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为什么别家的托尼老师这么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沉睡的天空

共:💬99 🌺36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里有个小bug

      这里面可能很多人会纳闷,经济学不是告诉我们,劳动力价格越高,成本越高吗?成本越高,价格越高,没有竞争优势,贸易就会逆差,国家财富就会外流。

      某一国的劳动力价格高不一定会导致产品成本比另一国的生产同样产品的更高。

      除了劳动力价格,效率也很重要,即便美国工人的工资成本是中国的三倍,只要他们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四倍,同样的产品,美国的就会比中国的更有成本优势,但他们做不到,就只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同样的,中国也会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对手,是否值得忧虑,就看生产效率了。

      • 家园 劳动力价格高低比较是建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另外你说的效率实际上算是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个特点

        • 家园 分析的难处

          劳动力价格高低比较是建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真实世界里,很难找到其他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这让分析变得很复杂。

          我自己的观察是,生产技术的进步,让人力成本在商品成本里面的占比越来越小,而且在服务业里也开始有体现,例如,餐馆里的送餐机器人,明显就减少了服务员的数量,这样,我们享用的一碟菜所包含的人力成本的比例也会下降。

          要是哪一天出现了机器托尼,我也不觉得奇怪啊。

          • 家园 这没办法

            经济学本来就只能假设一部分因素相同,虽然事实上有很大变量也没办法,又不是自然科学,可以设置实验室把条件变量限定住。

            至于你说得机器人的事,实际上别说机器人普及的时代了,现在的人力效率过高,已经有很多经济学家在讨论5成人失业的未来了,这还是第三产业吸纳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要是第三产业用大量机器人的话,那失业率就更可怕了。

  • 家园 【原创】为什么别家的托尼老师这么贵补齐 -- 补充帖

    那么,为什么发达国家要维持自己国家的高收入,或者说,发达国家的高收入有什么优势:

    一:高收入带来大量高端人才涌入,为保持高附加值商品研发保证了人才,毕竟人人都希望更高的收入,而大多数去发达国家的人不是为了所谓自由民主,而就是冲着高收入去的,这些人带来的不管是技术还是资本甚至劳动力,都有利于发达国家保持自己的优势,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吸血,发展中国家的高端人群,不管是资本家还是高技术人才,赚到钱或者为了赚钱都纷纷去发达国家,其结果就是发展中国家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培养的人才都归了发达国家。

    二:控制低附加值商品的低价,保证升级的高低剪刀差,这里要指的一提的是,发达国家宁愿给予农产品大量补贴,也要让农产品保持低价,这一方面是要打垮第三世界的农产品生产,保持自己的定价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等原材料的低价,因为一旦基础农产品原材料价格过高,发达国家高收入的优势就会被削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和欧美都是发达国家,但是因为日本部分农产品价格过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没欧美那么高,这还是部分农产品价格高,要是全部农产品价格都高,甚至翻倍呢?要是不光日本,所有发达国家在食品上的花费都多一倍呢?

    我们假设一下:本来发达国家普通老百姓消费总量为100,美国在食品上的消费是7,日本15,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是20,印尼是30,喀麦隆是50(参考恩格尔系数)

    我们简单的假设食品翻倍,其他不变,(实际上不可能,食品必然会传导到其他物价),那么美国在其他支出上要减少7个点,日本减少15个点,中国减少20个点。那么问题就在这里了,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优先减少的肯定都是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吧,必需品,廉价工业品肯定会最后放弃减少。问题是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偏偏是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而廉价工业品和必需品却是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的强项。

    这里还有人肯定要问,那印尼喀麦隆这些呢?食品支出开支不是要高到天上去了,看上去如此,但对于农业国家来说,实际上真的长期保持这种价格,反而是有利的,因为农民收入高了,他们有钱消费了,虽然他们除了吃喝的消费也依然是必需品和廉价工业品,依然不是发达国家的强项,所以在短期发达国家出于某种目的抬高粮价是可能的,但是长期看,农产品的价格过高是不利于发达国家的。

