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上海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 -- 绝对不是白领

共:💬79 🌺631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海有个健康云

      然后健康云可以生成健康码,做核酸的时候需要扫健康码。然后就有一个非常搞笑的事情,扫健康码必须要用一个专用的PDA,网传一个PDA要1万多。更搞笑的是由于PDA有限,全市核酸根本铺不开,估计上海的鸳鸯锅也和这有点关系。

      孙春兰4月4日到上海,4月9日发通知不用健康码,改用核酸码(这个可以用手机直接扫)。就这么简单的动作,头两天都混乱不堪,直到第三天才基本搞定,到17日为了给物流人员测核酸又打了一个补丁。

      这么简单的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就上海现在的表现,要是整锅断掉,还不得混乱个一两个月。现在这种分分钟钟都极端重要的时刻,混乱一两个月估计意味着上海要因新冠死1万人左右了。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现在这种情况是99%的人摁住,90%以上的人照顾好,总比冒50%的人脱序一两个星期的风险要好得多。

      所以上海现在只能硬着头皮把这锅夹生饭吃完了,算账只能后面再说了。

      通宝推:清风居士,flycloud,心有戚戚,袁大头,海外俗人,
      • 家园 健康云是王滨埋的雷,王滨一月份被双规了

        上海疫情起来以后健康云拉胯,PDA不够,再想紧急采购也根本不可能,因为王滨刚刚被抓进去,于公于私都不可能把几个亿的采购大单给万达信息。其实最快的办法是从北京或者深圳广州之类的大城市搬一个现成的软件系统,但上海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本性让他选择了东软,顺便说一下,万达信息也是上海本地企业,万达信息最近几年的高层被抓了一个遍,王滨收购万达信息后把管理层全换成中国人寿的,实际上仍然是一团糟。东软的水平要比万达信息强得多,但是他接手的时候正是上海疫情紧张,核酸检测系统天天嘣,新做一个系统还要兼容以前系统,新旧系统还要同时使用,两个系统都不稳定,想想都知道东软有多难,四月初东软系统上线,现在都快四月底了,系统还是时不时嘣一下,比如说,今天就嘣了,本来说是全员核酸,结果成了管控区核酸,其他地方自测抗原。 全国这个多城市,只有上海在自测抗原,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上海真的没有能力全员核酸,现在上海核酸的日检测能力据说是500万,不知真假,听着就跟个笑话一样。上海核酸检测的瓶颈太多了,这还只说了软件系统的瓶颈。

        通宝推:任爱杰,方平,愚弟,方恨少,南门桥,
        • 家园 长春也在自测抗原

          也有上午自测抗原,下午下楼核酸这种事,先自测抗原,阴的才能下楼做核酸,阳的就封门,上门做核酸。结果整个小区自测抗原从来没出过阳性,还是核酸筛出来了几个。

        • 家园 其实就是上海从来没想过大规模做核酸

          所以从来都不觉得被带歪了。

          而且由于上海阳性太多,大规模混管已经很难了。其他城市都是大规模混管,都是查出来几十人,最多上百人,吉林也就一千多人,这个复核难度有限。

          而上海一天做下来要3万管阳性,如果十人混管,复核就要30万单管,相当于新增300万人的检测需求,而且这三十万人要精确的找到也是一个大问题。上海曾经试过20人混管,不过很快放弃了,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后来又改为一户一管,就是为了好复核。据说上海第一次给浦西普测出了8万阳管。多说一嘴,至少我们居委明确跟我们说,能上卫健委的榜是指被拉走的,通俗说就是清库存。阳性了没被拉走就不会上榜。所谓榜就是上海卫健委的每天通告。

          至于上海为什么不准备大规模核酸的能力,有据可查的,真的和张文宏有关,他2020年4月说

          全民筛查没必要、不能期待一个病例都没,张文宏解析抗疫热点

          当时他也提到了要建立先进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不过从现在的表现看,上海第五点没做到。

          第五,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

          我感觉上海的防控一直是卫健委和疾控的独角戏,这次区-街道(镇)-居委(村)完全是被动参与,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必须不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上海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政府条线的人参与。同时卫健委和疾控的人还有错误认识,结果就是本来应该相互监督的两条线,变成了相互拆台的两条线。如果居委街道的人比较认真还能兜个底限,如果居委街道的人是皇亲国戚有持无恐那就彻底完蛋了。

          通宝推:唐家山,朴石,心有戚戚,
          • 家园 嗯,那么全自动采集核酸是不是有市场呢 -- 有补充

            根据我做了好几次核酸的体验,就是大白拿着棉签在口腔接近咽喉的地方搅一搅,擦一擦,就完事了。

            那么这个完全可以做成机器啊,现在的视觉分析AI做这个小菜一碟吧,把头部放在托盘上,张嘴,采样,走人。那可以堆一堆机器啊,保安帮忙看着就行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IT部分我明白,后面核酸的医卫流程我就不懂了 -- 补充帖

