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陈寅恪考 -- 陈王奋起

共:💬370 🌺4796 🌵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寅恪考 -- 有补充

    陈寅恪曾经和他的朋友说,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此次事变,结果必为屈服。华北与中央皆无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国,屈服乃上策。这段记载出自他的好友吴宓对他的言论引述,见《吴宓日记•1937年7月14日》。有河友抱怨我没有把话引全,以及陈大节不亏。今天就浪费点时间, 扒一扒陈寅恪。公知们一再美化陈寅恪,借这个地方,留下一点东西, 对冲一下。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

    1902年春季来日本。第二次1904年冬季来日本。公知们说他留学日本,最近被人发现是就读当地小学, 呵呵。

    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1914年回到中国。前后4年,获得何种学位,文凭?抱歉,没有。

    1918年获得江西教育司官费资助(官二代就是牛逼),再度出国深造,在美国哈佛大学随兰曼教授(Charles Rockwell Lanman)学梵文和巴利文。获得何种学位和成就?抱歉,没有。

    1921年转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马克斯·缪勒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有何种成就和文凭?抱歉,没有。

    陈前后15年,留学欧美多国,未得一纸文凭,比起方鸿渐还有不如。

    1925年3月回到中国,应清华学校之聘,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师。一个没有任何资质,文凭,学术成就的人可以成为清华国学导师,清华之荒唐可见一斑。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抗战开始。他说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此次事变,结果必为屈服。华北与中央皆无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国,屈服乃上策。至于保留华南,不过是避免被目为汉奸的借口而已,因为华南难道不是下愚而上诈?整个中国都没有了,靠华南反而可以反败为胜,道理何在?

    1938年3月29日,南京伪维新政权成立。梁鸿志出任伪维新政权行政院长。此时,陈寅恪的亲弟弟陈方恪开始拍梁鸿志的马屁。搜集、整理、注释梁鸿志的《爰居阁诗》。1938年11月,伪政权行政院长梁鸿志出资约请陈方恪全家到南京侯任。1938年11月29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维新政权。1938年12月1日,梁鸿志正式聘任陈方恪为“教育部编审委员”了。1939年4月10日,陈方恪以“教育部编审委员”的专家身份,具体参与了伪中央大学筹备工作。

    按照《陈方恪年谱》139页中记载:陈寅恪得知陈方恪成了汉奸后,不是脱离关系,不是主张大义灭亲,居然想出的解决办法是“拟介绍先生至时在广西的中央大学或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当了一年多文化汉奸的人,居然还有资格来国统区的大学继续当教授。当然,现在有的是办法洗白,就是伪称他当年是特务,带有特殊任务的。我艹他八辈子祖宗的!

    在陈寅恪看来,只要上面有人,不愁没有办不成的事。以现存的陈、傅往来书信来分析,他的这一建议显然并未得到他的姻亲傅斯年的认可。

    1939年5月1日,陈方恪成了南京伪维持政权下的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

    1941年秋,陈方恪丧失人格和国格,参与并出席了日军为粉饰南京大屠杀而举办的大型文艺聚会活动。

    1943年7月16日,汪伪政权再次任命陈方恪为“国民政府秘书”。这个职务相当于后来的国务院秘书长、副秘书长之类职务,总管汪伪政务日常工作的高级职位。

    同期陈寅恪在干什么呢?

    1937年,南逃。

    1938年,西南联大教书。

    1939年自称牛津大学聘请他担任中国历史教授,1940辗转到香港。这个时候正是二战紧张的时候,英国经历敦刻尔克大撤退,客船往来断绝,牛津大学怎么可能远隔重洋聘请一个人来教和战争无关的历史,何况此人根本不能到任?于是他又回到昆明。

    1941年,陈寅恪又去了香港大学,任职客座教授,讲授隋唐史。香港大学中文系其实就是一个书院, 始于1927年,影响力很小。陈寅恪费尽心机,乱世之中,1年多时间内两次辗转去香港,目的是什么?我们诛心一点,他就是担心中国药丸。

