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武训传》的资料拼接1 -- 万年看客

共:💬136 🌺1218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武训模式是蜕变成地主叛卖自己的阶级

                      这种个例相比起改天换地的土地改革必须也必定是站在历史大趋势的对立面。借用史教头的评价:

                      说到这儿,俺顺便说一下关于贫雇农生活的“历史话语权”问题。我们知道,按照上面的数据,占农村总人口近70%的贫雇农中的大多数都几乎没有机会述说他们所历经的苦难。而反过来,地主和富农家的子弟因为受过教育,粗通文墨,则有更大的机会,述说他们的家族往事。----现在有一些文章就述说了一大批温情脉脉的地主,或者描述他们作为一个宗族的亲情等等,----然后用个人的“历史口述”来颠覆新中国以来地主作为剥削者的形象。-----而对于俺而言,并不想质疑这些为地主翻案的“个人家族记忆”的可信度,----但俺深信,企图以个例来颠覆一个社会制度的描写,无异于在海边嘘嘘,然后取样回来证明海水的成分里有一定比例尿酸一样。---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话语权被独占的问题。

                      • 家园 很显然,青兄你没意识到

                        我们如何评价历史的标准问题,以土共达到的历史高度和准则来评价以往历史,哪个朝代哪个人物能做到?我们可以持这种标尺来衡量吗?所以我说这是历史乱入感,即使仅以马哲观点来论,这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也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以单向度的机械的阶级斗争史观来考察历史,中国哪个朝代也不是这样的,它也解释不了复杂的历史进程。

                        那么怎么看待武训,怎么看待武训所处的时代的有关思想评价,当下(包括毛批武训至今)又如何看待武训时期及其人的有关思想,其中的标准是什么,这才是需要辩论的问题,

                        这种标准我记得冯友兰评价洪秀全起义的论述里有个说法:是否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这是简化的我印象中的说法),(即使抛开对教化社会有益的角度)以此来看武训所为也是比较符合的。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一个是评价,一个是宣传

                          评价要历史唯物主义,宣传要适合现在的需要

                        • 家园 你还是没有搞清楚

                          就在山东清朝中后期发生了那么多反抗洋人和卖国清政府的运动,完全无视这些而开历史倒车的为一个地主招魂,这就绝不仅仅是武训本人如何的问题了,不要以为学术研究与政治无关,美帝屠杀印第安人的话题现在开放研究了?

                          • 家园 他是地主吗? -- 有补充

                            青兄怎么会认为我不是在谈政治呢,我是反对你那种谈政治的思维

                            那么这两本地亩账是否能证明武训是个大地主呢?当年参加调查的中共临清镇宣传部长赵国璧,在三十多年后说了实话:“武训一生的确买了几百亩地,在临清大概就有二三百亩,这些地就在临清西南的杨坟一带,那里有武训办的一处义学,他所有的地,都归义学所有。他本人不因为买了一些地就过剥削生活。”(李绪基、孙永都:《应该恢复武训的真正形象》,《武训研究资料大全》809页)

                            对此,《调查记》有自己独特的解释:“他(武训——作者注)吃得苦,穿得破,‘坚苦卓绝’(蒋介石:武训先生传赞——原注),一方面是为了可以扩大他的剥削资本,一方面也是为了必须保持这‘苦行’的外形,‘以乞丐终’,才能继续欺骗,进行剥削。他的这种守财奴式的作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部分地主高利贷者的特性之一。”这种解释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武训进行欺骗、剥削所得财产是否用在了自己身上?三十五年后,聊城师范的两位教师在重新调查后,以不胜感慨的口吻回答了这个问题:“武训自己一天地主生活也没过,世界上哪有不过地主生活的地主啊!”(李绪基、孙永都:《应该恢复武训的真正形象》《武训研究资料大全》809页)

                            你的思维就是文革那种把人往死里整的行为的思想基础,武训所为搁在延安时期怎么着也比当时的开明地主要好吧,时过境迁就成了万恶不赦的大坏蛋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思想基础改成思想根源好些 -- 补充帖
                          • 见前补充 4689868
                          • 家园 马甲伞兵故事的主角蔡智诚

                            在他淮海被俘后亲眼看到滚滚向前的支前民工大军都感受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那些给武训传抬轿子吹捧的看不到这些?

                            在这充满激情的歌声中,蔡智诚终于明白了共军为什么会有使不完的兵力、会有打不完的炮弹。因为,这些普通的百姓其实全都是毛泽东军队的成员,是他们把解放军的兵工厂、粮食库、军医院和训练营全部搬到了战场上。在这样的民众支持下,共产党的战争根本就不会有内线和外线的区别,他们是社会的新兴势力、他们是新世界的主导,每一个战区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根据地,他们随时能够以昂扬的斗志、充足的物资和充沛的人力在任何一块国土上较量厮杀,直到把所有敢于抵抗的力量消灭干净,直到让他们的旗帜高高飘扬。

