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共和国首张烈士证,为何颁给了他? -- 忘情

共:💬30 🌺434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共和国首张烈士证,为何颁给了他?

    作者:忘情

    1952年8月3日,毛主席将编号为“中共字第0001号”的新中国首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签发给了段德昌。

    1955年,彭德怀和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向毛主席汇报授衔筹备情况。当彭德怀谈到段德昌时,毛主席竟潸然泪下,汇报不得不中断,改日进行。

    革命烈士千千万,为何段德昌能荣膺“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殊荣?我军英年早逝的将领灿若星河,毛主席为何对段德昌念念不忘?

    01 革命先锋

    1904年8月19日,段德昌出生于湖南省南县九都山九屋厂。1921年3月,毛泽东以湖南督学的身份到南县第一高等小学考察,和在此就读的段德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这个聪明好学、胸怀远大报负的进步青年,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年,毛泽东给段德昌写信,建议他到省城长沙读书,以便更好地投身革命。段德昌考入长沙中华圣公会雅各中学后,参加了毛泽东、易礼容等人创办的“文化书社”,并经常去毛泽东的寓所聆听教诲,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

    1924年,段德昌与何长工等人一起创办华容新华学校,并出任校董会副主任兼英文老师。1925年春,段德昌调到南县第一国民小学担任英文老师。期间他大量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进一步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段德昌和其他进步青年一同发起组织了“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经常到县城沿河码头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货。1925年6月,段德昌加入了共青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段德昌就被党组织选派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段德昌的文化功底好,在黄埔学习期间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当时虽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黄埔军校内左右两派斗争却异常激烈。身为共产党员的段德昌很快成为了左派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经常与右翼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段德昌在指责蒋介石叛变革命、沦为新军阀的公开信上签了名,结果被蒋介石关了禁闭。

    非常欣赏段德昌才华的蒋介石为拉拢他,曾亲自出面作他的“感化”工作,结果被段德昌呛得颜面尽失:“我为国民革命来军校学习,向校长提意见是为了国民革命快点成功,何罪之有?要关就关,欲除就除,没有什么罪可认!”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下令开除段德昌的学籍。

    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非常欣赏段德昌的才能和气节,推荐他到毛泽东、李富春等人主办的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

    段德昌从讲习班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任第8军第5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和第1师政治部秘书长兼《北伐周报》主编等职。北伐初期,段德昌在士兵和群众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攻克醴陵、进占平江及汀泗桥战斗中,他带领宣传科全体人员深入前线,为部队组织担架,送水送饭,进行战地宣传鼓动,被群众誉为“铁科长”。时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签署对段德昌的表扬通报时,曾对身边的心腹感叹:“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像段德昌这样有才能的人都跟着共产党跑?”

    02 为彭引路

    1926年北伐军血战武昌时,段德昌带兵攻击南门,十多天不下火线,令时任第8军第1团第1营营长的彭德怀钦佩不已。不嫖不赌、不喝兵血、不抽大烟、善与士兵打成一片且作战异常骁勇,在一众旧军官中显得卓尔不群的彭德怀,也引起了段德昌的注意。

    有一次追歼逃敌,段、彭二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一见如故,在玉泉山关帝庙里彻夜长谈。彭德怀问:“共产党员打仗为什么那么勇敢?”段德昌答:“勇敢是来自他们的理想。”彭接着问:“什么理想?”段答:“共产主义理想。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为全国工人农民谋福利!共产党,就是要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党。”一席话让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彭德怀胸中豁然开朗,从此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发动 “马日事变”,大肆屠杀工农。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段德昌秘密转移到贺龙任军长的第20军,担任第3师教导团政治指导员。不久,段德昌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途中被强敌打散后,段德昌化装潜回湖北,后奉湖北省委指示前往鄂西从事农运工作。

    1927年9月,根据中共湖南、湖北省委制定的“两湖暴动”计划,中共鄂中特委和鄂西特委决定联合发动鄂中公(安)江(陵)地区秋收暴动。段德昌在战斗中受伤后,奉上级指示秘密回到家乡湖南南县养伤。

    此时,已升任独立5师1团代理团长的彭德怀正率部驻防南县。他听说段德昌回到了家乡养伤,立即派军医为段医治。段德昌了解到彭德怀在大革命失败后始终站在工农群众立场上,拒绝与反动派同流合污,心下也非常佩服。二人见面后进行了推心置腹地长谈。段德昌全面分析了形势,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被反动派的屠杀吓倒,会汲取教训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在军队中培养力量,应认真细致地逐步开展工作,扩大革命基础,不要急于举旗。等条件成熟时,再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迟。段德昌将《通俗资本论》和《无产阶级哲学说》送给彭德怀,叮嘱他要好好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并强调“共产党永远是要革命的,但如果把每个共产党员都理想化,那也是不合实际的。就算看到个别坏现象,也不要失望。”

    彭德怀对这次长谈永生难忘。他在晚年回忆道:“我当时听了他那番话,印象是多么深刻!”“觉得身上增加了不少力量,改变了‘马日事变’后的孤立感;觉得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就是同人民群众取得了联系,也就有了依靠似的。”在段德昌与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的介绍下,彭德怀于1928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此一生,彭德怀始终把段德昌当作是自己的革命引路人。每次填写干部履历表时,彭德怀都要在入党介绍人一栏中端端正正地写上段德昌的名字。

    03 创建苏区

    1927年11月,段德昌伤愈后赴湖北公安任县委书记。1928年春节前夕,段德昌组织队伍奇袭团防局,乘势占领公安县城,处决了劣迹昭彰的土豪劣绅40余人,释放了在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还将没收的粮食、钱财分给贫苦农民,史称“公安暴动”。

