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聊:从发展趋势看,动态清零应该会向社会与病毒共存的方向走了 -- 起于青萍之末

共:💬243 🌺1926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现在可不适合搞工业

                      地产对各行业累积和预期收益的侵占比例过大,导致人工成本太高,青年绝望而躺平,同时经过四十年改开自由市场和官商勾结亲属腐败等的土地集中,现在土地成本很高,比如长三角,工业用地都快百万/亩,就是多层种植鸦片恐怕都难回本。

                      面对这样的局面,谁不想跑?世界无其他地方可替代而已。

                      • 家园 其实中国很多的工业,代工已经不靠人力成本了

                        中国人力成本已经不低了。比中国低个几倍的地方有很多,但中国强在综合能力强,很多人已经讲过了。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是供应链一经建立,改起来成本很大。从人员培训开始,这里面的钱和时间其实很难算,往往是估算。而不管你估多少,领导往往还要乘以二或更多。这些隐形成本支持着中国的地位。

                        所以我说能不给机会就不要给机会。当然我认为代工不是一个好生意,但是我真没法慷别人之慨,人家工厂里的人才有资格说。

                        • 家园 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是个死鸭子嘴硬的说法

                          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是个死鸭子嘴硬的说法,当然,作为中国人,为了给转型争取时间,我也不介意这样对外说。但现实的残酷我们必须清醒!

                          想想入世贸前,世界是怎样的?当年中国的供应链又是如何低端?中国是如何从无到有的?

                          雁阵模式能持续几十年运行,其内在逻辑就是因为重建供应链难度不高,尤其是现在自动化水平提高,可复制性更强,更易移植。

                          原料+土地+工价+交通,四大成本要素,

                          由于海运价格便宜,导致连地理上工业要靠近原料产地的要求都没有了。

                          现在就 土地+工价+交通,三大要求,地球上要找到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地方不少。

                          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物联网技术,使得连高端人工都可以省掉。

                          不要嘲笑印度人懒散,在自动化程度提高后,懒散根本不是问题。

                          想象一下,一个住在 终南山修行的高级技术员,通过互联网,监控和指挥十万台位于印度的机器干活,工厂外一万便宜的印度工人负责监督打包,那场面。。。

                          我们一定要认清一点:中国目前的情况,根本不适合工业。以资本的逻辑,也必然弃华而去。

                          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别人离了你不行!

                          在客观认识这个残酷事实后,我们才能有效因应。

                          中国自有其优势:工业门类完整,人口素质高。

                          那么,中国必然有本事替代美国,攫取全球最高的资本收益,比如工业设计,商业运营。

                          但前提都是需要人往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全跑体制内干扫地活,或者整天想着金融伎俩,榨取本族其他人的骨血来满足自身的享乐。

                          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归 勤俭朴素的品质,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现在和未来潜在困境。

                          • 家园 其实难度还是有点高的

                            据我观察,像中国这样,能形成产业集群的真的不容易,这个是最能降成本的秘技,需要政府的配合与支持,发达国家土地大多私有,政府做规划不容易,其他发展中国家,基建又落后,交通落后,是想学中国这么规划,但是又有心无力。

                            总之,想重建供应链的话,要么需要等待,假以时日,发展中国家慢慢积累资本,复制中国的经验,要么直接成本上升,但现在各发达国家通胀厉害,未必等得起啊。。。。

                            • 家园 这些都对

                              一个是自发形成一些产业链很难,但是也不是不可能。过去资本主义国家不就是自发形成的吗。汽车难,但是纺织制鞋不难啊。另外发达国家的自动化也回头挤压发展中国家。现在全自动纺织机,可以把照片织在毛衣上,用来做圣诞礼物,40到60美元一件已经投入商用了(不知道他们倒闭了没有)。

                              其他国家的确还有差距,但是可以想象慢慢会把因素补全。当然我们希望这个时间越长越好,而中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挤到更好的生态位。最好可以建立一个更大更好的市场。

                              当然,认为中国了不起,不可替代那是莫名其妙的狂妄了

                    • 家园 如果中国全面放开了

                      如果中国全面放开了,你信不信美西方政府会找借口反过来联合封锁中国?

                      你说的是在商言商的资本家个体,现在美国是铁了心要重构世界产业链。先不管美国是否能,能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折腾是免不了的了。

                      在疫情防控上,中国现在是让美国连借口都找不到,如果中国全面放开之后呢?

