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89-Bart Ehrman:耶稣成神记之耶稣是否自认为神 -- 万年看客

共:💬3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289-Bart Ehrman:耶稣成神记之耶稣是否自认为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IPAKsGbqcg&t=3651s

    谢谢。非常感谢你们所有人的到来。很高兴能与你们在一起。我一直在在教堂山大学给十九岁的学生们上课。咱们这里的环境与课堂很不一样,所以我非常感激你们的出席。我向本科生教授新约课程。大多数学生来自北卡罗来纳州,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从小在教会当中长大,而且大多数人之所以选修新约课程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有多难?新约不比量子物理容易多了?他们认为“我在教会长大,我了解新约是怎么回事。”每个学期我都会提前两周发给他们课程大纲,解释我们要做什么:我的教室不是教堂,也不是主日学校,我们将从非常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新约,与你们之前可能习惯的角度截然不同。我们不会从神学或者信仰的角度来看待新约,也不会从非信仰的角度来看待它。信仰对于这门课来说无关紧要。你可以是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印度教徒或者其他任何宗教的信徒,全都不重要。你甚至可以是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或者异教徒。你信什么都无所谓,因为我们将从历史角度来看待新约,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待新约和早期基督教,看待历史上的耶稣。我并不打算声称这是理解新约的最好方式,更不打算声称这是理解新约的唯一正确方式。只不过这正是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将要采用的方式。

    我发给他们课程大纲并且解释完毕之后,总会给他们出一份小测验。学生们总会觉得在我还没开始上课之前就进行测验很奇怪。我进行测验是因为我想知道他们在开始上课之前对于新约有多少了解,此外我也希望他们自己意识到在开始上课之前他们对新约究竟有多少了解。所以我每年都这样做。这个小测验有十一个问题。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人答对了其中的八个,我就请他们去犰狳烧烤店搓一顿。我已经教过了一百五十位学生,总共请了一顿饭。而且这些问题并不难。这些问题与圣经学术无关,没有任何学术性。我并没有提出需要大量专业术语的复杂问题。我的问题仅限于新约的基本信息,只是为了看看他们知道多少。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新约一共有几部书?答案是二十七部。我告诉他们答案很简单:提到圣经就会想到神,提到新约圣经就会想到基督教的上帝,想到基督教上帝就会想到三位一体。而二十七就是三的三次方或者说是三位一体的三位一体的三位一体——这简直是奇迹啊。

    下一个问题,创作新约使用的语言是什么?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常见回答更有趣。大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学生认为答案是希伯来语。我不太确定他们为什么会认为是希伯来语。我想可能是因为当你在探索频道或历史频道上观看与圣经相关的节目时,背景总是出现一些希伯来语文本,所以我猜他们因此才想到了希伯来语。既然耶稣是希伯来人,犹太人的语言是希伯来语,那么新约一定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错了。正确答案并不是希伯来语。今年这批学生水平还行,只有四五个人认为答案是英语。正确答案是希腊语。新约最初是用希腊语写成的。我向他们解释,希腊语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通用语言,人们都会说希腊语。所以在罗马世界受过教育的人都会说希腊语,就像今天去欧洲旅游,无论你在法国、意大利还是德国都可以用英语交流。同理,在罗马帝国时期你可以用希腊语交流。在此我还趁机跟他们讲了讲亚历山大大帝以及罗马世界如何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我在这个考试中还埋了好几个坑,因为我不想请太多人吃饭。比方说使徒保罗姓什么?总会有人回答“大数”,那就上当了。这个问题的要点在于我希望他们知道,在古代世界大多数人都有名无姓,所以在新约当中才有那么多重名的人,你必须设法区分他们。比方说在新约当中有很多玛利亚,每个玛利亚都需要标签——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抹大拉的玛利亚,伯大尼的玛利亚,等等。我之所以需要向学生们教授这个知识是因为他们以为耶稣姓基督。我必须告诉他们,耶稣的父母并不是约瑟夫.基督与玛利亚.基督。耶稣并不姓基督。基督这个词意味着弥赛亚。所以耶稣基督就等于“耶稣是弥赛亚”。