            哪位知道的,可以琢磨琢磨,说不定利国利民还带发财哈

            • 家园 复旦之前展示过一个 -- 有补充

              但是上海疫情这么长,这东西都没影,说明是骗经费的。

              这东西从机械角度来说做起来不难,难的是医学检测手段,现在的核酸检测所需时间对于快速现场筛查还是太慢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检测亭 -- 补充帖

              已有的核酸检测亭,再加气膜实验室,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现场核酸采集、出结果系统。

              点看全图

              家园 清华搞的一个车厢实验室 -- 补充帖

              视频

              使用机械臂+咬口器,全程录像,微芯片检测。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他们都要搞得高大上的, -- 有补充

                各环节都拿到钱才是销售正道。反正国家出钱。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不过钱不是问题 -- 补充帖

                不过钱不是问题, 跟现有比较,整体成本低就行了。

                包括 @月之回忆提出的医疗器械审批问题, 被逼急了,先谈能用、没交叉感染。

                2020年头美国抢口罩,中国标准都认。

                如果欧美被变异打疼了,再回头“压平曲线”的话,也不会有太多讲究。

                家园 国内被逼急了,也一样 -- 补充帖

                当需要别的省市支援核酸时,费用当地要出不少,医护人员补贴不便宜,在当地吃住费用,回去后隔离14天的费用。认真一算,大了。

                那时就是要大量的工作人员, 官僚看到有能减少人工的机器,管钱的官员都会心动。

              • 见前补充 4737041
                  • 家园 官僚是雁过才好拔毛

                    官僚是雁过才好拔毛!!!!你东西要便宜了,他就是白忙活了。

                    能真正关心大帐的,非常稀少。

              • 见前补充 4737037
            • 见前补充 4736999
            • 见前补充 4736991
            • 家园 看好这项目

              这个项目看好

              病毒变异是全方向的,带病人多了,特别有不少有免疫缺陷的人,很容易就培养出个强毒性,高传染性的。

              现在可以看成生化战。

              疫苗,特效药都要在变异出来后才能研发,对高传染性的变异,太晚。

              对于高传染性的传染病,人类没太好的办法,目前只有隔离有效,这要快速查出带病的人员。

              能重复感染,来多几次强毒变异,欧美要回到“压平曲线”道路来, 这是以后大概率能看到的事情。

              对欧美要压平曲线, 广深经验是:对于低潜伏期的,出入公众场合查72,24小时核酸, 这很有效。

              国内现在核酸主要成本在采集的人力上。

              所以,看好这个项目。

              月之回忆提出的问题,在我们搞技术的眼里, 都好解决。包括责任,有意假冒(投毒)的问题。

              通宝推:菜根谭,敲门,
              • 家园 那你可能没搞过医疗技术 -- 有补充

                普通检测设备的追责都是问题,何谈疫情?不是说我搞过技术,看起来不是问题就行了。要知道我说的是细节和整合问题,某一技术怎么实现并不是关键。这不能用貌似或者说可以实现来解决,应该倒过来,找短板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想出现问题带来的压力。

                另外,恶意投毒说的不是事后,这个并不难,只要完整记录流程就行了。而是及时反映,阻断风险。这里至少要考虑三种可能,并不是说发现人就可以了。气溶胶检测不错,也可以应对,但是这里讨论的是大面积普及,这就回到了我说的成本上了。

                你可以仔细看一下我的说法,虽然强调机械臂的问题,但也说了可以实现,只是成本而已。或者检测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去适应。

                标题也写得很明白,主要是责任,单纯技术上的从来不是关键。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现在想想,做个高效自检设备就行。 -- 补充帖

                只需要机器能够确认是人,确认采集了细胞即可。这可比机器臂便宜的多。然后也不需要那么多大白,只要有几个管理人员就行。

                消毒之类的问题,用类似ATM的窗口作业即可,紫外线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可以在入口处搞空气检测……有点像检测亭 。

                还可以用摄像头监控分析流程,出问题就提示相关人员操作。

                • 家园 这种担心是对的。以前广州,青岛的采集机器

                  估计没考虑到这些问题,还有定价, 所以没见大规模应用。

                  理论上任何机器都有个责任问题,所以大部分最后要追究到人。

                  不是技术问题,就要制度去规范。

                  所以,你后面补充的,@黑传说提到的,是解决方向: 视频、责任人。

                  就像自动驾驶,你一开始追求完美的全程无人驾驶L4,可能难度极高,时间很长,到最后可能玩不下去了。

                  即使先期的一个人监视几台机器,都比现在护士人工采集好多了。

                  至于价格,能大规模应用就能下来。

                  钱哪里出的问题:长期用,机器采集比人工便宜、规范就行了,人工采集也得出钱啊。

                  而且穿防护服太难受,夏季没冷气大部分人没法坚持8小时。

                  冲着解决穿防护服问题,一线采集人员都会支持机器采集。

                  又, 后面 @黑传说已经回答了你大部分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