    段德昌用夺取来的枪支弹药组建起了公安县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从此点燃了荆江地区的革命烽火。不久,敌人发起反扑,段德昌率领游击大队撤出公安县城,转战到洪湖地区,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洪湖游击队。身为队长的段德昌对游击队员们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并着手创建根据地。1929年2月,段德昌被增补为鄂西特委委员,出任扩编后的洪湖游击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他指挥部队奇袭毛家口、歼灭团防局、巧打保安团、夜袭峰口镇、飞兵夺仙桃,打出了赫赫威名,令敌人闻风丧胆。洪湖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不断扩大。

    1929年7月,鄂西特委将各路游击大队合编为鄂西游击总队,段德昌担任参谋长。不久,周逸群主动让贤,由段德昌接任游击总队长。蒋桂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谭道源、岳维峻部再度前来“围剿”。段德昌指挥所部避敌锐气,声东击西,在赤卫队和群众配合下日夜骚扰敌人。当年10月,段德昌抓住战机,在洪湖聂家岭一举击溃国民党正规军1个团,后又连续取得了三官殿、杨树峰和谢仁口战斗的胜利,逐步恢复并扩大了洪湖根据地。当年年底,根据地已扩大到江陵、石首、监利、沔阳的大部分地区。

    在与强敌的作战中,段德昌总结实战经验,提出了“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战术原则,这与同一时期毛主席总结提炼出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有异曲同工之妙。

    1929年l2月,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1师,由段德昌任师长。1930年2月5日,独立第1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段德昌任该军第1纵队纵队长。红6军成立后经过3个月作战,先后攻克龙湾、熊口、老新口、张金河、新沟嘴、渔阳镇、潜江、郝穴、观音寺、藕池、石首、调弦口等城镇,打得鄂西地区的国民党军和团防武装闻风丧胆,并将江陵、石首、监利、沔阳、潜江等县的根据地基本连成了一片。1930年4月,在石首调弦口召开了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洪湖苏区宣告诞生。

    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上,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并称为三大苏区。其中,湘鄂西苏区由湘鄂边、洪湖、襄枣宜、巴兴归四块苏区组成。洪湖苏区是其中面积最大、最巩固的一块。在创建洪湖苏区的过程中,段德昌贡献良多。

    04 砥砺前行

    1930年4月,段德昌率部东征,连克沔阳城、仙桃镇、系马口、汉川城,兵锋直逼武汉附近的蔡甸。回师途中又连夺峰口、郝穴等地。武汉的一家报纸哀叹:“江汉平原匪患日甚,匪首段德昌再起,彼用兵如神,我军不力,一再败北,自此无宁日矣。”

    红6军回到鄂西后,段德昌即奉命潜往上海,代表红6军参加了5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大会。会上,他对李立三提出的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左”倾盲动主义主张很不以为然,挥笔写下了《鄂西游击的经过及其现状》。在文中,段德昌对洪湖地区游击战争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委婉地表达自己对“立三路线”的不同意见。

    1930年6月,返回洪湖苏区的段德昌率部南渡长江,于7月4日和贺龙领导的红4军会师。此后,两军合编为红2军团,段德昌任红17师师长,不久又升任红6军军长。他率部在监、沔一带消灭了反动武装“白极会”,巩固和扩大了洪湖根据地。

    1930年9月,“立三路线”的执行者强令红2军团南下攻打长沙,结果部队损失惨重,洪湖苏区也几乎丧失殆尽。坚决主张回师洪湖、恢复苏区的段德昌被贬为湘鄂西联县政府赤卫队总队长。

    忍辱负重的段德昌回到洪湖后,将在战斗中失散的近千名战士整编为红军独立团,誓为夺回洪湖、再创根据地而战斗。在1931年春的两次反“围剿”斗争中,他领导独立团和赤卫队,采取“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不胜不打”的游击战术,伺机将敌人各个击破,先后四克朱河,两占峰口,又在余埠、沙岗、普济观等地连战告捷,使敌军疲于奔命。不仅恢复了洪湖苏区,而且部队发展到2000 多人,成为湘鄂西地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支红色劲旅。

    1931年3月,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夏曦来到湘鄂西,出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和湘鄂军委分会主席。上任伊始,他将红2军团缩编为红3军,下辖7、8、9三个师。其中第9师由段德昌领导的独立团升编而来。在无人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夏曦不得不同意让段德昌出任第9师师长。

    1931年1月,段德昌指挥红9师用“围点打援”战法,在龙王集全歼敌第12混成旅,生俘旅长张联华以下4000余人,缴获步枪3000余支、迫击炮2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军装1万套。红军还用缴获的战马新建了1个骑兵团。

    1932年3月,面对敌军兵分三路分进合击,段德昌集中优势兵力,用火牛阵大破敌144旅李家场防线,将该旅全歼,俘敌旅长以下2000多人,缴获枪支3000余支,同时还击溃敌142旅,使敌人切断新、老苏区联系的图谋彻底破产,史称“文家墩大捷”。此战后,根据地群众尊称段德昌为“火龙将军”。“有贺不倒,无段不胜”成了湘鄂西的新民谚。

    从1932年4月开始,夏曦在苏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肃反”运动,许多久经斗争考验、为革命出生入死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红军指战员被打成“改组派”,一批批被抓、被杀。一时间,苏区和红军元气大伤,人心惶惶,在强敌进攻下连遭败绩,最终丧失了洪湖苏区。被迫转移到湘鄂边区的红军主力由2万多人锐减至3000余人。生性刚直的段德昌对夏曦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多次在会上拍案而起,从而遭到夏曦忌恨。

    05 蒙冤牺牲

    1933年3月2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巴东县的金果坪召开会议,检讨洪湖苏区和湘鄂西根据地斗争失败的原因,研究今后的行动方向。赴会前,段德昌对爱人刘淑云说:“夏要继续杀人,我反对,他杀的全是我们党的精华。”

    果然,夏曦在会议发言中非但不检讨自己在丢失洪湖苏区问题上应负的责任,反而认为湘鄂西苏区斗争的失败是由于杀“改组派”不彻底,还要更深入、更彻底地开展“肃反”,并提出解散湘鄂西共产党,取消红军中的全部党组织等错误主张。

    段德昌在会上作了与之针锋相对的发言,坚决反对夏曦继续搞“肃反”,坚决反对取消湘鄂西共产党和红军的各级党组织,坚决反对开展所谓对苏维埃政权“罪恶”的控诉运动,并明确提出洪湖根据地的丧失,主要是由夏曦搞的“肃反”和他坚持的错误军事路线所造成的。他愤怒地质问夏曦:“你谁都不相信了,连党你也不相信了。你把红军搞完了,苏区搞光了,你是革命的功臣还是革命的罪人?”

