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 血浴长津湖(上) -- 忘情

共:💬141 🌺99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身体不太好

                          郭化若和毛关系很好,解放前后一直和毛主席保持通信联系。另外郭和陈毅在大革命时期就认识,而且关系好。

                          看看这篇介绍: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231/146601896.shtm

                          郭化若当过军委一局局长。

                          47-49年郭化若身体好的时候,有限的几次机会都抓住了,都很出色。

                          其实抗美援朝整体上军师级干部表现都不算太出色,部队伤亡极大。恰恰需要郭化若这样的教育人才当政委,有点儿12军的李德生,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味道。

                          (二)全军从排长以上,除年老、重病者外(像郭化若〔4〕那

                          样的病人,也去浙江搞了一期社教,大有好处,他给了我

                          一个报告,总结了十条经验〔5〕,现送给你们一阅。我看也

                          可以转发一下,以供老同志们参考。这位同志的思想,几

                          十年来同我总是有些格格不入。现在我看他是通了),一律

                          分期,在两年内(可分四期,每期半年,全军搞完),都到

                          地方参加社教工作。以上是否可行,请你们研究决定。

                          请用电话告林彪〔6〕同志。

                          毛 泽 东

                          一九六五年八月十七日

                          根据手稿刊印。

                          这是毛对郭的四清报告的批语。许世友就断章取义“这位同志的思想,几

                          十年来同我总是有些格格不入。”,1965年春,南京军区对郭化若举行批判大会公开批判,大尉以上军官全体参加。郭化若被批判为“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因毛泽东表示批判郭化若采取“背靠背”的方式,所以不要郭化若出席批判大会。此后,郭化若被软禁在家,定性为“敌我矛盾做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8年,在许世友支持下,南京军区召开大规模批斗“倒许乱军夺权”分子、推行“多中心”学习班。其中在南京军区后勤部学习班批斗郭化若。

                          72年郭给毛写信要求工作。毛批示安排工作。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原来的政委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下竭隅里下竭隅里,可以好好学习一下,脾气爆也不算啥

            就在美军改变作战计划的同时,志愿军也根据几天来的作战情况,发现长津湖地区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数个孤立据点里被围美军共3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和1个坦克营,古土里还有1个步兵团,在长津湖地区总兵力近3万人。此外美军在社仓里还有第3步兵师第7团,比战前估计的兵力多了将近一倍。因此九兵团决定对原定作战计划进行修正,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作战思想,首先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解决新兴里之敌,再转移兵力逐个歼击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并迅速根据新的作战计划调整作战部署,以27军80师、81师围歼新兴里之敌,27军94师为预备队根据战场情况随时加入战斗;20军59师和27军79师对柳潭里之敌、20军58师对下碣隅里之敌分别进行钳制性攻击,以保证新兴里战斗的顺利进行;26军则兼程南下参战。29日14时九兵团将该计划决心上报志愿军总部,并获得批准。

            主攻目标首先选择新兴里,主要还是打歼灭战的思想作祟,新兴里与下碣隅里之间只有14公里而且沿途没有险要地形可以用来进行阻击,一旦新兴里美军突围,担心无法阻截其突围,所以先打新兴里就不想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此时,以少数兵力钳制新兴里和柳潭里之敌,集中主力猛攻下碣隅里才是上策,因为新兴里虽与下碣隅里距离较近,但下碣隅里美军力量单薄,自身都还难保,更别说支援新兴里了,所以新兴里之敌已是瓮中之鳖,早晚难逃被歼的命运。下碣隅里是美军在尝尽胡地区的指挥、补给中枢,守备兵力中作战部队还不到3个连,又是最薄弱之点。而夺取了下碣隅里,连柳潭里之敌也将很难全身而退。因此,志愿军没有将下碣隅里作为主攻目标,无疑是长津湖之战最大的失策。

