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见到的闰土 -- Swell

共:💬57 🌺251 🌵5新 💬56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见到的闰土

    也算是标题党啊。我不是鲁迅,但是我的亲眼所见,感觉鲁迅先生写的闰土在今天依然有代表性。就化用一下。

    小时候,大概在要上学还没上学那两年。不知怎的,突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让城市孩子去农村锻炼锻炼,别成了废物,小皇帝。 正好,我家农村亲戚一大把,正好走动走动。我和我的几个表哥表弟,大家一起打包去农村住些天玩。还顺手解放了父母。于是爸妈尝到了甜头,就经常搞这种活动。我也就拥有了点宝贵的农村经历。

    我去过我姥爷哥哥,我叫大姥爷家,一帮小孩团建过。但是说实话,那里着实是太艰苦了。房子都是土房子(大概就是泥墙+木屋顶吧),窗户都没有,就留了几个小口用木头框子顶着。蚊子那简直是连夜加班吸血。后来说太苦了也不行,还是去县城旁边的太姥姥家吧。

    太姥姥是我姥姥的继母。姥姥母亲很早就过世了,她最恨这个继母,“小时候把我当丫鬟用也就算了,好不容易当年你太姥爷的一个朋友,开了个医院,要把我要去学妇科。她非哭着喊着拦着,说女孩子出去抛头露面丢人。要不然我现在。。。”姥姥是没事就给我讲这些忆苦思甜。我妈倒是不以为然。“那时候人都那样。别听她的,我姥姥对我可好了”。好吧,信息矛盾。 总之,太姥姥家条件还算不错,管怎么3间大瓦房,有纱窗。蚊子少多了。

    太姥姥也绝对算是英雄母亲。自己生了11个,夭折了两个,加上来时候就有的两个孩子,一家11个孩子。所以我看这人口也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人就可以生出一个家族来。 生这么多,也主要是为了生儿子。生到第5个才是儿子。为了要第二个儿子又坚持到第11个。 严重偏离了概率。总之呢,等我去的时候,儿女都大了,基本出嫁的出嫁,结婚的结婚,家里只剩下我叫舅爷(她的大儿子)一家。舅爷有个儿子,我们叫小舅。比我辈分大一辈,年龄就差了半个月。他和其他几个小孩就成了我们暑假的玩伴。

    玩着玩着,我就发现,农村的小孩比城市的孩子欺生的多。特别是看到我这种胆子小的,一会怕狗,一会怕猪的这种。很快就联合起来欺负我。我的城市小表哥开始还想帮我,后来就果断跳反,跟着他们一起笑话我。这时候,我的小舅挺身而出,帮着我给我撑腰。一次大家一起趟小河去玩。说是小河,但是基本上快末了胸口了。我趟了几下害怕了。别的小孩在对岸自然大声嘲笑,给我都要气哭了。他过来说:别怕,我背你过去。其实他比我还矮半头。但是他多少会点水,而且水里浮力也大。差不多就是我按住他肩膀过去了。 他还领着我去他家地里吃类似麦穗一样的东西。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总之就是剥开了,里面的东西是絮状的,很甜。而农村最美的就是夏日的晚上, 他带着我们几个孩子跑到周围的一个小山顶上,看满天的繁星。 原来只有城市里的黑夜才是无趣的黑漆漆一片,真正的夜空犹如嵌满宝石的幕布。这颗叫什么,那颗叫什么。北边在哪。 当时我真的很羡慕他,懂得这么多。

    后来上学了,就没有这种长时间的度假了。后来再去就是初中时参加太姥爷的葬礼了。再看到他时,我已经比他高了一头还多了。他黑瘦黑瘦的, 留着一个一个小中分头。我差点没认出他来。比小时候可是沉默多了。 稍微聊了聊,他爸早就下岗了,这几年来来回回折腾。开过大车,也做过一些小生意,但没挣到钱。一家人靠着太姥爷,原来还能有点退休金。他就在村里的小学念书,留了一年。准备去县里念中学。“听不懂,没意思“这就是他对学校的评价。 ”看你挺像念书样的,将来肯定挣大钱“。那你未来有啥打算?”打算?不知道“。 当时我嘴上没说,心里想着幸好我没在农村。

    再后来我毕业了,要上大学了。听说他家里试过想让他去当兵。 但没钱,没路子。求了几个兄弟姐妹们帮忙,但是到最后还是要塞钱的。你没有别人也不能给你垫上。 当兵没当成,后来又试了好多。去建筑工地,他嫌太苦。去送水,他把水车弄丢了。去给仓库看门,他也弄丢东西。后来老两口也看明白了,孩子就是好逸恶劳,说是丢了,其实就是自己拿去换钱花了。圈子就那么大,一次两次再也没人拉你一把了。听说他也就守着老两口那点低保过活。再往后,连他的消息我都听不到了。