    1941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网上流传陈寅恪一家在港宁可饿死也不吃日军送来的面粉的故事。实际上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后,从1942年1月1日至1944年4月15日施行了所谓的“粮食配给制度”。这一阶段,香港所有粮店被征用,禁止私自出售粮食。而陈寅恪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大学正式辞职时间是1942年5月1日。所有留任的香港大学教授和员工接受日军赠送的粮食和实物,作为特殊工资。开始时间是1942年1月17日。根据原始档案中特别记载:“1942年2月22日……昨携米十六斤、罐头肉类七罐与陈寅恪。今日回来有告陈近况。据说他已挨饿两三天了。闻此为之黯然”。这段时间内出现了陈垣之子给陈寅恪家送粮食的真实历史。即,他领取粮食配给时间是:2月22日至4月30日。陈寅恪回赠给送粮食的汉奸“衣料一件、信笺一盒”作为答谢。陈忘记了,领了粮食就有记录。

    在日据时代,为了活命,吃日本人的饭也无不可,但不能胡编乱造。

    1942年5月1日陈寅恪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中文大学正式辞职。携妻女逃离香港,至桂林,中科院物理所长丁西林前去迎接,任教于广西大学。

    陈寅恪此人学术建树反正我看不懂,估计也没有什么可以传世的,但陈寅恪的华陀是印度人说、扁鹊不存在说、李唐王朝是中亚人种说、曹冲称象抄袭印度说倒像一把把飞刀,砍向中国人, 造就中国人低下的集体潜意识。

    1951年7月8日写下著名的《经史》一诗:“虚经腐史意何如?溪刻阴森惨不舒。竟作鲁论开卷语,说瓜千古笑秦儒。” 这里的“虚经腐史”,“虚经”,即《冲虚眞经》,亦即《列子》,点出一个“列”字。“腐史”,即司马迁曾受腐刑,故可称《史记》为腐史之作,点出一个“马”。所以“虚经腐史”显然是暗指“马列主义”。即暗指马列主义。

    上面的解读是我胡想出来的吗?当然不是。

    陈寅恪先生所谓的“太史公冲虚真人之新说”其意为何? 余英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试想太史公和冲虚真人都是老古董,怎么忽然变成了“新说”呢?其实陈先生这里用的正是我一再指出的暗码系统。太史公是司“马”迁,冲虚真人是“列”御寇,他其实是说,他硏究历史决不用“马列主义”啊!此陈寅恪之所以成其为陈寅恪也。

    余英时毕竟是陈的同道中人,一句点破天机,这也难怪陈寅恪先生曾经评价余英时先生说“此人知我”。

    陈氏的态度,以“溪刻阴森惨不舒”来形容全国范围的宣传马列主义所造成的阴森恐怖效果。陈寅恪1957年在给朋友刘铭恕的信中有云:“弟近来仍从事著述,然已捐弃故技,用新方法,新材料,为一游戏试验。固不同于乾嘉考据之旧规,亦更非太史公冲虚真人之新说。”这里,他继续使用“太史公冲虚真人之新说”来点出马列主义新说来表明他的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

    在《陈寅恪诗集》中,这样指桑骂槐侮辱新中国政府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诗歌,比比皆是。

    为什么陈寅恪收到广大公知的追捧?看到这里各位大概都明白了。

    关键词(Tags): #陈寅恪(花怒)#民国人物(花怒)通宝推:witten1,心有戚戚,五峰,等明天,回旋镖,Ace,东海后学,jhjdylj,郭三,慧诚,牧云郎,不会游泳的鲨鱼,anne2607,钱六,须弥一芥,一刻馆皆様,ziyun2015,caoban,pendagun,一着,独立寒秋HK,胡里糊涂,盲人摸象,西门飘飘,心的方向,肖羽,方平,camelry,侧翼,empire2007,老陈70,金台夕照,尚儒,起于青萍之末,chuchong,梓童,审度,yaquan,newbird,行者无疆,mezhan,白玉老虎,ton,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陈寅恪悼汪精卫诗