    大家可以放心,我不会要求你们接受测验,你们也不必接受期末考试。我将要讨论的是在我看来新约、基督教历史乃至西方文明历史当中最基本的问题。接下来三节课我将讨论耶稣如何成神。我并不打算在神学意义上讨论这个问题,不打算讨论耶稣这个凡人如何化为神祇。我要讨论的是人们怎样一步步将耶稣当成了神,耶稣在人们的理解当中如何被认定为具备神性的存在。我并不打算肯定或者否定耶稣具有神性,只想从历史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声称耶稣是神?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他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不同的人们虽然说得是同一句话,意思却可以相差甚远。你可能会认为如果你说耶稣是神,那么这句主张只能有一种意思——错了。你将会看到,这句话的意思有很多种选择。

    所以我在这节课当中想要从最开始谈起,从耶稣本人开始谈起。我的问题是:耶稣是否曾经自称为神?更重要的是,耶稣是否认为自己是神?我的答案“不”。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与“耶稣究竟是不是神”无关。如果你认为耶稣是化为凡人的神,那么你必须认为他在某些方面限制了自己,唯此才能成为凡人。而自我设限的手段之一就限制知识。我在教堂山的学生们认为耶稣就是神。他们就算嘴上说耶稣是人,心里也并不认为耶稣是人。他们认为当耶稣还是婴儿的时候只要愿意就可以说一口斯瓦希里语。因为他是神,而神使万能的。但是关于基督的传统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成为了人,这意味着他限制了自己的神力。换句话说,耶稣在身为凡人的时候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是神。我并不打算否认耶稣是神,或者说我尽量不让我的个人信仰介入这个问题。我这场讲座讨论的是耶稣是否曾经自称为神。

    以下是我的讨论大纲。首先我将谈论第四福音书中的耶稣。四福音即为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福音,第四福音书是约翰福音。在约翰福音当中,耶稣显而易见、毫无疑问地认为自己是神。我认为约翰福音最明确地彰显了耶稣的神性,而且耶稣在约翰福音中明确宣称自己是神。最明确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是约翰福音第十五章开篇,耶稣告诉门徒们:“我是真葡萄树,你们是枝子”非常明确,没有歧义,耶稣是神。除了这一段之外,约翰福音当中的耶稣还有不少言论向人们清楚地表明他认为自己是神,例如耶稣宣称“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尽管亚伯拉罕生活在耶稣之前一千八百年。 “就有了我”的措辞显然引用了出埃及记当中上帝的自我称谓。出埃及记第三章,摩西问上帝叫什么名字?上帝回答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当耶稣宣称“就有了我”的时候,他的犹太教对手非常清楚他在说什么,当场就“拿石头要打他”。两章之后,耶稣又对他的对手说“我与父原为一”,于是“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他”。第九章,“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第十七章,“父阿,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最后在约翰福音结尾,怀疑的多马看到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于是尊称耶稣是“我的主,我的神。”在约翰福音中,毫无疑问,作者认为耶稣是神,耶稣也认为自己是神。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要问“耶稣是否认为自己是神”,答案简直昭然若揭:他亲口这么说过不止一遍——对吗?