            美军漫长的后撤之旅成功的关键就是确保指挥与后勤中枢下碣隅里的安全,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以南,通往南北的公路都从这个不大的小镇里经过,并分出向西的一条支路,形成了公路交通的枢纽。下碣隅里和柳潭里一样,也是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的盆地,只不过柳潭里四周的山岭比较高,而下碣隅里周围则是坡度较为平缓高度较低的丘陵,只有东北方向被称为东丘的一片高度约150米的连绵丘陵,勉强可以作为防御的屏障,而东北侧的1071高地则是俯瞰下碣隅里的制高点。美军陆战1团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Thomas L. Ridge)中校率领该营H连、I连和机炮连的2个排于26日到达下碣隅里,接替陆战7团2营在该地的防务。

            27日,陆战7团2营主力从下碣隅里出发前往柳潭里,2营营长兰德福·罗克伍德(Randolph S. D. Lockwood)中校及营部人员、机炮连主力因为车辆不足而滞留在下碣隅里。同一天,陆战1师师部的主要人员以及第10军军部的先遣人员也陆续到达下碣隅里,为在此地开设师、军指挥部作准备。此外,陆战1师第1工兵营和第10军战斗工兵营也正在下碣隅里紧张施工,修护道路,构筑军、师指挥部以及修建飞机跑道。

            28日,陆战7团2营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率所部两次沿下碣隅里至柳潭里公路北进,企图增援位于德洞山口的陆战7团2营F连均未奏效。而陆战1团3营沿公里南进企图打通与古土里的联系也未成功,加上I连的侦察分队在下碣隅里西南遭遇志愿军大部队等情况,里奇判断志愿军已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包围,极有可能在当晚发起攻击,因此加强下碣隅里的防御刻不容缓!他一面组织部队加紧进行防御准备,一面请求史密斯师长迅速增派援军。史密斯随即任命里奇为下碣隅里地区守备部队最高指挥,统一指挥下碣隅里地区所有部队。此时在下碣隅里地区的联合国军部队总共有58个单位的3913人,有很多是10人以下的小单位,可以说是建制非常繁杂混乱。

            里奇立即召集各单位指挥官根据各单位实力分派了负责防御区域。

            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防御阵地配置情况是:3营I连防守西南面,从西面I连位置逆时针向北依次是3营营部连、陆战7团2营机炮连、陆战1师司令部营、陆战队第2航空控制分队、陆战1师汽车运输营、陆战1师勤务营分遣队,

            北偏东方向是第11炮兵团H连(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主要负责以炮火支援德洞山口的F连),东丘北端是陆战7团反坦克炮连,部署在东丘的部队从北到南依次是陆战1师勤务营、第10军司令部分遣队、陆军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第10军第4通信营分遣队,东丘南端和长津江之间是陆战7团机炮连,长津江以南是陆战1师第1战斗工兵营D连(机场修筑人员除外),D连南面是第11炮兵团的D连(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主要负责以炮火支援下碣隅里环形阵地),东南面是由3营H连负责防御。

            整个环形阵地的重点地区是由3营H连和I连防御的东南、南面及西南2200米正面,这2个连在构筑工事时创造性地将C3炸药装在空罐头盒里作为定向炸药来使用,大大加快了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修筑工事的速度,在整个防线上还堆积了约1000个沙袋来加固工事,在阵地前大量设置了地雷、绊索照明雷、爆炸物和蛇腹铁丝网,这些辅助防御器材与机枪、无后坐力炮以及迫击炮、榴弹炮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由于防御正面较宽,在第一线就展开了2个连的全部6个步兵排,并在2个连的结合部部署了2辆坦克。

