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爱情神话》(B for Busy),今年最好的国产片 -- 普鲁托

共:💬61 🌺173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按你的说法,1万6的鞋子就更符合实际情况了

                  而除了住房外,还有医疗和教育两座大山,以女主这么个上有老下用小的,孩子在读名校

                  孩子读国际学校价钱不低,再加上医疗,可见女主的现金流不低,也就是女主的收入不低、日常花销也不低。而这个收入,买房又不大可能。

                  所以呢,买双便宜鞋,省个万八的,对她的生活没有实质性影响。

                  整个事情的关键在于:即便是对于所谓的金领,现在的一线房价也是很难负担的。所以呢,买不起房的高收入人群只要决心不买房,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就可以比较任性

                  --------

                  女主又没有车,表明她的收入并不能在一线城市做到有车族。

                  剧中不仅没有表现李小姐有车,也没有表现Gloria这个富婆有车。所以,李小姐未必没车,只是在剧中不需要车。

                  而且,我觉得在上海这种大都市,没车不是大毛病。举个例子:住多伦多市中心的人很多都没车,因为开车往往不如公交和步行方便。上海气候更好、公交更加发达,如果我住上海,也是宁肯住市中心不开车的。

                  =======

                  《三十而已》里面的包是爱马仕,这个级别的大牌的确是一种身份象征,但是Jimmy Choo的鞋子真的不算,我周围的女士,有将近一半日常穿的就是这个档次的牌子,老西河河友中的女士,恐怕10几年前就只穿这个档次的牌子了,原因就是舒适度高。当然价钱没有国内那么吓人,在国内追求这个舒适度的代价比较高。高仿我不懂,国产奢侈品牌还是有差距的。

                  • 家园 上海的房价

                    内环以内123589元/平方米,内外环61348/平方米,外环30632/平方米。女主是宁要市中心一张床,也不要外环的一套房。三十多年前曾有人用内外环的两室一厅产权房换了老洋房的一室一厅租赁房。

                  • 家园 老兄没注意细节啊

                    剧里女主家是什么个情况:坏灯+饭桌(书桌),一股八九十年代的味道,就算女主没钱买房,装修一下改善生活也可以吧,5000元/平X60平=30万,以你设定的月薪三万计,三年储蓄应可以轻松搞定了。但没有,明显就是捉襟见肘表现呀,还要穿一万五的鞋子,不是为圈子为什么呢。俺长辈评价上海人是宁可吃得再垃圾,衣着也要光鲜得体,所以她处的就是这么个圈子。剧里鞋匠戏份已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段说鞋是真货,劝男人放弃,因为对方是你攀不起养不起的那种,后面男主在网上买鞋那一段也是咬牙买的,表明他平时经济也不支持这么个长期消费。要知道鞋子再怎保养也是一两年的事情,俺家婆娘开车,一周就能把鞋子刮花。第二段鞋匠戏份是说鞋是真的,但他错看女主了,是个好女人,因为她没与男主计较她那双贵鞋。所以俺评这电影就是渣男女的救赎期望,期望能有一位接盘侠与其厮守余生。

                    再说说奢侈品吧,几十万的爱玛仕皇后,俺家是没能力碰的,但四妃还是有几个的,以俺男人的眼光来看,与国产几百的大路货没什么分别,质量寿命也不高,而且过一两年后款式变换后就成了鸡肋,带也不是,不带也不是。不过婆娘是外勤,她那圈子的人都有,你就得有。所以车也只能选BBA,贵而且与国产车比,质量也好不到哪儿,新车落地那一年也修了好几次。为何俺不反对,因为圈子需要嘛。至于你说的国外比国内便宜,是因为奢侈品税重吧,也有商家的饥饿营销的因素,谁叫大家要用这个来分阶级划圈子呢。

                    所以俺不认同孩子要去一线城市漂,除非真是天选英材,否则要么是干电池的命,要么是六个钱包加一辈子房奴。非要去漂的,俺建议先掂量自己能否去留,再作规划吧。

                    • 家园 就算李小姐愿意装修房子,她妈也不一定同意吧。

                      她妈可是2天前的剩菜也不舍得倒掉的。灯是刚坏的,未必是不舍得修,国内人工便宜,修个灯花不了几个钱。

                      李小姐那间房,在上海市中心那个位置,面积不算小了,隔出一个卧室后,还有一个小厅,吃饭、学习都够了。多伦多市中心有些Bachelor除去厨房和厕所的话还没那么大呢。上海的房价比多伦多高多了。家具是旧,但是非常适合房子,换新家具未必更好。