    约翰福音描绘的耶稣确实自称为神,但是我的问题并不是“耶稣是否被约翰福音描绘为以神自居”——这个问题的答案确实是肯定的——我的问题是:耶稣本人,那个曾经行走在加利利各地的历史人物,是否真的曾经自称为神?还是说所有这些自称为神的言论都是约翰替他捏造的?非常有趣的一点在于,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新约当中还有另外三本福音书——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这三本福音书都写在约翰福音之前,基于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建的书面或者口头来源。学者们可以重建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的共同基础。它们被称为“对观福音书”,因为这三本福音书讲述了很多相同的故事,你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阅读相同的故事,这就是“对观”的含义。在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当中,完全找不到耶稣自称为神的记载。约翰福音关于耶稣自称为神的文字在三部对观福音以及它们的来源文本当中完全不存在,而后者的创作时间又全都早于约翰福音。这就非常奇怪了。想想看,假设你是早期教会的福音书作者,正在撰写耶稣的记载,而且是个人就知道耶稣自称为神。那么你会不会特意遗漏这部分内容,就好像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对观福音的作者知道耶稣曾经自称为神,那他们对于这一点怎么会连一个字都不提?所以学者们才会怀疑约翰福音的历史准确性。我并不打算否认约翰福音的神学作用或者宗教研究价值,我只是想问一问:这部福音书的史实记载是否可靠?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约翰福音其实是在借助耶稣之口表达作者对于耶稣的理解,或者说耶稣成了约翰的传声筒。这一场讲座的主题就是向大家表明,我为什么认为作为历史人物的耶稣大概从未自称为神,无论“耶稣是不是神”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要想知道耶稣究竟说过什么,三百年以来的学者们一直知道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梅根早些时候告诉我,你们这里还邀请过马库斯.博格(Marcus Borg)。马库斯是一个名叫“耶稣研讨会”的小组成员。他很可能在你们这里讨论过他这个研讨会,因为他这人一旦兴头上来了就只会讨论这个话题。这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小组,旨在确定哪些福音书文本有历史根据,哪些没有。他们出版了一套新版福音书,称之为“五福音书”,其中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以及另外一本名为多马福音的福音书,这本书当初没有被收入新约。他们用颜色标记耶稣的话语,从而显示哪些话他可能说过,哪些可能没说过。按照这些学者的判断标准,耶稣几乎肯定说过的话标为红色,有点像是他说过的话标为粉色,他可能没说过的话是灰色的,他绝对没说过的话是黑色的。读到这本书的许多人都感到震惊,因为只有18%的话语是红色或粉色,82%是黑色或灰色。我不是耶稣研讨会的成员,不过我对于18%这个比例并不感到惊讶。我确实认为他们选错了应当归于这18%的文本,但是我认为18%这个比例大致正确。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见。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很难知道耶稣究竟说了什么?不是有福音书吗?我下个月要出一本书,正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耶稣大约在公元30年左右去世,比如说29年或33年左右。公元70年左右,人们写成了第一本福音书,即马可福音。最后的福音书即约翰福音写于公元95至90年。从耶稣去世之后到第一次记述他生平的史料出现之间存在40到60年的空窗期。这就好比我们直到本周才第一次听到50年前某位传道人的讲话,话语的传承不是基于以前的研究,而是基于口耳相传,耶稣的话语年复一年、十年复十年地口耳相传,40到60年后才有人把它们写下来。这些言论的记录者并未一边亲身聆听登山宝训一边做速记笔记。这一点在福音书当中造成了明显的内容不一致。我刚刚指出了约翰福音和另外三本福音书之间关于耶稣是否自称为神的差异,但是还有很多别的差异。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并不讲述同样的故事,约翰福音更是完全不同,路加福音也与其他福音书都不同。

    问题在于,许多差异实际上相互矛盾。光是这一个话题就值得我花费三场讲座的时间来谈论,虽然你可能觉得有些陈旧——我的学生也这么觉得——但是我可以向你们表明,新约当中存在大量矛盾与不一致。这一点是新约批判学术界人所共知的事实,无论他们是信徒还是非信徒。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你只需要拿出马太福音当中的一个故事,然后仔细阅读马可福音或路加福音中的同一故事,逐字逐句地比较它们;或者拿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当中的耶稣诞生故事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是否能相互调和。拿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中的耶稣复活故事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在复活记述中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当中,耶稣被埋葬了,有人去坟墓探望。谁去了?是妇女。去了几位妇女?一个还是好几个?这取决于你读哪一本福音书;她们的名字是什么?这取决于你读哪一本福音书;在那里她们看到了什么?这取决于你读哪一本福音书;封闭墓门的石头是在她们到达之前滚开的还是在她们到达之后滚开的?这取决于你读哪一本福音书;天使让她们给门徒们捎带什么口信?是去迦利利见耶稣还是留在耶路撒冷见耶稣?这取决于你读哪一本福音书;她们有没有告诉任何人?这取决于你读哪一本福音书。整个故事从头到尾充满了不一致。问题在于,如果你有两个相互矛盾的信息来源,那么它们两个都不能被视为历史真相。比如你有两个目击者,他们对一场事故的描述存在矛盾。其中一个可能正确,或者两个都可能错误,但是他们不能在矛盾之处同时正确。这是逻辑原理。