            里奇还派了2名朝鲜百姓到村外去探听军情,这2人在村外不仅见到了志愿军甚至还与志愿军进行了交谈,再结合空中侦察的情报,里奇估计志愿军会在当晚发起攻击,可是要凭自己手上那点单薄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守住整个防线,便将守备力量的中坚骨干H连和I连部署在最可能遭到攻击的西南和南面,尽管如此防守兵力还是捉襟见肘,这2个连全部配置在防线上,根本没有预备队,而且每个排要负责防御340米正面,远远大于条令规定的200米防御正面。而其他地段就只能依靠勤杂单位和人员来防御了,这些人员都是后方单位,根本不懂得有关战斗要领和战术,例如第4通信营分遣队少尉队长就对作战一窍不通,只好由陆战7团2营机炮连派出1名资深士官来帮他选择阵地。

            九兵团将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交给了20军58师,该师根据兵团命令从22日起便日夜兼程顶风冒雪翻越东白山,行军途中发现由于军侦察营仅根据三十年代日本军队所绘制的旧地图并未进行实地勘察就报告可以翻越,实际地形已有很大改变,加之大雪封路,根本无法翻越。

            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要求推迟一天发起攻击,获得批准。

            而在下碣隅里以南配合58师作战的60师仍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美军进行战斗侦察。

            28日凌晨3时,58师终于到达下碣隅里以南上坪里、富盛里,并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合围之势。

            21时30分,里奇中校下令所有人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22时30分,美军阵地前的地雷和绊索照明雷不断爆炸,撕破了战前的宁静——志愿军首轮攻击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试探性进攻,旨在发现美军阵地的薄弱之处为随后的大规模主攻创造条件。试探性的进攻刚刚结束,志愿军的迫击炮就开始了持续30分钟之久的火力准备,这是58师克服种种困难,共集中18门82毫米迫击炮和54门60毫米迫击炮,并为每门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分别准备了90发和120发炮弹,这是整个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方面最强的一次火力准备。

            当最后一发炮弹刚刚落地,嘹亮的军号就吹响了,志愿军的主攻开始了!

            173团从南、西,172团从东(174团则为预备队)(北?)同时发起攻击。

            美军迅速进入阵地,坦克炮、无后座力炮、迫击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一切火器全部开火,在阵地前形成了一片炮火编织的死亡地带,但是志愿军战士们迎着密集的弹雨毫无惧色地冲了上来!

            23时30分许,下碣隅里东南面的美军H连阵地被前赴后继的志愿军172团冲开了一个缺口,H连连长克拉利斯·科利(Clarence E. Corley)上尉带着连部的少数人急忙在连部附近就地占领阵地,企图阻止志愿军的突破。

            但是志愿军从缺口如潮水般涌入,根本不顾科利上尉那小小的阻击阵地,很快就向纵深冲去。

            I连防御的西南面,同样遭到了志愿军的强力攻击,但由于其工事比较坚固,加上I连的3门60毫米迫击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几个小时里就发射了1700发炮弹,左翼排的阵地两次被突破又两次被封闭,I连阵地基本守住了。

            从H连阵地突破的一些志愿军甚至一直冲到了村子里的机场,正在连夜施工的陆战第1工兵营D连,急忙仍下施工工具捡起武器迎战。里奇立即组织第10军通信营和战斗工兵营约50人进行反击以堵住突破口,这支小部队的反击,遭到了志愿军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的覆盖射击,死伤一片,H连美军第一次反击遂以失利告终。

            24时许,下碣隅里已是一片混战,到处是枪声,双方士兵相互交错混杂,已经没有完整的战线,甚至志愿军的子弹都已经飞进了史密斯师长的房间,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排弹孔!里奇再次组织了预备队——格兰迪·米切尔中尉(Grady Mitchell)带领的25名陆战队员,这也是里奇的最后拼凑而成的预备队了——投入反击,总算将冲到纵深的志愿军基本肃清,而米切尔中尉也在战斗中死亡。

            美军回忆到:冲进下碣隅里村里后,我志愿军四散在美军帐篷和民居内寻找食物和被服(即使是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几天冻饿交迫后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和被服还是具有相当的诱惑),给了美军可乘之机。

