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理解的古希腊和周朝 -- 回车

共:💬12 🌺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理解的古希腊和周朝

    我们知道近代西方的兴起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

    古希腊可谓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希腊人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世界。

    同样,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的一个朝代,是周朝。

    周朝传下的古典文献,,一直是后世读书人必读和潜心研究的经典,也是后来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自周朝传承延续至今,从未间断。我们今天在故宫,看到的一些匾额,如 “皇建有极” “允执厥中”等,其出处均来自于周朝的文献。

    鉴古而知今,比较周朝和古希腊,也许能帮助我们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

    ---------------------

    所谓古希腊,一般指希腊城邦时代。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半岛的奥林匹亚召开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古希腊进入城邦时代的标志。城邦时代持续了约400年之久,后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而结束。

    以前在听人讲述希腊城邦时,总把古希腊想象成一个由许多城邦组成的联邦国家,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误会。所谓希腊城邦,大而言之,包括希腊本土城邦和海外城邦。

    海外城邦几乎覆盖了地中海的所有沿岸和岛屿。希腊人之所以在海外建立这么多城邦,起初也是被逼无奈。希腊本土狭小贫瘠,四分之三的面积是山地,可耕地只有八分之一,能养活的人非常有限。一旦人口增加或遭遇天灾人祸,一部分希腊人就只能到海外寻找生路。后来的罗马人在评述希腊人出走海外的原因时说:

    “有的是遭敌人侵略,城池被毁坏,物品被抢光,被迫流落出走的;

    有的是由于内战而被驱逐出境的;

    有的是由于人口过多,为了减轻负担出走的;

    有的是由于瘟疫、地震或遭到难以克服的天灾,而背井离乡的;

    另有一些人则是由于受到外方土地肥沃、景物美妙等夸大传说的诱惑而出走的。”

    从罗马人的口中,可知出走海外的希腊人,大都属于被本土抛弃之人,这些人对故土除了怨恨,不会有别的情感,他们在海外能否生存下来,也完全靠自己的运气和能耐,所以,他们在海外建立的城邦,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与本土并无瓜葛。

    不仅海外城邦和本土城邦不是一个国家,就是希腊本土也不是一个国家。

    希腊本土不仅山多地少,而且可耕地还被山脉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小块盆地,这些小盆地往往易守难攻,都有着类似于“温泉关”那样的险要关口,盆地里的人,即便守不住关口,还可以躲到山上的“卫城”。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导致在希腊本土同样分布着许多各自独立的城邦,比如大名鼎鼎的雅典和斯巴达,尽管谁也不服谁,可谁也灭不了谁。

    总之,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各个城邦相互独立,他们之间相互贸易,也相互战争,唯一能聚在一起的,大概是四年一次奥运会,而且大家还说好,奥运会期间都停战。至于城邦内部,各城邦也是根据各自情况,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比如斯巴达,由于是少部分外来人统治大多数本地人,就实行比较独裁的寡头政治;而雅典人,以本乡本土居多,则实行较为宽松的民主制。

    如果要对古希腊做个总结的话,大概可以用教员的几句诗词来形容: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聊了古希腊,接着再说周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取代商王朝,建立周朝。

    面对胜利,周武王却夜不能寐。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很担心哥哥的身体,就问哥哥为啥失眠,武王说,“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意思是,我们虽然灭掉了商朝,但天下未定,怎么能睡的着呢。

    周武王为什么会如此忧心忡忡,以至于彻夜难眠?

    要知道,周人原本是商王朝统治下的一个西土小邦,其发家之地,在今天陕西宝鸡的扶风、岐山一带,又称周原。周原北倚岐山,南临渭水,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

    而当时商王朝的统治疆域,或者说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甘肃、四川;北抵东北的辽河流域,南达鄱阳湖、洞庭湖,可谓辽阔无比。

    武王灭商,正如后人所说,是小邦周灭掉了大邑商。

    周武王担心的是,既然他们周人这么一个蕞尔小邦都能取代庞大的商王朝,别人取代他们,不是更简单嘛?

