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马列、道家、内经是价值观,儒家、中医、西医是方法论 -- 贼不走空

共:💬10 🌺1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马列、道家、内经是价值观,儒家、中医、西医是方法论

    看帖有所启发,结论如题。

    一人一票是价值观还是方法论?五石散与屎尿入药是价值观还是方法论?

    都不是,只是一个实践摸索活动。经常被人混为一谈,例如把一人一票当信仰,用偏方诋毁中医,把浸猪笼当儒家文化。

    某个价值观或者方法论只适用于农业社会,在工业社会数字社会时代过时了?

    只要我们看农业社会时代的历史剧古装片还看得津津有味而不是匪夷所思,我觉得它们就没有过时,人民还看得懂一两千年前的经典文献,还对唐诗宋词产生共鸣,人类并未发生什么质变,量变如有,也极少,洗脚上岸从农业户口改为城镇户口的那一刻你整个人升华了么?

    通宝推:呆头呆脑,
    • 家园 觉得没那么复杂

      感觉问题只有两种。是表达概念,还是表达情感?很多时候两者是一回事。因为情感,概念就不精确,而只是讨论整体。在整体中,带情感的就那些,也就限制了概念。

      其实大家不是分不清概念,而是不想分清情感。

      不管是经历带来的,还是叙事带来的。

      河外的不算,多数收钱了。

      • 家园 道家无为恬静虚无之学至今不敢拿给孩子去学

        尽管认可道家,但是在大家都汲汲于高考,秀自己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之环境下,还是得承认现实适应环境,这也算是一种知行不合一吧。

        一万小时定律,十年寒窗的积累也是客观规律,要实现后发制人,得保持相当的积累(9000小时)才行,要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得保持两倍以上的积累(20000小时)。

        • 家园 可是清静无为约等于中庸之道

          把儒家的知止而后定,不偏不倚,还有存天理灭人欲加起来就是清静无为了。

          无为本质上讲是不做多余的、太过刻意的事情。

            

          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云笈七签・卷之五十六》

          其实就是以前大家常说的心静。

          这也是为什么道家可以和法家合流。因为要有所作为就必然踏入法家的领域。虽然黄老和老庄有近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 家园 中国古人的方法论就是取象比类

      所谓方法论就是指研究事物的方法。

      中国古人最擅长的就是易经的取象比类。

      男人像天,女人像地

      这就是取象比类。

      • 家园 可这等于没说,为什么像?
        • 家园 没为什么,相当于公理

          你说周易八卦,用蓍草得出的长长短短像一种事物有什么理由?

          • 家园 就算只是表面相似,也肯定有表面这个理由。

            单纯说没有理由是不负责的。取象比类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的类比。就算是大家理解的形似,也得有东西看起来像吧?取象不好理解的是内在前提,那才是像的根本。虽然因为语境可能会一直变动(符号意义不稳定)。

            理解天地对应男女的关键是两者的内在前提有某种抽象共同,而这种抽象共同本身也意味着一个分析意义、判断共同的前提。有些时候这个过程写出来会非常漫长,虽然汉语的特质可以直接跳过繁琐的逻辑环节,到达最后的结果。但这不是说并没有这个过程。

            最简单的就是天阳、地阴。稍稍复杂的就是天不可或缺、地赖以生存,天是主导、地是从属,或者天地互相依存的关系就像男女互相依存的关系。进而要讨论为什么会阳、不可或缺、主导、依存之类。同时,也就是说不同情况下的天地男女含义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统合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古代只不过是因为有大量公共知识(可以当作常识)或者文字本身包含了这样的发展,无需再提而已。后世小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

            最后天地男女自己也无法解释,水平不够,能够明确的只有阴阳、社会关系两种。而阴阳本身就包含了社会关系、自然关系、平等对立、互相依存、发展基础之类的东西。

    • 家园 看不懂的问题在哪里,看懂的界限在哪里

      浸猪笼是啥因素导致的,裹小脚是怎么来的?

      看懂靠啥。

      大学生有几个可以读懂你说的读懂。

      • 家园 有没有哪位能给个说法,明末留下的纯儒是哪一家呢,他们

        面对满清做了啥?

        有位河友说,陈独秀关系很好,人际交往厉害。

        那么,在那个时代,这个关系网在中共关系网中,或者中共历史成长中,做了啥呢?

        当然,我知道陈独秀贡献很大,苏联对他也是冤枉,他回不来显然是因为周公嘛!

        可是,大浪淘沙是事务的规律,还是儒家的规律?陈独秀的关系网又剩下几个人坚持到共党胜利呢?

        燕人兄说孔子说过有教无类,但是,我看,在中国历史上完全没有做到,这是个显然的历史常识,那么问题在哪里?儒家或者其他家都要不要承担责任呢?

        月之回忆说得对,基本上儒家还是现实的,培养的是吏,很现实,官还有点理想。

        而封建社会的流官制确实保证了皇权和封建政治运作,但是,却避免不了周期律,尤其是面对西方的猛烈冲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