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滴滴事件,与毛文龙被杀 -- ziyun2015

共:💬372 🌺1981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都是情况之一

          明末的问题,主要是财政。一条鞭法,张居正人死法亡。这改法方向是对的,明朝主要是没有中央财政,江浙的士林和富商不纳税,西北天灾,让中央财政更困难。当时财政办法不多,其实就应是清后期的厘金(商业税),或在江南等地加税,现在说法叫财政转移。矿税等这块不在原大明财政的总盘子里,东林不让开源(不与民争利),空有那么巨大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我汉明活活憋死,让鞑清延了五十年,还好意思说。三年江浙交了茶税百余两。鞑清在江浙税收占天下三分之一(有说达40%),大明在江浙收了二、三百万两税,还让东林搞得收不到。你说魏忠贤为什么使得动军队,难道有权就行了,还不是也集中了一点银子呗。皇帝不差饿兵。

        • 家园 银子不是纸币,对应的粮食产出不至于产生通胀。

          本质仍然在阶级斗争上,士大夫地主阶级掌握最大数量的现银,一条鞭法后银子需求大增,造成现银的不断升值,以至于地主阶级能轻易实现土地兼并......从而也把自己埋进了坟墓。一部明史,就是阶级理论的现实反映。

          其实按照历史延续性来说,对现实最有参考价值的还是清史和明史,对于汉民族来说两种经验的对照可以更清楚的规划自己的路。

          实际上这条路已经有人规划出来了,不愿意走的话的那就只能走周期律。

          但愿伟人思想所致,不走周期律。

          还是那句老话,中国若是走了周期律,先承其害的绝对不是海内华人。

          全体中华血统的人,路只有一条。

          就当呓语。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通胀通缩可不是纸币的专利
          • 家园 应当说某些集团太短视

            说阶级斗争太严肃了,利益集团太短视。鞑清来了,一分也没敢少。征准噶尔,当时鞑清直接征收晋商的资产作军供(粮草、马车),你看他屁也没一个,太平天国时,不一样厘金,还不是装死,怎敢对崇祯,还不是欺骗他什么仁政吗?就是别收我钱,就是仁政,至于死别人与我何干。

            • 家园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利益集团没被打疼

              就说晚清开收厘金吧,不是啥满族铁血独裁的结果,而是一个浙江师爷给湖北籍的中央巡视员出的主意,巡视员就决定在自己的地盘实行了,然后各地照抄,没受到啥阻力就推广开来,最后得到皇帝追认。

              为啥这次这么痛快呢,显然是因为太平天国打土豪分田地一路打到南京,江南土豪们都怕了,所以主动让渡了利益。。。

              晚明女真在东北闹腾,农民军在华北闹腾,江南离得远远的还是温柔乡,江南土豪们怎么会出银子。。。

      • 家园 谢李兄,老的五人墓碑记是复社/东林党诓了中国人三百年的

        我上中学时的语文课本,时值改开之处,是有这篇的。不知今天是否还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如果还在,就是东林党在今日仍有影响的例子之一。

        几年前与国内银行界的朋友谈杰克马、柳教父滴滴搞“金融创新”,大家的一致看法是这帮孙子是要占中国银行金融行业的地盘,以便日后改开扩大时,好卖给华尔街一个“好价“。银行界的朋友摇头叹息,说管不了——看看刘士余。

        滴滴这次出事,让我们也开了眼:原来以为泰山会们是占地盘,等后后金打过来再卖。现在成了后后金没过来,新东林党商人们主动先卖出去,加强一下后后金的实力。因此才能感悟到:袁崇焕只是杀毛的操盘手,真正“决断”要杀毛的是‘画家’陈继儒背后的老东林党商人。

        最后为老大点过赞👍。

        • 家园 还是纯讲历史好,不要借古喻今了

          会乱。

          中美之间与大明与满清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相反的。东林党后面的人是持着“小泥鳅翻不了大浪”的认知才和皇太极做生意的。中国才一直是他们眼里的那个“小泥鳅”,五年来,欧美高层认知已经改变了,但是民间还有认知惯性。

          • 家园 可不能这样说

            从全球界面上来说,你说的对。从国内来说,我说的不错。两国交兵,不论是热战,冷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打的都是钱粮,各个时期对“钱粮”的标的不完全相同,但是一样要手中有钱粮,才能聚兵作战。

    • 家园 辽海丹忠录

      改运道计锁东江,轸军民急控登镇

      东江粮饷,据毛帅疏。实收本色一百二十万八千,折色一百四十万一千三百。是每年费本色以十五万,折色十七万五千有零。每年共费三十二万五千有余。以内地言之,每兵每日饷三分,积年应十两八钱,每万兵该银十万八千。计东江一年所收,亦不过可养三万战士..........

