公社层层推荐才可以,这里面我记得就有人是通过走关系或者有背景才可以上大学的,虽然那时候我上小学,这些事还都记得清清楚楚。普通农村人家的孩子,连高中都难得上,谈什么上大学?能上大学的多数是下乡知识青年。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村里有位青年,在我家长的推荐下去县城上高中了。为啥呢?那人初中毕业后,在家一年把新华字典背了下来,家长是小学校长,爱才,向县教育局推荐了那个年轻人。

    如果不是1977年恢复高考,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很大可能后来只能是吃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高中,就算上了高中也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那三年,上大学的机会,基本被下乡知青和有门路或者会拍马屁的人占去了,村里有陕西来的高中毕业生,人家想上大学,不推荐就是去不了。

    现在西西河有一帮所谓的左派,各种的指责邓小平,这和十年前西西河普遍的对邓小平改开路线的称赞的风气,已经截然相反了。让我们这些老人想到一句话:真是吃饱了啊。

    通宝推:响水湾,朴石,海峰,知非,一着,黄河清,北纬42度,三笑,红军迷,hullo,
    • 家园 就升学率来看,邓上台后,全面下降,

      包括小学入学率、升初中比例、升高中比例,都是全面下降,直到20年后,才逐渐追平,其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文革达到60%以上,改开后下降到30%,直到如今,由于以职高为主,普通高中升学率还是比不上文革。你可以访问国家统计局网站求证这些统计数据:

      国家数据

      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就我的家乡来看,文革时代高中学生是就近走读上学的,学校离我村只有2里路,我老家村里适龄青年都上了高中。到了改开后,这所中学停办高中,上高中要到几十里之外住校上学的,我村里只有一个读完高中。我在农村的两个堂弟都没有上高中。

      很多人都被主流媒体洗脑,错误的观念比比皆是。

      通宝推:真历啊,
    • 家园 你真正感谢邓的,是邓式“八股取士”让你当上国家干部

      教育要与产业相配套,没有产业对应的大学教育是浪费。

      大学高端人才,对应的是科研,然则邓削减了科研经费,高端人才当然走向有科研经费的地方,到西方建设西方去了。

      中端人才进入政府,当官去了。

      低端人才进国企,国企是邓的提款机,其发展后来大家都知道,同样是浪费人才。

      邓大力发展的是乡镇企业和个体户,而乡镇企业和个体户,恰恰不需要大学生,需要的是技校和高职,而80年代,职高和高中教育大滑坡。真正得到发展那要江上台后。

      邓的大学,只有一个功能是发挥作用的,考试选拔国家干部,就是封建“八股取士”的现代版。

      所以楼主感谢邓,不是因为高考上大学让他获得知识,或者有发挥才智的机会,而是成为国家干部,有了当“官”变成“老爷”的可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