    不仅存在矛盾和不一致,而且不同福音书中的神学观点也有所不同。约翰福音明确表示耶稣是神性存在,其他福音书则有不同看法,他们对许多不同事物的神学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正如学者们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认识到的那样。福音书之间的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文学含义:面对不同的叙述,你不应该认为每个叙述都在说同一件事。这意味着当你阅读马可福音时,你不应该认为他的意思和约翰福音一样。如果你读马太福音,你不应该认为他说的和路加福音一样。这是四本不同的书籍。我们倾向于把四福音看成一整本大书,但这是因为你买的时候它们恰好凑在一起,夹在两个硬封面之间。但是它们不是一本书,而是由四个不同作者所写的四本书。如果你读了我的一本书和电视传教士杰里.法维尔(Jerry Falwell)的一本书,并且假设我们两个说得是一回事,我会非常不高兴,因为我们是两位不同的作者。马太和路加也是两个不同的作者。所以从文学角度来看,如果你读了其中一本,你应该让他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假设他说的是别人的话。这就是文学含义。

    但是我们的讲座更感兴趣的是历史含义:如果这些记载互相矛盾,那么我们必须进行历史重建,了解耶稣真正说过和做过什么,因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列举耶稣在福音书当中的言论并且说“他就说过这些”,因为福音书作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耶稣的话语上,就像他们之前的故事讲述者、更早的故事讲述者以及更早更早的故事讲述者一样。每当有人说“耶稣这么说过”的时候,他们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他们描绘耶稣教导的方式来发言,以至于耶稣的原话总会遭到更改。因此我们必须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历史学家从十七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几年前你可能注意到有一本雷扎.阿斯兰(Reza Aslan)写的关于耶稣历史的书,名叫《奋锐者》,曾经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周冠。他对于耶稣实际说过的话与做过的事有一套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一本写得非常好的书,尽管从学术角度来看有很多问题。他是一位创意写作教授,是一位创意作家,写了一本富有创意的书。过了几个月,这本书的销量被FOX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比尔.奥雷利的《杀死耶稣》甩在了身后。比尔.奥雷利肯定不是耶稣学者。他认为耶稣在他自己的时代对于罗马占领应许之地感到不满,耶稣不喜欢罗马人在以色列土地上施加权威,特别是因为他们强迫以色列支付高额贡金。换言之,耶稣希望政府更小,税收更低——耶稣怎么想姑且不论,奥雷利本人倒是一直坚持这样的立场。三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很清楚作者立场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耶稣真正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我不会花很多时间讨论我们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只会给你们介绍关于历史上的耶稣是谁以及他说了什么的普遍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由阿尔伯特.施韦泽首次推广。我对我的学生说起阿尔伯特.施韦泽,他们全都一脸茫然,因为他们从未听说过这个人。你们可能知道他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并且在非洲从事医疗传教工作。你可能还知道在那之前他是一位在欧洲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哲学家,拥有哲学博士学位。不过他最著名的书是《追寻历史耶稣》,这本书于1906年以德语出版,书中收录了直到他的时代为止各路学术人物关于耶稣的言论,并且宣称所有这些言论都是错的,然后发表了他心目当中的正确言论。可以说这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新约研究著作。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在医学院就读,一边写这本书一边还在创作一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传记,这本传记同样是巴赫研究的经典著作;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德国与法国管风琴结构的差异,这篇论文同样是管风琴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与此同时他还在斯特拉斯堡开设了一堂哲学课;与此同时他还会在每周周末坐火车前往巴黎演奏管风琴。我肯定过不了他这样的生活,因为他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更没有体育频道。