            29日3时,下碣隅里西面京下里的美军陆战1师坦克营也遭到了志愿军173团的攻击,志愿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虽然战士们用炸药包、爆破筒炸毁了几辆坦克,但是攻击部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被迫撤出了战斗——美军战史则称在当天京下里战斗中没有损失坦克的记录。志愿军173团同时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攻击,因美军火力炽烈,攻击受阻于开阔地前。

            29日4时,在下碣隅里连续战斗了几个小时后志愿军的攻势有所减弱,H连连长科利集合起全部人员,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全力发起反冲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基本恢复了连的防线。这大半夜的激战,美军H连和I连付出了伤亡79人(其中18人阵亡)的代价。

            在下碣隅里东面的东丘,志愿军于29日凌晨2时发起攻击。防御东丘的美军是几个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主力是陆军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由77名美国兵和90名韩国兵组成),D连当晚20时才刚刚进入阵地,很多人连掩体都没有挖好就遭到了攻击,因此在志愿军的攻击下很快就崩溃了,东丘山顶迅速易手,志愿军172团3营副营长吴国祥率9连夺取了制高点1071高地,美军守军残部退守东丘南端的斜面,在坦克掩护下勉强维持了一条脆弱的防线。负责统一指挥东丘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一名上尉也在战斗中阵亡,但是他的传令兵波多勒克上士却依旧留在阵地上,用SCR-300便携式电台不断向里奇报告最新战况。

            东丘失守后,美军无法立即抽调兵力进行反击,只好利用炮火优势以火力阻滞志愿军的攻势,第11炮兵团第2营D连6门105毫米榴弹炮首先测定志愿军炮兵阵地进行反炮兵压制射击,然后对志愿军后续部队的集结地域进行猛烈炮击。鉴于东丘地区形势紧急,原本负责支援德洞山口的第11炮兵团第3营H连6门105毫米榴弹炮也调转炮口向东丘开火。2个炮兵连前后总共发射了近2000发炮弹,再加上步兵营的81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在短短几小时里总共倾泻了超过6000发炮弹(81毫米1100发,60毫米3000发)。

            拂晓前,172团已控制东丘地区所有高地,吴国祥请示师副政委朱启祥是否向下碣隅里发展进攻,朱启祥见美军炮火异常凶猛,如果部队脱离阵地发起攻击,势必造成巨大伤亡,便指示吴国祥暂时先不要贸然发展进攻,抓紧修筑工事巩固既得阵地。

            5时30分,在解除了南面的威胁后,里奇将下碣隅里所有的预备队,包括文书、司机、厨子在内总共315人由副营长雷杰德·迈亚斯(Reginald R. Meyers)少校指挥,全力反击东丘。但是此次反击,在志愿军顽强的抗击下伤亡达170人,依旧未能奏效,东丘还在志愿军的控制下。

            在28日夜间,志愿军从南面和东面的东丘都取得了突破,但或是由于通信不畅未能及时投入预备队扩张战果或是由于美军猛烈炮火的密集轰击,没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得到了喘息,错过了一举攻占下碣隅里的最好机会,殊为可惜。

            实际上,28日的夜战,双方都是使出了全力,志愿军方面由于通信不畅,无法将兵力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出现了各自为战互不协同的混战局面。而美军本来就显不足的兵力在战斗中更是进一步被消耗,把最后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美军认为正是迈亚斯指挥的最后预备队的反击,顶住了东丘志愿军的乘胜攻击之势,对于下碣隅里的安危功不可没,所以战后授予迈亚斯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美军对此次战斗中志愿军82毫米迫击炮的准确射击评价甚高,不过对志愿军迫击炮射击只是限制在防线前沿颇感不解,因为在下碣隅里纵深空地上,到处是弹药和燃料,这些可都是最脆弱又是最重要的目标,只要一发炮弹就能摧毁大量的补给物资。美军推测志愿军不对这些目标进行射击,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炮弹数量有限,二是想夺取下碣隅里后能利用这些物资补充自己。