    其他原材料也有这种情况,而且也都要考虑成本因素,比如大家都喜欢用澳大利亚优质铁矿石,但是价格一旦高到一定程度,那用用贫矿也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了。

    除非这个原材料是独一无二的,否则占据定价权的发达国家长期看都是应该限制原材料价格的。

    三:保证低附加值商品的进口,让普通人享受低廉商品带来的财富,避免民意不满。

    说到底,大多数人不在乎经济运作的如何,他们只在乎腰包里的钱能买到多少东西,比如美国人的收入没怎么增加,但是他们的物价同样没怎么增加甚至减少了,即便货物从本国产变成了中国产甚至越南产,但质量没变甚至更好了,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等于没变化,除了直接受损的群体,大多数老百姓不在乎享受的财富是哪里出的。

    老百姓是最讲究实惠的,美国人也不会例外,比如当年日本商品冲击美国市场,虽然直接受影响的美国工人起来反对日本货,但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抛弃了价高质次的美国货,选择了物美价廉的日本货。而到了现在,因为美国产业工人的大幅度减少,美国人选择更物美价廉的中国货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同样是100美元,同样的商品,美国货只能买一件,日本货买二件,中国货买三件,大家肯定选择中国货啊,毕竟信用货币时代,货币本身不是财富,能交换到的商品才是财富,能买到越多的商品,说明拥有的财富越多。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削减第二产业工人的数量,扩大第三产业人口,让他们无力组织起来对抗。

    有人赚肯定有人亏,在金本位时代,产业工人工业人口的利益和资本是一致的,就是增加出口排斥进口,因为进口对于资本来说意味财富的外流,对于工人来说是就业机会的损失。

    举个例子,在90年代入关谈判和世贸谈判的时候,我们城市的工人都会在上班和下班的时候讨论入关的事,因为他们认为,入关后大量进口,我们的工业价格太高,竞争不过别人,工厂要倒闭,自己要失业。当然,他们没想到我们先把劳动力价格降了下来,再参与竞争。这个劳动力价格下降过程的惨状大家也都知道,这里不多说了。

    可是到了信用货币时代则不同了,资本考虑的是如何获取更多的财富,去发展中国家雇佣廉价劳动力生产商品卖回本国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也符合第三产业人群的利益。而工人却没办法去国外工作,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一开始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必然导致大量的罢工和抗议。(最典型的就是英国撒切尔夫人搞的转移工业政策,英国大批产业工人因此失业下岗。)可是这必然会导致资本加速流出,而失业和转型到第三产业的工人必然没有之前的战斗力能威胁到资本,所以反而对资本来说,渡过这个危险期,就风平浪静了,一切风险都会转移到产业被转移的一方。

    当这个国家的第三产业人口占据多数,第二产业大多数是高附加值产业和无法转移如货车建筑工等劳动人口时,工人的威胁就降到最低,这样也可以维持大多数人相对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毕竟,要依靠工业人口,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工业人口,是肯定无法维持高收入的,比较优势在工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工业这方面是正确的,最终资本肯定会流入劳动力低廉的那一方,这一点在国内也是,随着国内发达地区劳动力上涨,大量工厂已经转入内地。

    而转移工厂出去,也意味着把劳资矛盾转移了出去。

    第五:保证资本的利润,其实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依然是发达国家投资的,尤其是小国几乎都被发达国家资本控制,不能控制的搞几个金融风暴打击一下就可以轻松拿下。所以虽然从国际上看,美国等西方是逆差,但是算资本的话,还是赚的,左手倒右手罢了,付出一些加工费和税费就行。当然这要求资本自由流动,所以国际资本对中国最不满的就是资本不能自由流动,我赚了大钱吸血是很爽,吸血吸够了还不能随时“自由“离开就很不爽。

    第六:保证高附加值商品的消费

    保证发达国家的基本购买力也是卖出高附加值商品的重要一环,就拿很多在中国看来比较高端比较贵的商品如苹果手机来说,在美国也就是几分之一的月薪,甚至合约机更便宜,苹果手机可以在美国就赚取了足够的超额利润,然后国外售出都是净赚甚至可以卖高价。

