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基辛格秘密报告: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以确保美国利益 -- CHS1

共:💬53 🌺481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基辛格秘密报告: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以确保美国利益 -- 有补充

    【导读】

    1974年4月2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命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基辛格的指导下,研究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影响,并提出对策。这项秘密的研究被称为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200,简称NSSM200),也被称为基辛格报告(The Kissinger Report)。基辛格报告于1974年12月10日完成,但尼克松已因水门事件于同年8月9日下台,报告所提议的政策遂由福特政府秘密实施。该报告于1989年7月8日解密。

    这份报告的要点如下:

    (1) 美国需要对欠发达国家的矿物资源有广泛的获取。

    (2) 资源向美国流入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欠发达国家的政府行动、劳工冲突、人为破坏和国内失序的威胁。这些威胁会因人口压力而变得更有可能。

    (3) 年轻人口更有可能挑战帝国主义和世界权力结构,所以他们的人数要尽量地保持在低水平。

    (4) 所以,美国必须确保关键性的欠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会绕过他们的人民的意愿而控制本国人口。

    (5) 计划实施的关键部分包括:

    • 确认主要目标——代表了世界近半人口增长的13个关键国家。

    • 征召尽可能多的多边人口控制组织在这一世界范围内的项目上。

    • 认识到没有国家能够不诉诸合法的堕胎就控制住人口。

    • 为各国设计带有金钱刺激的项目,以增加它们的堕胎率、绝育率和避孕率。

    • 对欠发达国家的小孩,尤其是小学生和更小的孩子,集中“灌输”(indoctrination)小家庭的好处。

    • 设计和鼓励宣传节目和性教育课程,用来说服人们忽略社会和文化因素而少生孩子。

    • 调研强制性人口控制计划的可行性。

    • 考虑其它强制性措施,比如为欠发达国家提供灾害和食品援助,必须以该国家实行人口控制计划为前提。

    (6)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美国必须隐藏它的意图,并将这项计划伪装成利他主义的行为,否则会遭到激烈的反对。美国必须让欠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和人民确信,减少人口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隐藏美国需要廉价获得他们的自然资源这一事实。美国还必须掩盖或者分散人们对这一真相的关注:对发展和健康项目的资金一直在缩减,而人口控制计划的资金一直在增长。

    (7) “第三世界”的国家领导人应当站在最前线,获得成功计划带来的荣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风云之声”,原标题为《基辛格秘密报告(NSSM200):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以确保美国获得廉价海外资源》。英文原文链接见https://pdf.usaid.gov/pdf_docs/Pcaab500.pdf

    【译文】

    国家安全委员会

    华盛顿特区 20506

    机密(按照一般解密时间表解密)

    1974年4月24日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

    发至: 国防部长

    农业部长

    中央情报局局长

    副国务卿

    国际开发署署长

    主题: 全球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

    总统已指示研究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该研究至少应预期到2000年的情况,并应用几种不同的合理的人口增长预测。

    就每种预测而言,该研究应评估:

    - 相应的发展速度,特别是贫穷国家的;

    - 对美国出口的需求,特别是对粮食的需求,以及美国因资源竞争可能面临的贸易问题;

    - 人口增长或失衡的可能性将导致破坏性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局势不稳。

    该研究应侧重于人口增长带来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而不是其生态学、社会学或其他方面的影响。

    此外,该研究应为美国处理外国人口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提供可能的行动方案,并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 需要的话,美国需要采取什么新举措来将国际注意力集中到人口问题上?

    - 技术创新或发展能否减少人口增长或改善其影响?

    - 美国是否可以改善其在人口领域的援助?如果可以,应通过哪种形式和机构进行——双边、多边、私下?

    该研究应考虑到总统的关注重点,即人口政策是与个人尊严密切相关的人道考量,美国的目标是与其他国家密切合作,而不是试图将我们的观点强加于人。

    总统已指示该研究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次长委员会完成。请次长委员会主席不迟于1974年5月29日提交研究报告和委员会的行动建议,供总统审议。

    亨利·A·基辛格

    抄送: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第200号(NSSM 200)

    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

    (“基辛格报告”)

    1974年12月10日

    由哈里·C·布兰尼三世定密

    按照行政令11652号的一般解密时间表,每两年下降一个密级,预定于1980年12月31日解密

    本文件只能由白宫解密

    根据行政令12356号的条款,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的F. 格拉博斯克于1989年7月3日解密

    【译注: 上面提到的行政令,都是规定了美国保密制度的总统行政令,和法律具有等同的效力。 美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具有严厉的保密管理措施。和保密制度有关的行政令,主要有以下几个。

    1. 第11652号行政令 《国家安全信息和材料的定密和解密》

    1972年3月8日,理查德·尼克松签署。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Executive_Order_11652

    主要规定了解密方法。要求对所有保密已经超过30年的文件加以审核,决定是否解密。除非特别审定,所有新的机密文件都将在定密之后的30年自动解密。

    2. 第12356号行政令《国家安全信息》

    1982年4月3日,里根签署。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Executive_Order_12356

    主要变革:允许美国联邦政府相关部门援引《信息自由法》中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对大量被认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信息不予公开。“只要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有需要,就应当对相关信息进行尽可能长的保密”,包括可将保密期限设置为无限期。

    3. 第12958号行政令 《机密的国家安全信息》

    1995年4月17日, 克林顿签署,属于机密文件解密法。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Executive_Order_12958

    主要变革:政府新的机密文件的解密期限为 10 年。超过25年以前的机密文件除了特例外自动解密。

    4. 13292号行政令 《机密的国家安全信息——对<机密的国家安全信息>的进一步修正》

    2003年3月25日,小布什签署。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Executive_Order_13292

    主要变革:一是扩大原始定密权授予。二是将恐怖活动信息明确列入定密范围。三是改变“疑密从无、高密低定”的克氏定密原则。四是设置解密障碍。

    5. 13526号行政令《机密的国家安全信息》

    2009年12月29日,奥巴马签署。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Executive_Order_13526

    主要变革:一是确立疑密不定的原则。向克氏定密原则回归。二是建立国家解密中心,简化解密流程,保障、规范和促进信息解密。

    基辛格报告的秘密级别属于confidential (confidential之上还有两个级别,secret 和 top secret),该级别的秘密文件,应该在文件产生后的次年算起,于第六年的年底解密(https://www.law.cornell.edu/cfr/text/18/3a.22)。例如,这篇报告写于1974年,从1975年起开始算,满六年解密。即按一般解密时间表,该报告应于1980年12月31日解密。但是我们知道它实际上1989年才被解密,这是因为该报告还有一句加粗的话“本文件只能由白宫解密”。

