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美分手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不太可能有惊喜。 -- 百年

共:💬321 🌺2873 🌵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西西河的网友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这些华人,哪怕是华裔,好呆跟我们大陆的华人有血缘关系,我咋就想不明白呢,这些人进集中营你好像很得意的样子?你看过电影《1942》不?我说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里面一个富农老婆,看见村里的财主跟他们一起逃荒,得意地说:咦,你看他个鳖孙,也跟咱一样了。我看比你那个富农老太太更甚一点,你不但让海外的华人和华裔不仅仅是跟你一样,这样你还不满意,你心里千思万想的是他们最好都是冤杀或者是关集中营做苦力至死。

      我想不通国内网上最近几年一直有很多你这样心态的网友,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你们如此仇恨我们海外的同胞或者是同族?我一直认为前几十年能出国的人,都是比较优秀的人,不管在国外混的怎么样,出去挣外国人的钱吃外国人的饭住着外国人的房子,都是给国内人留了地方,要不然也不出国,说不定你父母或者是你本人,还不一定竞争过他们。后来出国的这些的年轻人,人数更多,也许更多是有点钱人家的孩子,他们出去了,不是也不给国内同年龄段的人争资源了吗?如果说跟你竞争,他家有钱,你家没有钱,是不是你更不利呢?人家出去了,你不感谢,还天天诅咒,这是什么心态?

      问河友的态度,我很明确,就是你这种心态的人就是电影《1942》里那个富农老太婆。

      通宝推:bluestarry,菜根谭,红十月,七天,燕人,pyrefir,
      • 家园 中国人的劣根性难道你今日才知道?

        这种幸灾乐祸的心里,中国人乃至各国人都有,何必一副惊诧的模样。

        人家只不过过过嘴瘾,心理略有点阴暗罢了。海华真遇到屠杀,国内同胞其实都是会义愤填膺的。这点自信都没有?

      • 家园 不是,这里面有很多海华是抢占了国内资源的

        举例说明,一个一流海华,考上985,被国家花重金培养,然后出国了,为美帝贡献青春去了,早知如果,体制还不如选一个肯留在国内的二流人才,把二流人才送入985,从个人的角度讲,虽然能力差了一点,但终究还是在为民族贡献力量,从体制的角度讲,这笔钱也没有白花,我知道有海华说,我出国的时候,交了培养费了,如果海华认为那笔培养费,就可以抵扣国家的投入,那么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实际上这些年国内的成就还真主要是二流人才(相对来说)干出来的,一流人才是缺席的,比如以前有河友贴出过很多大杀器的总设计师,清北甚至是C9出身的比例并不高。

        下面再说说我认识的一个海华,我初中同学,88年的,在国外定居之后,又回到国内捞金了,你说他没本事吧,当初考试基本上能考第一名,能出国,你说他有本事吧,有本事你在国外抢老外的饭碗啊,回国捞金,跟我们一口锅里抢食吃,算什么本事,不过我就认识的海华,海华对土华的优越感其实是毫无掩饰的,这是事实,就差把你们这群穷逼写在脸上了

        过去土华因为没钱,也就忍了,现在美帝收入的平均数是6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36万,这笔钱虽然不少,但在国内也不是高不可攀,其实说白了,还是土华开始有钱了,觉得不需要忍了,也就开始硬怼了。

        • 家园 现米国华人首富,是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的普通家庭70后

          父亲是泰安一个普通工程师。1000个小目标。山东矿业学院应该连211都不是。

          实际上这些年国内的成就还真主要是二流人才(相对来说)干出来的,一流人才是缺席的,比如以前有河友贴出过很多大杀器的总设计师,清北甚至是C9出身的比例并不高。

          我脚的,这是因为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总量更多,因此出的人才更多。其实即使在海外,985毕业生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牛气。我不是985、也没有欧美学历,过去这些年在我手下干过的985两只手数不过来。这些年一起工作过的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汉水电大学,华东理工(原上海化工学院)的毕业生也很厉害。北清复交的倒没有几个因为工作能力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跟我从事的行业有关,IT业应该有更多的名校牛人),倒是不少房地产经纪的名片上经常出现:XX学士的头衔。

          反过来说,以当年的大氛围,就算把所谓2流人才送进985,他们一样也会出国。

          ==========

          我初中同学,88年的,在国外定居之后,又回到国内捞金了,你说他没本事吧,当初考试基本上能考第一名,能出国,你说他有本事吧,有本事你在国外抢老外的饭碗啊,回国捞金,跟我们一口锅里抢食吃,算什么本事

