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黄家驹30年 -- 达菲

共:💬179 🌺175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时国内摇滚的水准不低,

        在港台的业界粉丝不少,黄家驹有次接受湾湾电视台采访特意把唐朝的梦回唐朝的MTV放出来赞赏一番,还有次大陆记者采访张艾嘉,张说看崔健台湾演出现场前奏一起立马就抽疯了,让记者也吃了一惊。

      • 家园 不很同意,我觉得摇滚是反革命

        纵观革命成功的地方,苏联中国朝鲜越南,似乎没有一家是摇滚气质的。反而是你提到的美国英国直到香港,摇滚耗尽了年轻人的精力,再也无力革命了。以为自我放纵就能开启新时代,却背离了革命最基本的以弱胜强的格局,苦难,隐忍,积蓄力量。

        我倒觉得摇滚和打砸抢烧,零元购一样,属于受压迫阶层有感触,无办法,找不到出路的乱来。

        通宝推:empire2007,曾经是铅笔,journal,绿色蔬菜我的爱,
        • 家园 应该说,摇滚既是革命也是“反”革命

          说它是革命,是因为它是一种发泄的方式,既然是发泄,有时候是淋漓尽致的痛快,有时候就是不满的一种表达方式,于是就有革命的意味,而且摇滚太容易引发群体认同、群体行动,至少能提供革命的“人和”因素。

          说它是“反”革命,也是因为它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因为可以有渠道发泄了,那么在现实中即使有不满,也会在摇滚过程中发泄掉,而不至于到现实生活,现实世界中去发泄(革命)。

          通宝推:闻弦歌,
          • 家园 反革命有两种解释

            反对革命

            反向革命

          • 家园 超过适度范围,还是比较复杂吧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激进主义与音乐》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说明音乐对暴力政治活动家的激进化、强化和激励技巧具有变革性影响。法兰克福机场枪手阿里德-乌卡(Arid Uka)、锡克教寺庙凶手韦德-佩吉(Wade Page)、白人至上主义者马修-黑尔(Matthew Hale)和动物权利活动家沃尔特-邦德(Walter Bond)等人的行为证明,音乐在激进文化中的作用具有严重影响。这些案件提出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即激进组织的成员如何在音乐的影响下产生感情或采取行动。《激进主义与音乐》以访谈、电子邮件通信、音乐会和视频为基础。作为一种 "合理的策略",音乐被 "基地 "组织、锤皮国、基督教认同、国际儿童事工、地球第一组织和素食直边组织的成员充分利用,作为招募和留住成员的工具。但是,正如本书所指出的,音乐的胁迫性使用并不局限于激进文化,在政治宣传、体育赛事和流行音乐中也同样存在。最终,《激进主义与音乐》展示了音乐如何通过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以及音乐如何引发暴力并促成仇恨的意识形态。

            以上引自

            Radicalism and music: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usic cultures of al-Qa’ida, racist skinheads, Christian-affiliated radicals, and eco-animal rights militants

            Jonathan Pieslak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 家园 摇滚的得名由来就是南方黑人的滚床单俚语

          是一种以发泄和反叛为基调的地下音乐流派, 说是反革命算不上,可以算是反体制。

          通宝推:独草,
          • 家园 "反体制“是美国人血液里流动的基因

            那是基于基于美国开国圣典《联邦党人》的精神”Government is evil...“。如果说中国是”儒教文明“国家, 那美国就应该是”联邦党人文明”的国家。不能理解这部巨著, 就不可能理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从这个层面来看美国,这种黑人的发泄和反叛,也就只能停留于发泄和反叛,上升不到“反体制”的级别--那是王阳明的境界,不是李自成张献忠等可以理解的。

            据我有根据的揣测,美国体制内有研究《孙子兵法》的,但没听说有研究王阳明的。同样,中国有研究《海权论的》,但似乎也没有研究《联邦党人的》(章伯钧之类的不算). 这大概也算是某种的对等罢?