    1933年5月1日下午,夏曦在巴东县金果坪附近的江家村召开所谓的“公审大会”,宣布段德昌犯有阴谋分裂红军、企图搞反革命暴动、迫害群众等3条莫须有的“罪状”,并当场对段德昌执行死刑。

    段德昌面无俱色,对在场的干部群众慷慨陈辞:“共产党人砍脑壳也要讲真话,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要打回洪湖去,不要忘记了洪湖人民。红军要赶快恢复党的组织,没有党的领导,红军寸步难行。肃反肃到德昌止,再也不要自相残杀了!在全国胜利的那一天,希望红军能回到我的家乡,转告我的亲属:我段德昌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没有给洪湖人民丢脸,历史将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临刑前,段德昌提出的最后要求是:“如今红3军子弹极缺。杀我时,不要用子弹,子弹留给敌人。对我,刀砍、火烧都可以!” 段德昌牺牲后,群众含泪掩埋了他的遗体,并在坟前栽下了代表他年龄的29颗青松。洪湖苏区许多乡亲在祠堂或庙宇中供上“火龙”牌位,以纪念这位洪湖苏区的创建功臣。

    正如段德昌所预言的那样,历史是公正的,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1945年4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会上,任弼时详细介绍了段德昌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事迹。同志们听后都非常难过、非常感动。毛主席郑重提议为段德昌平反。6月17日,段德昌等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及七大全体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出席。毛主席担任主祭并敬献挽词:“死难烈士万岁”。

    1953年1月,段德昌的遗骸被迁葬于鹤峰下坪,1962年再迁至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1983年5月,段德昌烈士蒙难50周年之际,湖南南县人民在县城郊区修建了段德昌烈士纪念碑。何长工同志题词:“段德昌烈士永垂不朽”。1989年,段德昌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3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段德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通宝推:紫梁,阴霾信仰,青青的蓝,死扛着,不远攸高,独立寒秋HK,桥上,大胖子,红军迷,四四方方,nettman,真离,黄序,踢细胞,
    • 家园 本文在【2021年11月22日 07:08】已发表于其他网站

      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中共字第0001号!新中国首张烈士证,为何颁给了他?

      我记得 @铁手 鼓励原创。这个不仅不是西西河原创,也不是新文章,为什么不能给一个初始发表的链接,而要全文复制呢?这不是什么敏感话题,不存在外部链接很容易被删除失效的问题。而且即使转载,附上原发表的网址也是基本礼貌吧。

      以前觉得你创作能力很强,每天差不多两条长篇巨作。但是如果都是复制粘贴,就 ......

      • 家园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14日《瞭望智库》公众号

        链接在此

        https://mp.weixin.qq.com/s/AEj3aBqvEc_16onzUUj6KA

        发出8天后,才被你所列出的所谓中国共产党网转抄,而且没有标注作者,这实该打屁股了。至于我姓氏名谁,这不是秘密,老河友们都清楚。07年至09年发表在河里的文章里,我多次半公开过我的真名实姓。

        这篇被你指证为复制粘贴的文章写作背景,是当年新华社为庆祝建党百年,列了一个十一人的党史上宣传不多的早期英烈名单,在作者群里询问谁能写,我一个人把这个系列给包圆了。

        我现在以写作为生,除了单位上的写作任务外,我每年在军刊上发表的文章超70篇,在各种公众号上发的另算。我已经有8、9年没上西西河了,这次意外回来,每天捡过去几年写成的文章发表不是啥难事。

        至于你以为啥的,我并不在意。因为我无需而且也不在意得到你的认可。但是既然你未经调查就公开指证我复制粘贴,那我只能以事实回应了。这实际上并非回应你个人,而是给广大河友们看的。看你注册日期,是新来的吧?像你这样的“重大发现”,若谨慎点的话你应该私下用信箱向铁手提出疑问。

        通宝推:真理,紫梁,中关村88楼,大眼,dfindy,exprade,葡萄干,桥上,qq97,newbird,chuchong,
        • 家园 直接发帖指出,才叫光明磊落

          【私下用信箱向铁手提出疑问】这种小人暗戳戳告密的行径,我做不来。

          我看你的意思,你是说这些文章,都是你(【忘情】这个ID背后的自然人)在其他地方发表了之后,现在重新在西西河贴出来的。我说你复制粘贴,没有冤枉你。你给的链接,文章题首写的是 【原创】 库叔说,瞭望智库。文末又提及本文为瞭望智库与王正兴合作文章。其实你本人姓 库 还是 王 ,或者都不是,都是笔名,我不是老网友我不知道也无意探究,只要你说明 西西河的【忘情】和 xxx 是一个人,就足以避免误会。

          我不知道你第一次发表有没有收钱,即使没有收钱,这次转贴标出首次发布的出处、时间,也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多数学术文章投稿都不挣钱,但是本人公开转载,列出首次发表出处也是必须的。这还是首次发表版权方允许的前提下,很多时候还只能给链接,不允许给全文。鞋匠做了一双鞋,不管是卖了还是送人,鞋都不再是自己的了。当然文章不是鞋,有其特殊性。你的行为,算不算和西西河鼓励原创违背,触犯河规第一条【纯粹文摘】,只能由现任铁手来定。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你主贴贴出的时候,就把【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14日:《瞭望智库》公众号】附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更加得体,防患于未然。既避免我这样的阅读面不宽的读者误会,也对接受首发的单位足够尊重。虽然你浪费一点点时间,但是并不降低你本人的创作声誉,反而让你更受人敬佩。

