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毛泽东时代,关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尊严,欢迎斧正 -- 葡萄

共:💬562 🌺3313 🌵9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什么是"工农兵大学生"?

          1966 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直到1971年,大学才重新开始招生。主要问题是在经历了这样一场动乱后如何招生。由于毛泽东坚决反对高考,中国又恢复了唐以前的推荐制度。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报名者必须当过三年以上工人、农民或士兵。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 的由来。中央政府把新生名额分配给各部,各省,和部队,再由它们逐级向下分配名额,一级一级地分到工厂、县、和师。毛以为,这样做打破了高校主要招收干部子弟的局面,会给工农子弟更多的上大学的机会。

          但是,很快,干部子弟就又占了新生的多数(Hayhoe, 1996, 100)。原因是,1966年以后,由于所有的大学停止招生,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国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大学的录取名额在中国许多地方不到适龄青年千分之一。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推荐过程由于裙带关系而腐败变质。周雪光认为, 1972到1976年,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注9]同时,本科学制从四年缩短到三年。由于在劳动中荒废了学业,以及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抱怨说一些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高中生。

          八十二万工农兵大学生一毕业就当了干部;但他们的起薪低于文革以前的本科生,只相当于文革前的大专生。1993年,当学位又成为中国就业和工资的重要因素,一些学校重新研究以后,给这些毕业生补发了学士学位。中央政府立即下文件说这样做是“非法”的。

          • 家园 认为?

            周雪光认为, 1972到1976年,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

            可惜根据本人参加过几次校庆的工农兵大学生聚会情况统计,工农兵大学生原先大多数非干部子弟。

            • 家园 so?

              "或者有政治背景"

              • so?
                家园 看怎么认为了

                如果说表现比较好或比较积极,有一定群众基础也算政治背景……

                张铁生当的那个生产队长按照某种算法也可说是有“政治背景”

                • 家园 哈,我妈当初就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

                  她高中刚毕业时被推荐的,但她没去,因为要留在家乡建设新工厂,后来有一回对我说,挺后悔当时傻、没去。她家没有一点背景。

      • 家园 这个太弱智了吧?哪里找来的?

        生活在毛时代的人都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 家园 可否具体指出哪些不符合事实?

          当然"奴隶主"的描述我也不同意.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根据我的经验和长辈的描述,农村的情况基本属实.

          我一位小姨就是在60年饿死的,死时才9岁.

          • 家园 很简单,支援边疆的人,毛时代回流内地的就不少

            城里面,工人提干,造反当官,右派摘帽,借运动机会上位的难道还少了?

            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后来当官的难道都是当官的后代?

            我看到的都不是这样。

            没有到过边疆,没见过支边人氏,就别装大瓣蒜,会惹人嘲笑的!

            • 家园 什么吹笑话,你说的就是了

              回流,看清楚当时的政策再扯吧,没有粮食关系,回到城市都饿死你.你想回流就回流?发梦吧,当年想尽办法病的人可是不在少数.

              • 家园 回流一定是溜回去么?您要是这么理解我也没办法

                我家,我领导家都是支边人员。两家加起来在边疆生活了100年--嗬嗬,各家50年。

                我父母的同事,有广东华侨,也有普通百姓。一家回广州,一家到蚌埠。时间是69年和71年,全部都是正常调动,自己打报告上面批的。

                要说华侨有政策,那个百姓什么也没有,包括后门。

                我父亲的一个科室,那几年至少走了5,6个人,现在他们老了,可是电话还是联系的。

                睡在说假话,不是看政策就能看出来的。

                光看政策,文革时不是也下政策要保护科研正常进行了么?管什么用吗?

                • 家园 文革时保护科研?简直是国际笑话

                  知道PLA理工的教授在对我们做的讲座中说起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被打断就是因为文革。保护科研?对,保护到以赵九章和姚桐斌等两弹一星元勋要不是自杀要不就是被暴徒打死???

                  说到华侨你别我讨论,外祖父母就是归侨,也就是在广州!!!

                  知青想回城,哈哈,等运气去吧,坛子里的冰冷雨天就是在后期下乡的,履虎尾老师也就是下过乡的知青,你去问问,看看知青要回城易不易。

                  • 家园 嗬嗬,这就是看文件的荒唐之处,“一直在混”这点犯了同样的

                    错误。和谁同样呢?和他一直狠批的“左”派。

                    我早前和河里的“左”派探讨的时候,有人拿出文革的文件来说事,我给出数据证明,在这里:

                    知识分子受到严重摧残,源于“两个估计”。1971年8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纲要》宣称,在1966年文革开始以前的17年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就是所谓的“两个估计”,它成为压在知识分子心头上的两座大山,套在知识分子脖子上的两把枷锁,捆住知识分子手脚的两道紧箍咒。

                    “臭老九”成了知识分子共同的称谓,意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作为专政改造的对象,除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八种人外,还要将知识分子列人第九类,这与古代“七娼八盗九儒十丐”,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别无二致。

                    “文革”兴起,一出出骇人听闻的悲剧、荒唐无比的闹剧在科技教育界轮番上演。

                    国家科委、全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先后被“砸烂”,虽然1970年中科院与国家科委合并,组成新的中科院,对外活动仍用全国科协的名义,“三科合一”,但仍处于混乱之中。

                    到1968年底,中科院仅在北京的171位高级研究人员中,就有131位先后被列为打倒和审查对象,全院被迫害致死的达229名。上海在科技界制造的一个特务案,株连了14个研究单位,1000多人。受逼供、拷打等残酷迫害的科技人员和干部达607人,活活打死2人,6人被迫自杀。

                    除了被立案审查或打倒以外,大批科技人员和干部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在“牛棚”接受改造。著名科学家童第周被指派打扫厕所,被人形象地称为“斯文扫地”。

                    全国科技工作一直处于混乱瘫痪状态。陈伯达竟提出“要把牛顿、爱因斯坦远远抛在后面”,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此,中科院革委会专门组织了“相对论批判办公室”,出版刊物;“上海市科技革命大批判写作组”把爱因斯坦说成是“自然科学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是自觉地充当资产阶级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喉舌”’。

                    像“知识越多越反动”、“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科技系统知识分子中的特务不像果树上的苹果是一个一个的,-而是像香蕉一样是一串一串的”、“科技界有六多:知识分子多,统战对象多,进口货多,特务多,集团案件多,现行反革命多”等不可理喻的谬论,作为至理名言甚嚣尘上。

                    同样,我反驳极端反毛分子,也是说,一切从事实出发。你看到我说的那个回流的帖子,有没有提到什么知青问题?

                    你自己好好看全别人的观点,再发表你的义愤吧。

            • 家园 这是持平之论

              凡是应当一分为二。

              毛时代普通人确实多了不少进身之阶。

              但是,由于科学研究工作往往取决于最天才的群体对既有物质条件和知识的整合利用,所以毛时代基础科研工作的环境并不是特别有利。

              • 家园 因硕兄,再探讨下去咱俩可就要歪楼了。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到能为祖国贡献最大力量的地方去”是两种不同的需求方式造成的。

                基础科学,毛时代也有近十年黄金期,与毛后白金时代10年期并列为基础科学好时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