    其它参考资料:

    http://www.npc.gov.cn/huiyi/lfzt/bsgjmmf/2010-02/22/content_1540812.htm

    http://www.npc.gov.cn/huiyi/lfzt/bsgjmmf/2009-06/19/content_1506397.htm

    http://www.dyedz.gov.cn/zhuantihuodong/baomigongzuo/2013-09-26/21331.html

    执行摘要

    世界人口趋势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无论在数量或是质量上都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有所不同。死亡率迅速下降,而相应的出生率下降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使得世界人口的总增长率接近每年2%,而这一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约为1%,1750—1900年间为0.5%,1750年之前则低得多。结果是世界人口在35年而不是100年内翻了一番。现在每年世界人口增加近8000万,而1900年时每年只增加1000万。

    2. 人口趋势的第二个新特点是富国和穷国间的急剧分化。自1950年以来,富裕国家的人口年增长率为0—1.5%,而贫穷国家为2.0%—3.5%(即20到35年人口就翻一番)。增长率最高的某些地区位于目前人口密集、资源基础薄弱的地区。

    3. 由于人口的动力学惯性,出生率的下降只能缓慢地影响人口总数。近年来的高出生率已经导致年龄分组中年纪最小的组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即便两个孩子的家庭在将来会成为常态,大量人口增加仍会持续许多年。降低出生率的政策只有到几十年后才会对人口总数产生主要影响。但是,如果要让未来的人口数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迫切需要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降低生育率的措施并使之生效。此外,从现在开始就降低出生率的方案会让发展中国家拥有短期发展优势,因为它将降低发展中国家对粮食、健康、教育及其他服务的需求,增加其对生产性投资的投入,从而加速其发展。

    4. 联合国以1970年的世界人口总数36亿为基础(目前有近40亿了),预计到2000年的人口总数约为60至80亿,而美国的中位估计为64亿。美国的中位预测显示,到207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20亿,这表明南亚、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的人口将增长5倍,而非洲将增长7倍,相比之下,东亚人口将翻一番,目前的发达国家(见表1)将增长40%。包括联合国和美国人口委员会在内的大部分人口统计学家认为,即使在生育控制方面做出巨大努力,世界人口水平仍最可能稳定在100—130亿。(这些数字假定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和分配充足,可以避免受到饥荒的限制。)

    世界粮食供应的充足性

    5. 人口增长将对粮食需求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在最贫穷、人口增长最快的最不发达国家。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假设粮食产量增长符合近期趋势,那么世界农业总产量可能比人口增长得更快,但在粮食分配和财政方面仍存在严重问题,因而,即便在如今较低的营养水平下,在许多人口最多的最不发达地区仍很可能出现粮食短缺。现在,每年仍有1000至200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营养不良。更严重的是可能会不时发生的主要作物歉收带来的后果。

    6. 就短期和中期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世界某些地区——特别是最贫穷的地区——可能发生大规模饥荒。目前全世界的粮食需求每年增加2.5%以上(适当考虑了饮食和营养的改善),而施肥灌溉可以方便进行的土地绝大部分已被用于粮食生产了。因此,粮食产量的增加只能来自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国家无法负担不断增长的粮食进口,但对他们来说,在接下来的一两代时间里将粮食产量稳定地提高2%—4%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集约化农业需要大量的资本和外汇,这种需求更因能源成本增加及肥料稀缺和价格上涨而加剧。传统农业转型中的体制、技术和经济问题也很难克服。

    7. 此外,在某些人口过剩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脆弱的环境施加的压力威胁到了长期的粮食生产,其方式包括:耕种边缘土地,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土壤侵蚀,以及随之而来的土地破坏和水污染,水库迅速淤积,以及内陆和沿海渔业受损。

    矿物和燃料

    8. 人口的迅速增长本身并不是对可耗竭资源(化石燃料和其他矿物)施加压力的主要因素,因为对它们的需求更多取决于工业产出水平而非人口数量。但另一方面,全世界越来越依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矿物供应,如果人口的迅速增长损害到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景,由此产生的不稳定可能会破坏扩大这些资源产出和维持其持续流动的条件。

    9. 某些人口增长迅速的最贫穷的最不发达国家将会面临严重问题。它们将越来越难以负担需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其自身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肥料在未来几年将很难获得。燃料和其他材料的进口也会造成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美国:一方面,美国需要提供更大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最不发达国家会努力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获得更好的贸易条件。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10. 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对本可实现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严重拖累,有时甚至会阻止人均收入的增加。除对人均收入的总体影响之外,人口的迅速增长对最不发达国家生活质量的诸多其他方面也会产生严重影响,而这些方面对其社会和经济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11. 人口迅速增长导致的负面经济因素通常包括:

    - 家庭储蓄和国内投资减少;

    - 粮食进口所需的外汇需求大量增加;

    - 严重失业和就业不足加剧;

    - 用于受抚养人口支持、教育、健康等服务的大量支出需求,而这些支出本可用于更多生产性投资;

    - 为确保更多的人口可以生存,发展资源集中用于增加粮食产量,而不是用于改善较少的总人口的生活条件。

    12. 尽管最不发达国家过去十年中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5%,但其2.5%的人口增长率却使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降至仅有2.5%。在许多人口密集的地区,这一增长率仅有2%或更低。受石油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最不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数为8亿,在七十年代剩余的时间里,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可能会降低到不足1%。它们中最贫穷的一半人口平均年收入不到100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在这一时期不会有任何变化。

    13. 如果在减缓人口增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将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外,经济和社会进步很可能会进一步促进生育率的下降。

    14. 高出生率似乎主要源于:

    a. 有关可用生育控制手段的信息不足;

    b. 对减少子女数量的动力不足,此外,由于婴幼儿死亡率仍然很高和养老需求,导致仍然存在追求多子女的动机;

    c. 环境变化造成的家庭偏好的变化依旧缓慢。

    15. 提高全世界生活水平的统一目标要求经济增速超过人口增速。在世界上许多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绝大部分都被消耗掉了,只有一小部分被存下来。因此只有一小部分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于投资——经济增长的“引擎”。大多数专家认为,由于有效家庭计划服务的每位接受者的花费是相当固定的,它一般是最不发达国家寻求改善整体福利和人均经济增长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资之一。我们不能等待全球现代化和发展自然地带来低生育率,因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无疑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在此期间,人口的迅速增长将减缓发展并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

    16. 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并没有被完全理解。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某些方面似乎比其他方面与较低的出生率更加直接相关。因此,某些发展计划可能会更快地带来人口统计学转变,并降低生育率,而其他发展方面并没有这么快。世界人口会议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建议,致力于影响生育率的国家应优先考虑对生育率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发展方案和健康及教育战略。国际合作应优先协助这些方面的国家工作。这些方案包括:(a)改善保健和营养,以降低儿童死亡率;(b)教育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c)增加女性就业;(d)改善养老保障;(e)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援助——他们通常是生育率最高的人群,采取行动重新分配收入和资源,包括提供私营农场等。但是,人们不能简单地从确认相关性进展到特定的大规模运营计划。比如,我们还不知道符合成本效益的鼓励增加女性就业的方法,特别是在考虑到这不应增加男性失业率的情况下。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方案中哪些组合最具成本效益。