          我现在才回复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被禁言了。

          • 家园 建议铁手罚他挖三个月的河泥。原创多发这事儿,以晨枫为甚,

            大家并没觉得是什么事儿。反而能比其他地方更方便看到一些好文章。

            挖三个月河泥后知道河里这些ID的来龙去脉深浅高矮就不会动辄小报告要么明文指出了。

          • 家园 这人怎么回事?还一幅理直气壮的样子。

            搞错了事情,道个歉不会吗?还理直气壮的,搞笑呢。

          • 家园 既然是误会

            认个错就翻篇了,多大点事儿啊

            非得强词夺理吹毛求疵,岂不是更下不来台

          • 家园 煮熟的鸭子就剩嘴硬了

            你居然将自己没有深入调查,甚至谈不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所列出的共产党网的转载并未写作者是谁,也就是说,即便我不回你的贴,即便我不贴出真正的首发链接,你也无法确定共产党网上的那篇是否是我本人写的)的情况下,贸然公开嚷嚷指责我的冒失行为称作“光明磊落”?而将与版主私信沟通交流称作“小人暗戳戳告密”?当真是笑死人了。我个人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阁下偏执,二是阁下历来是理不直却气壮,明知自己不占理,却还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嘴硬,结果只能是丢更大的脸。

            你看到了瞭望智库题头的“库叔说”,看到了文末所注的与王正兴合作,说明你完整看完了那个链接的原文,但却刻意回避或者说选择性不提人家瞭望智库在例行的开场白之下,在正文之前明确标注了作者姓名及责任编辑姓名。然后在那里扯东扯西,扯什么姓库姓王,妄图混淆是非。

            西西河鼓励原创不假,但关于原创,最新的第7版《新华字典》里给出的解释是“最早创作;首创“,而与之相近的一个词”原创性“,同一本字典里给出的解释是”作品等具有的首先创作或创造而非抄袭或模仿的性质“。而你呢,却又在偷换概念,妄图将”原创“与”首发“混为一潭,还拉大旗作虎皮用河规说事,当真是怡笑大方。难不成我自己写的文章,只要有平台发出来,我再次发出来它居然就不是我的原创了?你口口声声河规,麻烦你找一下哪条河规说过”鼓励首发“。明明是你自己的不是,却还装模作样地教训没有过错的别人要如何如何,说穿了,这不就是时下小仙女们那套”虽然这件事上我理亏,但难道你自己就一点错也没有吗?“”抛开事实不谈。。。。。。“之类的逻辑吗?难道你当真是小仙女?

            哈哈哈

            看看你的指责贴收了多少花,多少草。就知道河友们是怎么看你这种行为逻辑的。像你这样的被禁言,不奇怪。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西西河鼓励的原创就是强调首发吧,而不是把自己写的老文章转帖过

              西西河鼓励原创不假,但关于原创,最新的第7版《新华字典》里给出的解释是“最早创作;首创“,而与之相近的一个词”原创性“,同一本字典里给出的解释是”作品等具有的首先创作或创造而非抄袭或模仿的性质“。

              按照你说的,但关于原创,最新的第7版《新华字典》里给出的解释是“最早创作;首创“,把原创理解成首发也未尝不可。

              说点您不喜欢听的,您加上原创标签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是几年前发表的,绝大多数在网上都转过多次,再转帖这么一遍,又不加注解,除了你自己清楚,很多人不会清楚网上那些文章是您原创的。毕竟那些文章的作者署名可不是忘情。

              个人建议,这些文章转帖过来,用“老文新发”的标签更合适。如果要特意注明是原创,也可以在文章后面注明原创,如能标上首发在什么地方更好了。直接这么在文章标题前面写原创,确实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在西西河首发的。

              通宝推:疾走他乡爱故乡,
              • 家园 这真是笑话兼强辞夺理呀

                强行将原创与首发划等号,真是笑死人了。

                我的原创文字就是我的原创文字 ,这个客观 存在绝对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任何改变。其他平台转我的文章而不标注作者是谁,这绝对不是我的过错,也不是你强辞夺理的理由。

                我呢,还就继续坚持将我发在河里的文字标注为原创。你要是觉得不爽,不妥可以不看,我也没求你进来看。你还可以向铁手举报,这完全是你个人的自由。但即便是你再怎么嚷嚷,再怎么举报,我都会将你的个人意见和看法当空气。

                通宝推:林三,紫梁,吃土的蚯蚓,qq97,冬晓,起于青萍之末,dfindy,秦波仁者,newbird,
        • 家园 李逵被当成李鬼了……

          不在意就好。

    • 家园 夏曦

      夏曦(1901年8月17日-1936年2月),字蔓伯(也作曼伯),化名:劳侠、家瑞。出生于湖南益阳桃花江镇杨家坳。早年参加新民学会,192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益阳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担任过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五届、六届中央委员。

      1936年2月,在长征途中不幸牺牲于贵州毕节七星关,是红军长征途中所任职务最高的罹难者。

      不知为什么,感觉照片有一丁点儿象每天新闻联播里的第一主角年轻时候。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家园 80年代有老电影路漫漫,唐国强演程康

      有人说,程康的主要原型是黄攻略和段德昌,部分糅合了滕代远。

      • 家园 80年代的电影造假明显,很多说法都完全矛盾/也给寄意寒星

        最明显的就是林彪搞死贺老总的电影,名字叫啥忘了。其实根本就是周总理的安排,因为黄克诚要改变自己的待遇,还需要写信给林彪,通过林彪向领导申请改善自己的待遇,这是很有意思的,林彪的上级是谁?毛主席吗?毛主席根本不负责老干管理系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5DPRNRE0552J8VX.html