    总而言之施韦泽是个牛人,《追寻历史耶稣》是一部重要著作。如今并没有人完全认同这本书的重构叙述的一切细节,但是这本书的核心理念至今仍被主流学术界奉为圭臬——理解耶稣的最恰当方式就是将他视为一名末世论先知。我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 “末世”(Apocalyptic)是一个现代词,不是古代词,词源是古希腊语的“Apocalypses”,意为揭示、展示、启示。Apocalypses就相当于拉丁文的Revelation,也就是新约当中启示录这本书的标题——顺便说一句,新约书名Revelation词尾没有s,不是复数形式——我告诉我的学生,如果在我班上有人敢说Revelations,我就把他们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此外有时启示录也被称为约翰末世书。为什么这部书的标题是“揭示”或者“揭露”?因为犹太末世论者认为上帝已经向他们揭示了足以解释凡间现实的天国奥秘。在耶稣时代有很多犹太人都是末世论者。我马上会解释他们的具体观点。但是首先我们要知道当时犹太末世论者如此之多,以至于耶稣的存在全然不算出奇。我的学生们最难理解的一点就是耶稣在当时并非与众不同,耶稣的基本宗教观点其实是当时的普遍观念。耶稣使用了当时人们熟悉的语言,而当时的人们都很熟悉末世论。

    犹太教末世论思想奉行二元主义,相信现实由两个基本部分构成——现在仍有很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过时的观点,不过确实起始于犹太人——这两部分就是善之力与恶之力,两者斗争不休。上帝当然站在善的一边,魔鬼站在恶的一边。末世思想最早出现约在耶稣出生前一百五十年左右,当时人们开始以这种方式思考,开始谈论魔鬼。旧约里没有魔鬼的概念,因为大部分旧约创作于魔鬼这一理念形成之前。“魔鬼是上帝的私敌,反对祂和祂的子民”,这样的理念源自犹太教末世思想。上帝手下有天使,魔鬼手下有恶魔;上帝掌握着生命的力量,魔鬼掌握着死亡的力量;上帝掌握着公义的力量,魔鬼掌握着罪孽的力量。

    在末世论当中,罪孽和死亡不仅仅是人类现象。对于犹太末世论者来说,罪孽不仅仅意味着做了错事,例如偷税漏税或者待人态度恶劣。对于末世论者来说是,罪孽不仅仅是悖逆上帝的行为,还是一种试图奴役你的宇宙力量。世界上有一股远比你更强大的恶魔之力,试图强迫你服从它的意志。因此有些时候你才会觉得“我知道该做什么,但是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为什么我无法控制自己?”我本人从未有过这种感觉。但是我听说有些人经历过。在末世论者看来,这些人正是受到了罪孽之力的支配。同理,死亡也不仅仅意味着某人停止呼吸或者大脑停止工作。死亡同样是一种试图奴役你的力量。它一旦抓住你就会摧毁你。死亡同样是魔鬼的力量。世界上存在恶的力量以及善的力量,这就是二元论世界观。一切人事物都属于其中一方,没有中立地带。所以你必须选边。如果你拒绝选边,那只可能意味着你已经选过了——要么站在上帝这边,要么站在罪孽那边。

    对于末世论者而言,这种善恶二元论贯穿了人类的全部历史背景。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和即将到来的时代之间同样存在历史性的二元对立。当前的时代由邪恶力量控制,只要四处看一看就能意识到这一点——飓风、地震、海啸、干旱、洪水、饥荒、流行病、先天缺陷、战争——看看周围吧,这个时代根本是一个悲惨的污水坑。为什么?因为邪恶力量控制着这个时代。但是上帝将会介入,摧毁邪恶力量,带来一个良善的王国,其中将不再有痛苦、悲惨或者苦难。神国将要到来,上帝将会统治,魔鬼的权柄将被夺去。上帝将会纠正所有错误。因此有两个时代,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和即将到来的好时代。

