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79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到底怎么算,有没有法律效力? -- yg1993

共:💬47 🌺214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康华89年撤销了

            但是对比一下,拜登的儿子居然现在还在乌克兰捞钱,怎么河里没人提这个。

            • 家园 这有什么,严世蕃1565年就不收见面礼了

              对比一下,严嵩严世蕃父子恶贯满盈,秦桧汪精卫之流遗臭千年,稻公不错了!

            • 家园 安邦呢?你是真有意思,这么体贴邓家吗?

              你以为康华之后邓家就不捞钱了?邓质方哪年出国的?

              • 家园 安邦被收拾了,但搞保险的可不止安邦

                你能不能把其他搞保险的也列出来。

                • 家园 你能不能把像安邦这样搞保险的列一下

                  安邦复杂股权结构虚增资本杠杆高达3500倍,主要靠万能险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而且远超监会批复的规模,通过其实就是高息揽储,非法集资,拿到这些钱反手大举购买国外资产,做空人民币,赌人民币贬值。这特么是国贼了。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他在装傻吧,唉,没办法。
                    • 家园 你们说的是安邦吃相难看,还是安邦的吃相最难看

                      如果是吃相难看,那就要公平对待;如果制度安邦的的吃相最难看,我不是专家。

                      我觉得吃相难看的不仅仅是安邦,太多人吃相难看了,吃相难看跟谁吃相最难看有关吗?

                      你们真的是左派吗?真的左派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我这句话引起你们这么大的反应。

                      我先表明我的立场,对这种靠能力之外资本为零的产业,有一个算一个,非常反对。

                      • 家园 安邦吃相最难看,也有更难看的,但是不影响安邦的难看

                        和这个家族的最恶心,尤其是他家作为中国前第一家庭,国内各大论坛,平台的几乎完美无缺的邓家。

                        这样合适吗?不合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南方谈话历时36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一直表现的十分开心,精气神也特别的好。然而当他回到北京后,身体仿佛一下子托不住了。邓朴方难过的说道:“父亲所讲的那些话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几乎将自己的命都拼上了。”

                        南方谈话回来后,的邓小平精神就没有之前好了,他爱游泳,但是回来后医生担心他的身体,所以一直没有同意。

                        他感到有些失落,不停的询问医生,医护人员当然理解他的心情,于是同意他到海里游一会儿。邓小平已经没有当年的力气,只是游了一会儿,动作便开始缓慢了起来,医生看到后,将他劝上了岸。邓小平也听话的照做了。

                        从此以后,邓小平再也没有下过海,只能坐在海边。邓小平曾经对弟弟说过自己个人并不重要,但是想看看自己的成果都能够一一实现了。

                        邓小平最惦念的就是香港回归的问题。然而,最终还是没有等到香港回归,从1994年开始,邓小平的病情就反复恶化,手不停的发抖,就连最爱的桥牌都开始拿不住了,邓小平只能让女儿帮着自己拿牌和抽牌,但是后来,他连坐在那里都有些困难。

                        邓小平对自己开始失望了起来,他再也没有办法拿起那副牌,就连一直坚持的散步,也不得不停下来。

                        1997年年初,邓小平的病情再次加重,所有的人都忧心不已,渴望奇迹出现。但是没有奇迹,邓小平还是永远的离开了。

                        从南方回来后,身边的人明显感觉到邓小平比平时轻松了许多,或许是他看到了为城市发展所定的基调是正确的而感到欣慰和开心。只有邓朴方知道,父亲这一去,几乎是拼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那么,邓公究竟在南方谈话上都说了什么?南方谈话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呢?