    17. 对于不同方法的成本效益,在“供应”和“需求”两方面都需要更多信息。在供应方面,需要作出巨大努力,以确保到1980年为所有育龄人口,特别是农村地区人口全面提供生育控制的信息和手段。农村贫困人口最可接受、最可应用的生育控制方法也需要得到改进。在需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及实施行动项目和计划,特别是需要对通常生育率最高的最贫困人口的动机进行更多的研究。援助计划必须比过去更准确地针对这一群体。

    18. 在最不发达国家的大量农村贫困人口进步到其缩小家庭规模所带来的利益超过成本之前,期望的家庭规模很可能不会下降到接近世代更替水平。城市人口是最不发达国家中快速增长的一个因素,对他们来说,拥有太多孩子的负担已经变得非常明显。如果要在控制人口增长上取得重大进展,接受援助者和捐助者还必须强调发展和改善穷人的生活质量。尽管国际开发署的立法主要是由于其他原因通过的,但其在穷人问题上的新重点(呼应了由其他捐助者和最不发达国家数量持续增加导致的政策重点的对应变化)与减少生育所需的条件直接相关。

    人口因素的政治影响

    19. 最不发达国家当前人口因素的政治后果——人口迅速增长、国内移徙、年轻人比例高、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城市人口集中和对外移民压力等——正在破坏其国内稳定性和与美国对其进步感兴趣的国家间的国际关系,因而给美国制造了政治问题乃至国家安全问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世界经济、政治和生态系统面临着遭到严重破坏的巨大风险,而随着这些系统开始遭到破坏,我们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也同样遭到破坏。

    20. 人口的迅速增长极大地加剧了从农村到过度膨胀的城市的内部迁移速度。最不发达国家政府在公共行政、卫生、教育、警察和其他服务方面承受着巨大的负担,城市贫民窟的居民(尽管他们显然并非近期的移民)可能成为威胁到政治稳定的一股动荡暴虐的力量。

    21. 这些因素及其相关因素产生的负面社会经济条件可能导致以下情况:大量发生并日益增加的儿童遗弃、青少年犯罪、长期和日益增加的就业不足和失业、小偷小摸、有组织的抢劫、食品暴乱、分裂运动、种群屠杀、革命行动和反革命行动。这些负面条件也会影响到吸引外国资本所需的环境,而这些资本对提高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些条件导致对外国资本的征收,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行为不符合投资国或被投资国政府的最佳利益。

    22. 在国际关系中,人口因素对发展中地区的暴力冲突至关重要,经常是决定因素。通常放在政治语境下看待的冲突往往具有人口统计学根源。认识到这些关系似乎对理解或预防此类敌对行动至关重要。

    应对人口迅速增长的一般目标和要求

    23. 1974年的世界人口政策的核心问题是,人类是否要继续走在最终全球人口达到120—150亿的轨道上——这意味着除中国之外几乎所有不发达国家的人口都将增加5至7倍;换一种表达,问题是(尽管目前仍是增长势头)它能否转换到最早的可行的稳定人口的道路上——这意味着最终的全球总人口数为80—90亿,并且所有主要地区的增幅都不超过3到4倍。

    24. 风险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技术发展是否能在21世纪喂饱超过80亿但远不到120亿人。我们不能完全肯定未来十年的气候变化会不会给养育越来越多的人口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生活在日益边缘化、日益脆弱的环境中的最不发达国家的人。至少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目前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发展已经指向马尔萨斯条件 。

    25. 即便这一多得多的总人口的生存是可能的,很可能也仅仅是生存而已:在好年景中竭尽全力来提供最低限度的营养,在差年景中则完全依赖世界上人口更少和更富裕的国家来提供紧急救援。在短期内——从现在到2000年——两条路线之间的差异可以是在人口密集的贫困地区取得一些明显的物质收益,而且国家内部贫富之间的人均收入相对分布有所改善——而不是持续贫困和收入差距增大。更积极地减缓人口增长的努力也意味着另一种巨大的差异: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和饥饿导致的巨大悲剧,另一方面仅仅是严重的慢性疾病。

    政策建议

    26. 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人口问题。其所涉及的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因素要求采取涉及双边和多边要素的综合战略。同时,行动和计划必须针对特定国家和群体而定制。最重要的是,要想取得成功,最不发达国家自身必须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27. 双边援助者和多边组织之间的协调对任何缓和人口增长的工作都至关重要。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结果,需要各种努力。

    28. 人口领域的世界政策和计划应包括两个主要目标:

    (a)采取行动来养活到21世纪中叶时不超过60亿的世界人口增量(译注:以1974年的人口为基数),使不发生大规模饥荒,不彻底丧失发展的希望;

    (b)采取行动,使世界人口的极限增量尽可能接近80亿,而不是允许其达到100亿、130亿或更多。

    29. 虽然难以说明这一领域的具体目标,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全世界在2000年左右达到生育率的世代更替水平(平均每个家庭两个孩子)。与联合国的中位预测相比,这将需要将现在2%的人口增长率在十年内降至1.7%,并在2000年降至1.1%,这一目标将导致到2000年世界人口比预计减少5亿,到2050年减少约30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大加强人口计划。“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中包含了制定国家人口增长控制目标以实现这一世界目标的基本原则。

    30. “世界人口行动计划”无法自动强制执行,需要有关国家、联合国机构和其他国际机构的积极努力才能使其生效。美国的领导至关重要。该战略必须包括以下要素和行动:

    (a)集中在重点国家。

    对稳定人口的援助应首先着重于对美国有特殊政治和战略利益的、最大的、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西,菲律宾,泰国,埃及,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和哥伦比亚。它们的人口增长加起来占世界目前人口增长的47%。(应该承认,目前国际开发署对其中一些国家的双边援助或许是不可接受的。)在可以获得资金的情况下,双边援助将提供给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选择将考虑到人口增长、外部援助需求、美国长期利益和参与自助意愿等因素。多边方案必须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其他的国家捐助者的双边方案将根据其特殊利益进行调整。与此同时,美国将关注多边机构,特别是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该基金已经在80多个国家开展了项目,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增加人口援助,美国也增加了贡献。这对美国利益而言是理想的,对联合国的政治而言是必要的。但无论如何,必须在主要的13国中取得进展,我们有限的资源应重点关注它们。

    (b) 将人口因素和人口计划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按照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及其援助者应在国家规划中特别考虑人口因素,并将人口计划纳入此类计划。

    (c)增加对家庭计划服务、信息和技术的援助。这对任何世界人口计划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1) 基于现有技术的家庭计划信息和材料应尽快完全提供给主要的欠发达国家中目前尚未被覆盖的85%的人口,主要是生育率最高的农村贫困人口。

    2) 应扩大基础和发展研究,旨在实现简单、低成本、有效、安全、持久并可接受的生育控制方法。所有联邦机构对该领域生物医学研究的支持应每年增加6千万美元。

    (d)创造有利于生育率下降的条件。根据其自身优点及与“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建议的一致性,在一般援助计划中应优先考虑有选择性发展政策的部分,这些部分最有希望提高缩小家庭规模的积极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试点计划和实验研究来作为后续大规模工作的指导。这些优先部分包括:

    - 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特别是妇女教育;

    - 降低婴儿死亡率,包括通过简单的低成本医疗保健网络;

    - 扩大有薪就业,特别是妇女就业;

    - 开发替代子女的养老保障来源;

    - 增加最贫困人口的收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包括提供私营农场;

    - 教育新一代人小家庭模式的可取性。

    至于导致较低出生率的新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国际开发署已经有了关于其相对重要性的信息,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验来确定哪些具有成本效益的计划和政策将导致出生率降低。

    (e)粮食和农业援助对任何人口敏感的发展战略都至关重要。在粮食短缺时期为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充足的粮食储备至关重要。如果不为最不发达国家准备这一方案,这种短缺很可能会导致冲突,并对人口目标和发展努力造成不利影响。具体建议包括在本研究的第IV(c)部分中。

    (f)形成对于稳定人口的全球政治和民间承诺是任何有效战略的基础。这需要主要的最不发达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承诺。只有当他们清楚地看到不受限制的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相信可能通过政府行动解决这一问题时才能做到。美国应鼓励最不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在多边组织内及通过与其他最不发达国家的双边接触,带头推动家庭计划和人口稳定。这将需要总统和国务卿将人口增长控制这一主题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并在与其他政府领导人、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领导人的定期接触中具体谈及这一问题。

    31. “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及其解决方案于1974年8月在联合国世界人口会议上由137个国家一致通过,尽管该计划并非理想,但它为制定全球人口/家庭计划方案系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框架。我们应利用它来建立联合国机构和国家领导层,以全力降低人口增长率。美国的建设性行动将进一步实现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支持“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并支持在国家计划和其他计划中采用其适当规定。

    (b)敦促国家计划采用具体的人口目标,包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到2000年的世代更替生育率水平。

    (c)在美国进行适当准备后,宣布美国的目标是维持目前的全国平均生育率不高于世代更替生育率水平,并在2000年达到接近稳定水平。

    (d)根据美国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 的提议,启动关于人类生殖和生育控制的国家研究计划的国际合作战略,该研究将涵盖了生物医学和社会经济因素。

    (e)根据我们在布加勒斯特的提议采取行动,与其他感兴趣的捐助者和联合国机构合作,帮助选定的国家开发低成本的预防性保健和家庭计划服务。

    (f)直接与捐助国合作,通过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和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增加对人口项目的双边和多边援助。

    32. 作为增加最不发达国家领导人对人口因素的理解和加强国家发展计划中人口计划的措施,我们应执行第II部分第VI节中的建议,包括:

    (a)在所有国家援助战略文件(CASP)和发展援助方案(DAP)的多年战略文件中考虑人口因素和人口政策。

    (b)为各国编制个性化的人口增长预测,分析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并与各国领导人进行讨论。

    (c)在人口经济学要素方面为最不发达国家的高级官员大量增加培训项目。

    (d)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为政府部长、高级政策级官员和来自私人生活的具有类似影响力的领袖安排熟悉化(familarization,译注)项目。

    (e)确保向最不发达国家领导人提供援助,以将人口因素纳入国家计划,特别是与保健服务、教育、农业资源和发展、就业、收入公平分配和社会稳定有关的计划。

    (f)还要确保向最不发达国家领导人提供援助,使人口政策和家庭计划计划与制定健康、营养、农业、教育、社会服务、有组织的劳工、妇女运动和社区发展等主要部分相关联。

    (g)采取措施,执行关于提高妇女地位的珀西修正案 。

    (h)重点援助农村地区发展计划。

    除了以上主要针对国家利益的行动之外,我们必须确保制定更广泛的教育概念,以便让国家领导人们对国家利益与世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保持敏锐的理解。

    33. 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行动不应让欠发达国家认为这是一个工业化国家针对欠发达国家的政策。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以使得我们在这一领域对欠发达国家采取的任何支持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在该国内部采取的方式。“第三世界”的国家领导人应当站在最前线,获得成功计划带来的荣誉。在这一语境下,必须向欠发达国家的领导人证明,这种家庭计划方案已经是有效的,并可以在合理的时间范畴内起效。

    34. 为了确保向其他国家传达我们的意图,我们应该表明我们重视个人和夫妻的权利,他们有权自由地、负责任地决定其子女的数目和年龄间隔,有权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教育和方法;我们应该表明我们对改善一般整体福利持之以恒的兴趣。我们应利用“世界人口行动计划”提供的权力来推进以下原则:1)父母的责任包括对儿童和社区的责任;2)国家在行使主权、制定人口政策时应考虑到其邻国和世界的福利。为了加强其全球化推行,只要家庭计划方案能够提供最有效的手段,它们就应得到多边组织的支持。

    35. 为了支持这些家庭计划方案和相关发展援助工作,需要增加这一领域的公共和领导信息。我们建议联合国和美国新闻署更加重视大众媒体、新传媒技术及其他人口教育和激励项目。应当优先考虑世界范围内这一领域的有关信息相关项目。

    36. 为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领导,必须得到美国公众和国会的支持。在接下来若干年内还需要大量资金。需要国务卿和其他官员早日就此问题与国会对应方进行高级别的私人接触。用于这一目的的计划应由海洋、国际环境暨科学事务局与H(译注:原文如此。疑为Henry Kissinger的缩写)和国际开发署一起制定。

    37. 另一种观点是,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人口状况已经比普遍认为的情况更为严重,而且更不可能通过自愿的方式加以解决。该观点认为,为了防止出现比普遍预期更加广泛的粮食短缺和其他人口灾难,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并且需要解决一些基本的、非常棘手的道德问题。这些措施包括,例如,我们自己的消费模式、强制性计划、严格控制我们的粮食资源,等等。鉴于它们的严重性,应尽快在行政部门、国会和联合国开始明确考虑这些问题。(有关此观点,请参阅第I部分的结尾。)

    38. 执行上文讨论的行动(第1—36段)将需要大量增加国际开发署的人口/家庭计划基金。为生育率下降创造条件的一系列主要行动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如教育、农业等)可及的资源来资助。其他行动,包括家庭计划服务、关于影响生育率因素的研究和实验活动等,将从人口基金中获得资金。我们建议到1980财年为止,将国际开发署向国会提交的预算申请每年增加3500—5000万美元(在1975财年申请1.375亿美元的基础上)。这笔资金将用于支付双边项目和给多边组织的捐款。但是,未来所需的资金水平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取决于生育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最不发达国家对人口援助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为了协助发展、监控和评估以上所讨论的扩展行动,国际开发署很可能需要在人口/家庭计划领域增加其直接雇用人员。作为增加国际开发署人口资金水平的必然结果,必须努力鼓励其他捐助国和受援国在帮助减少人口迅速增长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政策后续及协调