      袁督师出关时,宁远为粮饷不济,杀了毕巡抚,绑了总兵朱梅......

      ......不料督师到关上半年,正月间,也不知要统一权柄,也不知故难毛帅。向来东江粮饷器具都从海运,若道海运 ,风涛危险,自觉华至各岛也,有风涛若道是不费力。登莱走长山、皮岛都是水里。若由关上,不免骡驼车运。若仍由水,自登莱至各岛一水之地。若入觉华,既自登莱北向而入觉华,复自觉华南出迤东而入各岛。费时多转折。更有搬驼,收发,益多亏欠。要禁海不许商贾私自下海。商贾不通.........

      ——————————————————————————

      袁崇焕是要禁海的

    • 家园 滴滴事件,与毛文龙被杀——续2——江南谁建议杀毛?

      经历了近二十年来的反腐,一般老百姓如海华,也知道双规的一些特点:一是短时间很难审理清楚,盘根错节+攻守同盟+毁灭证据+威胁利诱;二是被双规的腐败官员,于己于官场,都要少牵扯,能不说就不说,尽量做到牺牲我一个,保护一帮官。这样即使被处死,也有人照顾家属。三是如果没有特别手段、没有高压,案件往往就是糊涂了结。四是被指使的官,往往要留一手,以免上面不认账。等等。

      这几点,在袁崇焕一案审理中,都有体现:

      1、首先是袁崇焕在杀毛文龙后,给皇帝的上书中,特别提了一句他到北京时,内阁钱龙锡特别与他私下商量过此事。后来还搜查出了几封钱龙锡给袁崇焕的信,结果让钱龙锡也被抓了起来。

      2、崇祯登基之初,作为一个17、18岁的男孩子,不仅被忽悠把魏忠贤团伙都抓了杀了,不仅让东林党”众正盈朝“,听任他们迫害异己、把持朝纲、推荐袁崇焕出山。更要命的是让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失去了效用。举例来说,尽管有御史(袁牧的先人)指控袁崇焕身边的徐敷奏、张斌良,但是现在就是查不到关于这两个直接动手杀了毛文龙的,究竟后来如何?更别提什么审理结果了。

      3、袁崇焕虽然在杀毛之后牵扯了一下钱龙锡,但在被崇祯拿下后,目前史料就是闭口什么也不说,与反腐中的死硬分子表现一致。

      4、袁崇焕被审理了10个月,钱龙锡只被审理10天,就定案了。六十多个官员(天知道其中东林党有多大百分比)就以钱龙锡的口供和与袁的信中,没有明确的指使袁杀毛为理由,免去钱龙锡的死罪,改为流放定海——今天的普陀山旅游胜地。

      至于钱龙锡不小心供出的一个人,则没有了任何下文:钱龙锡说他从江南来北京的路上,有一个叫陈继儒的,向他建议过“拔一毛而利天下”,明确建议杀毛文龙。查了一下百度,说这个陈继儒是个文学+书画家,这么一个文人忽然向内阁高官建议杀毛文龙,其背后到底是谁在起作用?不过在钱龙锡案中,这个文人也没有被审讯。鬼才相信所谓“毛文龙给他的人参小了、于是他就建议杀毛”这种谣言。

      袁崇焕、钱龙锡都闭口不牵扯他人,叹锦衣卫无法审讯徐敷奏、张斌良、陈继儒。于是乎,究竟是谁策划谋杀毛文龙,就这么被掩盖下来!

