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法国漫记--外记 -- 晨枫

共:💬59 🌺8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晨枫兄回来啦?

      这就潜水看你的游记和片片去

    • 家园 不是跑步进入数字相机时代了吗?

      还洗胶卷扫描啊?

      • 家园 唉,跑步是跑步了

        但数字时代的是老婆和女儿手里的,我的还是老家伙。老婆手里的DV摄像机可以做DC用,朋友临出门前送给女儿的Monolta Z2还是一个数字傻瓜,不堪重任,拍照的主力还是我的三八大盖。

        • 家园 晨枫兄去没去过 Ainsworth 的温泉,在山洞里,

          据说全北美(抑或是全世界)唯一,真实好啊。

          93号公路我跑了两个多来回了,23号公路也跑了一遍,哪个地方是最难忘的地方。

          • 家园 巧了,别的温泉都没有去过,就去过Ainsworth

            朋友原来在Trail工作,离Ainsworth只有一箭之遥,去的时候是冬天,外面白雪、墨松、黛湖,泡在热气腾腾的温泉里,是很exotic。洞里面的水温热的发烫,有人在洞里泡一泡,再到外面的冷水里泡一泡,我没有这个本事。

    • 家园 【原创】法国漫记--外:旅馆篇

      旅馆是通过Expedia订的,很方便,但有的在订的时候就交钱,有的只交押金,或用你的信用卡作押但并不charge,订的时候要看清楚。

      法国的旅馆分一到五颗星,不知道和国际通用的是不是同样标准。有意思的是,法国法律规定,所有旅馆必须在门外表明星级,所以住客不会有不必要的惊讶。巴黎的旅馆很贵,中心区尤其贵,但是外省的旅馆,比较好的,靠近旅游点的,也很贵。出发之前还想过发发豪兴,找一个城堡住一晚,后来发现贵得离谱,我还没有中649,免了吧。法国的便宜旅馆还有一“绝”,晚上10点之后关门,这是在北美没有碰到过了。如果你要晚到,最好事先打招呼,不然前台没有人,大门紧闭,只有已经check in的住客才有钥匙进出。敲门是没有用的,除了警察,没有人听得到。按说有紧急电话可以联系,但除非你已经预付定金,否则他/她可能根本懒得起床来给你开门办手续。况且,除非你带着手机,又会讲法语,否则这时候找电话都不容易。

      和北美一样,法国旅馆也有普通旅馆和汽车旅馆。不同的是,即使像Ibis、Kyriad这样的连锁汽车旅馆,停车位也不是保证的。在郊外的没有问题,但很多Ibis和Kyriad在城市中心,要么只有很有限的停车位(地面或地下),要么根本没有自己的停车位,全依赖外面的公共停车场。Expedia不管这些,所以你只能订旅馆后自己打电话确认或保留停车位置。

      如果一家三人出游,有些旅馆有三人房间,有些没有,但可以加床,有些不能加床,这时只有订两间房间了。Ibis可以加床,Expedia订的时候写得明明白白的,但Expedia向Ibis实际订的时候,不一定把加床的要求说清楚,我这次在Aix就差点栽了,幸好Aix的前台和刚check in的一个客人商量,他们并不需要加床,但在有加床的房间。她还帮我和后面几站的Ibis联系,确认加床的要求,否则麻烦大了。这种“额外”要求,最好也自己行前确认一下。对于这一点,我对Expedia很不满意,会去投诉一下。

      法国旅馆的房间普遍比北美的要小,加了床就更小了,大一点的箱子在地上都打不开,要不走路落脚的地方都要没有了。现代化的新型汽车旅馆和北美一个德行,但是法国的老旅馆的房间普遍比北美的高,至少9英尺,有的10英尺也有了,加上法国窗很高大,窗台都差不多膝盖高度,所以还是亮堂,并不闷气。

      有趣的是法国旅馆的床。双人(twin)和北美的一样,除了粘得扯不开的新婚夫妇(未婚情侣不鼓励啊)外,实际上只能睡一个人。但是double很大,和King size一般大,很不错。没有见到像北美常见的两个北美double床的房间。