                        邓公南方谈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未过新年,这时的专列上坐了这样一位老人,只见他虽已到耄耋之年,精神状态却十分好。

                        一行人说说笑笑,这位老人也十分开心。没错,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此次出行,明显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列车缓慢行进着。

                        邓小平也逐渐陷入了沉思,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动荡不安,而1992年又是党最为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将要举办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只见这位老人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舒展笑容,没有人去打扰他,因为他们知道,他正思考着中国的未来,运筹着国家发展的大计方针。

                        列车很快驶入了南昌,邓小平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是广东,所以并没有通知各地的官员和政府。列车到达南昌,邓小平有话要对南昌领导人讲,就提前通知了湖北省委。

                        邓小平与湖北省委书记和省长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湖北省的两位领导人先是向邓小平做了报告,向他汇报了湖北当前的发展形势。

                        听了他们的话,邓小平指出:现在还是形式主义太严重。会议太多、时间太长,真的有那么多话要说吗?我看未必,毛主席从不开长会,当年周总理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来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你看,短短5000字也能说明白问题,也很管用呀。我建议接下来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省委书记关广富表示接下来一定狠抓这个问题,20多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邓公再次踏上列车。而他的重要讲话令湖北省委班子受益匪浅。

                        接下来列车行驶到了湖南,邓小平精神矍铄,主动要求下车在站台上走一走,湖南省的省委早就在站台上等着了。

                        邓小平见到熊清泉很高兴,两人谈话中提到了站台的修建和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和方针,邓小平听了表示十分满意。鼓励熊清泉等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抓好机会。

                        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改革的步子要再快一些,再大胆一点,不要怕出错,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离开湖南前,邓小平还开心的与大家合照。

                        列车终于驶入了这次的重点广东,深圳的省委书记见到邓小平很是激动,表示深圳人民期盼这一天已经8年了。

                        邓小平也兴奋的说道,走一走、看一看吧,省委书记李灏担心他的身体,随行人员说道:“小平同志身体不错,也休息的很好,就安排活动吧。”

                        车子走过市区,原来低低矮矮的房子、泥泞不堪的小路,此时已经换了新衣,只见市中心高楼林立,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邓小平很是欣慰,李灏向他汇报了这8年来深圳的经济增长情况,邓小平十分关心外资的比重,李灏也一一向他汇报了一遍。

                        邓小平仔细的听着,随后又说道:“你们做领导的,一定要注重实际调研,切不可脱离实际,凡事都要听专家的意见。”李灏等人表示记下来了。

                        一行人回程时,市领导建议按照原来的路程回去,邓小平风趣的说道:“我不走回头路。”面对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邓小平十分开心,他对深圳的改革与建设做出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他同时也指出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走党的基本方针政策。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十分轻松、活跃,邓小平嘱咐深圳的市领导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干,不能靠讲话、靠写文章改革发展。

                        邓小平一行人来到了中国民俗文化村广场,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身穿各族服饰的青年男女跳着欢快的舞蹈迎接着这位领导人。邓小平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久久没有褪去。

                        他深切的感受到了淳朴的民族风情,与道路两旁等候的人民群众招手致意。在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停下了脚步,邓小平十分关心旅游的发展,看着欢快的新疆舞,心里也非常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邓小平又去了民俗文化村和观赏植物园。在植物园里的邓小平好奇的像个孩子,拉着讲解人员要求他详细介绍介绍这些植物。

                        在一片竹林里,一行人看到了湘妃竹、方竹,邓小平兴致盎然,驻足观赏。植物园的负责人向邓小平讲起了湘妃竹的典故故事,还指出毛主席诗中的斑竹就是指湘妃竹。

                        邓小平说道:“成都也有各种竹子。”在场人员说道:“这里有些竹子就是从成都运来的。”邓小平一听,随即风趣的说道:“这也是知识产权问题啊。”听了邓小平的话,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场面十分融洽。

                        突然,邓小平看到了一棵名为天鹅绒竹芋的植物,邓小平好奇的问道:“它不长芋头吗?”负责人说道:“不长,就是供观赏的一种植物。这种竹芋的叶子有一点毛茸茸的,所以就叫它天鹅绒竹芋。”

                        邓小平还去摸了摸,表示确实很像。在深圳待了很多天,邓小平决定到珠海看一看,一到珠海,邓小平没有休息就开始了视察工作,他一边看一边思考,感受着特区的发展和变化。他对珠海市的市委书记说道:“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啊,一定要快发展,不能等,不能靠,要抓准实际、要讲效益和质量。”