    也许是因为长期忧虑失眠影响健康,也有说是因为伐商战斗中留下创伤,武王在灭商之后不久就去世了。武王的幼子,成王继位,周公旦辅助成王治理国家。

    周公旦辅政考虑的首要问题,自然是哥哥生前最担心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估计周公旦是这么想的,商人之所以被周人取代,是因为商人和周人不是一家人,如果普天之下只有周人一家,又哪来的人造反呢。

    于是,周朝开始实行分封制,是谓“选建明德,以藩屏周”,也就是选派周王室的子弟、姻亲,分封到全国各地封邦建国,以作为保卫周王室的屏障。

    这些封国基本覆盖了原来商王朝的疆土,最北边是燕山南麓的燕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被封的人是周文王的长子召公;最东边是东海之滨的齐国,也就是今天山东的东北部一带,被封的人是姜子牙,是周武王的老丈人,成王的外公;最南边则到了汉水北边,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境内,封了一批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

    唯独西边,没有建封国,而是周王室亲自坐镇关中,也正是西边没有封国的屏障,导致西边的犬戎动不动杀上门来,终于在公元前771年,周朝的国都镐京,即今天的西安,被犬戎攻陷,周王室被迫东迁洛阳,自此走向衰落。也由此可见,封国屏障作用的重要性,说明周朝的分封制其实是管用的。

    周朝为实行好分封制,不是简单的一封了之,而是建立了一整套复杂的制度文化体系,比较重要的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在利益上明确周王室与各封国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利益共同体。诸侯去封地建国,周王室给人、给钱、给物,封国遇到麻烦,周王室派军队支援;同样,封国也要给周王室进贡,周王室遇到麻烦,各诸侯也要帮忙。因此,尽管各封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由于利益捆绑,实际上是紧紧地围绕在周王室旗下。

    第二,在精神上,周王室通过垄断祖先祭祀权,树立起大家长的权威。前面说了,分封制的设计是基于大家共一个祖先,是一家人。为此,周人舍弃了商人什么都要占卜,什么都要问神,盲目信仰的做法,强调祖先信仰。

    周人宣扬,商人信那么多神,却对祖先不重视,所以,祖先抛弃了他们,而祖先却保佑我们周人取代了他们,可见,能否得到祖先保佑,是我们周人成功的密码,也就说,信什么也没有信仰祖先管用。对祖先的信仰,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谁谁成功了,人们还会说他们家祖坟冒青烟,其源头就来自周朝。

    这种信仰一旦深入人心,各封国的诸侯们就会把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当成最重要的事情。祭祀祖先自然要去老祖宗所在之地,周王室只要守住祖宗之地,自然也就控制了祖先祭祀权,谁不听命于周王室,谁就不能获得祭祀活动的门票,就会失去祖先的保佑。诸侯们之所以尊周王室为天下共主,也是尊崇他祖宗之地守护者的身份。后来周王室东迁,丧失祖宗之地,实际上是动摇了分封制的根基。

    第三,规定同姓不婚,强制大家成为亲戚。我们知道孔子是鲁国人,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但孔子的先人其实是宋国人,宋国是周王室为了安抚商王朝遗民而建立的的封国。孔子的曾祖父,本是宋国王室子弟,为了躲避政治迫害,才逃奔至鲁国,而之所以选择鲁国,是因为鲁国王室和宋国王室是世代姻亲关系,鲁国国君娶的都是宋国国君的女儿,所以,孔子的曾祖父逃到鲁国,是投奔亲戚,找姑姑来了。同姓不婚的规定,使得各封国之间互相嫁娶,成为亲家,明显是为了达成天下一家的目的,本质上,也是为分封制服务的。

    从周朝建立到周王室东迁的两百六十五年期间,周朝通过分封制,第一次将当时的大部分中国人变成了有共同利益,共同精神寄托,甚至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这也为后世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之前在总结古希腊时,引用了教员的几句诗词,后面的几句也可拿来说周朝: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下虽大,不能没有一个当家作主的人啊。

    通宝推:wild007,桥上,心有戚戚,唐家山,假日归客,菜根谭,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商榷】如何实现“大部分人”的?