                      我脚的吧,老白劝她搬走,其中一个原因是她在她妈那里受气。

                      -----

                      整个事情的核心在于两条:1、之前40年,凡是攒钱的都是傻逼;2、就算省吃俭用,一样买不起房

                      买不起房、又没有其他好的投资渠道、攒钱又是傻逼,那就花喽。

                      男主在网上买鞋那一段也是咬牙买的,表明他平时经济也不支持这么个长期消费。要知道鞋子再怎保养也是一两年的事情,俺家婆娘开车,一周就能把鞋子刮花

                      俺家的经验,鞋子不连续穿的话,穿5~10年不成问题。俺太太生完老二后到现在几乎没淘汰过衣服鞋子,去年让俺给捐了7双,10几年前的高跟鞋现在都留着(她开车会换鞋,办公室放几双鞋)。

                      消费,有时就是个习惯问题。以老白不收Alex房租,打算去土耳其捞人的劲头,1年买双1万多的鞋子,还是负担得起的。这个钱省下来,再过10年回头看,就会发现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

                      你对大牌有点想当然了。爱马仕用的有些皮子,别人是拿不到的;爱马仕羊绒大衣的羊绒质量,别的牌子也用不起。另外,经典版的大牌包,用个10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

                      最后,同意一线城市对3线以下城市的孩子不友好,但问题是3线以下城市机会也少,卷得更加厉害。

                      • 家园 或许咱处的圈子阶层不同吧,俺是不认同你看法的

                        1,就算没钱买房,尽力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好一些也是应该的。比起买鞋子买包包,改善一下居家环境不是更好一些吗,显然她没有这个心或没有这个钱。既然她妈这么节俭和强势,自然会反对她买这么贵的鞋子,但没有成功,只能表明她瞒着去买的,这除了贪慕虚荣和为了混圈子,俺想不到她还有其他理由。

                        2,老兄怕真的去国日久了,其实08年以前,买房还是可以的,一般小资阶层咬牙供上个十来二十年也是可以的,这个你可以《蜗居》里能看到的,二十年前俺了解过复旦附近的二手房价也就在3000元/平而已,以女主的年纪,表明她和她的家人错过了那个时候吧。

                        3,质量再好的奢侈品,也是可以仿制的,毕竟是工业社会,要多少有多少,源材材和人工不过是小头而已。大头还是广告宣传,最后为其买单的当然就是阶级税了,富贵人家要用来区分阶层罢,要是富贵人家不鸟这个品牌,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再说有些奢侈品是很容易损耗的,这个俺见过,就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罢。

                        4,一线城市的机会当然比三四线城市好很多了,但无法留下来啊。所以外来有朋友能做的就是积累钱财和人脉经验,漂一段时间后再另觅他处发展才是上选了。俺身边的人就有几个成功案例。其实随着中国的信息交通发达化,一线城市的大众创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反而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机会更大,当然高精尖就另论了。

                        • 家园 京沪本地人,因为没有压力错过买房窗口很正常。我几个同学

                          都是这种情况。

                          本科我们班俩北京的都没买房。其中一个父母单位分了一套小3居+一套小1居(父母也可以选新建的大3室2厅),他们就一直住小1居没买房;另一个一直住单位分的一套小2居;还有一个同事是湖南人,我们单位福利好、赶上了分房末班车分了一套旧2居,也一直没买房。后来生孩子父母过来帮忙,实在有点挤,才在立水桥买了一套尾房,算是赶了个尾巴。

                          那个年头的人还没有负债的习惯(我和女主同时代),没有压力,谁愿意背一屁股债啊。毕竟谁都没有前后眼,知道房价能长成这样。

                          反倒是不少无依无靠的外地人,一开始不得已咬牙买房,买完后房子不停升值让他们尝到买房的甜头;然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炒房事业中去。

                          ==========

                          我脚的改善一下居家环境的钱,李小姐还是有的,问题在于螺蛳壳里做道场,而且新家具未必比旧家具更适合那个老房子;更何况就算她想做,她妈妈不同意她就做不了。装修老妈的房子和自己买双鞋是两码事,现在还有哪个当妈的能干涉成年女儿用自己的钱买衣服啊。

                          你不认可李小姐的行为方式,我表示理解。但是你批判李小姐的行为方式,我就觉得奇怪了。难道这个社会只能存在你认可的行为方式?