                        听说有市民想见见自己,邓小平也高兴起来:“我一定去。”市领导陪着邓小平来到广场上,此时广场上已经围满了观众,群众差不多有5000到6000人。他们大多数人是到珠海打工的人,还有来珠海观光的游客,也有购物的当地市民。

                        邓小平微笑着向人群中走去,刹那间掌声与欢呼声此次彼伏,人们真诚的欢迎着这位老人,唯恐错过了这次机会人群中激动者甚至留下了眼泪。邓小平心里也感慨万千,新中国的老百姓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怎能不令人感到高兴呢?

                        邓小平很是惦念江西,离开了珠海,又马不停蹄的赶去江西。江西的省委书记毛致用曾经接待过邓小平,再次见到邓小平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十分亲切。邓小平见到他也很开心,问道:“你来江西多久了?”毛致用回答说快4年了。

                        邓小平看着他说道:“江西去年的年景怎么样?”毛致用回答说:“年景还好,农业总产值增长,财政也能够收支平衡。农民的纯收入已达700多元。”邓小平表示很满意,连声表示赞许。看到农民的收入有这么大的提升,邓小平放下心来。

                        邓小平对江西的情况很是了解,他表示,江西的水旱问题还要继续想办法解决,而出现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土保持的不好,那就得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他指出,稳定发展我赞成,但是还要再大胆些,要有胆魄、有雄心,敢于突破现状。

                        此次南方谈话,可以说邓小平始终将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建设贯彻始终。毛致用也说道:“您说的很对,我们这就加快改革的速度。”

                        邓小平的最后一站,选在了上海,他对上海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放心的,他来到上海先后参观了几个重要的企业厂房,当看到企业工厂的现代化设备、机械化生产时,邓小平对这些企业表示了肯定。

                        身体欠佳

                        邓小平对上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信心。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邓小平要回北京的前夕生了一场大病。

                        邓小平的身体一直不错,这也是他为何坚持南下的原因。在退休后他便一直坚持锻炼,他自己也编了一套健身操,这套健身操不仅包括头部运动,还包括下肢的运动。他基本不用医护人员的搀扶就能完成所有的动作。

                        为了邓小平的身体着想,医护人员和家人都劝他戒掉烟酒,邓小平很喜欢抽烟,但是他还是依然戒掉了烟和酒。他也是言出必行,从那以后再也没抽过。

                        在上海身体好转后,他就四处的视察了一遍,看到上海经济有了很大的好转后,他才放下心来。当视察完最后一个地点后,邓小平有些如释重负。就这样,他结束了为期36天的南方谈话。每一个他走过的城市,将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叶旭全等人依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编写的《春天的故事》在历经各种挫折,各种困难后终于与大众见面。这首歌曲一经问世就红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几乎老少妇孺都会唱。

                        人们对这首歌的喜爱,更多的是对邓公的认可、对邓公的尊敬和爱戴,《春天的故事》也获奖无数,成为了代表中国人民心底的声音,更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采。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南方谈话更像是邓公的政治交代。前有“深圳画了一个圈。”后有南方会谈。

                        此次谈话紧紧围绕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铺平了发展的道路。在邓公看来,发展不能等、更不能靠,而是要大胆的前进,将发展的步子迈得再大些。在视察的过程中他还提出在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指导下,解放社会经济。

                        小结

                        至此,南方谈话成为了在中国面临着重大转折点的关头,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世界格局以及中国的自身特点所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为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根本的基调。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无论是经济、思想以及党的建设都应贯穿南方谈话的精神,在当时、现在乃至未来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南方谈话后的中国再次进入了改革的浪潮中,至此,中国走向了富强、民主的道路。正是在改革总设计的引领下,中国焕发了新的生机,改革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也一日千里。

                        还能这么吹?不要脸!

                        • 家园 我没说安邦不难看,你说的对

                          我既不是哪个领导人的粉,也不是哪个领导人的黑。

                          • 家园 现在都是这么捧邓的,我看着恶心。你觉得呢?