    末世论的第二项信条是悲观主义。犹太末世论者对于这个世界的前景很不乐观。你不可能改善这个世界。你无法防止洪水,你无法控制厄尔尼诺,你无法控制饥荒,你无法控制干旱,因为这些灾害远比你更强大。你无法控制罪恶的力量。你无法控制死亡的力量,它会逼迫你做出你原本不想做的事情。你控制不了这些力量,你也不可能获得控制权,这个时代只会越来越糟糕,直到最终不可收拾。不要认为你可以通过增加教师与警察的数量、提高与削减税收或者任何政治议程的实现来改善这个世界——你当然想做什么都可以,反正无论你做什么这个时代都只会变得更糟,因为控制这个时代的力量比我们更强大。但是另一方面,末世论者又相信归根结底邪不压正,因为上帝将会出手。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祂也将会拯救它。上帝不会听任这个不义的时代永远继续下去,祂将会在这个时代结束时摧毁邪恶力量,从而拯救这个世界。不同的犹太末世论者们对于上帝的具体救世方式的理解各不相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认为在这个时代结束时将会发生某种宇宙级别的正邪大战。上帝会派遣一位来自天堂的救世主,一个伟人。此人会摧毁邪恶力量,让神国降临人世。有时这个人物被称为人子,一个来自天堂的类似天使的人类。有时候末世论者会设想一位即将到来的弥赛亚,他可能直接来自天堂,也可能来自人间。这位弥赛亚将会摧毁上帝的敌人并建立神国。

    更有甚者,当上帝解救祂的人民、摧毁悖逆之徒的时候,祂的审判对象不仅限于届时的活人,还包括此前所有的死人。犹太末世论者最早提出了死者将会复活的理念。旧约当中几乎没有涉及复活的概念。大多数古代以色列人认为,无论你是好是坏,死后都会去到Shiel/冥界,或者干脆停止存在,这一生就是你所拥有的一切——约伯记与传道书都信奉后一种可能。而复活理念则是末世论思想的一部分。这一理念认为上帝的伸张不仅适用于活人,也适用于死人。上帝会让死人起死回生来面对审判。那些站在他这边并因此而受苦的人将会得到奖赏,那些站在邪恶力量那边并因此而兴旺发达的人将会遭受永恒的惩罚。你自己也将会从死亡中复活。不要认为你可以投靠当前世界的掌权者,生前享尽荣华富贵,然后一死了之逃脱惩罚。你无处可逃,因为上帝会让你从死亡中复活,你将会面对审判,无论你如何都阻止不了祂。

    因此,随着犹太末世论体系的兴起,复活成为了犹太人经常思考的话题。上帝的审判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发生?现在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究竟要糟糕到什么程度上帝才会出手?我们还要经历几场饥荒?几场洪水?几场干旱?几场瘟疫?目前已经是最糟糕的情况了,对吧?犹太末世论体系认为末日即将来临,就在眼前。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马可福音第九章第一节。或者马可福音第十三章三十节:“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施韦泽认为耶稣是一个末世论者。在耶稣看来,这个世界受邪恶力量控制,但上帝很快将会介入并摧毁这些邪恶力量,带来美好的神国。当耶稣谈论神国时,他不是在谈论你死后灵魂将会去哪里。你死后灵魂并不会升天,因为你很快就会复活并且面对上帝的审判。这就是施韦泽的观点。我不会详细说明他如何通过解读福音书得出了这一观点,因为如今的学者们对于这一观点的具体论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我确实主张今天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耶稣是一个末世论者,我也这么认为。

    那么根据这种观点,历史上的耶稣究竟宣讲了什么?既然福音书都没能准确记录耶稣真正的宣讲内容,那么我怎么知道耶稣说了什么?学者们必须非常仔细地研究福音书的传统,并且针对它们应用严格的历史标准。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符合常识。我们有若干本福音书,这些福音书全都基于早期文献来源。假如各本福音书当中以彼此相似的措辞记录了同一段耶稣的话语,而且各本福音书援引这段话语的出处相互独立而不是相互依赖,那么耶稣就真有可能确实说过这段话。这就好比寻找犯罪现场的目击证人。如果你能找到许多证人,并且确定他们没有相互串供,并且他们做出了相同的陈述,那就可以肯定这段证词很可靠。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寻找与传达这些话语的人的观点不一致的耶稣话语。这句话听上去有点绕,打个比方就明白了。假设某人受到审判,深爱他的母亲站在证人席上接受交叉审问,而且她说了一些证明此人有罪的话,那么你可以相信她说的是真话。因为她不想说这些话,但是她觉得自己必须说。同理,如果某个史料来源的陈述与该来源的自身利益相悖,那么这段陈述就很可能是真实的。