      很多旅馆房间内有小保险箱,可以锁入证件、现金等物。我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在旅馆,所以没有用。房间内的小冰箱还是老规矩,不碰为妙,贵得贼死。

      要么Ibis的老板是德国人,要么Grohe水龙头在欧洲是很大众的牌子,所有Ibis都是用Grohe水龙头。Grohe在北美是比Moen、Delta高一级的牌子,和American Standard和Kohler的顶级型号平级,不太大众化。Ibis看上去是以经济实惠为主的,用清一色的Grohe有点意外。

      郊外的汽车旅馆比较便宜,也容易停车;城里的普通旅馆离景点近,但价格高一点。这一点大概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开车时,距离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停车(包括在旅馆和景点)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以步行加地铁/公交为主时,我的想法还是住景点集中的中心区比较合适,节约等车、乘车、转车的时间,在覆盖同样景点的情况下,相对可以少受累,也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便宜但偏远的旅馆多住几天当然也是可以的,但这样到底省多少钱就成问题了。

      元宝推荐:马鹿,
    • 家园 【原创】法国漫记--外记:军警和安检篇

      到巴黎的第一天,去火车北站那博物馆的一日通票(day pass),一进去就看见六个外籍军团的士兵在人群中巡逻,挎着FN MAS无托步枪,再在腰里别着手枪,手里手持步话机。这应该是伦敦7.7爆炸后的加强措施。北站是伦敦过来的欧洲之星号特快列车的终点站,加强戒备是自然的。后来,在巴黎La Defense火车站(和地铁、公交共站)也看到军人巡逻,这一次,看帽徽好像是海军陆战队的。在埃菲尔铁塔下,看到伞兵在巡逻。他们除了东张张西望望外,还检查垃圾筒。但是,他们的装备并不适合反恐怖作战。与其说他们被部署来反恐怖作战,不如说他们只是在显示武力和决心。他们手中的突击步枪一旦在人群里开火,伤及的无辜肯定比恐怖分子多。他们的训练也是野战,对人群控制并无经验。

      除军人外,国家警察(Gendamarie,也有直接译为宪兵的)也在巡逻。他们的装备就专业了。手枪和MP5冲锋枪是人群中制止恐怖分子的适当武器。地铁上还有带枪的巴黎公交保安。如果阿人喜欢小偷小摸甚至白日抢劫的话,这几天肯定不会出来自找没趣。

      巴黎警察(包括国家警察)的执勤方式和北美也不一样。北美警察一般两人一车,分散行动。巴黎警察一般3-4人一车,有时3辆车一起行动。Gendamarie特别喜欢用minivan,行动时,一面警报拉的震天响,一面侧面的车门大开,里面的人随时准备跳出来,弄得人们看着都紧张。在巴黎的几天,天天听到警车呼啸而过,不知道是真有事,还是故作声势。其实这不是震慑恐怖分子的办法。呼啸而过的大队警车不可能辨别人群中的可疑分子。而如果一个恐怖分子下定决心作自杀攻击,不可能给呼啸而过的警车给吓回去了。这都是吓唬老百姓的。

      但是刚到法国时,在尼斯看到一场小小的示威游行,警察在近处监视,远处还有警察在摩托车上待命,很紧张的样子。晚上在海边和老城里露天咖啡馆附近,都有警车停在显眼的地方,警察坐在车里,手持步话机,监视着人群。这种“前沿部署”的方式和北美警察的做法很不一样,不过确实给心里不踏实的旅游者带来一点定心丸。

      法国的很多旅游点也进门要检查包,要过X光检查。但从他们检查的方式,就知道他们并不认真。我的照相包有上下两格,在所有的开包检查中,只有一次被要求打开下面的一格。

      元宝推荐:马鹿,
      • 家园 【贴图】插图来了,不多,就两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荣军院军人教堂前守门的警察,星期天,里面在做礼拜,旅游者免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火车北站巡逻的外籍军团士兵

    • 家园 【原创】法国漫记--外记:驾车篇

      在尼斯租了一辆雷诺Modus DCI柴油发动机的mini MPV(法国就算MPV了),就是比minivan小一号的minivan,大约比四门VW Golf短一英尺样子,但是内部空间相当大,坐四个人很舒适,装我们三个人的行李(一个32英寸箱子,一个大duffle bag,两个背包)没有问题。