                            86年,华莱士问邓公:大陆有何必要统一台湾?邓公的回答堪称经典播报文章

                            南斋孤风

                            2023-06-09 19:05

                            山西

                            历史领域爱好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现如今,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物质及人民生活,可以说有了长足的发展。

                            早已跟过去相比,今非昔比。

                            相信,随着坚持改革开放这条道路不动摇,未来的中国只会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

                            如果说,现如今中国有什么最大的遗憾?

                            想必就是统一问题,即台湾岛的回归问题。

                            台湾的回归问题,现如今已成为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尤其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湾的回归就更加困难。

                            恐怕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台湾还有必要跟大陆统一吗?

                            关于这个问题,198年,伟人邓公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的采访时就回答过,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01

                            “台湾宝岛的回归”

                            很多人说,建国初期,如果不是因为抗美援朝,耽误了解放台湾的计划。

                            并且因为这场战争,中国将美国彻底推向了台湾那一边,否则,台湾早就顺利解放了。

                            不管这个假设成不成立,也不管说当时的时机是否就是最好的机会,台湾没有成功解放确实是留下了一些遗憾,这个遗憾只能通过后期努力去解决。

                            实际上,我国的领导人从来没有忘记过国家统一的问题,只不过当时的时机确实不成熟,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就搁置了起来。

                            加上对岸跟大陆实行“三不”政策,抗拒与大陆沟通,这就使台湾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随着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相继离开,台湾回归的问题,也就落在了第二代领导人肩膀上。

                            即我国的伟大领导人邓公这一辈肩膀上。

                            邓公可以说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巨人,一生经历非凡,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及政治生涯中,积累了非凡的智慧,以及看待、解决国家大事的眼光能力。

                            他老人家提出的天才“一国两制”政策,成功地将香港、澳门相继收回到祖国的怀抱。

                            而且这个政策放到台湾身上,也相当行之有效,可以说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考虑到邓公那时候已经步入老年,所以对于他来说,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的大事。

                            为此,他多次推动这个事情的进展,并且在接触美国人的时候,劝说美国不要阻碍中华民族的一统问题。

                            1986年9月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华莱士,得到了采访邓公的机会。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对话中,华莱士就中美问题、尤其是台湾问题一一采访了邓公。

                            而邓公我们知道,讲话从来不说空话,十分大气、恢弘。

                            曾经邓公在战争年代的下属,秦基伟将军曾经说过:“邓政委说出的话,就像打出的子弹一样”。

                            这句话十分鲜明地概括了邓公的讲话特点。

                            当华莱士问到:“台湾问题有何必要跟大陆统一时?”我们的伟人当时是如何回答的?

                            02

                            “举世瞩目的采访”

                            很多年后,当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里根总统的回忆录中,他详细描写了出访中国与中国领导人邓公的会见。

                            那场会见给里根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使多年后,他也记得当时中国领导人邓公,在谈话时的那种超人的智慧跟胆识。

                            尤其是在谈到台湾问题是时,里根记得邓公希望美国劝说台湾要开放“三通”,增加两岸的交流互动,为以后的一统打下基础。

                            在邓公的一生的非凡经历中,面对西方记者的电视访问,华莱士的这次采访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作为战争年代走出的杰出领导人,邓当时的回答十分精彩,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世界的热议。

                            邓公在采访时,借助这个节目转达了对里根总统及夫人的良好祝愿,并随即就中美问题、台湾问题开始了回答。

                            当华莱士问到“台湾为何一定要同大陆一统时?”邓公是这么回答的。

                            邓说道:“首先,台湾问题是一个关于民族感情的问题,中国人民都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双方都是炎黄子孙,绝不能割裂、分开。”

                            这句话无疑给所有人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外人无权干涉,你美国人自然也不能横加干涉。

                            而且,对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应该回归这个问题,试问谁敢有异议?