          两种情况:1、他的性格在国内非常吃得开,因此对他来说国内机会更多、钱更好赚;2、他的确没本事抢鬼子的饭碗。

          不过我就认识的海华,海华对土华的优越感其实是毫无掩饰的,这是事实,就差把你们这群穷逼写在脸上了

          我们班现在和海外3个人有交往的基本上就是国内混得好的几个,包括首富次富处长院长,满打满算6个人。跟他们比我们不可能有优越感。其他人不仅不和我们联系、也不和国内混得好的人联系。在国外呆久了,养成的习惯就是:“你的钱关我屁事”、“我的钱关你屁事”,你认识的这些人,要么是奇葩,要么就是混得不好掩饰自己的窘状。

          • 家园 详细说一下吧

            写前面的那个帖子的时候,没看主贴送集中营的那一段,看的是胡辣汤的那个富农老太,看地主倒霉,自己挺开心的,我承认我有这个心态,就回帖了,至于主贴说的那个把海华送进集中营,我觉得这是用自己的主观臆测代替客观现实,本质上是一种缺乏实事求是的能力,没有面对现实勇气的表现

            至于你说的当时的大环境二流人才也想出国去美帝,从二流人才的角度讲,这大概率是事实,但另外一方面,从美帝的角度讲,美帝又不是傻子,收一流人才是为了给资本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收二流人才干啥?为了积德行善吗?我们物业做保洁的阿姨现在还想去美国做保洁赚钱,美帝收吗?收的话,我可以帮忙负责联系一下。

            至于我那个初中同学,大学是学通信专业的,后来搞金融去了,按照忙总的说法,大部分华人在美帝金融界的地位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能力和族裔因素兼而有之

            一个学通信专业的,在美帝改行搞金融了,然后回到国内捞钱,就是这么个情况,

            好巧不巧,这人昨天还给我推了一部电影《地下》,

            • 家园 1、所谓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学校只是一个方面

              入学后也会分流,毕业的时候,三流大学的顶尖学生未必比一流大学的末等生差;二流大学的顶尖学生未必比一流大学的中等生差。二三流院校学生数量巨大,顶尖学生加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量。

              2、当时出国,一是氛围,二是经验和关系。有些学校出国氛围很浓,原本没有想法的在那个氛围也有想法了(我见过很多例子);二是国外学哥学姐多,对国外的实际情况门清,再就是申请学校的套路也是现成的,成功率自然比其他学校高。所以,如果把二流人才送到那里,一样可以出国。

              3、美国鬼子的选拔标准,和中国不是一个路子。我最好的三个朋友,申请奖学金一次成功的是其中最差的一个;最强的那个(俺班次富)反倒申请数次都没有成功(GRE 2240, TOEFL 650)。

              ============

              一个学通信专业的,在美帝改行搞金融了,然后回到国内捞钱,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就可以理解了:金融在米国是一个成熟的行业,所谓成熟,其实就是机会少;而在国内则是新兴行业,自然是回国机会多,就像张朝阳当初回国创建搜狐一样。而且国内人口基数更大,廉价劳动力多,收入差距大,更容易发横财。如果你同学的性格适合在国内混,则更加如鱼得水了。

              • 家园 那就接着说吧

                总有人想出国,也总有人想留在国内(包括想主动留在国内的,也包括想出去但没成功的),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讲,将稀缺资源分配给留在国内的,效果会更大一些,稀缺资源包括但不限于985名校。

                至于我那个同学为什么还会联系我,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毕竟认识二十多年了,第二,我一个朋友是本地金融行业的一个小头目,我想,这也是他跟本地金融从业人员沟通的一个渠道吧。

                按照我朋友的说法,金融业和工程技术不一样,你让我设计一个变速箱,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很大程度上可以靠硬本事吃饭,而金融业首先面临的是一个能不能信得过的问题。

                • 家园 2年前机票炒到单程8万的时候,也是有钱人才能来去自由,

                  有本事两头通吃的人,才是不受限制的人群。被堵在外面的主要是外派的劳工和普通游客。

                  通宝推:天空不空,
                  • 家园 你这个说法,倒是印证了河里前段时间的一个观点

                    原话怎么说的,我忘了,大概意思是,爱国的主力,还是那群中等偏上的人,有点能力,但又不是能力特别强,顶尖精英在哪儿都是吃得开的人,其实母国的好坏,对其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那群中等偏上的,如果祖国这个平台出色,就能有所作为,如果祖国平台不行,他们的人生就会过得很艰难,这群人才是真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