                      我个人并不反对放开,且认为国内也正在摸索有序放开的方法,只是因为牵扯各方利益,大家对有序放开的推进节奏和方式方法做不到协调一致,当然也有私利蒙心的。

                      • 家园 这个我赞同

                        政治讲究的是全局。我谈的事情是一个小的局部。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客观的描述一下这个小局部,这都不一定对。

                        拿到全局上,可能都上不了台面。很多时候钱在政治上本来就不是那么重要的。

                        但也不是说我们蠢什么的,没有信息啊。中央掌握的东西估计我们连一分都没有。

                        总之,就事论事,就抗疫风险对进出口的一些影响发表看法,无法猜测全局,更无法找出背后原因

              • 家园 投你一宝,代表一下吧。
    • 家园 幼儿的成长

      幼儿在比较严格的管控下的成长是个有趣的题目。

      我有一个很近的朋友,在美国疫情高峰的时候非常小心,足不出户。比我们小心多了。他的孩子比我的大将近一岁。等到解禁后,他孩子走路步态都不对。直到现在,两个孩子碰到一起我孩子使唤他孩子玩,他孩子只有战战兢兢听话的份,搞得两家人不好意思一起出去了。

      当然这是个例。不过孩子在不同环境下不同心理阴影面积需要考虑的。

      通宝推:苏仙岭,
      • 家园 【讨论】这个我托大可以说两句,培养天才我不会,培养正常孩子嘛

        还有点体会。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无疑非常重要,比如,我家的孩子当年在平房环境中长大,从婴儿起就看人来人往,姥姥每天带着去街坊串门聊天。与在楼房单元楼里跟长辈长大的同龄孩子比,明显性格活跃,外向不怕生人。

        孩子从0岁到7岁的发育是分阶段的,不能错过去,也不要错配。幼儿主要还是通过环境刺激促进大脑神经发育和身体发育,保持运动比提前学习知识重要。有时发育晚一点,也不碍事,只要及时发现,老天是给了补救办法的。

        环境变化影响也很大,但处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完全取决于家长或监护人,我家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妈出国读书5年,完美错过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由于离开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和补救,孩子基本上在身心、学业上没有受到太负面的影响。

        我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学龄前不离家,初中前不驻校,高中毕业前不留学;同龄交往,长辈指导但少参与,长假一起去旅行,学业可以不拔尖但不允许掉队。等等。

        现在孩子已经自立了,也跑美国打工去了。让孩子在身边养老估计没什么希望了,哈哈。

        通宝推:高地,透明,等明天,死扛着,达雅,宝特勤,狂草舞茅,
      • 家园 我妈和周围一些老人的变化

        她过去也旅游,但是就是意思意思,没有那么大的瘾。

        隔离两个月后,她和她周围的一些老人,不顾中国还是有很多不利与旅游的因素(局部的政策随时变),几个月内已经去了4 ,5个地方了。还琢磨着西藏什么的。

        大概就是反弹吧。

        通宝推:苏仙岭,
    • 家园 我也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 有补充

      我也应该属于绝对小心的那一小撮人。但是一个是孩子上学没办法。他自己密接了不下十次。一次还是和一个老师一对一谈话,第二天老师就宣布感染。他发过烧,我们测了没测出来。我自己密集坐飞机,工作原因,没办法。

      我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的阳性,工作中周围的同事也基本阳性过一次了。说实话感觉肯定是比流感要轻,但是可能持续时间稍微长一点。我认为我肯定是密结很多次了,可能是疫苗有效。

      我粗算一下可能大概疫苗的有效率:有抗体不感染或者太轻了觉察不到大概是六七成吧。美国是完全正常了。唯一的痕迹就是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坚持戴口罩,现在大家还是认可戴口罩是正当的,那我就一直带着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疫苗有效率 -- 补充帖

      我就是大概粗算了一下我知道的人里面完全没得过和得过的比率。肯定有偏差,但是这么长时间了,也差不多都暴露给病毒不止一次了吧。另外就是过去没打疫苗的时候基本上一个人得了全家必然全得,我还没看到例外。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里只有一个人,比如孩子得了,大人正常照顾,最后大人一直没测出来的情况。

      我感觉就是疫苗可以降低大多数人的严重程度,没有疫苗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轻的。现在有相当多还没有感染的(或者没测出来的),可能就是有效的那一部分。

      通宝推:苏仙岭,
    • 见前补充 4767020
      • 家园 河山硕

        据说河山硕将死之时还在称赞躺平

        • 家园 你们这个躺平到底怎么定义

          美国算躺平了,那是不是印度躺的更平?

          是只要和中国做的不一样就应该叫躺平吗?

          我觉得是要警惕把一个复杂的卫生加经济,政治的配套政策直接简化成二极管:如不清零,即是躺平。中国把回国隔离改成7+3了,照过去的标准,这是不是也要半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