        1968年黄克诚被轮番审讯,偷偷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请你考虑一下

        也给@寄意寒星

        河友。

        你说贺龙回到家乡是周总或者中央的安排,呵呵,那是吗?其实就是南昌起义失败了,贺龙离开了队伍,这当然不是错误,周总理回中央汇报也没有问题。

        但是还吹成英明神武就不地道了,也算是中央的安排,但是,组织性就实在存疑了,这话只是周总理构建的一个所谓的脑补罢了。不信,继续看,你说王炳南是贺龙的铁杆,呵呵,似乎是事实,这个可以从王炳南的简历中看出一些门道。

        王炳南,1892年5月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白族农民家庭,由于家贫,少年时代就开始种田务农,挑煤卖钱,养家糊口。1919年,他毅然参加贺龙组建的农民武装,投身革命。

        他作战勇敢,北伐战争中担任第二十军第五团营长、代理团长。

        大革命失败后,他跟随共产党搞革命武装斗争,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转战失利后,他回到家乡,拉起500多人的队伍,继续革命斗争。

        当贺龙、周逸群等人回到桑植洪家关重整旗鼓开展湘西斗争时,王炳南闻讯大喜,立即将自己掌握的队伍全部交给贺龙指挥,加上其他队伍也纷纷来投,使贺龙很快集结了一支拥有700支枪、3000多人的队伍,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

        王炳南被任命为大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在党的队伍内的革命战斗生涯。桑植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连战失利,队伍大部溃散,王炳南坚定不移,紧跟贺龙坚持斗争,他还回到桑植拉起一批人马参加贺龙的队伍。艰难转战中的贺龙得到他的鼎力支持,十分高兴,称赞他干得好,并指示他继续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发展党员,开展农民运动,培养骨干力量,迎接新的斗争。

        1928年6月,他随贺龙率工农革命军从鹤峰回师桑植,歼敌1个连,活捉敌旅参谋长,缴获一批军用物资,壮大了革命力量。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成立,很快发展到1500多人,贺龙任军长,王炳南任大队长、第一路指挥,协助贺龙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贺龙率工农革命军进击石门县,策应石门南乡暴动,牵制敌人对湘东红军的包围。王炳南奉命作为前锋,突击敌人防守泥沙的保安队。与保安队狭路相逢时,他佯称是团防局的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一举缴获30多支枪。

        这时石门暴动已失败,工农革命军迎战敌人重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在这一带活动,并且游击于湘鄂边区的松滋、澧县,镇压土豪劣绅,收缴团防枪支弹药,恢复革命地方组织,扩大土地革命的影响。

        贺龙率军进至石门北乡磨市、渫阳,在大堰、王家厂一带遭到国民党军李云杰教导师的袭击,由于石首县委军事部长叛变投敌,致工农革命军陷入敌人包围,战斗打得很激烈。

        部队损失很大,军参谋长黄鳌英勇牺牲,师长贺锦斋也不幸阵亡。

        工农革命军不得不返回桑植、鹤峰边界休整,王炳南协助贺龙安定人心、鼓舞士气,做了大量工作。王炳南一面果断处理滕树云、朱炳章阴谋拖枪投敌事件,一面联系贺龙的大姐贺英为部队输送一批军需品。他还设法安置了伤病员和家属,减少了部队的后顾之忧。经过整顿和精减,部队共91人、72支枪,这部分人员是在几起几落中锻炼出来的精兵强将,可以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为以后的扩军发展提供了干部基础。

        从这篇歌颂王炳南同志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王炳南是贺龙20军的部下,贺龙回到家乡时,没有一兵一卒,是收拢了王炳南和贺锦斋的部队,众所周知,贺锦斋是先回家乡的,贺龙则是跟随20军继续战斗直到失败。

        贺龙回到家乡后,虽然是队伍扩大了,但是胜利却很少,黄鳌和贺锦斋的牺牲就是我说的逃亡溃散时期,战死的贺龙部署,溃散的是红军战士,那时应该叫工农革命军(联合)战士,更像是工人党军(军队起义旧部)和农军的联合(联盟)体。

        资料说是贺龙和周逸群共同回到家乡,其实周逸群和贺龙根本就是两批人汇合的,由于贺龙的独立自主性,这也是有意思的,所以他和周逸群是有隔阂的,根本不像传说的那么关系密切,甚至有人怀疑周逸群的牺牲和贺龙有关系。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任第20军第3师师长,率部参加瑞金、会昌等战斗。曾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起义军在广州潮汕地区失利后辗转到上海。

        1928年1月,周逸群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途中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

        1928年3月上旬到达湘西桑植洪家关,与贺龙一起组织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

        起义受挫后转往石首,重建中共鄂西特委,任书记。

        他统一鄂西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在洪湖、白露湖和华容东山一带开辟了若干块游击根据地。

        这里就写得很明显,周逸群经过潮汕到上海,去的湘鄂西。贺龙是直接回了家乡,怎么能一样呢?

        桑植暴动失败后,周逸群和贺龙分开了,有了自己的队伍和根据地。

        1930年2月,周逸群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兼任政治委员,与军长旷继勋率部连克潜江、郝穴、调弦口等城镇。

        1930年4月主持召开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

        1930年7月率红6军与红4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红2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

        这里提到了红六军,贺龙是湘鄂西红四军,这是两个系统,至于最后说他和贺龙创建了洪湖,也就是呵呵呵了,洪湖就是洪湖,湘鄂西就是湘鄂西,虽然说贺老总占有了湘鄂西,但是,历史不能改变。不管怎么说,贺龙和其他部队的分歧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所谓农民军,就是兴盛的时候无边无沿,一旦遭受挫折,就瞬间崩溃,从贺龙部队的历史发展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同时前边资料也写得很清楚,贺龙不是战斗胜利擅长。

        你把湘鄂西的党务系统算成贺龙的部署,亲密战友,你觉得合适吗?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里面是湘鄂西地方党委、贺龙部红四军,段德昌红六军系统互相的协调问题。然后又来了夏曦的空降书记。同时还有立三路线(邓中夏)向王明路线(夏曦),周总路线(结合了自己和王明的,还是夏曦?)的过渡问题。