      车是手动的,离合器很轻,排档有点rubbery,操控很好但路感不甚清晰。当然,这是和开过的BMW 330i相比,和同类车相比,应该还是在平均水平以上的。 小雷诺车身短,转弯、调头、泊车都很容易,在法国是一个颇为流行的型号。

      柴油发动机的低端很有劲,起步、加速至80-90公里/小时很轻捷,但是110以上就费力了,130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明显没有后劲了。在城市或山间小道上开非常sweet,在高速公路上开不是特别合适。 另外,法国路上的柴油车很多,不说和汽油车一半一半,至少也有三分之一。

      法国的路上,当然雷诺、标志和雪铁龙最多,VW少些,菲亚特和Opel也不多,MB的A class很流行,Audi A3也很流行,看到一些BMW的1 系列,Mini和Smart ForTwo非常流行。BMW 3系列和MB C class都算比较大的车,不多见。在Monte Carlo有很多Ferrari、Lambhorgini、Bentley。尼斯和巴黎的出租车有很多MB E和S class,我们从奥利机场进巴黎就是一辆E220,收费一样。在巴黎的Place Vendome,有很多Channel、Dior、Armani之类的店,停的车以BMW为多,还有一辆Aston Martin Vanquish。

      法国的公路体系和北美不一样。A字号(和E字号共用)的Autoroute相当于北美的州际高速公路(interstate),单行多车道,一般是三车道,而不是北美常见的双车道;N字号的national road不一定,巴黎周边的和北美的freeway相当,单行双车道甚至三车道,外省的常常只有双行的单车道,穿行于众多的城镇之间,只相当于北美的rural highway;D字号路是法国的乡村公里,那就比北美的county road还要窄,有时会车要靠边停车让车,基本没有路肩,但路面质量还是很好。到了城镇里,两侧反光镜里路边的石屋墙壁只有几英寸,而屋里的人,只要一开门,第一步就基本迈入车行道里,屋门和窗户当然都是朝里开的。

      除了autoroute外,公路极少直路段,所以地图上量的距离基本无用。外省的N字号和D字号公路很难直观判断,法国人又特别喜欢用交通岛(traffic circle),出口常常不在3、6、9、12点钟的位置,没有地图极难判断到底哪条才是主路。好在法国的路标系统很好,进traffic circle之前就有大牌子图示标明各个出口,在traffic circle再标一遍。和北美不同的是,法国的路标和前进方向成45度,有时在路左路右同时竖立标志,很清楚。要是不清楚,最多进了traffic circle转上一、两圈,弄清楚了再出去,没人见怪的。Autoroute的出口标得很清楚,两三公里外就开始提示,有时从看到提示到实际出口有好一段路,我都怀疑已经错过了。巴黎附近的autoroute和national road系统极其复杂,无穷多的出口入口和分叉,一不小心就要错过。

      普罗旺斯的山间公路极其曲折,根本不分车道,180度加30%坡度的“调头弯”比比皆是,小小的Modus都要小心翼翼,有时要降到走路的速度才可以肯定不会蹭岩壁,有时可以看到弯的那一头,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开到跟前按一下喇叭告警,很有用的。就是在这样的路上,还有双轴的大型厢式卡车,就是北美家具店送货上门的那种。我正惊讶怎么前面的大卡车在倒车,原来他们转弯转不过来,每一个180度的地方都要进几下倒几下,才能转过弯去。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耐心地跟在后头(超车是不可能的,根本没有路面),我反正不赶时间,跟在后头看新鲜。

      城市里常有地下隧道,可以抄近路,绕开地面的交通堵塞。但是对我这样道路不熟的人,一进隧道就觉到掉进陷阱一样,所以我尽量避开隧道。地面上至少可以看到东南西北,一个不对,可以开到岔路上调头,隧道里就只有往前走了。法国式花园都是方方正正、横平竖直的,但法国乡村的道路就不说了,即使城市的街道也是不规整,常来一点45度或120度的花样,很难认方向和凭感觉找路。所以街口的房子很多不是方的,而是锲形或折刀形的。在北美屡试不爽的square turn(绕着街区转一圈回来),在法国几乎注定失败,唯一可靠的办法是U turn(调头)。好在法国人对交通规则很随和,U turn挡住来车,人家也不会按你喇叭。

