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假如大顺取代了大清 -- 真理

共:💬220 🌺1068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顺军的骑兵战法

                我引的《明史》说的比较清楚。

                基本战术思想就是经典的“砧锤”战法,这个战法的精髓就是步骑协同,是配合作战。而且骑兵也分冲击骑兵和骑射骑兵,冲击骑兵的话,受限于马种和后勤,明末战场虽然有,但是规模并不大。甚至到了清朝,康熙亲征准噶尔,乌兰巴通之战中冲击骑兵的表现也很拉。而光靠骑射的话,更是破不了坚阵,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历史上重装步兵打败骑兵的战例不少,唐就不说了,宋也不少。

                另外,我发现你在理解这一点上,似乎有些把步兵和骑兵分开来思考的倾向,实际战场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不是说光用步兵,光用火枪手,光用骑兵。都是要配合作战的。

                这就是古代的合成战法。步兵骑兵弓兵车兵不互相配合是打不赢的。顺军的“三堵墙”也好,“五重阵”也好,都是合成战法。特别是到了明末,火器的出现,对合成战法的要求更高。

                顺军,明军,清军都是久经战阵,对战场的理解程度都差不多。在古代战场,说实话吧,有时候运气成分也很重要。一片石之战,顺军运气确实不大好,差了一口气。

                • 家园 抱歉啊,胖兄引用的《明史》一节,我觉得不足为凭

                  更说明不了大顺军的骑兵战法。东林党人写历史,虽不至于一个字都不要信,但差不多也要“不信为主,个别采信为辅”。冲击骑兵,首先要有重甲,不仅人有重甲,马也要有重甲,这对马的要求就不一般。在八旗军中,“铁头子”的数量很有限,因为马、甲、兵都是有限的,而且必须要有有经验的将领,临机使用,对准对方的薄弱环节,突然发起,才有战果。至于“三堵墙”,也是应对当时的步兵火器,保证重骑兵冲击的不间断性,而不是东林党徒子徒孙写的这种恶魔督战队式的打法。

                  再强调一下:古代步兵能够通过结阵,应对骑兵为主的一方的进攻,也可以取得战场胜利(多是骑兵一方犯战术错误)。但是不会打成歼灭战,不会“一战定胜负”。这个是“架空”历史时要遵循的历史逻辑。

                  • 家园 明史和东林党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广义的东林党指的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的话。

                    所有的正史野史,大概都不能信了。

                    非要这么认定,也可以,我倒没什么意见。但是估计也算是某种历史虚无主义了,但是你的历史逻辑我就不大清楚从何而来了。也许神授心证?

                    最后说一次吧,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再读读那段明史,这和你理解的恶魔督战队战术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是古今中外战场上经典的“砧锤”战术。

                    最后再强调两个字“配合”。其它就不多说了。

                    • 家园 补充一个链接,是给胖兄回复后才发现的

                      《闯军“三堵墙”战术到底是怎么回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05991

                    • 家园 胖兄莫急,其实我对胖兄很多关于历史的观点都是同意的。 -- 有补充

                      说到《明史》,一般认为,加了书名号的‘明史’两字,都指清初官方修订的那更版本。那是东林党黄宗羲派儿子黄百家、弟子万斯同“自带狗粮”到北京”帮助“清廷”编撰“的明朝历史,黄宗羲也多遥控。所以”东林党修《明史》“,非广义而言。

                      就胖兄引用的这段文字:首先,用人马当马槽、把马培养成啮人的野兽,是士大夫阶级对李大哥农民起义军、也就是他们眼里的反贼的说法。如果胖兄采信,那就太遗憾了。不过我想不至于。

                      其次,数字兄已经说过夸张,三万匹马,列成三线,按人马横间距五米,1万排成一线就要50公里/100里,无论如何都起不到冲阵的密度,看起来就是督战队、防止前队逃跑的架势。

                      再者,“战久不胜”,显然不能用“三万”骑兵来“诱官军”,只能是是极少数骑兵,还不能骑着要吃人的马(吓着官军来),才能诱出官军,让官军陷入义军步兵的埋伏。

                      ”马军回击“也是一句很模糊的话,回击在哪里?”步卒长枪“如何能”击刺如飞“?前述这些看起来就是完全不懂、未经历战阵的传说。从内容非常适合官军败退后的‘汇报”。

                      此段话能采信的,只有:1、”一兵倅马三四匹“(全部是否是马还存疑);2、”军止,即出较骑射,曰站队“;3、”夜四鼓,蓐食以听令“(如果不是临阵,这是随时跑路的架势)

