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新冠看所谓“饿死三千万” -- 孟词宗

共:💬69 🌺232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淹死的不少。

            那时没有什么污染,小孩又没有太多的玩具。

            小溪,河流,江边,海边居住的小孩最爱的就是游泳。

            一到夏天成群结队,河里一片片人头,大人小孩都在游泳,每年淹死的数量不少。

    • 家园 我对父辈的年龄为什么这么清楚? -- 补充帖

      解释下,以免大家误会。

      我们那里对亲戚间的称呼是相当准确,基本没见过比我们再精确的了。

      称自己父亲、祖父的兄弟,长的是伯,小的是叔,叔公之类可能会将叔略掉。

      称母亲的姐妹,长的是姨,小的是媬。

      其他远亲的称呼,内亲外亲、血亲姻亲绝对分开,远近上也略有区别。

      • 家园 很热闹,是否可以提供全家族人口,而不是个别列出呢?

        第二,我是唐山地区,周边没有饿死,只有逃荒到东北的大量人口。

        所以说,这个样本怎么中和呢?

        • 家园 所以说这个数字不好搞

          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各种看法难调和。

          你说搞个全家族人口这种话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你了。

          • 家园 有何不好回答呢?

            既然想强调家族的高死亡率,自然在除了提出逻辑关联以外,死亡和饥饿的,理应该说明总的家族人数,总的死亡数字啊。

            这样才有意义,另外样本取样应该不应该包括配偶等数据是不是也应该说明呢?

            你用缺少来说明饿死,那么是否是因为饥饿选择不生,而不是因为饥饿而夭折呢?

            这些点应该很重要吧?

            • 家园 何不食肉糜?

              你是完全不知真实的生活

              我想你应该出生在大城市,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

              你见过越穷越生么?见过六七十年代农村搞节育么?你可知道党领导们在大围剿、长征途中也一年生一胎么?

              • 家园 咱俩谈的不是一个事吧?

                我并没有不相信你家人多啊?

                我只是质疑没出生就算饿死,不说总数只谈个体未必符合逻辑啊。

                • 家园 饿死人,在过去哪个年代都有。

                  我祖父1923年出生,他常讲36,37年的灾难,37年一年庄稼基本绝收,死了很多人,但没有三年困难时期死得多,谈到他自己只存活了5个子女,很愧疚。

                  我们家一直是佃农,最难的就是这两个时期,但明显建国后过得更难,他并没有因此怨恨毛,反而是我因此对毛有很大意见,一直到自己过了三十五岁,多读了几本书,多经历了些事后才明白毛泽东的伟大。

                • 家园 我现在明确回复你:死了

                  中间那些排行隔开的,隔了年龄段的都是死了。

                  过去的农村,没人因为饿肚皮而不过夫妻生活,没人因为养不起而不生,正常的都是一年到两年一胎。

                  不要跟我谈为什么不戴套,我们那里是全国计划生育最严的地方,八九十年代超生很大一个原因是愚昧,单纯的不避孕的愚昧,而不是为了多生或者生男的愚昧。

                  至于死了的,就像上面很多河友说的,不能全归于饿,但多数都脱不开这个原因。

                  具体事例,小时候在农村听得多,这么多年了有印象的就一个姑妈,56年生的,61年秋死的,饿了就偷给幺叔的羹,到山上扒种子,吃豆苗,浮肿过,最终是死了。

                  • 家园 身体虚弱,这事在民国如何?

                    民国死亡率你确实知道吗?

                    要说隔一死一,我父母辈也是啊。

                    你说三年时期是饿死,那么解放前呢?

                    • 家园 我以前一直有个对比

                      只是我简单的对比,不一定客观。

                      我家以前一直是佃农,听祖父讲饭是一直都有吃,除了36、37年。

                      曾祖父5兄弟,他排行第五,和他三哥从三十年代初起一直定居在我老家现在的地方,老房子直到2010年前都还在,还有解放前失火的痕迹。1949年的时候,我们一个大家族借了很多粮给我三姑婆家买地,然后49年底解放,不久三姑婆家被评为地主,之后这批粮一直没还过,三伯祖(我祖父的三伯公)97岁时过世,去世前一直念叨这个事,说三姑婆家一直没人来看望他。三伯祖讲的话我是有记忆的,那时我已经上小学,同时也听我外公讲过其它类似版本,三姑婆的老公是我外公亲姑表,他们家也是佃农,也借了很多粮给他们家。

                      而在我记忆中,我们家直到96年我吃商品粮之前,从来都是缺粮的,有几年天天吃两餐稀饭,偶尔会煮点红薯,到了五六月时就要向别人家借粮,这个事不单止我一家,旁边的叔伯们也好不了多少。这就是我一直对党,对毛有不好看法的原因,直到2019年这一看法才改变。

                      • 家园 你们向谁借的?粮食从哪里来?怎么来的?你多大?