                            即使是台湾的国民党,恐怕也不能否认这个问题。

                            接下来,邓说到第二点。

                            台湾如果不回归,那么作为一个岛,以后还不一定会归属谁,保不准会被纳入到其它国家的领土中,历史上也有过台湾被当成殖民地的先例。

                            最后,邓提出了一个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出路,那就是“一国两制”。

                            即台湾回归后可以保持现有的制度、模式不变,继续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两者并不干涉,也不会影响跟美国的关系。

                            可以说,邓对台湾问题的根本及未来的出路都想的很透彻,也说的很明白。

                            如果按照这个设想,台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邓也希望借助于美国人,能够劝说台湾放下偏见,不要搞“三不”那一套,多多接触,慢慢谈。

                            就在采访的下一年,台湾当局就开放了大陆探亲的机会。

                            时隔38年之久后,两岸同胞终于可以见到自己多年未见的亲人,这不能不说是邓公的功劳在起着作用。

                            虽然直到现在,台湾跟大陆依然没有完成统一,但两岸早已恢复了正常的交流往来。

                            彼此的了解更是一清二楚,即使短时间内不会统一,但台湾也不可能从祖国怀抱中分离。

                            至于很多人口中所说的“武力统一台湾”,很多时候都是我国最后的底线。

                            不到万不得已,我想不会有人想要动用这个手段,也希望两岸能够在将来通过和平的方式再次统一。

                • 家园 安邦是多大的规模,其他的算个啥,安邦在这次被收拾之前

                  多么辉煌?而且这些也已经切割完毕了。呵呵呵。

      • 家园 你的回复,建议河里的左派认真读一下
    • 家园 当然啊,这是美国搞国际条约的一个BUG,就是坑国外的

      只能寄希望于美国守信啊,就是大概面的遵守规则,就像韬光养晦时期做的那样,我国也有一帮舔美的满足于美国的这种守信啊。

      但是一旦涉及到了美国的利益,那就没什么好讲得了。

      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2日在新加坡开幕。在2日晚香会开幕晚宴前,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握手的一幕引起外媒和分析人士广泛关注。

        外媒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显示,奥斯汀和李尚福微笑点头、握手致意近10秒。在场的众多官员和记者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场景。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2日晚在一份声明中说,奥斯汀与李尚福在出席香会开幕晚宴时简短交谈并握手,但双方并未展开“实质性交流”。

        声明还说:“(美国)国防部主张与中国保持开放的军方间沟通渠道,并将继续在多个层面寻求有意义的军方间的讨论,以负责任地管理这一关系。”

        据外媒描述,当时是奥斯汀主动上前与李尚福握手。笔者认为,奥斯汀此举有三种可能:

        一是见面礼节。社交媒体上的图片显示,中美防长在晚宴上同桌,奥斯汀通过这次握手向中国新任防长李尚福礼节性致意。

        此外,军人出身的奥斯汀是美国陆军退役上将,曾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这次握手或许也体现了军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二是寻求沟通。美国政府近来密集释放愿与中方加强沟通对话的信号,恢复两国国防部和两军之间的接触对话是美方的优先考量。尽管中方已明确本届香会期间不安排两国防长正式会谈,奥斯汀依然希望借助此次握手再次表达与中国沟通的意愿。

        三是逢场作戏。此次握手发生于香会晚宴开始之前的主会场,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即将发表主旨演讲,现场人头攒动。奥斯汀无疑希望通过这次握手向在场的各国高官和媒体记者传递出美方愿与中国加强沟通、管控危机的信号,对外展现所谓“负责任地处理对华关系”的一面。

        奥斯汀和李尚福的这次握手很快引发媒体和分析人士的关注。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中美防长在香会第一天没有正式会谈,但有友好握手。

       这次握手之所以受到外界关注,一方面是在中美整体关系遭遇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两军关系直接关系到地区甚至全球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与过去几届香会不同,中美防长在本届香会上不安排正式会谈,而有美媒此前炒作称“中国断然拒绝美方缓和关系的善意”。

        关于中方此次为何拒绝中美防长会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这样说:

        “对话不能没有原则,沟通不能没有底线。当前两军交流面临的困难,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一方面口口声声要加强沟通,另一方面又不顾中方关切人为制造障碍,严重破坏两军互信,这不是致力于沟通的应有态度。”

      美国又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中美之间的障碍是什么?

