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反科学投入的趋向可能会冒头了 -- 夜如何其

共:💬41 🌺5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商榷】問題:

        吳健雄的100多篇核彈論文,是冷戰後公開的

        陳王你似乎有"公開萬能論"的趨向

        機密如何處理????????????????????????

        替换

        本科以上畢業的科研人員都可以都有一個自己的ID

        一不做二不休,碰過數理化的,甚至只要是漢族,都能自己申請ID,過濾一批無興趣的

        替换

        不同等級的科研人員權重可以不一樣,院士是普通人的10倍,或者更多, 但院士必須公開評價。

        評論能引進賭場玩法,預測正確,升級,反之錯誤,降級

        替换

        到底是無適用自修教材的問題,整體數理化皆知,欺騙不了

      • 家园 生命科学领域的特殊性是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的

        生命科学的科研特点是:

        1. 高资金投入

        2. 高人力投入

        3. 高时间投入

        4. 产出单一结论

        这个第四条的“单一”指的是结论往往很简单,可能就一两句话的事情,但是找到这个结论极为困难。

        这就造成了这个行业实际上就是拼资源,是个重资产重人力重积累的产业,更要命的是很多结论直接关系人的生死。大家想想,类似的行业有啥,话语权(定价权)能随便公开吗?公开了怎么去割韭菜,收割其他国家的成果?(提示:美元 vs 比特币)

        我不是说这种系统不可能搭建,而是想提醒一下大家,此类领域需要出面解决问题的人,其综合素质水平必须比中本聪只高不低。大家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要不然为何一个低流量、几十个TB就可以托管的科技服务器为何到现在就是搭建不起来,全靠朝鲜俄罗斯黑客打游击。

        • 家园 就是这个第四点最致命

          无论怎么搞,最后功劳一定是归功负责人的,所以预先卡好行政职务,剩下就等幸运女神惠顾就行了(在中国这种“追赶态”科研,目标结论别人都定好了),所以无论怎么评价你都搞不清负责人真实水平究竟如何。科研领域本就很难搞什么KPI,碰到生物领域又是如此简单粗暴,投入收益分配都是一笔糊涂账,也难怪生物专业毕业从事本行的都是十不留一。

          不过其实生物领域要爆发很容易,里面的技术含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伦理。如果废除伦理审查,遍地开花是一定的,但是,这个讨厌的但是,谁敢突破?所以生物领域这种状态很难改变,资源垄断几乎是必然,评价体系怎么变都没用。说起来和中国男足关起门来无能又自嗨还是蛮像的。

        • 家园 去年开始欧盟资助的科研论文必须免费公开

          今年开始美国也将仿效。

          中国长期把包括学士论文这样的近乎垃圾的东西保密起来,大家看不到,这才是最大的腐败。

          一个学生,还没有毕业就作假, 一生都他妈的作假。我希望有一个平台公开出来,让这个学生和他的导师,一辈子钉在耻辱柱上,被后人指指点点。

          知耻近乎勇。即使没有评价体系,也应该公开,让天下看看,都是什么玩意。

          通宝推:johny,
          • 家园 学生的论文要求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求他们能把一个专业问题阐述清楚就可以了,并不指望他们能搞出另一个相对论来。就算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他大学毕业时候写的。他毕业那年写的《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硕士论文比学士论文好不了多少。到博士论文才对是否有创意有要求。但这一般是建立在博士生已经至少给导师当了三到五年的奴隶,搞的论文多半也就是导师的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的。

            至于真正突破性的研究和论文都要到工作几年后才会出来的。

            • 家园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把专业问题讲清楚

              已经说明他们达到了毕业的水平。

              中国的本科学生大部分达不到,硕士生50%达不到。很多人学习不用功,整天玩游戏,最后论文作假。

              如果有一种机制,迫使他们在学校的最后6个月发奋学习,真是善莫大焉。

              • 家园 本科应注重平时成绩

                例如挂科太多的就不给毕业。不论用学分算也好,用科目算也好都行。其实俺读书那会儿就是这样。如果挂了科是毕不了业的。

                • 家园 我有亲身体会

                  毕业设计那会儿,用到文氏桥振荡器,但是发现有的频率点就是调不到, 差一点,完全不符合理论推导。但是设计的数据点必须采集,怎么办?