        你说肃反是姜琦,呵呵呵,这个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各地红军肃反系统确实是很厉害,但是他们和空降书记是互相配合的,重要的是向中央肃反(政治保卫)中心负责的,红军肃反系统是垂直领导的,虽然说不能完全做到中央指挥,但是起码是大部分执行上海中央的意图的。

        后来红四的周纯全确实跟随张国焘了,但是一开始也是上海的指挥。

        1927年11月,周纯全参加黄麻起义,选为县农民政府委员。

        1928年任中共京汉铁路南段特委委员和信阳县委书记[2] 。

        1929年11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

        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省工会委员长[3] 。

        1931年7月,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

        中央苏区是邓发。

        而有了组织的红军确实不同,这也是我一直承认和赞美的红军,共产党组织系统的原因,但是,光有组织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远远不够,从前面的资料来看,我们也看不到贺龙在组织系统的优秀能力。因此,领导人个人能力的高低是要见真章的,其实我对你是否真的赞美共产党,是有一些怀疑的。我不太明白你追随主流忽视那么多事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是只是为了反对我的看法而反对,呵呵。正如我以前所说,你要显示自己的复杂,这是无所谓的,就不要在另一方面伪装纯真,你觉得我的质疑合理吗?

        比如,你的所谓贺龙奉命开辟根据地说,你自己觉得合理吗?湘鄂西和洪湖的区别,你是故意装不知道的吧?我说在最开始,贺龙确实带有更多的中国传统农民军特点,有任何不对吗?朱德南昌起义残部在湘南起义的烧杀抢掠你是否认为不存在?无论是贺龙部还是朱德部都是在战斗中成长,这有什么奇怪的吗?难道红军(工农革命军)一开始就成熟伟大了吗?忘情的很多文章都有意无意的指向了这些,直到三湾改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束缚了农民军习性,这点你是真不懂吗?

        1930年2月5日,按照鄂西特委的指示,鄂西中央独立师1、2纵队于监利汪家桥会师改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

        军长孙德清(继由旷继勋任),政委由周逸群兼任。

        红六军下辖3个纵队:

        一纵司令员段德昌,政治委员王鹤;

        二纵司令员段玉林,政治委员许光达;

        三纵是由当地“神兵”改编的,特委派任司令员,全纵队共有3000余人,因在长阳游击交通不畅,与军部联系较少。

        红六军还组织了党的前委,正式委员7人:孙德清、段玉林、段德昌、徐昌贤、张传贤、王鹤以及中央派来负责军队党务工作的一位同志;后补委员3人:许光达、李子扬、王一鸣。

        5月,两纵队扩编为红十六、十七师,第十六师师长王一鸣、政治委员王鹤;第十七师师长许光达、政治委员李剑如。

        1930年7月,湘鄂边地区的红军贺龙第4军,在湖北省公安县城(今南平)与洪湖地区的红6军会师组成红军第2军团,红军第4军(缩编)改称红军第2军,军团长贺龙兼军长,朱勉之任政治委员。所属部队改编为第4师,一部编为军团警卫团。

        9月,孙德清任军长。

        10~12月,随红2军团渡过长江南下进行南征作战。后因国民党军重兵围攻,作战受挫。

        1931年3月,红2军团(再次)缩编为红3军。红2军和军团警卫团缩编为第7师。

        湘鄂边党史界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战史》(以下简称《战史》)在这个问题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因为无论工农革命军还是红四军,都是贺龙在湘鄂边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贺龙都任军长,主要活动也都在湘鄂西范围内,但因牵涉到党史、军史对这次改编的记载和表述,时有含混和矛盾的地方,就不能不作出更加明确的认定和更加具体的考证。而且我一直认识到,作为一个地方的党史工作者,有责任在比较熟悉本土情况的条件下,对一些相关重大事件进行实地的调查考证,在取得丰富证据资料的前提下,为中央、省级党史部门提供资料和有根据的论辩,丰富相关党史的内容,纠正某些不够准确的记述。

        980年8月出版的《辞海》第1421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条目中记载:“1929年3月,湘鄂西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进行改编,也称红四军。”1979年12月出版的《回忆贺龙》第100页,刊载了长期跟随贺龙的谷志标的回忆,他介绍说:“1929年春天,(前委)派出的与党联系的交通员都先后回来了。鄂西特委周逸群在来信中传达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经验……在此基础上整编部队,将工农革命军改编为红四军。”张德1984年撰写回忆文章《湘鄂西红四军的十一次整编》对此记述更为详细:“榨坪(即柘坪,杜家村附近的村子—引者)第四次整编,红四军成立。1929年元月中旬,我军退出鹤峰县城,移师湘鄂边的红土坪、堰垭和榨坪一带游击。二月初,根据中央指示,在榨坪整编,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②他所说的柘坪,离杜家村也只有几公里。

        1978年5月,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印发的《湘鄂西根据地革命斗争大事记》征求意见稿,其中1928年12月载:“湘鄂边,贺龙同志与鄂西特委取得了联系,周逸群同志不断来信,通知洪湖斗争情况,并传达中央的指示(建军,建农村根据地、分配土地、建地方党等),部队为之振奋。”①

        1929年3月载:“红四军在湘鄂边建立。贺龙同志接鄂西特委转达‘六大’决议及中央指示后,在鹤峰走马坪、堰垭休整。整编部队,军设政治部,连建支部。贺龙任红四军军长,党代表恽代英(未到职),王炳南第一路总指挥,张一鸣为党代表,辖一团(团长贺桂如,党代表龙在前)、四团(团长陈宗瑜,党代表徐锡如)。军成立警卫营,营长廖卓然。”②