        障碍之一是李尚福仍在美国政府的制裁名单上。

        2018年9月,美国政府依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对时任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的李尚福实施制裁,至今未解除相关制裁。

        在美方这一无理行为尚未纠正的情况下,中方当然无法接受中美防长举行正式会晤的提议。

        美方对李尚福制裁的行为在美国国内也遭到一些非议。甚至连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副助理防长、共和党对华强硬派代表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对此都坦言:

        美国不应制裁大国的重要官员,代价太大,获益太少,这是制裁破坏本国政策活生生的例子。

       障碍之二是美方说一套做一套,近来一系列行径导致两军交流面临困难和挑战。

        去年8月,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中方因此取消了三项涉及中美两军交流的机制作为反制。去年11月,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不久,中美防长在柬埔寨举行会谈,双方认为“两军应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沟通接触,加强危机管控,努力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

        但此后美方以一系列实际行动表明其缺乏与中方沟通交流的诚意:去年12月和今年3月,美国务院批准了4项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今年2月,美方击落失控的中国民用无人飞艇;同月,美方匿名官员表示将增派美军前往台湾协助训练;4月,美方安排蔡英文“过境”并在美从事政治活动。

        此外,美国针对中国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舰机穿越台湾海峡以及抵近侦察活动也毫无收敛。就在5月26日,中国海军编队在南海进行例行性训练期间,美军1架RC-135侦察机蓄意闯入训练区域实施侦察干扰。

       障碍之三是中美在两军沟通、危机管控、建立“护栏”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差异。

        美苏冷战的经验使美国在大国竞争中有较强的危机管控意识。在美方看来,在两国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两军更应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以降低冲突风险。拜登政府因此反复强调应为中美竞争建立“护栏”,而实现两国、两军高层沟通渠道的畅通是“护栏”的基础和前提。

        然而,美国人在讲“护栏”时仅仅执着于通过规则、机制等技术性手段避免出现意外和危机升级。对美国而言,似乎是只要形成操作层面的管控,加上战略层级的沟通,就可实现类似“基于护栏的挑衅”,无需真正回应中方对于美方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利益行径的关切。

        中方对此当然不买账。

        中国理解的“护栏”更多是应建立在政治层面,如核心利益不能触碰。相较于建立“护栏”,中方更多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确轨道。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如果双方走在错误的轨道上,“护栏”只能让双方在反方向上越走越远。

        在中美两军关系发展过程中,双方曾达成过重要共识,也实现过良性互动。例如在2014年,两国曾签署《关于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海军还在2014年和2016年应邀参加环太平洋军演。

        然而,两军关系的发展需要有两国良好的政治氛围作为保障,随着近年来中美整体关系恶化,两军关系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奥斯汀在3日的演讲中,多次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这证明美方依然没有纠正错误言行。

        还是回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的表态:“中方重视发展中美两军关系和开展各层级沟通,事实上两军接触交流并未中断……当前,美方要以实际行动展示诚意、纠正错误,为双方沟通交流创造必要条件和应有氛围。”

      寄希望于做梦啊!!!!

      • 家园 这么说吧,79年能不能促使美国国会通过相关的法律条文?

        当然美国以后反悔这个就另说

        • 家园 恐怕不能

          79年1月1日承认外交关系,2月17日PLA就杀向了河内。3月1日中美互派大使,3月16日PLA撤回家,这不是谈好的头名状又是什么?

          中英香港谈判也是3月开始的,看到中国没继续与越南打下去,苏联也就没对中国动手,英国佬就扯起皮条不愿还香港了。直到1984的4月份中国又发起两山轮战,当年8月2日香港谈判完成。

          站在44年后的今天复盘都不由得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我们就是那想着急于进北约而挑事的乌克兰,只是勃列日涅夫错误地选择了阿富汗,否则中苏打起来美西方连痔疮都能笑掉。

          通宝推:假设,潜望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