                          我只是向你解释一下李小姐行为方式背后的逻辑,以及这种行为方式的合理性。希望你能接受这个社会的多样性。

                          ==========

                          至于

                          质量再好的奢侈品,也是可以仿制的,毕竟是工业社会,要多少有多少,源材材和人工不过是小头而已

                          我在《中国人真有钱》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有人说买大牌不值,这话对、也不对,得看谁来说。

                          以入门级大牌Gucci为例,其价格大约是中档货色的20倍,然而其质量差别则远远不到20倍,可能是5倍、甚至是3、4倍,这样的性价比在我们穷人看来,自然是不值。但是有钱人不一样。

                          对于9头牛来说,1根毛和20根毛其实没有区别,但是质量却是3、4倍,甚至5倍的差别,你说他选啥?

                          大牌不是可以完全仿制的。举个例子:香奈儿羊绒大衣所用的原材料就不如爱马仕,因为香奈儿的价位限制了其原材料价格的上限。而爱马仕用的有些皮子产量非常小(特定牧场、特定羊、特定部位的皮子),其他人根本拿不到。

                          至于仿制,无论原料还是手工,差得就更多了。

                          这点差别我们穷人不在乎,但是有钱人在乎。

                          有钱人花大钱买的,就是那点在我们看来不重要的差别

                          ----------

                          至于李小姐,因为错过了买房窗口、收入又不低、又不用付房租,穿轻奢品牌的鞋子,非常正常。因为她买不起房、攒钱又会贬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穿得舒适一点,很正常。

                          你可以看不惯,但是上纲上线批判就不应该了。如果所有人的行为方式都遵循同样的逻辑,这个世界该是多么没有意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咱在争论一个虚构人物的生活,倒不如说咱的生活价值观相异吧

                            电影只是展述一个虚构女主而已,咱站的位置与角度不同,看法自然有出入了。其实咱俩对女主的猜想与解释,不过是从自身生活中的一些体验的反映吧。在俺的角度里,她是大众的异类,你的看法则是多数人的正常。求同存异吧,反正导演要想展现的人物也不一定是你我所想的。所以你也没必要说俺批判这批判哪的,毕竟咱们不同阶层。

                            的确俺眼界窄,是没见过用过那些特别皮子的爱马仕皇后,但俺想富贵人家也不可能完全分辨出什么产地和部位的差别吧,最后还不是因为牌子而选择。至于他们是否在乎牌子还是在乎感觉什么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反正他们是不会在乎这几个钱。是的,俺是看不惯,但俺还不是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吗,这世界也不会因为咱的看法而改变,区别的是谁的看法能有大多数而已。

                            • 家园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

                              俺岳父母都是土建工程师,很早开始干私活,直到俺们出国(俺们出国后没人帮他们画图,他们自己也画不动了),攒了有百多万。这些钱,一直在银行里存定期(老人说万一看病需要,可以随时拿出来),这些年下来,没得过大病,而当年的辛苦钱现在已经贬得七七八八了。

                              前阵子俺太太还说,这钱当年拿来买劳力士都比放在银行里强。

                              这些年,身边类似的例子很多,有些人省吃俭用,但是由于没有做好投资,省下的钱过几年就不值什么了,回头看,还不如当初享受了。比较极端的一个,在沃尔玛买衣服,但是买的衣服多而杂、质量又不好,不比少而精省多少钱。

                              所以,我对在自己的消费能力范围内享受生活,一直是支持的。

                              ------

                              咱俩的分歧就是我之前说的:何谓“消费能力范围之内”。

                              俺脚的:鉴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和收入之前的巨大鸿沟,月入4、5万,买不起房,又不用付房租的一线土著,可以适当讲究生活品质。

