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农民养老的实际收入 -- HAL

共:💬254 🌺1170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懒兄所言,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算义务

                  当然需要自带干粮。那个时候中学组织学农学工,到工厂农村参加实践活动,算作学习的一部分。另外城市各单位有时在农忙或者特别需要尤其是抗旱的时候也会义务帮助,有些单位工厂会派水车参加抗旱。但是这只是极少部分的劳动,当时修建水库等基础建设的时候主要还是靠农民参加,一般都是等到农闲的时候才开始干(一般是深秋开始),农忙季节只能搞农作物。农村中修的水库一般都是中小型,顶多集中几个公社的壮劳力一个冬天也就结束。那些需要修一年的估计是国家或者当地政府投资由水利基建队伍担当,比如五六十年代的北京官厅水库,辽宁大伙房水库及清河水库等很大部分是部队集体转业为水利师参加搞得。

              • 家园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下是否谈的同样的事情

                先花再宝,是对讨论问题的态度。

                我们是谈论农村出工参加水库或者农田基本建设的事情。

                看了你发的那些人的言论,似乎觉得很多人谈的不是一件事情。比如说城市中工作的人们由单位组织参加义务劳动,或者参加支农的话当然是自带干粮没有额外补贴,如果需要吃住在老乡家的话是还要付饭费的。比如你例子里面的【红豆南国】说的参加过几次义务劳动,显然属于这个范畴。而那个【勇哥】说的生孩子的前一天还要参加农村水利工程疏通,如果真实的话也只能说是极个别的--我无法想象一个孕妇挺着十月怀胎的肚子去参加体力劳动,那个年代的普通农村孕妇在家休息是理所应当,顶多不挣工分而已,没见有人异议。

                我下乡几年,刚下乡三个月即被生产小队的社员们选为民兵排长。带领队里群众冬天参加过当地的农田基本建设,也参加过几个公社一起修建水库水渠的劳动。农田基本建设因为是本大队组织的,不需要住外面所以吃饭都回家各吃各的,队里面给所有的参加者记工分。而修建大型水库则需要到别的地方距离较远,所有的劳动都是拿工分外加一日三餐免费,住在当地老乡家,吃的由自带大厨各小队为单位做饭。这个是我亲身经历,比网上看到的更应该真实。

                另外,你对工分制似乎有误解或者不了解。工分制正好说明当时并非都吃大锅饭,而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体现,与内卷有什么关系?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西安笨老虎,qq97,桥上,
                • 家园 我理解的工分制度是中国农村特色的股份制

                  中国农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集体化道路,对中国经济整体的支持和促进不废话了。但是全国广大农村集体经济中,有搞得好的,也有搞得不好,农民贫困吃不上饭的。原因在于领导人的能力不同。

                  中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是以土地为股份实行的。全村土地人人有份,因此集体经济人人有股份。这是资本的基础。

                  工分制度是一个创举,把劳动也作为股份的一种。我读过的记载中,工分的核算与记录是民主实现的,专人记录。到年底的时候把所有工分加在一起。

                  集体经济的分红有两层。土地股份方面是人人平等,所以均分,不单独作为分红依据。分红是看劳动力的股份,按照其工分数量占工分总值的比例来分配。

                  集体经济红利的来源,是集体经济领导人的能力。像大寨,华西村等集体经济,能实现盈利,分红就比较多。如果只是老老实实种田,我都怀疑现金收入是如何能够实现的。

                  通宝推:很高兴,
                  • 家园 没有吃不上饭的,国家总会照顾,三年是开始阶段

                    属于特殊探索时期,之后就不再有了。

                    经济有发展好的,一般的,占绝大多数。

                    发展部不好的只占极少数,比如常年吃返销粮的小岗村等地方。

                    之所以在七十年代还不完美,是因为种子,化肥还没有完善。

                    八十年代初步完善,情况下就基本正常了。

                    通宝推:雄阔天,
                  • 家园 工分与其说是股份还不如说劳动所得

                    只不过这个所得到了年终才知道每个工分的价钱。

                    劳动的时候根据具体的工作不同,时间长短来制定可以挣几个工分。一般男人普通劳动按十个工分来记,但是每个人的熟练程度及干活快慢也是可以定不同的工分。有些时候抢农忙劳动强度大就会加一到两个工分,而记工分总的是队会计汇总。评定每个人的工分由队长来提议,如果群众不同意可以说出来大家评议。所以有些懒人可以出工不出力,但是反映到工分上就会被评定的底一些。

                    燕人兄提到的如何搞现金这个事情比较复杂,每年队长竞选的时候都会提出自己的计划及年终大概要达到什么程度。生产队有牲口,农闲就会到城镇里面拉脚运输。还可以种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比如黄豆,大小黄米等,如果离城镇或者大的工厂近就会做豆腐去卖,还有果树的果实收入等等。

                    通宝推:桥上,西安笨老虎,真离,
                    • 家园 1970年7月15日人民日报一篇报道

                      体现了人的能动性。

                      【牧民不吃商品粮

                      苏古淖尔公社摆正农牧业生产关系,获得了粮食和畜牧产品双丰收

                      据新华社兰州电 甘肃省额济纳旗苏古淖尔公社广大贫下中牧,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合理地发展农业生产,以农养牧,农牧并举,获得了粮食和畜牧产品双丰收。