      从周朝建立到周王室东迁的两百六十五年期间,周朝通过分封制,第一次将当时的大部分中国人变成了有共同利益,共同精神寄托,甚至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这也为后世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我对你文中的理解,是分封一家人到各地当领袖,但是就是家族再大,不过万把人,相对于千万规模的中国人口,仍然是极少数人。这极少数人如何将当时的大部分中国人变成了有共同利益,共同精神寄托,甚至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好比今天,如果说特朗普家族让自己的子孙到各个国家当总统、总书记,就能将当时的大部分地球人变成了有共同利益,共同精神寄托,甚至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全世界就实现大同了,听起来比吃羟氯喹治新冠还不靠谱。

      如今拉美地区“大部分人”,Y染色体和欧洲人分布区别不大(至少公开文章里的检测结果如此),算是和欧洲血脉相连。但是这个“大部分人”实现的前提,是大航海时代的殖民者对美洲土著,至少男性土著,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实现的。我在河里似乎看到过反对《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对此的洗地观点的文章。如今的人类基因编辑功能这么强大,都做不到传染病(非典、新冠)种族定向攻击,那个时代说什么细菌只杀美洲人,甚至是只杀美洲男人,绝对不可信啊。只要老子得过新冠并且活下来,儿子、孙子就自动免疫了,你信不?

      所以我觉得周的全国一统有两种可能,一是是对“大部分人”进行怀柔,更低的税率,更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大部分人”愿意被新贵族统治,就跟年轻人愿意去外企一样,工资比老板的肤色重要。另一种可能就是西周贵族和大航海的欧洲人一样有超强的军事技术或者组织能力,靠暴力镇压解决了数量远大于自己的“大部分人”。这个问题通过Y染色体溯源分析可以部分解决。而所谓分封制,只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调和,算是细枝末节。就像饭菜里的调味品,感觉上虽然很重要,但是在营养学角度,可以忽略。

      • 家园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与众不同

        我们很多时候,可能连做小学生都不够格。所以最好不要拿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古人,也不要拿西方人的做法来附会我们的古人。

        我们今天一讲西周,就说是贵族社会,甚至奴隶主社会,其实,按照当时人的说法,应该称为君子社会。什么是君子呢?

        《诗经》《周南》的《樛木》说: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君子是大树,而普通人是依附于君子的藤蔓。

        这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当时,是真实的写照,没有君子的观象授时,普通人连种田都没办法,只能原始的采集狩猎。

        所以,我们在《诗经》中能看到大量的未见君子如何悲惨,既见君子如何欢喜的描述。

        所以,才有《诗经》《周南》的《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人们把召公曾经坐在树下休息的那棵甘棠树,当成圣物一样的纪念。

        君子在当时可谓三个代表,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同时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各封国的君子一家亲了,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自然也就有了高度认同。

        至于分封制,我觉得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一样,在当时都体现了一种历史主动,无论是面对自然威力还是自然丛林法则(所谓自然丛林法则,就是古希腊人那样,弱者流散四方,强者大杀四方),我们的古人总是努力通过人为的方式来改变它。

        通宝推:东学西读岛主,
    • 家园 原先一共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坟墓都在八宝山

      大家都到八宝山祭拜;二共之后,从花帅葬于广东开始,八宝山不再是土工领导人心中唯一的归葬之地了,陆续不少家属把原葬于八宝山的亲人骨灰又迁出了八宝山归葬于原籍。今后大家也不在一起祭祀了嘛。

    • 家园 关于西边,不是没有封建

      第一、周朝和羌族乃至蜀中的部族,关系很好,是翦商的盟友,因此,西边确实没有大规模分封,是因为没必要。后期闹翻了,估计有资源有限的问题。

      第二、有过分封,但没流传下来。最近几年,在宁夏姚河源发现了一个西周封国的遗址,后世没有一丁点记录,就这么淹没在历史当中了。类似情况不少,比如在山西运城附近发现的霸国倗国,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录。

      总体感觉,西周分封,和欧洲大航海时代殖民非常相似。都是生机勃勃的大扩张,不同的是,周人文明多了。

      通宝推:东学西读岛主,桥上,
    • 家园 有学问!受益良多,花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