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真心,虚心请教软件人士,这些看似反智的变化背后有什么原因 -- dfindy

共:💬51 🌺29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心,虚心请教软件人士,这些看似反智的变化背后有什么原因

    例子一,三年前公司应用系统从Lotus变成微软Outlook,我知道背后的原因是IBM停止投入,Lotus应付不了最新的安全问题,这个我理解。但是这个垃圾Outlook也是太不给微软争气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它的邮件日期标记是“一天前, 两天前,。。一周前,一月前,两月前,。。。一年前,两年前“,你跟人类用了一千多年的正式日历方法到底有什么仇?11/5/2022, 或Nov-5, 2022格式不好么?

    我常去Youtube,最近一周它也改变了视频标记,也变成了这个很弱智的“一天前, 两天前” ,难道现在的油管用户脑子想不明白九月份的东西是发生在十一月份前两个月,现在一定需要计算机帮忙计算九月是十一月的两个月前?而且,九月一日和八月十五日都是两个月前,只过了五六十天,这两个日期就完全一样了?

    例子之二,最近在报纸科技版看到的小文章。说某大学某工科教授安排作业,他详细写出作业需要材料文件在内部网的存储地址,在某大文件夹下面某个子文件夹之类。之后他接到了好多学生的私下邮件表示搞不懂文件地址,教授刚开始还不敢相信,后来他不得不承认他的这些工科学生不懂文件夹路径的概念。文章说年轻人现在就是把几乎所有的东西放到一个大筐,需要什么的时候就点按“搜索”。

    我尽量不去评价哪个方式好,不同用户有不同评价。我的问题是,原来的日期标志方式,原来的文件夹路径,并不麻烦,而且让人类用户对自己的文件邮件更好的整体把握。新改的这些格式明显让人类更加依赖计算机,我觉得这种增加的依赖毫无必要,它只会把普通用户变得更欠聪明。更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新的方式已经几乎完全取胜?真心请教软件方面专业人士,这些新东西后面有哪些外行们不知道的深层好处?

    (科幻电影说计算机摆脱人类控制,变成人类敌人,这种东西已经有几十年了。我一直只把它当科技看,要让计算机达到人类智慧水平道路还相当遥远。最近看到的这些例子让我感到,AI也与找到了另一条摆脱人类控制的路径,那就是有计划地把人类变成一辈不如一辈聪明)

    通宝推:empire2007,独草,夜如何其,唐家山,
    • 家园 Update, 最近注意到的变化

      Youtube已经撤回了半步,它的视频时间标记还是用几小时几天前的格式,但是,当你点击那一区域的右下角“show more”更多信息,它的时间格式马上变为标准年月日格式。

      看来,认为新时间标记格式反智的不是少数。

    • 家园 说说下一代的用户吧

      不是专业,就谈谈我儿子那一代人是如何用电脑的。

      老师在网页上留作业,作业就是一个链接。点开链接之后是一个Google Doc文件,有些可以直接在上面写,有些打印下来用笔写好,照相再传回去。 老师在上面批改,打分。

      有些需要小组做报告的,用google的一个类似ppt的软件,大家在线做,小组成员一起改。

      他的个人电脑用了几年,上面及其干净,没建几个文件夹。

      他们那一代长大了,可能对文件的观念和我们这一代就完全不同。云存储才是自然的,文件夹不是必要的。本地存储当作一种冗余,保险的手段。

      当然,一旦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数据管理,传统的树状结构在我看来是不可取代的。查找,转移,删除,乃至赋予不同权限,都是无可取代的。 很多工程项目如何管理生成的数据都是要写到合同里面的。

    • 家园 我差点在西西河也这么做

      1小时前,2小时前,这样的时间显示方式有一定的好处,主要是在于,比如网站这样的,因为用户来自世界不同时区,一个简单的时间显示就会让人比较困惑。我比较倾向于使用UTC固定一个时区,同时提供一个1小时前,5分钟前这样的显示。或者是以前西西河的做法,显示时间,并同时在页面上显示当前UTC时间,由用户自己去计算这个差别。

    • 家园 层级目录结构可以和文件标签以及symoblic link配合

      层级目录结构符合人类现实生活经验, 而且跟文件存储的真实物理路径对应, 作为一个兜底选项不应该缺失. 配合多标签, 可以方便检索和管理.

      email和笔记软件都已经普及多标签功能了, 但文件管理又比email/笔记更复杂些, 还是不应该抛弃层级目录结构. 比如一个文档, 可能同时属于两个主题, 两个主题都有自己的文件夹, 理论上可以放在其中一个, 再打上两个主题的标签, 但我有点强迫症, 还是想两个文件夹都有. 但如果真的各放一份, 又存在同步问题. 理想解决方案是用操作系统提供的symbolic link功能, 看起来是两个文件夹里各一份, 但底层实际是同一份文件, 不过操作略繁琐.