    而发展中国家就不行了,比如华为,算是国内品牌比较高端的了,但是定价就被很多国人觉得过高,因为他们骨子里就认为苹果是国外的就可以卖高价,华为是国产的就必须低价,否则就不公平。这种思路会导致国内产业长期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从而无法出现高端品牌和超额利润,这种高附加值产业不出现,国内就必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因为没有高附加值产业,近的说,就无法给员工开高工资,开高工资的只能是外资,那么高收入群体必然买办思维,远的说,利润不足,技术投入不够,没有技术突破,进入不了高附加值产业,带动不了整体收入上涨,陷入死循环。

    而收入高的弊端是什么呢?最简单的,就是第二产业必然空心化,一开始是劳动力密集产业,这竞争不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次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前有日韩,后有印度中国,都证明了批量堆工程师的可能性,一点点下去,高附加值产业必然也会被中国等国追上。

    在这种情况下,不说政治和军事手段,就说经济上只有两招,一个是憋一个大的,就是技术突破,资本突破瓶颈一个靠市场一个靠技术,市场很难扩大,又不能靠战争消灭产能,就只能技术突破了,新世纪日本落后美国其实就是美国集中了利润搞技术突破和推广有了成果,而日本选择的突破方向死路了。一旦技术突破,就又可以延续几十年或者十几年的好日子。(众所周知的是,日本90年代后选择的技术突破几乎都是失败的,要么就干脆错了,要么就是各个市场都不认可,就日本自己内部玩,本来日本技术突破成功,是可以把日元升值带来的泡沫经济繁荣维持的,但是既然失败,那必然要受到反噬。)

    所以,技术突破不是一定会成功的,就像摩尔定律也会有到头的一天。假如技术突破失败了就是日本这种下场,甚或更严重,经济危机,紧缩,甚至最终战争。

    第二招就是工业回归了,把原有的产能一点点带回来,主要是高科技企业,其次有可能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这样把工作带回本土,但是这必然导致全球化和自由经济的瓦解,国际市场会分裂成几个地区性市场,市场之外就是高关税甚至禁绝贸易,目前看这几乎是必然的了。

    相对而言,大量的贸易逆差倒是好解决了,毕竟大量的贸易逆差利润实际上没有被所在国而是被跨国资本获取的,其他国家不说,单纯就美国来说,想解决掉这些贸易逆差,从跨国资本追讨利润只是想不想而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何况美国在享受美元收全球铸币税和用印钞机享用全球财富这个好处的时候,一点贸易逆差算什么?大量的逆差又如何,那些在对美贸易赚取大量利润的外国资本,相当一堆人最终还是投奔西方,甚至主动缴纳资本做投名状。

    而且,中国大量贸易逆差又如何,姑且不说这些贸易逆差本身就是跨国资本的,就说中国企业赚的,不能在国外购买资源和产业,也不能保护资源和产业,赚的钱能干嘛呢?说到底信用货币时代,货币本身不是财富,换取的商品本身才是财富,而目前中国对国际贸易没有定价权,对国际上的产业甚至贸易线保护能力不足,获得的美元想安全的花出去都很难。

    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什么好处呢?最重要的就是能容纳大量就业了,不管赚的多微薄,总归能解决掉大量就业,有就业就有消费,有消费就会带动经济,经济发展上去就有机会反超。

    其次利润率再低也能赚点辛苦钱,慢慢爬科技树,挖发达国家工业的墙角,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还能集中资源突破某一点上,未来能对西方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必然只能是中印这样的大国。

    再次还能吸收部分技术,少走一点弯路,比如日韩最典型。

    还有就是能获取大量原材料资源,尤其国内缺少资源的国家,当然这需要水平,比如中国因为没有定价权,假如过度生产的话,反而会亏本,比如铁矿石,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没有铁矿石定价权,利润被国外企业获取大半,而很多钢材最终铸造出来也是被廉价造出商品输送给发达国家,我们获取的利润是很有限的。