    39. 这项世界范围的人口战略涉及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其实施需要根据个别具体情况进行非常细致的协调和具体应用。在审查我们的援助战略及其最有效的应用两方面都非常需要进一步的工作。许多机构都对此感兴趣,并涉及其中。有鉴于此,似乎需要一个更好的、层次更高的机构来完善和制定该领域的政策,并协调其在此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之外的实施情况。建议考虑以下选项:

    (a)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副部长委员会(NSC Under Secretaries Committee)负责该主题的政策和执行审查:

    优点:

    - 由于推荐的人口战略对外交政策的重要影响,要使这一重大努力取得成功,需要高级别的政策重视程度。

    - 由于该主题涉及机构利益非常广泛,因此需要一个公认的正常的机构间流程,以便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内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非利益化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 副部长委员会框架内部已有对实施这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后续行动的人员支持,包括利用国务院人口办公室及其他人员。

    - 副部长委员会已在涉及多个机构的主要外交政策领域提供了协调和后续跟进,正如本研究中的情况。

    缺点:

    - 副部长委员会并不存在于制定政策的正常决策框架内,这与发展协调委员会的情况不同。

    - 副部长委员会进一步脱离了预算编制和审查国际开发署人口援助计划的过程。

    (b)在总统批准设立后,由国际开发署署长领导的发展协调委员会被赋予全面责任:

    * 注意:国际开发署预计发展协调委员会将包括以下组成:主席由国际开发署署长担任;其他人员包括经济事务副国务卿、财政部副部长、商务、农业和劳工部副部长、一位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副局长、对外经济政策委员会特别贸易代表执行主任、一位国家安全委员会代表、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总裁,以及任何机构,如果与它们利益相关的事项被纳入讨论。

    优点(由国际开发署提供):

    - 国会正是为了协调这一类涉及各种美国对最不发达国家政策的制定问题,才指示建立发展协调委员会的。

    - 发展协调委员会也是最能将人口问题与其他发展问题联系起来的机构,而这些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 发展协调委员会的优势在于强调美国人口政策的技术和财政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口计划中常见的政治纠纷。

    - 在国际开发署看来,协调机构的最佳位置是能够纵观目前在双边和多边主持下开展的所有人口活动。

    缺点:

    - 尽管发展协调委员会无疑具有充分的技术能力,但是一个比发展协调委员会关注范围更广泛的团体可能会更有效地考虑影响我们全球人口战略的所有政治因素和其他因素。

    - 发展协调委员会不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系统内,而后者可以更直接地连通总统和主要的外交政策决策机制。

    - 发展协调委员会可能过分强调人口的纯粹发展方面,而对其他重要因素重视不够。

    (c)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 经济政策委员会就这一主题领导一个部门间小组,以确保后续的机构间协调和进一步的政策制定。(没有参与机构支持这一选项,因此将它包括在这里只是为了提供全方位的可能性)。

    选项(a)得到了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办公室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农业部,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商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情报局的支持。

    选项(b)得到了国际开发署的支持。

    无论采取上述任何一个选项,我们都应对我们的人口政策进行年度审查,以检查其进展情况,确保我们的计划符合该领域的最新信息,找出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议在适当级别采取额外行动。

    1. 商务部支持将人口政策制定机制置于国会主持下的选项,但认为由拟议的人口政策产生的任何细致的经济问题都应通过现有的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渠道进行探讨。

    2. 国际开发署认为,这些定期进行的审查可能会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和需求,在选定的地区或整个人口政策范围内进行审查。

    点看全图

    【译后记】

    “多生多育”一向是美国主流价值观(或曰“家庭价值观”)的政治正确。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控制欠发达国家人口的同时,在国内仍然吹捧大家庭。比如前几年参选美国总统的政客米特·罗姆尼,竞选时的经典形象就是带上老婆和五个儿子,一起弘扬美国主旋律(Figure 2)。如果算上媳妇和孙辈,罗姆尼家庭就更为庞大了(Figure 3)。

    另一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权力精英家族布什家族,经过几代的生息繁衍,已经俨然是一方豪强,以至于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报道直接称其为“布什王朝”(Figure 4)。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三子二女。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有五个孩子,长女伊万卡·特朗普有三个孩子。

    这篇译文是美国种族与人口译文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第一部《空前的入侵》讲述底层出身的美国白人对中国人的恐惧与憎恨。第二部《纳粹种族主义优生学的美国根源》讲述美国财阀对包括本国人民在内的“不合适人口”的清洗与屠杀。本文则讲述美国的统治精英以国家力量为杠杆,在世界范围内控制它国人口以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全文完)

    通宝推:东海后学,大眼,风雪,用心荐华,阴霾信仰,莫问前程,醉寺,ziyun2015,钛坪樽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主题帖中缺失的美国多生多育的政治家族

    Figure 2:为父亲竞选助威的“罗家五虎”(图片来源:英国每日电讯报US Election 2012)

    点看全图

    Figure 3:罗姆尼的三世同堂(图片来源:parade.com Meet the Romneys)

    点看全图

    Figure 4:布什王朝(图片来源:BBC The Bush Dynasty)

    点看全图

    Figure 5:特朗普家族谱系图(图片来源:National Journal)

    点看全图

    通宝推:feebe,阴霾信仰,桥上,
    • 家园 这三个政治家族的生育情况要具体分析

      首先这三个家族只有布什家族和罗姆尼家族可以算政治家族,但是川普家族至少到现在还算不上,因为川普前总统是他们家族至今为止唯一有分量的政客,其子女最多担任顾问而已,对老川的影响可能不小,但是政治地位并不高。其次,他们的生育情况也要具体分析。

      先说布什家族。老布什1924年出生,1943年结婚,总共生了6个子女,在那个年代算非常正常的现象。小布什这一代就有点不一样了。大儿子小布什总统1946年出生,1977年结婚,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三个孙辈。大女儿夭折没有后代。二儿子杰布1953年出生,1974年和墨西哥裔妻子结婚,有三个子女,四个孙辈。三儿子Neil1955年出生,1980年结婚,有三个子女。四儿子Marvin1856年出生,两个子女。小女儿多萝西1959年出生,两个子女。总体来看,老布什和小布什两代人的生育率和美国的平均水平类似,并不算多生多育。

      罗姆尼家族也算政治家族,老罗姆尼担任过州长和部长,罗姆尼担任过州长和参议员。老罗姆尼1907年在墨西哥城的一个摩门教家庭出生,1931年结婚,总共有四个子女。大女儿Margo1935年出生,八个子女。二女儿Jane1938年出生,一个儿子。大儿子斯科特1941年出生,结了四次婚,有七个子女。米特罗姆尼1947年出生,1969年结婚,有五个子女。他们家生得确实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他们摩门教的信仰。

