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医验方收集帖,希望大家积极投玉 -- qdst2008

共:💬184 🌺1040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补充一些

        左边鼻孔出血,绕右手中指

        右边鼻孔出血,绕左手中指

        ……

        另外,注意区分男左女右……

      • 家园 对我来说最可怕的是

        它完全不科学,可是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见多了类似实例,不得不承认,科学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科学之外,亦有乾坤…

        • 家园 小调整一下就很顺了

          “它完全不科学”,改成“它完全无法用现有科学来解释”,这个很正常,说明当前的科学还没能发展到那个程度,你不会真以为现在的科学就已经达到尽头了吧?(或者所谓离“全知全能”、“无所不知”很近了)

      • 家园 我看微博中医张宝旬学了个类似的。

        不分颜色,材质,用线稍紧,系在中指根。也很灵。

      • 家园 其他颜色的应该也行吧?

        是不是用绳子绑右手中指根部绕几圈能起来类似针灸穴位的作用呢?如果不是非红不可,不算玄学。

        画符烧灰冲水喝治病我听不止人说过,不过从没没亲眼见过。

        • 家园 符水多是安慰+微量朱砂安神。

          穴位比较玄学,有些人灵,有些人就不行。典型就是左手大拇指。

          • 家园 那用香灰的祥林嫂呢?

            又是何原理啊?

            • 家园 虚构人物,没法说明。不过香灰早先也是一种安慰剂。

              前提是得用对方相信的神。

              • 家园 祥林嫂是写实,和润土一样的

                现实存在于民国旧社会。

                • 家园 写实不是纪实

                  纪实可以找到因由,写实只能作者解释。我们虽然可以对应现实,但是作者已经限制了范围,一旦你超出作者的讨论,别人就会说你不讲道理。这也是个人不喜现代小说的主要原因,哪怕是所谓纪实文学……掺杂了太多东西。

                  讨论民国和讨论小说是俩概念,这是我的意思。而且祥林嫂和中医的关系不大,哪怕是民国也关系不大。香灰最多辅助,就像符水或者禁术,关键还是别的。符水是心理还带别的,禁术甚至和针灸和手术有关。看起来这两个都是借助自然神力而不用外力,但和魔术一样,都是表象。看看现存的少数民族巫婆端公之类的角色就知道。有点像洗冤集录里面的断案手法,为了让人相信(也为隐瞒技术)。虽然误读的极多,借此招摇撞骗的极多。

                  矢中左眼,拔箭而镞不出,地黄村潘妪善禁,先以钉钉柱,妪禹步作气,钉即时出,乃禁显达目中镞出之。——《南齐书·陈显达传》

          • 家园 时灵时不灵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各人体质不一

            耐受性和敏感度不一样。经常见相同的药,无论单方复方,不同的人效果有差异。这个应该是普通现象吧。

    • 家园 跟二:白发转黑

      @投桃报李

      这个是二十多年的,单例。当事人当时二十岁,头发七成白,当时应该是在《家庭医生》杂志上看到的法子,吃了一周七次,然后头发慢慢转黑,至今仍黑。可以借鉴一下,不一定行。

      方法很简单:首乌煲鸡蛋,分量已记不清,不过这个方子网上有,可以多方参考。蛋用作药,我知道的主要是青壳鸭蛋,青皮薄壳,印象中应该是用于与肝有关的,另一个就是鸡蛋,应该是用于与肾有关的。煲蛋炖蛋作药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把蛋洗干净,连壳进去,等里面凝固后,取出剥壳,再放进去。

      鸡蛋煲首乌的副作用是会准腹泻,比炙甘草汤厉害,炙甘草汤基本上不影响扫便次数,就是大便会变膏状,肚子没任何不适。鸡蛋煲首乌,当时是腹部有点轻微要拉肚子的感觉,一天要排几次便,大便呈稀膏状。这个副作用按理来说不同人是会有点差异的。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具体方子和煲法网上找找,多方参照。这个是孤例,我就不敢那么有信心了。

      通宝推:投桃报李,qdst2008,
      • 家园 不过现在合格的用黑豆汁九蒸九晒的何首乌不太好找

        炮制不合格的何首乌有肝毒性,有过专门研究何首乌毒性的文章,非得还有九蒸九晒以后才能把毒性物质去除地比较干净,还有久服不合格的何首乌以后导致肝损伤的报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