    至于代价也是不菲的,大量财富被西方轻松获取,资源,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创造的财富都被不等价交换的方式输送到西方,留给国内的则是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甚至劳资矛盾的加剧,资本的流出,国家利益被出卖更是司空见惯。

    而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和消费不了高端商品,或者贫富差距大,矛盾激化,大量人才外流,这都是需要面对的。

    说到底,消费能力上不去,生产者却没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东西,经济要么出大问题,无法良性循环,最终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要么就只能把命运交给发达国家手中,完全依赖外贸,外贸一断就彻底断粮,甚至直接成为贫穷国家。

    当然,这只是说市场经济循环下,要是计划经济循环,那又是另外一种操作了。不过这就不是本文的叙述范围了。

    本文也在我的公众号百家头条号更新,见到作者杂菜斋或者杂菜斋主人莫以为是抄袭,不是的帮忙举报,谢谢

    通宝推:alane,陈王奋起,北纬42度,
      • 家园 低利润才有向上攻击的动力,和游牧民族才有南下打食的动力一样

        追求高利润是人的通性,但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能躺着食利的好事,不应该是国家目标。消费能力上不去,生产者却没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东西是经典资本社会问题,但不是现代快消品时代资本社会问题。最简单的例子,电脑,手机,电视的迭代淘汰速度,远超过原材料,工资的贬值,二手电器基本是一年一半的贬值速度,当年割肾买的IPhone,现在都在废品回收市场上,按斤卖。消费不起只是追潮人才要考虑的事。普通人能保值的资产恐怕只有房产。普通人的消费,除了房租,食品,油气都是贬值远快于通胀的快消品。

        • 家园 这只是表象而已

          我这么说吧,第三产业锁定财富,也就是让大家保持收入稳定在一定区间,而高附加值产业决定收入上限,高附加值产业越多,收入越高。

          就拿韩国来说,财阀固然是大问题,但是没有财阀产业拉高上限,韩国就没办法成为发达国家,比如说韩国大多数人在中小企业,少数精英进入财阀公司收入最高,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大多数人其实就是为了财阀企业打工,也就是说,财阀企业收入决定了韩国收入上限,日本其实也是如此。

          一旦韩国财阀企业如三星,日本丰田都完蛋了,日韩也就完蛋了。

          • 家园 很多国家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第一个步骤是突破他的这个“一招鲜”。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所有人肉眼都看到它死的透透的,话事人说它没死那就是没死,例如乌克兰。

            如编号网友所述,就算N年后丰田公司一辆车都出口不了了,由于汇率定价就像股票行情,是庄家操纵的,并不反应客观非常随意,届时汇率市场上日元下跌5%意思一下,各国仍然按照这个汇率市场价跟日本进行贸易,那么日本GDP就也是微跌而已。

            • 家园 金融市场操纵汇率的能力也是能力的一部分

              日本这么多年了,积累的财富不少,其实就算汽车没了,其他行业还是有独到技术的,韩国相对要危险的多,不过还是那句话,持续失血是顶不住的,日本在90年代各个技术突破要么失败要么不被各大市场认可,已经很危险了。

      • 家园 当然不支持华为的高端机

        任何品牌的奢侈品、智商税,我都不支持。对于奢侈品消费者,应该实施抢劫,直接没收其奢侈支出,比如各种仿冒名牌,只要质量基本不差,就应该支持,并且全球推广,目标就是彻底摧毁国外的高附加值行业。

        我不指望中国富裕,我只希望其它发达国家穷下来,谁也没有超额利润。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 家园 没有超额利润就没有技术突破

          或者说没有超额利润预期就没有资金去投入技术搞突破,比如现在所谓的性价比不错的产品实际上都没花钱投入在技术突破上。

          市场经济或者说资本主义是需要技术突破的,不突破就必然死。

          • 家园 倒果为因了

            是因为追求超额利润,才驱动了技术突破,然后技术突破带来了超额利润,反过来对技术研发进一步突破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只是有利条件而已。

            最简单的,沙特那么多钱,有什么技术突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