                        记忆是个怎么的过程,你认为能代表中国多少地方?

                        你们周围村子也是这样?

                        你说红薯,南方么?

                        我觉得你的描述过于混乱。

                        我的观点,大部分普通农村解放前是难以吃饱饭的,是饥一顿饱一顿,只不过,当年的人们适应了这种饮食节奏,所以大家不感到意外。

                        建国后,没有了中间商,没有了地主,只有国家,所以,自己的留存一定多了一些,保证了人们可以正常按顿吃饭。只是粗粮甚多,中间有过细粮增减波动。

                        再之后,粮食种子,水利提高,由此饭量增加。

                        在之后,再有增加,细粮增加。

                        这是毛时代流程。

                        改开后,市场投入粮食储备,细粮因为种子化肥,比例再次增大,这时候确实饭量也增加。

                        之后由于多种因素,肉蛋奶副食增加,极大丰富。

                        毛时代的遗憾是,种子,化肥,水利,都被邓摘了桃子。

                        至于你说九几年,一个是你们那里条件比较差,一个是你看来年龄比较小了。

                        记忆很混乱,你这是明显也否定了改开的说法了。

                        • 家园 不要理所应当地认为我该拿出个可靠数据来说话

                          不要以为你抓到“方方”了。

                          我在这个话题里一直讲的是死了多少人不好搞清楚,没法搞清楚。

                          我代表不了某个地方,或者谁,只能说我老家死了很多人,那个年龄层的人明显要少很多。

                          不是我生活年代的事,我只能是听身边的人讲,信与不信那是你自行判断。听讲的事不可信,但这个事确实是哪本史书哪个统计也没法弄清楚的,抗日战争,朝鲜战争究竟死了多少人?各个国家、各种机构、各个专家的数据都还相差很大,这件事上我没能力也不可能对老家,或者某个县、某个省去做这种统计。

                          粮食当然是向周围的亲戚借啦!

                          哪个年代哪个地方都有穷人、富人,八十年代,我周边有很多家缺粮的,96年还有,我家就这样。家里有职工的,家里劳力多的,家里田土多的,会精打细算的,总有部分家庭粮食有余。

                          “建国后,没有了中间商,没有了地主,只有国家,所以,自己的留存一定多了一些,保证了人们可以正常按顿吃饭。”, 还是那句话,何不食肉糜,你根本没经历过这些底层生活,农村生活,就像你以为因饥饿选择不生一样,想当然认为解放后自己留的粮食多,我要告诉你92年以前,多数年份我家缴的公粮比自己留的多,你是不是又叫我拿数据,拿凭证?

                          至于改开,邓小平,我不知怎么评价,我自己的看法还没形成好。

                          毛泽东,没有他就没有新中国。

                    • 家园 很多事没法说清楚 -- 有补充

                      我记事前的事,只能听长辈说。

                      我那些亲姑伯、堂、表姑伯之类的,50前年的排行基本是满的,54-61年前的只有那么两三个。

                      再早民国的事,只听我祖父讲,过得很艰难,37年饿死很多人,但没三年困难期死得多。我看祖父下面的兄妹基本都存活了,4兄妹基本是隔2年一个,祖父4个叔伯,只有他三伯公家的情况我掌握,10个子女,最大的大伯公1921年生,比我祖父大2岁,二叔公小我祖父几个月,三叔公和二叔公同年,四岁公再小2岁,最小的满姑婆1942年出生,比我唯一的姑妈还小2岁,中间没存活的就算有都很少。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今年我可能回老家参加百岁宴 -- 补充帖

                      今年我堂二叔婆做百岁酒,如果有空我要回去参加,她是二十年代的人,有机会要问下她以前的事,去年清明见她时精神面貌还很好,可以到处走动。

                    • 见前补充 46044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