      说到交通规则,法国驾车人比北美要勇猛但不霸道,可以说相当体谅他人,也相当合作,我觉得比在北美开车好。他们换道一般不打灯,只是缓缓地并入。在左车道上行驶时,常常闪着左转弯信号,表示超车。倒车灯只有右面的一个亮,不像北美,两边都亮。红灯时不能右转弯。通常超车后立即换入右车道,不“霸占”左车道,好让后人继续超车,驾驶习惯比北美好。进出交通岛时,一般都懒得打灯,只有连转几个才出来时,出弯前闪一下右灯。对于速度限制,他们也很“自由化”。A字号一般是130公里/小时,分道的N字号110,并道的N字号70到90,D字号70为多限速标志很少,不像北美,几步就设一个。只在Autoroute上看到过两次雷达陷阱,普通公路上连巡逻警车都没有见过。在70公里/小时的D字号公路上开105,每人管你(或者是没让警察看见,算我走运)。不许停车或投币停车的管理也很松,只要不是停着残疾人区,不大有人管。

      驾驶习惯而言,尼斯的比较勇猛,巴黎的比较蛮横,最可怕的是蝗虫一样穿行的摩托车。城市里有scooters,高速公路上有摩托车。他们穿行在两个车道之间,在车流中绕来绕去,有时嘶鸣着从你旁边闪电般地驶过,把你吓一大跳。

      法国的红绿灯有意思。由于十字路口常常是“蜘蛛”路口,像北美那样把红绿灯设在横马路对过的做法显然不现实。法国的红绿灯是在路口停车线边上。这样一来,停在停车线上的驾车人就看不到红绿灯了。有办法,红绿灯杆大约齐腰高出,还有一套小红绿灯,偏转45度,就是给停在停车线的驾车人看的。法国的黄灯也不是黄的,是真正琥珀色的。英文里黄灯不叫yellow,叫amber,但实际上是黄的,不是琥珀色的。

      说了这么多驾车的技术细节,其实要紧的还是驾驶本身。只要不是为赶路而赶路,驾车对我是一种乐趣。Autoroute上驾车和北美的interstate一样乏味,但是乡间的D字号和N字号公路上驾车,味道好极了。除了要赶长路,我们后来尽量不开autoroute了。在曲曲弯弯的乡间小路上驱车,穿行于各具特色的小镇之间,真是莫大的乐趣。法国的风味不仅在于巴黎的繁华,更在于乡村的醇美,和外省老城的人情味。在去St Remy的路上,天色已近黄昏,蛇行的狭窄公路两旁,昂立着参天的法国梧桐,路外就是成片的葡萄园,和点缀其中的红瓦石屋,在西斜的金色余晖照耀下,分外妖娆迷人。在卢瓦河谷离开Chenonceaux的路上,小路在卢瓦河边蜿蜒,河水静静地流淌,河对岸依然是参天的大树和无尽的葡萄园,此岸的路边,沿山坡层峦迭嶂的石屋上冒出小教堂的尖尖,和河上的石拱桥交相辉映,又是一幅梦中的图画。诺曼底海岸连片的狰狞顽石上,出现一个孤零零的小小的石屋,默默地和喧嚣的大西洋对视,让你联想这屋里有一个怎样的故事。Aix老城区里只有写字台宽的cobbled stone小街,熙熙攘攘的行人穿行于悠然自得的路边咖啡一族之间,在你蜗行的车前咫尺之遥穿行或轻拂你的反光镜飘然而去,使你对车、人、路一体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这些,都是坐旅游大巴或TGV不可能有的体验。

      在法国驱车,如果不开开乡间小路,真是错过了绝好的享受。蓝麦子在德国,去法国的机会很多,以后一定要试试走乡村公路。

      元宝推荐:马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