      老川家族更多是商人家族。

      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家族是肯尼迪家族。

      老肯尼迪1888年出生,总共有九个子女。大儿子约瑟夫1915年出生,1944年阵亡,没有子女。二儿子总统1917年出生,生了四个子女,两个存活,三个孙辈。大女儿Rosemary1918年出生,没有结婚,无后。二女儿Kathleen1920年出生,无子女。三女儿Eunice1921年出生,1953年结婚,五个子女,施瓦辛格的前岳母。四女儿Patricia1924年出生,1954年结婚,四个子女。三儿子罗伯特1925年出生,1959年结婚,十个子女。五女儿Jean1928年出生,1956年结婚,四个子女。小儿子Ted1932年出生,1958年结婚,三个子女。这里除了罗伯特的子女数量偏多,其他的顶多美国当时的平均水平。

      通宝推:桥上,钛坪樽逾,
      • 家园 谢谢兄台的考证。

        我原文中的评论,本意是说美国社会的总体氛围是鼓励生育。这一点只要在美国生活过几年的国人应该都有体会。没在美国生活过的网友,揣摩一下美国的流行影视剧也应当体会得到。

        如果非要做学究式的“严格论证”,那就是一篇学期论文的工作量了——用自然语言处理,搜集过去几十年来的报刊杂志影视作品的文本,可以做一个《论美国社会生育观在流行文化中的变迁》的小论文。美国已经有人做类似的工作,不过是用来监控美国社会的舆情:Data Visualizations About China Shed Light on Complex Concept.

        点看全图

        至于政治家族的生育率是否就比普通民众更高(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我的直观体会是“否”,当然这需要数据支持。兄台已经做过初步的分析了。

        总结起来:我的原意是说“美国社会文化总体鼓励生育,某些政治家族也实践着多生多育”。不是要论证“美国政治家族生育率高于普通民众”这个课题。

    • 家园 选择性解说,何患无有

      你那几个政治人物都40是40年代出生的,世界同年代出生的不管哪里哪个个阶层的人全家福一拍都是这么多。那个时候4/5个孩子是常态。你怎么不说这些家族最年轻的那代生育情况。布什家族合影里人那么多,是把40年代出生那几个兄弟的后代全拢一起照的。

      这什么报告真假还有如何解读的问题先不说。就说美国现在的人口情况和一直以来的生育政策和这个报告南辕北辙。

      • 家园 兄台下论断还真是大胆。

        “这什么报告真假”——我给出了美国政府网站的链接,兄台不看的吗?https://pdf.usaid.gov/pdf_docs/Pcaab500.pdf

        兄台张口就来,我就不陪着耗费时间了。还有正事要做。

    • 家园 【商榷】是楼主原创/翻译的么

      一、

      年轻人口更有可能挑战帝国主义和世界权力结构,所以他们的人数要尽量地保持在低水平。

      这是导读里的一段。这里应该是美国的口吻还是欠发达地区/国家呢?帝国主义应该是贬义词啊。我觉得导读的人称指代有点含糊。

      还有,如果年轻人更可能挑战帝国主义,那美国自己不也该搞计划生育控制年轻人比例么?

      二、

      所以,美国必须确保关键性的欠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会绕过他们的人民的意愿而控制本国人口。

      这是暗示中国计划生育符合美国利益么?

      我觉得不必在乎这个。只要计划生育符合中国利益,我们就搞;不符合中国利益,我们就调整。

      管它谁的报告不报告呢。

      ===========

      最反对中国搞计划生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喜欢孩子、喜欢多生的人吧。一胎制计划生育搞得别人只有一个孩子或者老了一个都没有。

      喜欢孩子是个人趣好,不管一胎计划生育有多少理由,都无法说服这些人。只能招这些人恨。

      这是从微观角度反对计划生育。

      那么从宏观角度看,一胎计划生育会带来什么问题呢?人口老龄化!

      这个问题有些值得怀疑。因为有一种说法,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出生率会下降。就是说,不管中国搞不搞一胎化,只要工业化,就会老龄化。

      ========老龄化会带来什么问题?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根据这个标准:

      美国德国在1950年就进入老龄化,日本在1970年,中国在2000年;

      美国在2015年,德国在1975年、日本在1995年进入深度老龄化(老人占14%),中国将在2025年。

      美国将在2030年、德国日本在2010年,中国将在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化(老人占21%)。

      从宏观上看,美国德国日本过去的6、70年的老龄化社会发生了什么问题或者说灾难呢,政治没有崩溃,经济没有崩溃、社会没有崩溃,他们不是照过日子么。

      现在可知的老龄化问题是养老保和医保。特别是医保,这些年中国政府最大的德政就是医保范围的逐渐扩大。这个,去年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第一个故事就是讲这个的,让越来越多的人免去了得病看不起病这个最让人焦虑、揪心的事情。

      随之而来的是保险基金的不够。三明詹积富“发明”的集采已经被这届政府全面铺开,似有解决医保基金不够的问题。而延迟退休解决养老基金的问题还有待观察。

      总的来说,一胎计划生育带来的宏观问题,不是多大个事。我看河里很对人对此充满焦虑,不值得。

      通宝推:夜如何其,高三三班,醉寺,钛坪樽逾,
      • 家园 老龄化其实是有助于社会稳定的。不利之处是

        摧毁未来信心,容易僵化。

        我看以后创新的大风口,很有可能是家居服务型机器人。

        重要性超过人工智能电动车。

        5G,健康大数据采集,VR,人工智能心理抚慰,机械电子全行业拉动。

      • 家园 是我的翻译

        首发在微信公众号“风云之声”上。

        “帝国主义”是原话。具体出处在基辛格报告第五章,“人口压力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高增长人口。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比例要高得多。与年纪较大的人口相比,这些年轻人更有可能情绪易变不稳,容易倾向极端、冷漠和暴力。这些年轻人更易被说服去攻击政府的法律体系或者为‘既得利益者’、‘帝国主义者’、跨国公司等所拥有的财产。他们还会责难外国的影响是他们苦难的根源。”

        我翻译的是执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正文篇幅太长,没有做翻译,只做了引用。而因为西河排版功能有限,我没有贴出上面的脚注。

        至于美国自己不搞计划生育的原因,我的看法是国情不同。首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计划生育,是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美国作为农业和能源大国,不但不存在这个问题,还能用美元霸权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本万利地购买实体商品。毛邓等中国领导人担心的“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对美国不是问题。

        其次,美国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足够严密,不怕年轻人造反。观察者网现在每天做国外新闻综述,尤其是美国新闻。没有海外生活经历的国人,从新闻里可以看到美国年轻人的反抗其实极其无力。无力在于他们不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在于美国统治精英的强力镇压。美国人冲击国会山的温和,与香港人冲击立法会的暴力,是一个很直观的对比。

        再次,如果年轻人能够被思想控制,虽有反抗,却局限于“黑客帝国”架构师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那就不怕年轻人多,何况还需要他们去打仗,去做消费者。B站有个不错的视频,讲解了这一个观点:标题黑客帝国,你以为是电影,实际是一本无限泄密的政治教科书

        关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不是我主贴要讨论的范围,话题是被达雅兄强行带过来的。他有些说法似是而非,我担心糊涂了一些思虑不周的围观群众,才耐心和他周旋。围观群众中有明白人,比如“97年的鱼”河友就说:

        “你即使是大稻,也不该把国内矛盾和锅间矛盾相提并论吧?人家在这儿讨论的是锅外对锅内的欺骗,你竟然用锅内的矛盾为锅外的阴谋诡计辩护,你是不是喝多了?还是你根本就是个卧底?”