      所以我现在索性用一个笔记软件管理文档, 看起来是传统的树状文件结构, 但里面很多不同路径的目录和文件节点实际上是同一份symbolic link

      通宝推:sywyang,唐家山,
      • 家园 请分享一下哪个笔记软件

        如果能介绍一下不同的笔记软件就更好了

        • 家园 我用的是开源的trilium.

          obsidian, notion这类企业开发的收费笔记软件好像也能实现类似功能

          我用的是trilium, 个人开源项目, 比较简陋, 但恰好能满足我的要求: 表面上是普通的树状目录结构, 把任何文件拖进去就是一个笔记页, 一个笔记页copy paste到其他目录里就自动生成一个clone.

          跟收费的商业软件比, 主要是没有任何多人合作功能, 我也用不上这个, 协助还是靠老套的email和tm收发文档. 还有就是只有windows/linux/网页端, 没有移动app, 也没有中央服务器做多端同步, 只能自建服务器同步. 不过这对我来说也是好事, 在家用NAS上建一个server, 不是太大的文件都可以往里仍, 基本没有容量和上传网速限制, 也不用担心数据泄露或者服务运营商跑路, 手机上可以用浏览器看, 编辑就不用想了.

        • 家园 我试过很多做笔记的方法,现在用的是org-mode

          org-mode主要是针对文字类型的笔记,只能在计算机上通过emacs上使用,手机上没有对应的东东。它提供了很多方法来管理信息列表和表格。对我而言,真是太方便了,效率一下子提高好多。

    • 家园 自信一点,把“看似”去掉,就是反智好吧

      很多反智变动的源头都是乔不死这个奸商。

      各种所谓创新,目的只有一个,锁死用户的权限,不让你自己管理文件,

      所有文件资源的获取,都只能通过apple商店下载,这样才能控制用户、强制收费。

      楼下有人说不用层级分类管理文件,直接用搜索更先进,更有效率。

      我想说的是,既然用搜索更先进,为什么所有APP的后台,都是层次文件系统,而不用更为“先进的搜索”?是你一个闲人对效率的需求,比一个APP每秒处理上万文件的效率需求高?

      用搜索管理文件,你自己用用也就算了,文件归档、文件交接怎么解决?操作多个组内的多个文档怎么弄?

      说到底,我觉得啊,所谓更为先进的“搜索管理文件方式”,就是准备给那些既蠢又懒的人用的。

      这种人在现实中做事就是毫无规划、毫无条理,不做准备,懒得分类也不会做整理,想起什么做什么,事情做到哪算到哪。

      这种人不是不能用,只能干干最基础的工作,上限不高。

      ======================

      我印象IT行业里的反智行为,是从winxp开始,各种界面上的花里胡俏,乱78糟的一堆皮肤,比如最简单的切换窗口,如果不搞出一堆花里胡俏的动画特效就会死一样。

      然后是office,强行改变用户操作习惯,“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用office市场垄断地位强奸用户成功后,越来越走火入魔,从win8、win10,到exchange,每升级一个版本,就删除掉很多用户觉得好的东西,再加入一些所谓产品经理觉得好、但用户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

      如果说微软还只是自己折腾自己作死,苹果公司则是利用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不断强奸并抢劫用户,不给装第三方软件、电池不可更换、接口不兼容等等。

      通宝推:sywyang,途人,孟词宗,dfindy,
    • 家园 我猜跟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关

      极大了扩展了计算机(智能手机显然也是一台计算机)的用户群体, 而用户界面的设计要使得用户群体主体部分上手尽可能简单. 智能手机是典型的无文件夹路径设计(实际上有, 但故意做的不鼓励用户使用), 极度弱化用户主动管理文件的能力.

      十多年前, 我花了无数精力, 才勉强教会我爸妈基本的笔记本电脑操作, 让他们能够: 用skype跟我视频聊天, 看我用skydrive同步到他们笔记本上的照片, 玩纸牌和祖玛, 用pps看电视剧.

      现在, 一千块的智能手机, 无需任何指导和学习, 微信+爱奇艺就可以完成以上所有功能, 还能一键投屏到电视上. 微信是我最讨厌、最恶心的软件之一, 但不得不承认, 上至九十九, 下至刚会走, 都很快能上手微信的核心功能. 当然, 现在他们又已经完全不会用笔记本了.

      很多中老年人乃至年轻人, 面对传统的计算机界面, 是捏着鼻子硬学了一套操作流程以应付工作需要, 甚至高知群体也不能完全例外, 以前跟一个六十多岁教授合作过, 看他用latex写论文, 一个快捷键都不会用, 连粘贴复制都是鼠标右键操作, 写一个长公式得十分钟, 急死我了, 但也没妨碍他几十篇顶刊....牺牲严谨性降低一点操作门槛的好处是巨大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