                              而您觉得:都住筒子楼了,还讲究什么生活品质啊,纯属打肿脸充胖子。

                              ---------

                              其实消费观念往往和个人经历有关。爱马仕俺不懂,轻奢品牌俺还是懂一点的。俺太太的经验,轻奢品牌3寸高跟鞋,穿起来比普通品牌2寸高跟鞋还要舒服得多。一个女人,穿惯了大品牌衣服再回归普通品牌问题不大,穿惯了大品牌鞋子(尤其是是高跟鞋)再回归普通品牌就难了。

                              对于李小姐那种收入,(不买房的话)只要规划得当,消费一些轻奢品牌,和只消费普通品牌,最终结果没有实际不同。日常生活省点钱,过不几年就贬得差不多了。到底如何选择消费品牌,其实是个消费习惯问题。

                              通宝推:漂漂2号,
                              • 家园 求同存异,咱这话题就到此为止吧

                                很高兴为一个故事聊这么久,也反映大家的生活与感观不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有助拓宽自身的认知。谢谢

                                通宝推:七天,
              • 家园 再说说鞋子吧 -- 补充帖

                除非镀金上钻,一双鞋用料成本顶格也就200元,就算再加私人定制2000人工吧,去卖一万五,多暴利呀,以中国人的趋利性,你认为会让老外独占市场?别说那些一模一样的高仿品了,就算是国产的奢侈品牌也同样能做到那个舒适度吧。

                所以要买一万五的鞋子,几十万的包包都是穿给圈子里的人看的。这个《三十而已》里也有表现,或许老兄去国日久了,不那么接地气了吧。

                  • 家园 我也认为这个质量和舒适度有问题

                    倍数是不定的。有些穿着舒适,但是有意设计的不耐穿。有些耐穿舒适,有意设计的很难看。耐穿不舒适的很少,或者说能活下来的很少。高跟类甚至由于形制,没有所谓舒适一说,只有谁比谁更好一点。大部分人的脚型其实是不适合那种细长形制的。不管是高跟鞋还是尖头皮鞋,也包括男鞋。细跟的力学设计就不说了。成本方面,至多三百左右,或者只算物料,也就二百多,剩下的不过是溢价。如果真的想要舒适,那么完全私人定制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要“美观”,当然只能品牌定制。纯粹出于体验买鞋子,可能会去买充气塑料鞋,但是塑料鞋能穿去吗?所以实际上是有功能顺位的,舒适排在第二或者第三位。

                    • 家园 然而服装鞋袜是没什么门槛的,工业社会要多少就有多少

                      质量和舒适度,只要有第一个,就容易被仿制跟进。其实这类奢侈品的成本用料不是主要,主要来自广告,包括长年以来的品牌宣传积累。只是社会要分阶级,用价格设定一些门槛罢了,这里头有富人们的推波助澜,也有穷人们的投机取巧,主要还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吧。

        • 家园 剧本已经注定鞋匠没有看走眼鞋,只看走眼人罢了

          这个鞋匠的前后出镜台词已经说明了:这鞋是一万多块真货,但女主不是(或现在已不是)物质女。

          俺说的是:如果一万块鞋子是一线城市平民的圈子标配,未免太吃人了。基本掐死绝大多数外来小白领的上升通道。俺一位四线城市卖酒的朋友,饭后吹水他公司的卖酒小姐姐:2500元推倒,3000包夜,学历还是大学生……俺不禁感叹她们的父母,辛苦供书教学为哪般呢,长得那么标致,那么有学识,不可惜吗。这四线城市的普通工资也有5、6千,房价一万,都让外来小女孩这般堕落了,你说去一线城市还能好到哪儿呢。

          • 家园 这是代沟

            我年轻的时候,未婚女人跟人随便睡一次,一辈子就抬不起头了,不要说2500,就是八九十年代两万五也换不得大学生的一次。可是现在如果男的不是太不堪,不过是耽误半个小时而已,2500已经不少了。礼仪之乡的山东农村,多次改嫁带孩子的三十岁女人,也要二三十万的彩礼,婆婆敢有一句重话,立马换人再挣一次财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