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甲午祭:决胜岂止在战场 -- 卢比扬卡

共:💬144 🌺713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以认为,学校的历史书确实没写。但是这个确实是常识

                        因为不好听。

                        在以前,国内是不谈南京大屠杀的,因为这虽然也是个常识,但是不好听,还有,北京被日占,也是很少提的。

                        这些对于国家来说,都不好听,写在书里了,当然也是常识了,只是人民可能认可了这种状态。

                        南京大屠杀纪念也不觉得丢人了吧,习惯性卖惨了。

                        就我个人而言,抗战中国伤亡3500,死亡1800万,实在没有必要南京大屠杀特别提出来的必要性,这种常识没有必要上历史书常识。

                        这种屠戮首都的行为是非常非常耻辱的,尽管这是民国的首都,至于,蒋介石,唉,她们根本就不知道羞耻啊。

                        看看现在的蔡英文和蒋介石又有啥区别。

                        台湾教育的成果啊。

                      • 家园 关于“保护国”,严格来说你是对的

                        我说“习惯性”,是指“保护国”这个词用得方便,如说中国是朝鲜的保护国,就是一个非严谨的习惯性说法。

                        我吃着一桌子菜,跑个人也来吃,这并不妨碍我吃饱,也不妨碍那个人是拿了我的好处。

                        不止英日,列强之间勾兑,侵害中国利益,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管之前,还是八国联军一二战,一直到现在,它们还是勾结在一起侵害中国利益。但这个勾结并不能阻止它们内部的龃龉,它们之间一直在狗咬狗。

                        那么,甲午战争是英国衰退的开端,有没有道理呢?

                        • 家园 此楼主贴和一些跟帖,大致提醒了我们这么几点:

                          1、我们对近代史的认识,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我问的关于英国通过鸦片和关税,从中国到底吸走了多少银子?这么重要的数字没有一个网友、能很快举出有关研究的书籍/文献,足见认识的”黑洞“。

                          2、在数字基础上,结合这几年的国际冲突现实,对近代史做重新的认识,非常必要。老大531的讲话,我理解也有针对英美在历史文化上的话语霸权、话语诱导权进行反击的含义。

                          3、现实中有的河友,在谈到近代史的时候,很多就是高纯度的公知观点:“一切都是体制问题”,“英国美国的动机不需要重新认识,阴谋是不存在的”,“日本鬼子从民族上说就是坏的”。还往往伴随着他们当下努力Show红旗的态度,这种双标的姿势值得我们注意。

                          当然,我也猜测是否也有人是借着近代史来“保存”公知的观点。

                          4、在前三点的前提下,我们就需要对类似果壳网、松鼠会之类的”常识科普“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基本同意西瓜子网友的观点:中国现在唯一的大敌,就是盘踞在米英的国际垄断资本。而任何转移视线、降低我们对米英历史上的罪恶之认识的(包括抗日神剧式的鼓噪日本是中国宿命中的敌人的),都是不怀好意的”松鼠会、果壳网“。

                          5、回到甲午战争的问题:一鸦是英国单独打中,”侥幸“成功(尽管公知们几十年来一直反对”侥幸“说)。二鸦时英国就无力单独行动了,它拉着法国打中,且有米国军舰、沙俄陆军敲边鼓,才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控制中国关税。之后英国多次企图控制中国海军,而中国则是宁可损失巨款,也不让英国直接控制中国海军。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击退了法国的海军、陆军;中国陆军收复了新疆;最后北洋舰队停止从英国购买军舰(如著名的吉野号),转去从德国购买定远/镇远主力舰。且中国自主建立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收回关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因此,英国从维护他们在中国鸦片贸易+关税的吸血利益角度,有足够的动机寻找、鼓动、支持一个陆战有一定力量的中国邻国,让中国陷入战争泥潭。就像去年米国撺掇印度与中国搞边境摩擦一样。

                          从孟晚舟事件,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鸦片贩子银行汇丰有多阴。它们到底是采用了什么手段让日本壮起胆子打甲午战争?没有证据就否定英国参与了甲午战争的策划;企图用”甲午战争是英国衰落的开端“转移问题的,我但愿仅仅是”傻“。

                          通宝推:贼不走空,
                          • 家园 阴谋论过甚

                            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阴谋论过甚。

                            不过我对Z同学的深挖帝国主义根子的视角表示钦佩。

                            @真理 

                            请看看Z同学这个帖子。回顾下你写的“辛丑条约前,大清叫英国爸爸。”是不是太小儿科了。

                            • 家园 “阴谋论”也是这几年公知们爱用的帽子

                              但是,眼前的疫情发展,不是也让中国Government终于摆脱了某些“阴谋论”的顾忌,开始要求调查米国犯的李柯以及全球200多生化实验室?

                              楼主文章肯定的“日本大举筹措国债用于甲午战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甲午战争是“有备而来”。

                          • 家园 您能举出有关研究的书籍/文献吗?