    历史学家按照这样的标准逐行逐字地阅读福音书,然后不出五分钟就得出了以下结论:耶稣在各本福音书当中一贯宣讲神国即将到来。这是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书的主题,可以将其概括为最早有记录的耶稣话语。马可福音第一章,耶稣走出旷野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在马可福音全篇当中说的第一句话:“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日期满了?这显然是末世论的意象。现在这个时代有的时间限制,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接近了末日,神国即将到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诚心悔改,相信美好的国度即将到来。这就是耶稣教导的本质。这是他最早的有记录话语,我认为这句话体现了耶稣想要传达的最根本信息。

    神国将会如何降临?耶稣教导人们,将会有一位宇宙级别的审判者降临人世,他将其称为人子。这位人子将会从天而降,摧毁邪恶力量,带来神国。接受耶稣教诲的人们将会在人子到来时获得奖赏,不接受教诲的人们则必须老老实实接受审判。“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马可福音第八章第三十八节。新约当中的耶稣经常讨论人子。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领域,我只能说新约当中耶稣关于人子的一大部分言论他都未必当真说过。仅就这些言论本身来看,很多情况下耶稣明面上谈论的是人子,其实说得都是他自己。“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新约当中的每一句耶稣言论都面临着“耶稣究竟说没说过”的问题。我的观点如下:耶稣大概没有说过将自己等同于人子的言论,反而确实说过一些将自己与人子区分开的言论。“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基督徒肯定不会刻意编造耶稣将自己与人子区分开来的言论。在他们看来耶稣就是那位有能力有荣耀的宇宙级审判者。自从耶稣死后,这就是他在基督徒心目当中的形象。所以耶稣声称自己是人子的言论未必属实,而耶稣声称自己不是人子的言论则十有八九出自他之口。

    人子将会从天而降,摧毁邪恶力量,带来神国。人子会带来审判,也会逆转幸运与不幸。他将审判活人与死人,那些站在上帝一边并且因此受苦的人将得到奖赏,那些通过站在邪恶一边而繁荣昌盛的人将被摧毁。“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这不仅仅是耶稣想出来的俏皮话,他确实是认真的。现在繁荣的人将被夺权,现在的被流放者将被抬举提升。你需要为此做好准备,因为审判即将到来。你需要转向上帝。你的生活过于自我,不关心别人的需求,仅仅只谋求私利。你应该为了上帝和你的邻居而谋求公益,你应该以谦卑的心态为别人服务,这样你就会在人子来临时得到奖赏;如果你继续谋求私利,你将与其他人一起被消灭。你需要准备,因为末日即将到来,就在墙角拐弯的另一边。要忏悔并且相信好消息,因为神国已经近了。有些亲耳听到耶稣教诲的人们甚至能活着看到这一切。这就是耶稣的末世教义的要点。

    那么这套教义怎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耶稣对于自己的认知?根据这套教义,他认为自己是谁?首先我认为很清楚的一点在于,耶稣认为自己归根结底首先是一位先知。圣经中的先知并不是盯着水晶球预测两千年后会发生什么的神棍。基督教书店大概会说服你相信圣经先知就是看这个的,因为一排排书架上堆满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先知预言。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就读于一家信奉原教旨主义的圣经学院,当时我们认为世界末日会在八十年代末来临,因为当时有一本畅销书叫《消失的伟大地球》(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消失的伟大地球》这本书,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除了圣经以外最畅销的英语书籍。这本书根据圣经预言宣称世界末日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个时候到来。1988年,我从从新泽西州搬到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教堂山。在新泽西州谁也没闲心琢磨世界末日,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南方人确实会考虑这些问题。那时候南方流传着一本书,名叫《为何在1988年会发生被提》,这本书的作者曾是NASA的火箭工程师,所以肯定是个聪明人。这位作者辩称有88个理由可以使人确定在1988年会发生被提。这些理由都很有意思。在我介绍其中一个理由之前必须指出,这本书整整卖了200万册。我有一个学生,他的父母因为相信这本书而卖掉了自家农场。