    汪精卫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同年12月陈寅恪得知汪精卫已死的消息后,立刻撰写了一首七律,表达了他的哀思:

     七律《阜昌》《题双照楼诗集》①

      甲申冬作时卧成都存仁医院

    阜昌②天子颇能诗,

    集选中州③未肯遗。

    阮瑀多才原不忝,

    褚渊迟死更堪悲。

    千秋读史心难问,

    一局收枰胜属谁。

    世变无穷东海涸,

    冤禽公案总传疑。

    注①:原诗名:题双照楼诗集,200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时候改成了目前的首二字。

    注②:“刘豫为齐帝年号。”

    注③:“元遗山选《中州集》,列入齐曹王刘豫诗。按豫曾为进士。”

    三联书店为什么改名字呢?因为《双照楼诗集》是汪精卫生前就出版的诗集。三联既想为婊子列牌坊,又害怕社会风评,玩弄这种雕虫小技, 愚弄大众。

    汪氏盖棺论定,陈企图从历史的角度评价汪的一生:一方面以降金的齐皇帝刘豫和助萧道成代宋的褚渊比之,一方面针对当时传闻蒋汪二人一战一和是在演“双簧”,感慨兴亡成败,汪的汉奸公案存疑。

    对于政治遗产以外,他还对汪的诗才高度推许:元好问选《中州集》收了刘豫的七绝七首(卷九),都楚楚有风致,称许汪氏可跻于一代诗人之林,惺惺相惜之情,虽然有几十年的尘封,依旧扑面而来。

    会不会我搞错了呢?

    不会,这首诗寄的人是龙榆生,汪精卫的家庭教师,担任多个汪伪政权的要职, 1946年被国民政府判处12年有期徒刑,原信解放后被人找到。陈在这个时候,还和汉奸有诗歌唱和。

    陈氏对于投降媾和,是不是一时的悲观呢?恐怕不是。

    还是他的朋友吴宓日记,7月21日:

    惟寅恪仍持前论,一力主和。谓“战则亡国,和可偏安,徐图恢复。

    从七七事变开始,到抗战已经渐入佳境,胜利指日可待之时,我们从未见到陈对抗日将士的激励和期许, 对抗日军民牺牲的赞叹,但却清晰可见他对汉奸惺惺相惜, 对和日寇媾和情有独钟。

    顺便说一下,龙榆生这个大汉奸,后来被划为右派,1979年1月16日,中共上海音乐学院委员会对龙榆生错划右派的问题予以改正,恢复其名誉, 哈哈, 不知道恢复汉奸名誉呢,还是汉奸名誉?

    我这个话题写完了,大家可以随便拍。历史我是外行,几乎从来不读书。每每顺手纵狗,恣肆于正反奇诡的史实材料中,力求代入本人,厘清真相。

    通宝推:玉米菜,心有戚戚,等明天,五谷不分,年青是福,不会游泳的鲨鱼,楚天,襄阳之裔,龙战,袁大头,尚儒,方平,侧翼,ziyun2015,Thresho,起于青萍之末,mezhan,empire2007,ton,审度,
      • 家园 人,说到底是智慧生命。

        否定陈寅恪,从根本上来说,是试图论证一百个臭皮匠,真地能赛过诸葛亮。是愚昧真地能战胜智慧。是否定智慧生命的本能。某种意义上而言,与否定牛顿、爱因斯坦的勇士们旗鼓相当,会激发大多数人出于智慧生命本能的反感。不客气地说,有点儿反智反人类意味。

        否定陈寅恪,你也配?!

        • 家园 连陈寅恪都阿猫阿狗在那里谈笑凯歌还,

          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还有什么所谓的尊严可言?难道所谓人类,无非就都不过是那百几十斤肉 而已?

          无知者无畏,也就不知所谓。如此 而已!!