            美军深知失去了居高临下可以一览无遗俯瞰下碣隅里的东丘,对于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防御是个巨大威胁,因此29日天亮后便集中力量发起反击。坚守1071高地的9连顽强奋战,打退了美军的多次冲击,全连阵亡超过三分之二,余下的几乎全部带伤。29日一天的激战,坚守东丘各高地的172团各部在失去了与团、师联系,没有任何补给的艰难情况下,虽付出巨大伤亡,但是仍牢牢控制着关键的东丘。

            天色才黑,美军夜航飞机便根据陆战1师派出的韩国便衣侦察兵(他们装扮成平民准确查明了志愿军58师集结地点)的报告,几乎是倾巢出动,先对目标区投掷照明弹确认目标,再进行猛烈的覆盖轰炸。这次轰炸给予58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为夜间总攻而进行的集结行动在严重的空中威胁下被迫终止,使当晚的总攻行动半途夭折,因此下碣隅里得以平静地度过29日夜晚。

            由于当晚月光皎洁,美军飞机得已大举出动,据返航的飞行员报告,在下碣隅里周围的志愿军是如此之多,随便投下炸弹都能炸到目标。美方认为正是当晚猛烈的空中打击才使志愿军在上半夜没能发起进攻,下半夜志愿军除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势外,都是一些零星的连排规模袭扰。

            30日上午,位于后浦以南约3公里的泗水里美军陆战1师第1工程营A连撤回下碣隅里。下午,后浦的美军31团团部和坦克连共约300人和15辆坦克也撤回下碣隅里。加上随霍兹到下碣隅里的那辆坦克,总共有16辆。这些部队和坦克的到来大大增强了下碣隅里的防御力量。

            其实真的很可惜,否则就赢定了,更厉害了,可惜宋时轮没这个能力。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非他没能力,是九兵团指挥员配的都不太好

              兵团、军、师大部分干部有问题,可以看到长津湖他们没有指挥出色的记录。以前不大提,皆是不太好意思把仗打成那个样。现在感人了,感动的是老百姓,就不怕把老百姓吓着。

            • 家园 直到战事的末期在毛泽东的提醒下志愿军才意识到下碣隅里的重要性

              但为时已晚。

              志愿军计画中的不足部分来自于对联合国军情报的误判,部分则源于战术侧重方向的失误[68],具体表现如下:

              虽然美军第10军的兵力分散于整个朝鲜半岛东北部,前文中提到在长津湖附近修建工事的美军第1陆战师与他们对于进攻的拖延,使得实际上在柳潭里的美军数量与火力均大大超过了志愿军的估计[69][70]。第9兵团司令部认为柳潭里美军只有一个团,故此仅部署第79师加强89师286团共14,000余人直接参与进攻[71],另指派59师负责在德洞山口打援,89师(欠286团)负责盯住处于长津湖战区外,但可能随时增援的美军第3步兵师。而事实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5、7和11团(炮兵)大部均在柳潭里,人数近10,000人,更有8个连共48门的大口径榴弹炮,是第9兵团司令部估计的两倍以上,导致了柳潭里一线的志愿军不管是人数还是火力均没有足够优势。

              陆战一师在下碣隅里赶建了一个可以起降C-47运输机的机场和一个补给空投处,只有数个连防守这个重要的补给基地,第9兵团派出58师负责下碣隅里周边,而58师只派出了一个团直接参与进攻,其余部队负责打援[71]。这一点被战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和日本陆战史普及会在其各自撰写的战史中认为是此次战役中志愿军的最大战术失误[72][73]。直到战事的末期,在毛泽东的提醒下,志愿军才意识到下碣隅里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74]。

              严寒还导致了第9兵团食物与弹药的不足。这些不足使得第9兵团不得不将第26军作为预备队,在战役的绝大多数时间仅投入其2/3的兵力[81]。在战役结束时,死于严寒的志愿军数量远高于死于作战与空袭的数量[82]。