                            • 家园 太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的很清楚了

                              有许多同志比较地注重研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分析他们的心理,着重地去表现他们,原谅并辩护他们的缺点,而不是引导他们和自己一道去接近工农兵群众,去参加工农兵群众的实际斗争,去表现工农兵群众,去教育工农兵群众。有许多同志,因为他们自己是从小资产阶级出身,自己是知识分子,于是就只在知识分子的队伍中找朋友,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和描写知识分子上面。这种研究和描写如果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那是应该的。但他们并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他们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他们是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创作的,我们在相当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看见这种东西。他们在许多时候,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寄予满腔的同情,连他们的缺点也给以同情甚至鼓吹。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爱工农兵,也爱工农兵出身的干部,但有些时候不爱,有些地方不爱,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他们有时也爱这些东西,那是为着猎奇,为着装饰自己的作品,甚至是为着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而爱的。有时就公开地鄙弃它们,而偏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乃至资产阶级的东西。这些同志的立足点还是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方面,或者换句文雅的话说,他们的灵魂深处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这样,为什么人的问题他们就还是没有解决,或者没有明确地解决。这不光是讲初来延安不久的人,就是到过前方,在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做过几年工作的人,也有许多是没有彻底解决的。要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非有十年八年的长时间不可。但是时间无论怎样长,我们却必须解决它,必须明确地彻底地解决它。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 家园 红色政权的教育方法在十多年前的《西行漫记》就提到了

                甚至在社会教育方面,苏区的目标也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机会教授农民欣赏文学或者花卉布置。共产党是讲实际的人。他们向列宁俱乐部、共青团、游击队、村苏维埃送插图简单粗糙的识字课本,帮助群众团体组织自学小组,以一个共产党员或者识字的人担任组长。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天始朗读短句,就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这是什么?”

                “这是红旗。”

                “这是谁?”

                “这是一个穷人。”

                “什么是红旗?”

                “红旗是红军的旗。”

                “什么是红军?”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如此等等,一直到如果这个青年走在别人前面,第一个学会五、六百字,就可以拿奖,不是红旗,就是铅笔,或者别的奖品。当然,这是粗糙的宣传。但是农民和他们的子女读完这本书以后,他们不但有生以来第一次能读书识字,而且知道是谁教给他们的和为什么教他们。他们掌握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基本战斗思想。

                而且,反正,我认为这比教人们用学“这是一只猫,那是一只老鼠,猫在干什么,猫在捉老鼠”来识字的方法有趣。为什么要教现实主义者学寓言呢?

                为了要有一个更快地在群众中间扫除文盲的手段,共产党开始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汉语拉丁化拼音。他们用二十八个字母,据说可以发出几乎所有的汉语语音,并且编了一本袖珍小字典,把最常见的汉语辞句译成多音节的容易认读的辞汇。《红色中华》有一部分篇幅是用拉丁化拼音出版的,老徐在保安挑选了一个班学生在进行试验。他相信繁复的汉字将来在大规模教育中终究要放弃不用,他对他的这个方法已做了多年工作,提出许多赞成的理由。

                通宝推:呆头呆脑,ccceee,审度,寒冷未必在冬天,
            • 家园 我是觉得教员反感的不是武训本人,而是热捧武训的这种思想环境

              那时候TG在大搞扫盲运动,文化界在赞扬武训的乞讨办学。。。对比看看真是讽刺。

              现在回头看过去的事情,只能说古老的封建思想的包袱确实重,逼得教员不得不响鼓重槌敲。

              现在回过头看看教员这些政治性极强的批判文章,看看现在一堆公知乡贤,反而理解了为啥当年这么强调讲政治了。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是这样,但是批这种捧武训的思想

                就不得不批武训,这可能就是他难于落笔之处。

                现在还有人把武训办学是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有维护封建秩序的思想联系起来,这都是政治精虫上脑的表现,很简单的事情学习知识,学以为用,土共当年还为农民办识字班呢,难道土共是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武训当年想办马列主义学校班,数理化教学也没那机会呀,只有四书五经,千字文这些东西。

                老毛大智大慧,当然知道不能把当下的思想代入历史的事境,他针对的是当时的捧武训的思想环境的说法是对的,,我觉得到底还是不赞同对那种下跪乞求的态度不敏感的思想环境。

                • 家园 看看教员是怎么说的。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就是把反动宣传认为正当的宣传〔2〕。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在许多作者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是以种种努力去保持旧事物使它得免于死亡;不是以阶级斗争去推翻应当推翻的反动的封建统治者,而是像武训那样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我们的作者们不去研究过去历史中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些什么人,向这些敌人投降并为他们服务的人是否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我们的作者们也不去研究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不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像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像电影《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

                    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一些共产党员自称已经学得的马克思主义,究竟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为了上述种种缘故,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 求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

                  其时正是解放区文化蓬勃发展并因此赢得政权的自信巅峰,《武训传》简直就是螳臂当车,所以用反动形容一点不过分。并且奇怪的是居然在宣传阵地上获不少点赞,这就有点不正常。。。。。只能视为封建地主文化的反扑,这其实也是国共成败的关键:解放区已经人人平等,国统区依然鼓吹封建等级。。。。再往前推,五四若被称为文化革命也是理所应当。

                  文革之路

                  通宝推:盲人摸象,
                  • 家园 主席的这篇文章写的并不太站的住

                    除了这句

                    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

                    其他种种我在这楼里的几个帖子里已经论述了,就不再多说了,c兄愿意的话,可以仔细看一下我写的,补充说明一个意思:没有斗争性不等于下跪乞求,就像我举的那个靠编草鞋的微薄收入助学的例子,除了下跪乞求外种种批判依然成立,那样的话还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