        单就兄台对“老龄化”的讨论,兄台说,

        “从宏观上看,美国德国日本过去的6、70年的老龄化社会发生了什么问题或者说灾难呢,政治没有崩溃,经济没有崩溃、社会没有崩溃,他们不是照过日子么。”

        我窃以为这个结论仓促了,因为它只观察了现象,而没去深究现象后面的原因。

        举个例子,美国最近在热议“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为美国政府无限印钞提供所谓的理论支持。该理论的一个论证套路就是,“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几年印了这么多的钞票都没有明显通胀,那继续印下去也没有问题”。这个论证避而不谈的是中国源源不断的商品成为了稳定美元的锚。温铁军“一头牛剥两次皮”和河里对“一带一路”的讨论,都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

        所以看到美德日人口老化而社会运作平稳,就推测中国也会如此,是犯了和上面现代货币理论一样的错误。

        再次重申,讨论中国的计划生育在我的能力边界之外。勉为其难只是为了避免有些说法混淆视听,这一点我会在给达雅的回复中详述。

        就此打住。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胖儿们的爹,脚歪不怕鞋正,pendagun,阴霾信仰,用心荐华,风雪,大眼,普鲁托,
    • 家园 当时中国计生委接受联合国一个基金会

      五千万赞助,半年后轰轰烈烈针对汉族一胎化生育政策开始了

      通宝推:feebe,
    • 家园 答达雅兄:《毛泽东也讲节育》笔记摘要

      承蒙达雅兄回应:

      替换早被整理过800遍了,但架不住人选择性无视

      毛泽东也讲节育:“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站不住

      七到八亿人口明明是毛主席的设想,结果黑宋、邓的会说这是宋健被哪个哪个学者忽悠了提出来的。

      人很多时候只能看到他想看的东西,哎。

      达雅兄所引凤凰网的这篇文章链接为:https://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200911/1113_7183_1434487_7.shtml

      我读后觉得或许我和达雅兄对这篇文章的解读颇有不同之处。本来对于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解读,窃以为河里最有资格的是陈郢客和双石两位先生,可惜他们已告别西河。我自不量力,把《毛泽东也讲节育:“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站不住》这篇文章做个摘要评注,让围观群众看看我和达雅兄意见不同之处在哪里。

      分割线

      一、一个大国要有一定的合理的人口规模

      1964年5月中旬,毛泽东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时,提到了他越来越关注的人口问题。他说:1970年人口将要增长到八亿,这是个大问题。1965年8月13日,周恩来指出:我们搞十五年规划,要为把人口控制在八亿以内而奋斗。

      【评论:此处应是达雅兄“七到八亿人口明明是毛主席的设想”论断的根据。“这是个大问题”是毛的说法,“控制在八亿以内而奋斗”是周的说法。如果认为毛周一体,可以认同达雅兄的论断。

      问题:“毛凭什么说出八亿这个数字?”。

      观点:“以毛实事求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作风,应该是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问题:“如果生产力水平变了,毛是否还是会机械地坚持八亿这个数字?”】

      1974年12月17日,毛泽东听取邓小平汇报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的情况。当邓小平说到1985年恐怕就十亿人口了,他立即表态说:人口非控制不可。

      可以看出,毛泽东设想中的人口规模是到二十世纪末达到十亿人口。据此认为,从六亿人口控制一个时期,到八亿人口就要大抓节育工作,人口的峰值是十亿。

      【评论:毛“人口非控制不可”的说法和“毛泽东设想中的人口规模是到二十世纪末达到十亿人口”中间其实有个逻辑跳跃,算是作者的脑补。】

      二、人类自身的生产也要有计划

      (三)、怎么样搞好计划生育

      1.从人本的视角看节育

      节育要从经济上关心人民,提倡免费,实行少收费、不收费。

      【评论:改开后计划生育的执行,靠牵牛拆屋、强制引产、重手罚款,这是“人本的视角”吗?这是“从经济上关心人民”吗?】

      2.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争取群众支持

      要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青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还说:计划生育无非也是来个大鸣大放,要来个大辩论,要公开作教育。他强调指出:“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没有一个社会力量,不是大家同意,不是大家一起来做,那是不行的。”

      1972年7月24日,毛泽东在与几个同志的谈话时主张把计划生育的内容编成小册子,挨家送。这种做法,就是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千家万户。

      【评论:好个“大鸣大放大辩论、公开教育”。这是改开后的做法吗?】

      3.强调规划,分步骤进行,先城市后农村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说: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少数民族地区不要去推广,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广。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也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他认为,抓人口问题恐怕也是三年试点,三年推广,四年普遍实行。

      当时,中国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城市。农村中的农民都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无所谓就业问题。这些都促使毛泽东把节育的重点放在城市。

      【评论:“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广”,体现了毛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也可以合理猜测毛提倡计划生育,不是为了计划生育而计划生育,而是为了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缓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所以回到开始的问题:“如果毛目睹了后来的生产力进步,尤其是农业产量的长足增长,他是不是还会机械地坚持五六十年代的目标数字?”

      “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也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他认为,抓人口问题恐怕也是三年试点,三年推广,四年普遍实行。”——改开后的计生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这样循序渐进的吗?】

      4.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节育工作

      1958年3月23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一次插话说:到赶上英国时,人民有文化了,就会控制了。毛泽东希望人民有文化了就会自觉控制生育。他的这种人口素质提高反过来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较易克服传统观念,这样又会反过来促进节育工作的开展。

      5.设立专门机构,为落实计划生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关于这个问题,政府可能要设一个部门,或者设一个节育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机关。人民团体也可以组织一个。因为要解决技术问题,设一个部门,要有经费,要想办法,要宣传 。

      【评论:这或许是计生委的最早来源。】

      6.少数民族要发展人口

      节育要分具体情况,不搞一刀切,这是符合计划生育精神的。所谓计划生育,不是一味地增加,也不是一味地减少,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增减。这体现了人口总体控制过程中的辩证法。

      【评论:“所谓计划生育,不是一味地增加,也不是一味地减少,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增减。这体现了人口总体控制过程中的辩证法。” 毛和其他中外领导人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哲学水平的高低,辩证-vs-机械。】

      毛泽东十分关心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说:“西藏地方大、人口少,人口需要发展,从现在二三百万发展到五六百万,然后再增至千几百万就好。还有经济和文化也需要发展。” “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

      【评论:为什么要发展少数民族人口?一是资源开发(“西藏地方大、人口少,人口需要发展”),二是民族平等。南疆地区人口无节制增长,导致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极其突出,这算不算违反了第一条初衷?】

      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计划生育的光辉实践与历史启示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计划生育的光辉实践