    以下是八十八个理由之一。在马太福音当中,门徒问耶稣:“甚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甚么预兆呢?”耶稣说:“你们可以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这样,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为何》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无花果树在圣经当中经常代表以色列。无花果树发芽表示在冬天结束时无花果树复活。以色列何时复国?1948年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一世代在圣经当中对应多长时间?40年。1948年再加上40年正好是1988年。这是他所说的一个理由,还有其他八十七个理由。他确信耶稣将在1988年公历9月的犹太新年回归人间。有人向这位仁兄指出,圣经明确表示“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他的回答是“没错,我也不知道世界末日的具体日子或者时辰,我只能确定到星期。”

    书归正传,圣经里的先知实际上并不会预测未来。每个认为他们在预测未来、并且向你讲解预言含义的家伙都是错误的。所有那些预言书都是胡说八道。如果你不相信我,过上十年再读一本就能看出这帮人错得多离谱。每个世代都少不了这帮人。圣经先知是向人们传达上帝话语的人,他们明白上帝要借由他们发言,他们的言论其实是针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评论。耶稣认为他是在传达上帝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先知。

    通宝推:史文恭,一腔诗意喂了狗,
    • 家园

      进一步说,耶稣是否认为自己是弥赛亚?我的学生几乎都认为犹太弥赛亚应该是神或者说上帝在人间的化身。但是任何一位犹太思想家都不会这样看待弥赛亚。犹太弥赛亚并不是神圣的人物,而是一个普通人。弥赛亚这个词意味着受膏者,也就是上帝选择来在地上执行意旨的人。以色列的国王就被称为上帝的受膏者。在耶稣的时代,以色列国王已经缺位了六百年。自公元前586年以来,以色列就没有国王了。一些犹太人认为上帝会建立一个国度并且册封国王,而这位国王将是一个凡人受膏者,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弥赛亚。弥赛亚是以色列的未来国王。这就是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理解。耶稣是否认为自己是弥赛亚?我刚刚讲述了对于弥赛亚的常见理解以及耶稣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耶稣确实将自己当做弥赛亚。但是这一理念究竟意味着什么?犹太人的弥赛亚理念期望未来会有一个国王来统治以色列人民。耶稣是否认为自己将会成为这位国王?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长话短说原因如下。新约当中有一句耶稣言论我认为他确实说过。耶稣告诉门徒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为什么我认为耶稣确实说过这句话?我之所以确信这句话不是耶稣去世后的捏造,是因为他面向所有十二个门徒说了这句话,其中一个是加略人犹大。没有一个基督徒会提出犹大在神国成为统治者的理念,这意味着这句话必定是耶稣说的。这句话与耶稣作为弥赛亚有什么关系?如果十二个门徒将在神国担任统治者,那么谁又将统治他们?现在耶稣是召唤他们的人。耶稣是他们的主人,那么到了未来耶稣也将是他们的主人。他们将会统治十二支派,而他们的主人耶稣则将会总管全局。总管整个以色列民族的人自然就是弥赛亚。

      还有另一个理由:耶稣几乎肯定是因为自称为犹太人的王才遭到处决。耶稣在公开事工当中并没说过自己是犹太人的王,也没说过自己是弥赛亚。但在福音书中,当他在彼拉多面前受审时,彼拉多却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吗?”为什么?耶稣并没有公开地告诉人们“我是犹太人的王”,但他确实告诉十二门徒“你们要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犹大背叛了什么?我认为犹大不仅仅背叛了耶稣的私下行踪,还泄露了耶稣教导的秘密内容。耶稣一直在教导他的门徒,他将成为统治者,而他们将在他的领导下统治。犹大将这一点告诉了罗马当局,所以彼拉多才知道耶稣自称犹太人的王。当他在审判中控告耶稣时,耶稣无法否认,因为他确实认为自己是未来的犹太人之王。他们为此杀了他。这一来就解释了耶稣的教导,犹大的背叛,以及耶稣的处决。耶稣认为自己是弥赛亚,那么他认为自己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弥赛亚吗?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耶稣没打算去死。我认为耶稣预期人子会降临,他会成为王,因为他的这种信念,他最终被钉在了十字架上。此后门徒们才着手发展了弥赛亚必须被钉在十字架上受苦的观念,这就是基督教的起源。这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谢谢你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