                      所以愚弟才说”不信为主,个别采信为辅“。

                      至于“步骑配合”,我在却月阵和吴三桂步战+多尔衮骑战都有分析,不知为何胖兄对我有”步骑分离“的印象。这个也可以在后面慢慢交流。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更正:“用人体做马槽喂马” -- 补充帖
                      • 家园 唉,原来你是真的不明白

                        先说下人数,史书中的人数,数字太大的,按惯例除以10就完了。

                        再说下战法,唉,这就是个最经典的战法,不用脑补的,随便看些战例就明白了。

                        最简单的模型是这样,这里提前声明一下,这里说的是最简单的,对古代战法有研究的河友请不要挑刺。

                        简单来说,步兵阵型是铁砧,骑兵部队是铁锤。

                        顺军先用铁锤冲阵,能冲垮敌人最好,冲不垮骑兵就向两翼运动,引诱敌人进攻。

                        敌人如果追击是最理想,正好一头撞在步兵的坚阵上,骑兵回旋,如铁锤击打铁砧,将敌人粉碎。

                        敌人如果龟缩,步兵就整队前进,这时一定要注意战场纪律。这时就是最残酷的战斗了,按岳飞的说法,此时的士兵如果能站得住脚,握得住枪,口中有唾液就算是好兵。按明史的记载,顺军的步兵还能做战术动作,堪称精锐。

                        这种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的战法,是古代中外常见的战法。

                        当然,这是最最最最简单的战法模型,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以及兵种组合上,有很多不同。战场就是勇气意志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对抗。到了明末,冷热兵器的替代期,阵型又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你只要弄清楚一点,合成战法,合成战法,合成战法,再复杂的就不多说了。

                        结论就一点,顺军部队有精锐的骑兵部队,有成熟的步骑协同。

                        其它就不多说了,如果你认为这是东林党的瞎编,就算你对好了。

                        通宝推:任爱杰,
                    • 见前补充 4701034
          • 家园 真实历史上,大家都是火器部队

            明末清初,骑兵主要就是个骚扰突击力量,另外能够快速战场机动。

            至于说步兵为主大破骑兵的战例。参见淝水之战。前秦号称百万,有二十七万铁骑,符坚说可以投鞭断流。东晋方面就八万左右步兵为主。

          • 家园 你可以认为李自成凭空捡了数万匹战马所以赢了

            我写的是架空文,不是历史论文。

    • 家园 假设所有硬币都朝上的情形 -- 有补充

      这种种假设中最重要的假设是,一要睁眼看世界,至少要继续郑和下西洋的探险之路;二要做深入肌骨痛彻心扉的深刻改革(如果不算革命的话),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李悝、吴起、商鞅变法。看中国两千多年信史,这样的改革基本上对国家民族长远发展有利益,但对改革者本身都是死路一条,对支持改革的帝王来说,多数也是人亡政息,无法延续下去。成功的例子只有秦国一个,那是处于不改革未来就是国破家亡的局面,且第二代秦王是吃过苦,体会到民间疾苦的。只有至少坚持两到三代都一直改革,这样的改革才能真正洗心革面,社会才能真正焕然一新。看看历史,看看现实,回头路太容易走了。

      明朝为什么没有坚持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之路?北方压力大,财政有紧张都可以算原因,但更根本的,就是新一代皇帝换了,新一代朝臣、新一代百姓也换了,不愿意坚持下去了。

      欧洲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后来能坚持航海探险下去?就是那时直到二战时期的欧洲,所处环境非常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内外竞争的压力逼迫必须有新的突破。

      明朝没有,清朝也没有。换了大顺就一下出现了这样空前的内外压力?那不就是1840年后所面临的局面吗?

      所以….人们只能是现实深刻教训教育了,才会真正去做深刻改革,或者革命的。缺了内外部环境,是很难有所变化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其实不用假设大顺这么远 -- 补充帖

      更近更现实一点,可以假设乾隆后三十年没有固步自封,没有纯粹享受十全老人的优越生活。而是继续努力精进,为国家继续奋斗30年。从五口通商扩大开放,开放沿海14-18个港口城市。那么中国就可以顺利与时俱进,赶上第一波纺纱机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甚至规模可以很快超过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和他们的总和。中国就可以避免1840年后的百多年痛苦历史。

      当然,代价是满人在扩大开放中就一步步靠边站了,最终必然还是退出历史舞台。过程可能是太平天国革命提前发生了,汹涌程度很可能超过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之后延续几十年的动荡。可能还是一段残酷惨烈的历史过程,只是提前50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