          即使共产主义天下大同了,陈寅恪、牛顿、爱因斯坦与普通人的区别,也无法拉平,甚至反而更明显。

    • 家园 民国大师是从废了科举以后的奇葩产物。

      科举绝了传统精英的当官之路,于是看留学,这样的话,滥竽充数之辈就靠互相吹捧抖起来了,比如民国大师,那个方鸿渐的学位,自以为也是前清举人,牛逼轰轰的。科举废除后的弊端就是,选材之标准掌握在日本美国欧洲手里,所以给了胡适这类东西很大的钻营空间。

      真正的精英,很大一部分到TG这里了。像李大钊这种,搁前清就是祖坟冒烟,科举当官儿的料,普通殷实之家,考取法政学堂,年纪轻轻留学早稻田回来,在当年就像进举人圈子,可以互相抬举。

    • 家园 陈的学问还是不错的

      民国大部分大师真的属于吹捧出来的,但是陈是有数几个符合标准的。如果陈有9分

      胡是占坑流,所谓但开风气不为师,就是他各方面都是半桶水,但是意识很清晰,知道某些方法/观念是新的,赶紧拿到中国语境里面占坑。胡也就5分+1分

      吴宓倒是标准的伪大师,学术水平按鲁迅的评语: “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还是著名的鼓吹旧文化,但是自己却尊从“新道德”抛弃发妻到处追新女性的双标典型。

      陈比较适合我们左派(希望没被开除左籍)入门的著作是后人编辑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看目录可知,

      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第十一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第十二篇 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

      第十六篇 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第十八篇 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第十九篇 宇文代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第二十篇 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说其思路暗合历史唯物主义也是有其道理的。

      • 家园 胡适才是真了不起

        人家的老师是杜威,杜威虽然作为哲学家不入流,但人家是社会贤达,竞选过总统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胡适拿了美国人的经费,来中国招兵买马。难怪民国大师趋之若鹜,把 ”我的老朋友胡适之“ 挂在嘴上。美国人分发肉骨头,胡适是总经办,果然是哈巴狗们心中的灯塔,无限光环。

        • 家园 约翰杜威没有竞选过总统

          不过胡适之博士在政治钻营上很有一套,也是民国“大师”们做官做的最高的。和他相交就是想被举荐,“喜托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当过驻美国大使,和美国人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

          • 家园 胡适在美国当大使,美国人根本拿他当空气。

            胡适在美国当大使,美国人根本拿他当空气。

            蒋介石想的和你一样,胡博士留美的,那在美国还不是呼风唤雨。

            问题是胡适既不是财阀也不是政阀更不是军阀,人家美国人干嘛要理你个胡适。

            蒋介石派胡适是去拿美援的,问题是胡适在美国党政军财一个人都不认识,又没那个本事钻营,然后宣传不能干涉美国内政,所以不去争取美援。

            最后是宋子文和陈光普出马搞定美援,从此胡适后半生经常举报宋子文贪财好色,胡适就是一废物点心。

            后来美国参战,胡适一下子感觉机会来到,到各个大学拿了二十多个荣誉学位,废物点心就长这样。

          • 家园 外国人还是重姓太少了

            比如我们从来不说用姓代表一个中国人。反而是外国人,重姓少到日常不提名字也不耽误理解,所以才闹出个别时候的错误。

            不知道搞一个外国姓氏官方简化版有没有市场。就是搞一本字典,所有外国人的名字都用一个汉字代替,姓按照人口多寡也用一至两个汉字代替。这个设计是因为外国人似乎姓很多,名字常见的就是百十个,总集合也不过几千。比如我们把英法西语的彼得,皮埃尔,皮德洛等等都翻译成波,反而更具内在合理性。但是提到外国人都必须姓名全部提到。初看难,但是如果记忆分散到实际学习中未必难。比如小孩子第一次学到灯泡发明者,记住这个人叫阿(=爱迪生)土(=托马斯),未必比爱迪生更难。

          • 家园 对,一个是哲学家约翰-杜威,一个是政治家托马斯-杜威

            胡适说他的老师是杜威,老蒋说他支持杜威当选不支持杜鲁门。这两个杜威都比较有名,光说杜威就容易被张冠李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