                    • 家园 我脚的你的这个描述有偏差。3年前我就开始说:

                      中国现在最纠结的群体,是身家500万到5000万之前的群体(这是3年前的数字,500万是3、4线城市的标准),河里典型的例子是沾花富翁和敬畏生命。这个群体不属于顶尖精英的范畴,他们无论留着国内,还是移民欧美,都可以活得不错,但是他们没有全球配置资产的能力,不能狡兔三窟,所以患得患失。

                      真正和国家的命运捆在一起的是其他群体。这其中,能力强的心态比较容易推测,能力差的心态就复杂了。

        • 家园 你说这么多还是那个富农老太婆的思维

          不就是因为别人没有你增长的快,或者是别人因为其他原因落后了,让你感觉快撵上了,心里就爽不是吗?

          如果海华让你感觉他们有优越感,那说明他们没有认清自己,也说明你自己不自信,其他还能说明啥?如果你要自信就不是这样说,应该是:海外受苦受难的游子们,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等着你们归来,等着你们归来一同建设这美好的家园。当然我也以为只有这样说这样做,才是祖国母亲应有的胸怀。

          即使现在如你一样的人非常多非常非常多,那我也说你们是错的,如果你们都是这样的心态,那中国没有未来!因为1942年那个富农老太婆就是你们最真实的写照,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别说让你们有胸怀,你们这种心态,一万年也演化不到地主的程度,永远都是个富农是最高境界,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连富农都不是。

          • 家园 你说的可能是对的

            如果用封建社会的阶级类比的话,其实我内心的真正态度是,自己就是佃户家庭出身,能奋斗到自耕农就算成功了,至于其他的,只能交给后人了,混成地主阶级,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有那一天。

            • 家园 可是我们的国家要大跃进,不能没有你的参与

              从建国到现在一直在跃进,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看来你是嫌步子大了,当年邓也是嫌步子大了,回头来走走,再往前,其实步子大了,除了扯着蛋一时的不爽,其他还都是能忍受的。一步一个脚印好,可是这世界不止有咱,还有外国人,他们不允许我们一步步追赶。

      • 家园 【讨论】不太赞同您说的出去是为了给国内减轻竞争压力

        我周围的几种情况,但总体可以概括为:赚到钱的(而且基本上赚不太说得出口,担心迟早有事儿,自己或让孩子出去),一直就想出国的(主要还是觉得国外好,不是为了给国内兄弟们省口饭吃),镀金回国抢地儿的(凭学历的,凭资历的,当然也有真的把技术带回来的,但是真的很少)。

        总体来讲,都是处于个人利益的选择,我觉得这个没什么可指摘的,但是既然是这种动机,就没必要再扯客观上降低内卷了。

        至于您说国内是不是都盼着国外同胞出事儿,这话就更有问题了,您把国内对美帝的客观认识的逻辑推理,强行歪曲成基于国内对国外同胞的恶意,这种抛开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直接从观点的字句逆推定性发言人的主观意图的辩论,说实话我前几天还在同学群里碰到过。

        归根结底,如果您认咱们是同胞,您不难理解这些讨论其实是站在你我一体的角度共同分析研究事实上并非同类的美国社会的真实主控者的趋势,如果您觉得我们是幸灾乐祸,那其实暗含着您觉得咱们是不一样的,是不应该“落到一样的境地甚至更惨的”,如果您潜意识有这种等级区分,那其实我们也很难共同分析问题了,因为您觉得您和国外社会是一类,我们的分析和判断都在破坏等级区分。

        通宝推:士不可不弘毅,Rusher,
        • 家园 海华是殖民海外先遣队

          先遣队嘛,自然要能力突出的,所以主要是智力突出的大学生,和执行能力特别强的福建老乡。

          先遣队员不管他主观上怎么想,客观上是降低了国内的内卷度。而且相当一部分就是不打算国内卷或者觉得卷不赢,才去国外的,这个你不能否认。

          而且鼓励出国、来去自由是国家的留学政策,一直到今天都还是,并且老邓、老江、老朱一直到大大,都让子女去美国当了一阵子海华。那广大北美河友执行国家政策,还有错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