              志愿军的总兵力在150,000人左右[21][60]。在抵达朝鲜之前,第9兵团下属各军也得到了加强,每个军从原来的3个师变成了4个师,每个师约10,000人[83] 。部分前中华民国国军的士兵也被编入了这些部队以确保满员率。某些步兵连甚至有150-200人[84]。然而,由于联合国军的频繁空袭、糟糕的后勤与史无前例的严寒天气,导致最终参战的人数远低于120,000。例如仅在第9兵团进入朝鲜的第一天,全兵团便有700人被冻伤以致不能继续作战,而大部分的运输载具均被联合国军的空袭摧毁[20]。在美国陆军的官方战史中,写到了志愿军的俘虏报告,第9兵团的大部分师在开始作战之前已经是“减员师”,全师仅6,500至7,000人[85]。这些因素使得包括美国陆军战史官方作者罗伊·艾普曼在内的大量战史专家认为实际上参战的志愿军人数远低于120,000人,艾普曼认为实际作战人数为60,000[24]。而堪萨斯大学教授米勒特认为在75,000-83,000之间[注 19][86]

              最终,尽管志愿军的12个师都被部署至前线,第78师、第88师与第94师在战役过程中完全没有与联合国军交火[87],其中第94师对战役的参与度低到甚至联合国军情报一度认为该师为当时已经被裁撤的第90师[88]。志愿军实际投入进攻的主要兵力为第20军与第27军的8个师[89]。而第26军,则在第20与27军已无兵可用的12月7日方才投入战场[90]。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9%95%BF%E6%B4%A5%E6%B9%96%E6%88%98%E5%BD%B9

              • 家园 歼敌目标要小,26军突前,毛主席是提供过建议的

                点看全图

                毛主席的伟大比山高比海深啊,深不可测。

                点看全图

                第78师、第88师与第94师在战役过程中完全没有与联合国军交火[87],其中第94师对战役的参与度低到甚至联合国军情报一度认为该师为当时已经被裁撤的第90师[88]。志愿军实际投入进攻的主要兵力为第20军与第27军的8个师[89]。而第26军,则在第20与27军已无兵可用的12月7日方才投入战场[90]。

                你这里显然验证了毛主席的无比正确啊。

                通宝推:桥上,青青的蓝,
                • 家园 重点是“但没解决问题”

                  从一个系统工程的视角说,这竟然是一个无头案。宋的上级是谁?至少整个志愿军的参谋班子对严寒保暖这一条没有计划到,是不可原谅的。入朝比较赶时间是一个因素,但肯定存在对严寒中作战杀伤力的拍脑门情节。这种作风与工作方法是怎么形成的,正确在哪里。

                  很久前读过一个描写东北内战的故事,很可能也是河里那个是不是叫王外马甲还是类似的ID的大V,有一段到现在都印象深刻。是说日本投降后,把那些青年学子从军的新一军用船从东南亚运到东北,然后大概战事不顺,国民党似乎喜欢搞那个军官团敢死队的事,结果冲锋中一旦中弹的话,一停下来根本没有活路,直接就半跪着冻在那里。

                  苏德战场上也曾有过这类描述。 严寒中战场负伤的话,性质与一般战场完全不是一回事,直接就是致命的。所以我被那个志愿军冻死超过战损的统计震撼了,因为这其中大多数不一定是冰雕连那个情况,很可能是负了轻伤之后,缺乏保暖而且人失血最怕冷。

                  说到底,我在乎的不是谁更无比正确,只能说这些一线战士付出的太多了。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关键是谁判断的新兴里更好打?