      通宝推:xhUserI,白玉老虎,海峰,
      • 家园 谁策划诛毛文龙已经不重要了,就凭《满文老档》的记载,

        毛文龙就人人得以诛之,除非有谁能解释这部建奴自己以满文编撰的,且只能是皇族级别才能阅读学习的本部落历史文献是为了专行离间,伪造了毛文龙的降书——当然毛文龙自己也可以自辩那不是降书,只是合作协议而已。

        “毛文龙拜金国汗纛下致书:不佞常铭之于心,宣之于口,存之于中,一时不忘。因所遣使臣之言,同气同意,即遣回国。又闻初遣之使臣,照旧携礼物前来我处等语。当时,皇上遣户部大臣送钱粮至岛,并将所乘船撤回铁山。其时汗所遣使臣,未经查实,误入户部。使臣及所携礼物,尽被擒获,解往京都。不佞闻之此,遂连夜遣人赴京,贿银四万两,始获赦死,养之于内地。请少待数日,奋力交涉,俾还于汗。正在烦恼之际,突有喀山牛录下诸申八人逃来,伊等言称:我汗与诸贝勒原以一心倚尔等行事等语。不佞闻此,愈觉不安。嗣后遣来之人,须仔细辨认为善也。无论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特致书以闻。”

        看最后几句,像不像吴三桂“借兵平寇”的翻版?

        • 家园 你引的这第5封信只有满文版,没汉文版

          点看全图

          有问题的几封信都没汉文版。。。

          话说毛文龙写信的时候,宁远还在明朝手里,后金连宁远这么个小破城都打不下来,怎么去打山海关。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这信看不懂

          一,所言事大而其书轻率。书的主体谈信使及传言,联兵合击一句带过,并断言大事可定。不知这信何时写何人送?之前有没有相关书信及谈话?

          二,前共后倨。抬头“拜金国汗纛下”,主文自称“不妄”,并言“常铭之于心,宣之于口,存之于中,一时不忘”,后文“。嗣后遣来之人,须仔细辨认为善也。无论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甚是无礼。

          三,转折突兀。传说使事,到谈两面夹击,完全没有承合,而且概无头也无尾。

          这信想谈什么事呢?如果谈合兵,来无影去无踪,“若两面夹攻”中之“若”,不知能否怀疑此议为初提?解释的使者事情啰哩巴嗦的,这个事本该是对方清楚的,不然搞什么情报?相对“大事可定”,无足轻重,毛这信不象谋事,倒象急着要对方消气的样子。

          上面是的看这信的一些感觉。

          好奇,百了一下,有下文:

          满族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官方编年体文献。一百八十卷,一百八十册。起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止于清崇德元年(1636)。内容为满族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关系、重要战争、军国大政等。此档原藏沈阳故宫崇谟阁,入关后移入内阁大库。乾隆年间发现只有三十七册,后由大学士舒赫德主持重抄,共制二部:一部曰“无圈点档册”,共一百八十册,用老满文书写;一部曰“加圈点档册”,亦为一百八十册,用新满文书写。除正式抄本外,还有草本各一部,全部藏于内阁大库(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用老满文和新满文重抄各一部,藏于沈阳故宫崇谟阁(现藏辽宁省档案馆)。满文老档原本现藏台湾故宫档案馆。旧藏《满文老档》多为《三朝实录》、《开国方略》、《东华录》所不载。民国年间,金梁组织满、汉文学士十余人,费时二载,翻译沈阳所藏无圈点《满文老档》,于1918年译成汉文,由于校刊未易,抽印一部分为《满洲老档 * 》上、下编,再版改称《满洲 * 》。后《故宫周刊》选刊译稿为“汉译满洲老档拾零”。因译文讹误甚多,任意增删字句,不为世人所重。台湾学者广禄、李学智曾合译台湾所藏原本为“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仅出版二册。日本学者藤冈胜二最先译成日文,有手稿影印本。神田信夫、冈本敬二等又重译订正,铅印出版,全七册。今辽宁大学历史系已予重新翻译,改名《重译〈满文老档〉》八十一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曾进行重译。该书是研究满族早期社会历史和语言的重要文献资料。

          如上文述引文属实,则《满文老档》是乾隆年代重新抄写增补,又再抄写。即清本有三版。

          通宝推:ziyun20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