        • 家园 我觉得你们说的把摇滚和政治捆如此紧有点过了

          摇滚作为当时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表达内心的感受更直接,音乐表达狂野而不装饰,舞台形象更无所顾忌,龅牙哥穿个裤衩,光着上身就上台,这就是是古人说的“质胜于文则野” ,和年轻人追求个性,摆脱束缚,释放内心的心理很契合,理近似“人不风流枉少年”,要说摇滚的最大特征或本质我觉得用这个“野”字可以表达了。

          通宝推:铁手,翼德,
          • 家园 对,摇滚野,不登大雅之堂

            譬如国家领导人要亲民,表演个节目,唱民歌通俗京剧歌剧都没问题,胡四就唱过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但是唱摇滚就不大可能,有点不着调。

            正如领导下基层,爱劳动作榜样,拿个扫帚打扫卫生算是亲民,挥个锄头上个讲台都行,但是上街拉人要不要办信用卡,那就没见过了。

            • 家园 在咱们看来是这样,

              在西方已经登堂入室了。他们对像影视明星,流行歌手,小说家等“文化人”的看重非同小可,马克龙访华带着舞者安吉拉,福晋和巩俐,靠,巩俐!

              夜愿乐队号称是芬兰的国宝。

              再看看这个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URL=https://m.toutiao.com/is/i6MKsK2/?= 斯汀Sting致敬Bruce Springsteen《The Rising》2009颁奖典礼现场 - 今日头条]斯汀致敬Bruce Springsteen[/URL]

              这是警察乐队主唱斯汀致敬美摇滚歌手brucespringtseen的演出现场,

              坐在布鲁斯斯普里斯汀侧席的是奥巴马夫妇!,这是什么造型:一曲傲王侯啊

        • 家园 革命不成功这锅可不敢让音乐来背

          要不然文革失败都怪样板戏搞三突出,误导了广大群众对于革命复杂性的认识

        • 家园 音乐可以是靡靡之音,也可以是行动的号角

          个人做细节处理比较弱,容易向下,需要坚强的意志。

          集体创作有时过强,平衡不易。

          堵和假疏真噪结合,万马齐喑。很多爱好者听老歌,可见一斑。

        • 家园 概念混淆了

          第一, 中国大陆的摇滚跟英美这些地方不是一种东西,第一世界摇滚和第三世界摇滚是两种属性,中国摇滚更接近于拉美革命,格瓦拉那一脉的,欧美摇滚起源是嬉皮士垮掉一代,中国是第三世界革命解放的一部分。

          第二,苏联是革命失败的地方,西方摇滚和垮掉一代很重要的一个共谋就是反越战,所以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摇滚也有部分是共通的,包括八十年代的世界和平年和拯救非洲义演,对第三世界都非常同情,至于革命OR摇滚最终是为了其他做了嫁衣裳,那是消费世界的通病。

          第三,香港没有摇滚,beyond也不算摇滚,曲风相似,内核完全不一样。说是摇滚cosplay有点像,当年94红磡大陆摇滚去香港演出,是可以跟四大天王叫板的。不过之后就衰落了。

        • 家园 我还没有讲完,我也你同意你讲的意思。

          其实窦唯讲过一句话,摇滚误国 。摇滚是可以被利用的也的确是这样干的,我是深刻认同的, 但是我上面讲的是摇滚乐嘛,实际上摇滚是跟年轻挂钩的,年轻时就那样,上了年纪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就像中国当初觉得异国文化好新鲜一样,等自己搞的时候发现也就那么一回事,我其实就是讲的时代已经转变了,中国各方面都在觉醒。

      • 家园 如果当时你在粤语区,应该记得那个历史背景。

        罗大佑的皇后大道东,beyond 的光辉岁月是同一题材。时光过去渐渐洗清。里面的借喻暗喻很明显 当时大家是知道的,“人民如潮涌”“残留的躯壳”现在洗干净了。粤语区不只是国内,当时国外也传唱高。90、91年港街上是什么气氛。我们在深圳是直接可以收看港台电视节目的(就是有时信号不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