                  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一般情况下的学生肯定是修改数据,瞒天过海。

                  那时的我心气很高,不肯修改数据,搞得老师大怒。但我自己仔细推导,发现文氏桥的频率公式隐含依赖于两个电阻严格相等,一旦有偏差,就有数据点到不了。我做了仔细的测量,我用的同轴电位器的确有不一致现象,这个时候就有了补救方法,即使不补救,关键数据点偏移一点采样,也无伤整体结论。我在毕业论文里面就写了相关偏移的公式,补救手段和相关数据。我的指导老师还不信,答辩的时候其他老师都简单问一下,只有我的导师拼命质疑我, 好在我早有准备,全部完美回答。搞笑的是,最后其他老师给我毕业答辩是优,只有我的老师给良, 反正我也无fuck说。

                  经过这几个月的上下求索,我把相关的知识点翻了一个里外透,水平直线上升。可以说从普通大学生,到合格工程师,进阶到Master级别。

                  后来的企业历练,让我更加坚信,人一生只要做过一次追本溯源的深究,他的思维模式,思考能力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不去坚持,他一生可能都到不了那个高度。本科生干一回,水平达到研究生水平,研究生干一回,水平达到博士水平,博士干一回,就有可能院士啦。

                  通宝推:猪啊猪,diamond,johny,桥上,独立寒秋HK,Ace,任爱杰,达雅,唐家山,柏林墙,
                  • 家园 我有类似,或者是相反的经历

                    第一篇文章迟发了半年,因为人为失误,实验结果与理论对不上。老师是法国人,大学本科毕业来美国,他爹是法国人,妈从美国嫁去法国。我俩都没有凑数据的意思,后来还一直当光荣的花絮跟人吹,“白痴的失误,文章拖了半年”。在这个作风问题上,我不晓得我能不能代表中国人,他能不能代表法国人,反正我俩都不能代表美国人。

                    另外,本人当学生时上的最后一门课,也比较经典。当时本人小圈子里有个标签,“如果这班上只有一个A,那就是老高”。这课每周一晚上,第一节课,我对跟来旁听的香港仔说,“废了,这班上要有一个B,那就是我”,我意思是,全班10个学生全是A,当老师有点难看,怎么的也要整出一个B来打打掩护。我为啥那么肯定,因为第一节课老师介绍,期末成绩包含三部分。1。课外作业(主要是编程),但你们不用交,交了我也没法看,你们只须要给发一个EMAIL说“我完成了本周的作业”。2。期末书面报告。简短就好,10页就太长,我没法看(我写了5页)。3。期末在班上做presentation。 果然,本人期末总成绩是85=B,老师还群发了EMAIL,全班10人平均分是98,相当于本人之后,最低的那个同学至少是95分。

                    那是外系的课,那个老师是兼职教员,女的,中国人,而且和我同姓。她能不能代表中国人,我觉得也不能,遇到的其他中国人老师,印象和记忆都不错。

                  • 家园 从尽信书到信自己——大师与普通人的差距就在这里
                  • 家园 大赞。同感。
          • 家园 本科生做科研论文没啥

            关键是要求创新。其实到硕士,还有一些博士,做的东西都不可能有啥大创新,在哪个领域都深入发展的今天,剩下的都是超难啃的骨头,就那些经费,要求搞创新,有些还要求搞国际前沿创新,领跑创新,这就是假大空,逼人学生造假。

            我带研究生,因为是工科领域,就只要求本专业基础扎实,能参与项目有动手能力,最后让其独立做个能完成功能的子系统然后写论文就行。虽然是前人做过的,但学生做的过程中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加深了理解,培养了科学素养,毕业了还能依靠此技术谋生,也就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就行了。但就这,每次得弄个高调的科研意义,发挥一下创新点,不然学生开题中期答辩都会被问做过的为啥还要再做。

            通宝推:johny,
            • 家园 好多做工科的所谓的创新就是把一个指标强行拔高

              完全不管别的指标,导致没有任何实用性。要不就是搞出好多不可能实用的东西,比如那个奇葩的石墨烯掺鸡屎。

              实事求是,主席的教导不能忘。

          • 家园 中国官方2018年就公开支持S计划了

            但是公开论文和评价是两回事。类似的arxiv运行的那么多年,影响力仍然很有限,而且运行在cornell的服务器上,变相垄断信息权力。况且现在S计划执行得不咋地。

            生命科学其实证伪很容易,重复实验就好了,可是无论中美,科研体制都是由大学阀把持着,导向都是惊人的一致,很难否认背后的统一利益链条。这个行业水实在是太深了,即使论文公开,针对文章的评价体系也建立了,针对人的评价体系怎么弄?(比如为了发文章抢风头把不该发的东西发了)拥有定价权的一票上层学阀和背后的大资本是不可能让这种系统随随便便建立起来的。

            ps:加拿大P4病毒所继任所长刚“猝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