      1957年8月20日,陈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多,必须提倡节制生育。这是有关经济建设的大问题。现在粮食、布匹、学校等紧张,都与人口多而且增长快有关系。” 这次会议决定,由陈云兼中央节育委员会主任。一个月后,陈云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的发言中指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除了农业增产外,“还要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娃娃要少生一点。”1957年10月国家公布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提出:“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

      【评论:“中国人多,必须提倡节制生育。这是有关经济建设的大问题。现在粮食、布匹、学校等紧张,都与人口多而且增长快有关系。”这句话佐证了计划生育与生产力水平的紧密关系。不顾生产力的发展,而坚持一开始的做法不做调整,是刻舟求剑式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体现。】

      “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由来。“如果在50年代中期就像70年代那样注意控制人口增长,那么中国人口就不会增加3亿”,这是“误增三亿”的基本根据。对马寅初的批判始于1957年底,批判高潮是在1959年底。对马寅初以及他的《新人口论》的公开平反是在1979年6月,“错批一人,多增三亿”观点的出笼是在1979年8月。1957年,我国的人口总数为6.46亿,而到1979年年中,我国的人口总数为9.69亿。22年间,总共增加3.1亿。稍有人口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我国在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的当时就采取最为严厉的措施,把全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立即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人口增长的巨大惯性,也不可能使这段时期的人口就达到“零”增长。

      【评注:这个“光辉实践”的提法体现了文章作者的小心思,不提也罢。对于熟读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的海华们来说,领悟其中的微言大义不是难事。】

      (二)历史启示

      1.必须把实行计划生育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早在1955年3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时指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 第一次把节制生育上升到党的重大政策。

      1962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指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定的政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正如陈云指出:“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将来不可收拾。”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行计划生育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把计划生育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此后,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继续重申这一基本国策。

      【评论:从55年的“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到62年的“既定的政策”,再到十二大的“基本国策”,这个演变过程说明了“基本国策”的说法来自于改开后。文章作者在这里用了点心思,隐去了十二大的召开时间:1982年9月。】

      2.必须使计划生育走上法制化轨道

      1979年3月23日,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人口增长要控制。争取到1985年把人口增长率降到10‰以下,降不到这个水平不行,国家负担不起。在这方面,应该立些法,限制人口增长。陈云和李先念也都主张法制。

      1978年3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计划生育纳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实行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1980年9月10日,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宪法、婚姻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关计划生育的规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地方计划生育法规,对于稳定计划生育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逐步建立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新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了强迫命令的做法。这就说明了在强调依法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评论:顶层设计的法律和“大鸣大放大辩论”之后通过的法律,不可同日而语。从计划生育的顶层立法,到底层粗暴野蛮的执法,很多人间惨剧的板子要打到什么地方,很值得讨论。不过这都是改开之后的事情了。清朝的剑还是不要斩明朝的官吧。】

      3.必须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执行力

      1965年8月13日,周恩来要求上海市在五年内应把人口纯增率降到1%。11月1日,他在接见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代表时说:要使全社会都能够按照计划生育的要求,在二十世纪以内把人口年纯增率控制在1%。

      在六十年代,提出人口自然增长率1%的目标,是有现实意义的。

      1971年国务院51号文件提出了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人口控制指标,要求在“四五”期间,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力争到1975年,一般城市降到10‰左右,农村降到15‰以下。上述指标,在1973年6月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第一次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此后,历次国家计划均包括有人口指标,使计划生育真正做到名实相符。

      【评论:首先,改开前计划生育要解决的是生育率“过高”的问题。其次,此节标题里的“执行力”,改开前的历史只字未提。】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仍然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1981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尼日利亚民族党代表团时说:我们把计划生育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试图在较短的时期内使人口年增长率不超过千分之五至六。我们必须定这个目标,否则,经济的增长就被人口的增长抵消了。

      【评论:按照邓的说法,计划生育的目标仍然是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估算。】

      200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邓小平的设想终于实现了。要真正控制住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必须为零,甚至一段时间为负数。

      【评论:“一段时间为负数”之后呢?土地撂荒之后还能复耕,可是如果土地已经铺了水泥修了高楼呢?所以人口增长率不会一直为负的前提是社会条件允许多生。很显然,三座大山996福报已经改变了这个假设。所以恢复人口均衡是要解决改开之后出现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是毛时代无法预计到的。】

      在人口统计中有一个关键指标叫做人口总和生育率,即全社会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子女数。从控制论关于系统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容易证明,对每一个国家的人口总和生育率存在一个极限值,即“双向生育率极限”。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临界生育率是2.16。

      一般维持人口不增不减平均生育率在2.1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如果以后一直保持1975年的妇女平均生育数(3胎),10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42.64亿;如果保持1978年的妇女平均生育数(2.3胎),100年后我国人口将约为21.19亿。

      当时我们选择的是,全国育龄妇女尽快实现“一胎化”,那么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便可降低到零左右,总人口又不超过11亿,随后由于人口的惯性发展将出现人口减少的趋向。这可能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理想的一个方案。

      早在20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就提倡过生育两个孩子就够了。

      到了80年代,根据人口压力增大的状况,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从1978年的2.3下降到了1997年的1.8,已低于临界值。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下降到了10‰以下。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人口环境。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2‰下降到2008年的5.2‰;总人口由1978年末的96259万人增加到2007年末的132129万人,年均增长1.1%,比改革开放前的年均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进入平稳增长期。

      分割线

      总结陈词:读完达雅兄推荐的这篇文章,我有如下看法:

      1. 事实:计划生育是以毛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倡导实施的。

      2. 事实:计划生育的出发点是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缓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3. 观点:这是根本出发点,这一基本假设发生变化时,计划生育政策理应发生变化。尤其在对中国社会能够容纳的人口上限的定量分析上,结论一定会变。

      4. 事实:毛时代的计划生育强调循序渐进、说服教育,并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为己任。

      5. 观点:毛时代不可能预见到今天中国社会年轻人的沉重负担,如果当时有“生育率可以随时调整”的想法,这一想法的实现在“时移世易”的今天,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也会是非常困难的。当年预案的失效,板子不应该打到当年的人身上。

      6. 观点:根据毛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是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尤其是会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因此,笔者认为达雅兄“七到八亿人口明明是毛主席的设想”的论断既对也不对。“对”是因为毛当年或许的确有此估计,但这是根据当年的生产力水平。“不对”则是很难想象毛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会死守一个量化目标30年不变。

      达雅兄的所谓“毛主席的设想”,是需要elaborate,详细释义的:“你说的设想,具体是在什么样的假设和限制之下的?”

      达雅兄出身科大,当明白科学研究的范式之一,就是澄清一个论断的内涵和外延。

      最后一个观点:以主席一生的实践,他是绝不会允许计划生育政策以法西斯一样的残暴行径贯彻实施的。这个锅,他不该背!

      通宝推:赤之忤逆,青青的蓝,TKwang,唐家山,牧云郎,侧翼,桥上,冬天到了,西安笨老虎,阴霾信仰,红尘无极,肖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