        1928年9月下旬(农历,公历已到11月中旬),贺龙在收到中央来信后,在《贺龙同志给中央的报告》中,报告了工农革命军游击鄂西南之前的情况。报告中称“在南昌革命纪念的大会中正式将部队改编,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说明,贺龙在1928年当年8月1日纪念南昌起义一周年之际,并未改编为红四军,仍是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番号,这说明实际上还不知道中央于1928年5月25日的《通令》中关于“定名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的指示,或者得到指示而未及实施改编,但由于中央已在信中明确改称“红军”,故在答复中已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理解为“红军第四军”了。直到打下鹤峰之后至杜家村,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才正式实施改编,同时向外界宣示红四军的建立。

        工农革命军在杜家村的改编,是湘鄂边武装割据斗争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湘鄂边红军队伍开始质的变化。在军内,由于“六大”精神的传达,首先确立了鄂西特委、湘西特委对红四军的领导,恢复建立了周逸群同志与贺龙同志的密切联系。

        第二支“红四军”是1928年6月贺龙等人在湘鄂西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贺龙,参谋长黄鳌。

        1929年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仍是贺龙。1930年7月4日,这支红四军与周逸群、段德昌领导的红六军合编组成红二军团,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仍由贺龙兼任军长。

        反复说这些资料是为了说明,贺龙系统和周逸群(段德昌)系统确实是有区别的。

        1928年3月,周逸群、贺龙等到湘鄂西桑植等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组织工农革命军,有2个团又三个支队,3000余人。工农革命军成立后,很快遭到国民党军队围攻,部队被打散。

        1928年7月,贺老总重新集结革命队伍一千五百余人,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第四军军长为贺老总,党代表为恽代英,但实际未到职,参谋长黄鳌。成立初,第四军有第一师一个师和文南浦、贺桂如、贺佩卿、刘玉阶四个支队。第一师师长是贺锦斋,党代表张一鸣,有八百余人,是第四军主力,四个支队共七百余人。

        在这里,桑植起义失败后,贺龙周逸群第二次分手了。

        1929年初,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为红第四军,并对军队进行整训,战斗力有所提升。此时,军长仍为贺老总。

        整训后,红四军以主力组建第一路指挥部,王炳南任指挥,党代表张一鸣(1930年沙市战斗中牺牲),全军千余人。

        这是黄鳌、贺锦斋牺牲后,贺龙周逸群二次汇合前的红四军。这些确实是贺龙嫡系。后面的董朗似乎不算。

        1929年2月,湘鄂西前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堰垭将第4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军长贺龙,党代表恽代英(未到职),参谋长董朗。

        下辖第1路军和第2旅。第1路军指挥王炳南,党代表张一鸣。下辖第1特科大队、第2特科大队、第3特科大队、第2大队和第2游击队。

        第2旅旅长谷志龙,党代表汪毅夫。

        下辖特务队、第1中队、第2中队。

        全军约1000余人。

        7月底,红4军进行整编。将大队、中队改称团、营。

        此时,军长仍为贺龙,参谋长仍为为董朗。军辖第1指挥部和第2路指挥部。

        第1路指挥王炳南,党代表王一鸣(后陈协平)。

        下辖第1团(团长贺桂如,党代表龙在前)、第2团(团长文南浦,党代表吴协中)、第4团(团长陈宗瑜,党代表覃甦)、第5团(团长伍琴甫,党代表汪毅夫)和补充团(团长胡海云)。

        第2路指挥覃辅臣,党代表万涛,1930年2月,其所属的第11、12团成立。第11团团长贾勋伯,党代表汪毅夫;第12团团长吴虎城,党代表张海涛。

        独立第2旅,旅长谷志龙,党代表汪毅夫。

        全军约4000人。

        1930年1月,第4军在恩施,鹤峰和宣恩等地,打击反动地方武装。使湘鄂西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扩大。

        第4军发展到5000余人。

        2月,第4军分为(分出??)两个师,第4、6师。

        王炳南、卢冬生分别任第4、6师师长,同时组成一个独立团,会同地方游击队,坚持湘鄂西的革命斗争。(怎么就忽然坚持斗争了呢?)

        第4军主力(难道不是王炳南、卢东升?)则挥师东进。3月,攻克五峰县城,尔后,部队同敌展开游击,接连获胜。

        1930年7月4日,第4军主力东进至公安县陡湖堤,同红6军胜利会师。

        文南甫(1890 ~ 1933),名选和,出生在南岔吴家院子一个贫农家庭。大哥文武成是当地“袍哥组织”(哥老会)的“龙头大哥”,在地方上有很高威望。

        一次,贺龙赶骡子从南岔经过,南甫得与贺龙结交。他见贺龙的言谈非同一般,特别是对世道的见解,很为佩服,便邀贺龙同时加入大哥文武臣的“袍哥组织”,并结拜为弟兄。辛亥革命后,贺龙参加中华革命党,“袍哥组织”公开打出“振兴中华,创立民国”的旗帜。

        1916年,文南甫离家从戎,跟随贺龙南征北战,辗转于湘、黔、川边境。

        1925年贺龙任澧州镇守使时,南甫把守合口镇,任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不久,调华容县任督军总局局长。后在北伐战争中立有战功。

        1927年,随贺龙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旋即南下,十月潮汕失败后回到桑植。

        1928年3月,贺龙受党的委派,回桑重新组织工农武装,开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南甫闻讯后,星夜投奔洪家关,参加“洪家关聚义”,不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葫芦壳伏击战中,南甫英勇杀敌,成绩突出,被任命为工农红军第二团团长。

        1929年6月,永顺剿共司令向子云派兵1个团进犯桑城,他主动向贺龙请战,指挥二团猛烈向敌人阵地开火,大部分敌人掉入河里淹死,敌团长周寒之被当场击毙,缴获枪百余支。同年冬天,在庄耳坪遭遇战中,南甫带领二团掩护部队撤退。他临危不惧,千方百计组织同志们转移,指挥在前,撤退在后,受到军部嘉奖。由于他英勇善战,指挥有方,1930年曾先后担任湘鄂边独立团副团长和游击队副司令等职。