              3个点都不好打,伤亡都不小。下竭隅里没抓打俘虏,58师侦查工作不到位,黄朝天报告说下竭隅里有1万多敌人,就是说下竭隅里是三处兵力最多的地方。所以兵团判断是打完新兴里,然后打柳潭里,最后打敌人最多坦克最多火力最强的下竭隅里。

              • 家园 58师确实犯的错误不少,侦查完全不细致,不如美国佬 -- 有补充

                美国反倒确认了我军28日晚的进攻时间点。

                用了错误的地图,导致晚了一天。

                东区小高岭82炮被美国干掉早了。

                尤其是,已经打进去了,没能扩大战果,非常可惜。都打到机场了,爆炸物也多的是,如果大范围爆炸,机场也完犊子了,对于美军更艰难。投送到下碣隅里,下碣隅里节点情报分析,两次犯错误,太可惜。

                这说明工作做的太不细了,宋时轮太不听话了。

                宋时轮的多点开花,大范围歼敌构思太拉胯了。

                十一月3、4日的电报说明了毛主席的遗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毛主席下竭隅里电报,感到毛主席真细致,真敏感。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这时指挥权已经交给志司。

                点看全图

                这两封电报时间有点晚了,实际上是催促宋时轮,宋应该是谎报了部分军情,和豫东战役类似,不是第一次。

                点看全图

                • 家园 美军的反侦查能力比较强,58师在下碣隅里犯的错误相对最少

                  对于侦查,整个9兵团做得都不够好。因为美军武器好,神枪手多,条例执行的好,9兵团的侦查员基本靠不上去。不知道侦查员是否配备望远镜?

                  指挥新兴里的27军副军长詹大南派出3波侦查员都没回来,柳潭里79师的屡立战功的侦查英雄齐进虎牺牲。58师虽然不重视侦查,但是下碣隅里是和宋的预期差距最小的。比如新兴里的预期是一个营加炮兵,结果有1个团。柳潭里的预期是2个营加炮兵,结果是2个团。

                  58师是华野一纵的精锐王牌,相对而言机会最大也是错误最少的。20军领导对58师的师长兼政委的黄朝天十分信任和尊重,基本不指挥黄,黄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黄朝天包括整个9兵团的指挥能力也就那样了,黄的主要缺点没有报告下碣隅里的真实情况。

                  说说58师的优点:

                  1)战前组织了火力覆盖,40分钟炮击,其他2处部队没有。

                  2)自己带来了1个连4门美式山炮,炮弹也不少,能支援步兵。相比其他部队要么损失了,要么轻装爬山拉下了。比如因空袭27军的山炮营的美式山炮全部损失在某处山口。

                  3)初战投入兵力突击成功突入了机场,虽然被反击出来了,这个其他2处也没有做到突入包围圈。

                  4)对东山这个关键点抓得紧,但是损耗兵力很大,得不偿失。那是宋指挥错误,如果能再给黄几个团,东山就是攻击出发阵地了。

                  5)下碣隅里是陆战一师的指挥中心,相对敌人的空地联系最紧密,敌机轰炸最密集,损失也最大。不仅东山小高岭被空袭和炮火反复覆盖,还有第二次攻击下碣隅里,夜间部队集合完毕,就遭到美炮兵火力覆盖和空军轰炸,被迫中止进攻。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士气能进攻,说明58师还是精锐中的精锐。

                  • 家园 配了,不过九兵团相对比较粗糙,关键是宋时轮所图过大,毛主席

                    很谨慎,但是宋时轮很厉害,意图三个点全要,全歼一师。

                    58师是比较能打的,可惜战争这东西还是有规则的,做到细致就更能发挥能力,咱们的牺牲有点浪费了,唉,太可惜了。

                    飞机炸不怕,毁掉美军下竭隅里的武器食物也是好的,可惜我们没能及时毁了这些东西啊,唉。

                    宋时轮的粗心大意、盲目乐观导致结果不够完美,非常可惜。

                    如果按照毛的安排打掉了一师,确实效果更好了。

                    点看全图

                    晚了五天,太可惜了。如果11月27日晚上开始攻击,一切都会不一样。

                    美国鬼子的军事技术确实高,真的很厉害了,这说明我军的能力也是真厉害,不落下风。

                    就是这么弱势,我军还打赢了,牛!!!