                            网友无法举出,可能只是他们不在那个领域。

                            • 家园 确实很少看到数字,我手头《中国财税史纲》刘德成著2016年

                              PP.145 进口税在《南京条约》后,英国进口税率5%,实际执行中,往往按照重量或尺寸征收,变成了从量税。二鸦后《天津条约》又改为从价税,基本保持5%,但是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实际课税不及所定税率的半数,那么就是不到2.5%

                              子口税是对外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各地关卡应纳税的税种,2.5%税率。这样对于外国商品流通和成本控制极为有利,因为中国商人遇卡交税,不利流通。

                              PP.146 1885年后,英国鸦片进口税每百斤税收30两白银,厘金80两,此后行销中国内地不必再交厘金。

                              PP.162 清政府实行的厘金对外商不收,但是对本国商人征收。由于厘金没有抵扣机制,越是需要大生产大交换的国内产业越是无法发展。

                              部分战争赔款通过借洋债支付,但是利息一般是8%甚至10%以上,同期西方国家间一般是3-5%。(PP169)

                              很少公开讲的是借款折扣。例如甲午战争到清亡,借外债12亿两,但实际收到的是6.6亿两,等于借款原额的54.87%。(pp.170)即5.4亿两白银被凭空拿走,这比一些公开的赔款额高得多。而且利息是按照原额计算的。

                              还有因西方银行机构操纵汇价导致的汇兑损失。甲午战争期间和战后六项借款,汇兑损失2765万两白银;1902-1911年庚子赔款汇兑损失2426万两白银。

                              所借外债大多规定不得提前还清。清1853-1911年间所借外债的61%是赔款或赔款转化成的外债,这一部分外债的总额共计7.9亿两白银。(PP.174)

                              通宝推:ziyun2015,桥上,
                            • 家园 桥兄看来也不知到英国在中国吸血的数字

                              而从近代到今天,英米搞战争的目的都是钱。这个桥兄同意吧?而公知以及过去的历史教育(包括果党旗下文人),却总爱吧英米作战的理由搞成是“正义”“公平”。这个桥兄也没有异议吧?

                              所以问题就来了:我们几个在国内受过教育、比较爱看书、现在能随手搞网络搜索的网友,居然也不知道、没看过、搜不到英国在中国通过鸦片+关税的吸血数字。显然这不是自然发生,而是想H港教育一样被“有意为之”。

                              如此,则我们还能否在没有搞清英国吸血数字的情况下,就跟着澎湃等,排除英国策划鼓动日本(像现在米国鼓动印度一样)对华搞战争。可乎?

                              • 家园 吸血的数字看满清赔款就知道个大概了

                                由于有赫德帮忙管理海关,满清赔款每年付的钱都由赫德精心计算过,不多不少,基本上榨干海关税收中最稳定的几块收入。

                                比如辛丑条约怎么赔款,基本都是按照赫德的意见书来办理的。

                                在满清过了那么多年,赫德的意见书最为详尽,主张赔款分年摊付,以海关、盐厘、常关作抵,关税提高到切实值百抽五,等等,这些意见被所有国家采纳。

                                鸦片我记得咸丰年间就是地方上种的土烟占国内市场快80%了。鸦片的厘金也是满清最稳固财政收入之一。到了民国,地方军阀的财政也大都依鸦片。

                                我倒觉得也不用过于强调英国因素,满清不经打,英国人占了大利,其他国家自然眼红一起过来抢劫。

                                堂堂中国,居然能惨到英国人隔着半个地球都能起到重大影响,这本身这就不正常。比如现在几个英国议员喊啥鸦片战争,国内都当笑话看。

                                受距离限制,列强在远东投放兵力始终很有限,最多万把人,结果满清废柴到连这点军队都应付不了,土耳其人还打死打伤过十多万协约国军队呢。

                                还是赫德从义和团运动中看到了中国复兴的希望,作出了一个相当准确的预言。

                                通宝推:俺是老胡,nanimarcus,ziyun2015,
                                • 家园 握手,今天很多历史资料找起来都很难

                                  我的看法是:1、再难也要找、要研究;2、在没有令人信服的数字之前,有必要检查一下我们从辛亥革命党、民国、果党“传承”下来,且得到英米“知识界”加持的近代史/“常识”。

                                  读史、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考试、侃山,而是要加深我们对现实的认识。反过来,我们也要用现实,来修正以前历史书中的一些认识。我理解这就是教员教的《认识论》吧。

                                  所以,我们讨论甲午战争,有帮助我们认识今天世界真像的因由。H港闹事也让Government恍然历史教育绝不能假手英米,离开利益、离开钱数,英米就成了维护”公平“”正义“的灯塔。但是只要我们死追利益线、死追金钱,它们的画皮就破了。

                                  同时,我们也需要从比如中印去年边境冲突、背后的手的认识,对近代史中甲午战争的策源,有一个新的认识。

                                  提高对现实和历史的认识,正是要克服战败的悲剧重演。

                                  今天不能从生理上,把从一鸦开始的郭士纳、巴夏礼、直至赫德判死刑,但我们要尽力让下一代的思想中,把这些从中国吸了巨额鲜血的狗东西们钉死。

                                  • 家园 甲午赔款2.3亿两辛丑4亿五千万两(部分名义免除)

                                    但是借款折扣还实际抢走5亿多两(高利息和操纵下的汇率损失另说),这和西方银行“讲信用”的神话太不符了。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不是一回事吧?

                                数字一般人不太可能清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