        1933年,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红军中一遍白色恐怖。

        南甫对极“左”政策提过不少意见,便毅然决定解甲归田,7月初,从鹤峰麻水离开队伍。

        回家途中,在白竹坪被土匪杀害,时年43岁。

        噩耗传到南岔乡,妹妹文南姑和族兄文选柏强忍悲愤,组织数十人到白竹坪抬回遗体,修容后,移葬至南岔澧水岸边。

        这个同志可算农民军的典型,其实贺锦斋部也是南昌起义途中离开起义部队的,当然了,文南甫总的来说还是好样的,没有背叛革命。左倾政策确实有问题,但是他似乎不是党员。

        李云卿(1896 ~ 1928),本名李大力,生于南岔回龙村李家台。他家庭贫苦,一家人靠打短工维持生活。

        17岁的云卿在做生意时与贺龙相识,经贺龙介绍加入了反封建组织“袍哥会”。

        1916年,他参加“两把菜刀劈盐局”,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为人豪爽,英勇善战,从1916年至1926年,跟随贺龙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成为贺龙的得力助手。

        1928年7月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在洪家关、刘家坪遭以陈策勋、姜文周所率2000多敌军围困,云卿调动人马在刘家坪河沿和皮家湾的山凸上顽强阻击来犯之敌,以掩护主力部队翻吴家界向桥自弯、罗峪方向撤退,使主力部队得以安全转移。战斗中,云卿在躬身冲上山凸,准备组织指挥阻击部队撤退时,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

        向国登(1902 ~ 1935),土家族,初小文化,官地坪镇白竹溪人。

        20岁时,在时为官地坪团总谷岸峭部下当兵。他身体魁伟,性格直爽,爱打抱不平,说话算数,一起当兵的士兵都敬畏他。

        1928年5月,贺龙、卢冬生在鹤峰、走马坪、官地坪一带游击和收集失散部队时,经谷岸峭介绍,国登成了工农革命军的一名战士。

        参加革命队伍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深得贺龙、卢冬生的赏识,职务不断得到升迁,由班长、连长、营长,至1934年,已升任为红七师团长兼红七师参谋长。

        1935年4月,红二六军团围攻龙山,国登担任突击队,不幸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3岁。

        这两位是贺老总嫡系,属于农民军的典型,革命坚决。战斗牺牲。

        比较有意思的是贺英,她的队伍时常成为贺龙的兵员来源,但是她却没有加入红军,是和当地党不同系统的造反队伍,当然,她很英勇,这是事实,也是革命的烈士,但是她和党系统不是一同的。

        贺英,又名贺明英,乳名香菇,出生于1886年四月,湖南省桑植洪家关。洪家一直以练武闻名,贺英的曾祖父贺廷璧更是武林中的豪杰之一。

        1906年冬天,年仅20岁的贺英与表兄古虎结为夫妻。当时正值清末民初,桑植县交通封闭,土豪劣绅横行乡里,百姓生活困苦。在朋友的帮助下,古虎筹集了几十条枪支,挂起大旗,开始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队伍。这支队伍迅速壮大,发展到了300多人。

        然而,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号称湘西王的人物,却将贺英夫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22年九月,谷虎下山参加宴会时不幸被人谋害身亡。

        丈夫去世后,贺英成为队伍的领导者。

        1926年夏天,贺龙被任命为国民革命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开始北伐,起点是铜仁地区。贺英积极联络地方武装,支持弟弟的北伐行动。一年后,贺龙与周恩来、朱德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蒋介石下令全国通缉贺龙和贺英,悬赏3万大洋捉拿他们。1928年,贺龙辗转来到洪湖地区,组建了一支队伍。贺英和弟兄们将队伍带回了桑植。她一方面与敌人周旋,一方面等待着弟弟贺龙的归来。

        1928年三月上旬的某一天,贺龙率领一支人马回到桑植洪家关,贺英组织队伍迎接弟弟。姐弟俩刚见面,贺龙突然说道:“大姐,我什么都没有了。”这句话让贺英惊愕不已。贺龙接着说道:“你放心,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我已经拥有了一顶红色的帽子。”贺英立刻明白,贺龙已成为共产党员。

        她点点头,将身边的主要人员和武器弹药全部交给了贺龙,自己只留下了几支短枪,与十几个兄弟继续在湘西地区进行游击战。

        贺英将与丈夫古虎多年积攒下的财富全部交给了弟弟贺龙,支持他的革命事业。自己则孤身一人,继续在湘西地区游击战斗。

        贺英交出大部分队伍后,为了避免与敌人的正面交锋,她长期活跃于各个村庄和深山老林之中。

        在转战湘西的过程中,贺英的妹妹贺满姑被敌人俘虏,最终惨遭杀害。

        贺龙的队伍在石门一带遭到敌人的包围,只剩下200多人。贺龙立即派人向大姐贺英报告自己的困境。贺英毫不犹豫地筹集了大量银元、布匹、棉花和粮食,为贺龙提供了及时的支援,解决了重大问题。

        1932年4月12日前后,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贺英先是被敌人击中右腿,然后又中枪负伤。临终之际,她将手枪交给身边的同志说道:“我不行了,快去找贺龙,与敌人战斗到底。”说完这句话,贺英永远地合上了眼睛。

        同时,在另一个地方,贺英的妹妹贺五妹也被敌人抓住后壮烈牺牲。

        贺英的老公谷绩廷,后来投靠了湘西地方的一位大官陈渠珍,做了一支巡逻队的队长。(这应该是贺龙回桑植之前)

        贺英义无反顾地将他与他的丈夫所建立起来的这支军队,转交给了他的哥哥贺龙,转交给了他的革命,转交给了他的党。

        这个说法也是很奇怪。

        直到最后牺牲失败,贺英也和红军不是一个体系,当然,确实给了贺龙和红军巨大的支持,我说的贺龙部农民军系统就是指这块。贺龙部是逐渐在战争中成长的,包括战斗水平等等。

        这确实是不容易的。

        通宝推:翼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