                      去年,这个公社生产了一百二十多万斤粮食,彻底改变了牧民吃粮靠国家,牲畜饲料靠供应的状况。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近两年来,这个公社的幼畜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牲畜净增率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共向国家交售各种毛、绒达七万五千多斤,生皮七千八百多张,菜畜几千头。集体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生产队都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柴油机、磨面机、铡草机以及胶轮大车等,公共积累也大大增加。

                      苏古淖尔公社经营的畜牧业,主要是骆驼、山羊、绵羊。过去,这个公社每年要靠国家供应数十万斤粮食和大批饲料。由于单一经营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一遇到干旱或风雪,饲料供应不上,牲畜就普遍掉膘、患病,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这里的贫下中牧早就渴望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一九五九年春天,他们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在额济纳河畔垦荒种植饲料、饲草、粮食和瓜菜,决心自力更生地解决缺乏粮、料、草的问题。但是,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这个公社的农业生产一直得不到发展,牧民吃粮靠国家,牲畜饲料靠供应的被动局面一直没有打破。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贫下中牧和革命干部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狠批了刘少奇在这里的代理人所鼓吹的“千条万条,发展牲畜是第一条”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破除了“自古放牧不种田”的旧习惯,决心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荒漠上种出粮食来。他们每天起早摸黑,骑上骆驼,顶风冒雪,到远离定居点的额济纳河畔,用镐头平沙丘、垦荒原,砍红柳、筑篱笆,挖渠打坝、兴修水利,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劳动,他们开垦了几千亩良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量的粮食和饲料,并且达到了自给有余。

                      苏古淖尔公社积极发展农业以后,尝到了抓农业的甜头。这时,有些人又片面地产生了“重农轻牧”的思想,甚至主张以农代牧,打算处理掉一批基础母畜,腾出劳力专搞农业。公社革委会针对这种错误思想,立即组织广大牧民群众和干部学习毛主席有关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教导,摆正农牧业生产的关系,合理地安排劳力和资金。在农闲的季节,就组织人力、物力,保证接羔育幼和收毛生产任务的完成;而春耕夏收农忙季节,他们又组织劳力抢收抢种。为了防止牲畜群践踏庄稼,他们采取合理的放牧方式:春天,地里庄稼正在生长时,就把畜群赶到远离农田的草原去放牧;秋天,当畜群返回时,庄稼早已收割完毕,这时,农田里杂草丛生,又为畜群抓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贫下中牧高兴地说:“夏天人在地里抓粮,秋天畜群在地里抓膘,真是两全其美。”】

                      通宝推:很高兴,真离,
                • 家园 修建中大,甚至小2水库,似乎都是国家的,应该提供工分的

                  只有隶属于村级的,出于村子自己需求,大概才是自带干粮吧。

                  大家可能还记得刘青山张子善就有贪污水库建设用粮食的说法,很多大型工程肯定不是一两个村子能够负担的,绝大部分还得是国家出人设计。

                  自带干粮,可能是地区特殊情况,而且可能是少数吧,这个确实不太清楚。

                  我倒认为孕妇基于村子需求,有可能参加后勤等一些劳动吧,比如红旗渠,最后还是国家参加了建设的,一开始的确可以算杨贵他们自己组织的。应该不是强迫的。

                  这个也算是特例了,突破了很多障碍。因为他们是河南,引水需要从山西过来。

                  虽然两地挨得很近,但是当年社会还没有完全公社化,也是一个原因。

                  山西大寨水利建设也有外地的帮助,所以也确实不能说自己建设的成果。

                  5.64 04/08 ZMW:/ [email protected] 王蔚:踏遍昆仑四十载只为团结幸福水 # 五十八座半 # 新疆和田 # 和田玉籽料

                  https://v.douyin.com/i2B3XWdL/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这个电影演得挺好的,当时部长应该是钱正英吧?

                  • 家园 我经历过的农村一般大队内的基建劳动是自带干粮

                    我记得公社内的劳动都会至少在伙食方面有补贴,这个各地可能不同。

                    农村尤其是丘陵地带的辽西当时修了很多小型水库,这些水库只能惠及本公社或者更少到一个大队。这样的小型水库上面不拨款,完全是自己的力量搞得,因此只能自带干粮。想一想也合理,给自己干活小队记工分。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南方水多,怎么办,围起来,控制好,或者湿地土地化

                      这也需要大量工作,华西村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这些工作不只是国家的操作,国家主要是组织推动,搞中大工程。

                      那么自己村子旁边的沟渠,塘坝,就要村子自己搞。

                      这大概需要村子自己出力,遇见村子之间的协调,国家各级政府都会出调解。

                      这是新中国的好处,民国或者古代,你就自己玩吧,涉及各种纠纷。

                      主动提出修理的要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

                      是个难点。

                      农村工分值是个股份(集体所有制后)和现实劳动价值相结合的产物。

                      是理想和现实结合的产物。

                      由于基础不同,各家村子各有不同。

                      只能学习大寨。

                      通宝推:很高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