                    • 家园 说说毛和宋配合问题吧

                      毛从来没直接指挥过宋,宋在10月初见过一次毛,据宋的儿子回忆,毛说东线我就交给你了,我们不掣肘。

                      宋是受宠若惊,其实就被架起来了,等到进攻受挫上也上不去,下有下不来,不敢向毛汇报前线的情况,只能报喜不报忧,毛也无法知道前线情况,这是大忌。毛基本按照内战的情况指挥战争,一旦得不到前线的具体情况,这件事就拧巴了。如果是长期和毛配合的彭林粟等人,他们汇报困难也汇报上去的。毛越级指挥,宋根本不敢说困难,从这之后,毛再也不直接指挥到兵团了。

                      毛的电报千条万条,说来说去,没有脱出指挥国内战争情况类似,但是一没提前线火力情况和炮兵火力配置,二没给9兵团加强运输力量,三没讨论天气预报。这和美军成鲜明对比。说明解放军还不是一只现代化的军队。

                      关于26军的调动情况,11/3毛发电报的时候,长津湖大雪严寒,毛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情况。11/2日之后,前线相对平静,美国空军有力量对战线之后的26军进行阻击,根本无法正常行军。

                      毛的电报讲到了要围点打援,不要急于消灭下碣隅里,等26军来打援。他以为20军27军还有力量消灭陆一师呢。上下信息传递不够清晰。

                      实际上从洛阳战役开始,华野就十分依赖炮兵,尤其是10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炮兵。攻坚战中炮兵火力不足是战术上的最大失败。炮11团的36门美式105榴弹炮留在通化没带到长津湖,带到了也不一定能发挥作用。但是应该带,带3门炮一个连也能发挥点儿作用。

                      • 家园 宋和毛比差距太大,配合不上的,没有毛指挥宋,这些基本大原则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志司确实也不够细致,这点彭老总也是有责任的,那个战役之前的宋向志司的请示报告,我没看到过,估计彭老总也没有重点关注,他的方向应该是西线。

                        但是我个人觉得,从很多资料读到就是宋时轮自己做决定,据我所知,他也是不服彭老总的,这个也许是时间仓促的悲剧。

                        他一直准备的也只是山东棉衣,而不是东北棉衣。到了边界,着急进兵,错误的估计了美7师的冲击性,让26军尽量靠后,毛主席指示26军主力前突。

                        实际上,由于渡江的安排,陈毅回到了三野,意味着毛对于粟裕三野的控制下降,恰好聂荣臻又在总参,所以,等于周总理又部分收回了三野的权力,我个人猜测这个也是重要原因。所以三野不服志司,毕竟志司的领导权,确实更多的被限制在13兵团(也就是四野),林彪虽然不同意主席的安排,但是四野全力配合毛主席的抗美援朝,相对来说,其他野战军的遵从命令就太不着调了。最明显的就是彭老总命令大家五次战役后撤,几乎大部分都没有听彭老总的命令,拼命前突。

                        彭老总的战术是粗糙的,但是大概的框架还是没啥问题的。

                        所以宋时轮非常有意思,一方面很自大,不要棉衣,意图围歼一个师,一方面,对美7师又很惧怕,安排也是失当。

                        点看全图

                        美17团遇到的是志愿军27军94师281团。

                        94师是由地方部队改编而来的,在9兵团出发之前才匆忙编入27军,因为战斗力不强,本来是作为战役预备队部署在二线,也没指望捞到仗打。

                        但当参加长津湖围歼战的志愿军各部因为极寒天气遭到严重损失,战斗力大减之后,为了尽可能截住敌人,兵团部终于下决心将94师调上来追击敌人。

                        当时281团是94师部署最靠南的部队,这支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南出发,在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里,281团靠着简陋的军用地图日夜兼程30多公里,居然真的追上了美军。

                        27军94师(确实是预备队)部署也是错误,再加上26军就部署靠鸭绿江边,也是真的很难说宋时轮这个布置,实在神奇。

                        通宝推:青青的蓝,网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