    最后就是19年,姥姥去世了。这时候看出一个家族的力量了。来了上百人。说实话,太多人我是不认识的。我妈突然跟我说,你打舅爷在那边,你去打个招呼。我赶忙过去,”大舅爷这边坐“。我妈赶忙过来,你说啥呢,这不是XX吗,他爸在那呢。啥?我都有点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一个弓着背,满脸皱纹,体态都有点蹒跚的老头。是我当年的玩伴?和我就差几个月? 时光真是在他那里无情的加速了至少20年。我连忙改口:小舅,咱俩真是几十年不见了。他没有回答我,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大概是鼻子小声哼了一下。慢慢的把脸扭到旁边去了。 弄的我也挺尴尬。好在人多,事情多,我马上就忙活别的去了。大家一起出丧,吃席,期间我还观察了几次。他就一步不离的扶着他爸爸,一言不发,脸上都没啥表情。

    人都送走之后,自己家人收尾工作。我妈一边算着账,一边评价着来的人。那个XX真完蛋,一点眼力见都没有。除了扶着他爸,什么都不会干。你说般东西的时候,他就瞅着几个老太太般都不知道搭把手。见了人连句话也不会说。。。。

    我就在那里漫无边际的听着,多少还有点没从悲伤中彻底回过神来。这几天顶着时差连轴转也确实有点累了。40多岁了,不如从前了。突然想起了点什么:XX他结婚了吗?有孩子吗?

    他,切,人家都叫他三无产品,无工作,无学历,无财产。哪有人愿意跟他过。就一个人守着老头老太太过活。反正他爸妈活一天,他就跟着活一天。那个完蛋的玩意。你说你太姥姥费那么大劲生儿子,有什么用,不还是绝后了。。。。

    恍恍惚惚又是好多年过去了。他的故事我总是还忘不掉。就记录在这里吧。 回想起当年的夏夜,他给我兴匆匆的讲着天文,我总觉得我和他比,也就是出生在了罗马而已。

    通宝推:方恨少,偶卖糕的,桥上,为什么不可以,唐家山,冬晓,假日归客,崂山一道士,西安笨老虎,onlookor,小泽珍珠,林三,达雅,东方白,ccceee,长醉不复醒,
    • 家园 农村,回不去的念想,留下的绝望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80后,经历过农村的生活,八九十年代农村劳动力多,一家两三个壮劳力,种上几亩田,加上一些山坡上的耙子田种种菜,养猪养羊放牛,能吃饱,就是没钱,最难的是交提留,交计划生育罚款,儿子结婚办一场酒席花几百块钱可能五年都还不完。那时候的苦是真苦,不过还有希望,有活力。红白喜事、农忙时互相帮助,邻里之间非常热闹,小孩子多,每天都是漫山遍野的跑。

      加入世贸以后,一代代人出去代工了,农村就真的没落了,之前看到过一个帖子,说2006年的时候有过统计,湖北农村老人自杀率达到11%。这个可能性是真有,我自身的直系亲属中,大姥姥是喝农药自杀(姥姥的妈妈,与儿子吵架怄气),大姑喝农药自杀(原因不明,也是吵架的缘故,留下两个女儿);我邻居(我初中同学)的妈妈是喝农药自杀(老公生病了,觉得对儿女是拖累,想不开就一死了之,实际上她儿子自己做小生意已经有些起色了)。农村的妇女自杀率很高,我觉得主要是孤独,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老公得干活挣钱,子女在外打工,和子女的沟通很少,特别怕麻烦子女,一个村子里,一天也找不到几个人说几句话,长此以往自然会抑郁。

      如今农村回去的越来越少,一个月前回去了一次,发现越发的冷清了,留下的多是60岁左右的长辈们,都已经像行将就木的老头了,整个村庄已经没有任何活力了。也许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只存在于文人的想象中,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存在耕读传家了,进城的年轻人再也回不去了。

      通宝推:林三,方恨少,
      • 家园 应该是去年前年有个湖北农村的调查文章

        文章提到农村老人自杀率相当高,并且很让人伤感的是越是信神鬼的越不会自杀。自杀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子女,请注意,这个拖累子女的标准,不日生病失能,而是失去经济自给能力。

        记得是湖北,说不准是河南,似乎就是在观察者网上看到的。我无法提供这个文章的链条,不过 @hwd99 河友最近又推荐河友们看 《中国农村调查》,春桃夫妇的作品。同期记得还有好几本书或报告文学,都在反映农村的真实状况。对了,那时候《南方周未》还没有成为死硬带路党,也有相关报导。

        农村能重活,条件就是恢复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不是之前的半殖民地经济。只不过的确与弑魔河友你无关了。我还回去祭祖,我死之后,后人怕是不会回去的了,后人的后人,更是无牵无挂,就是这样子的了。其实我来说,并不怀念农村那片土地,我只是怀念人,我只是替他们惋惜:本来可以好好的,本来可以更好的。不过有时候也会想,他们无伤无残到老年,其实也是幸运的人了。大量死伤病残的农民工,还得感谢人家给了当农民工的善举呢。当年羊吃人而转农为工英国工人,不知道是怎么感谢资本家提供工作机会的呢?

    • 家园 提一个现实问题

      像您小舅这样的人,假如有一份工作,无需什么特殊技能,例如扫大街,清洁厕所这些,但工资很低,低过最低工资,应不应该让他去接受这份工作?(姑且假设他愿意或者不得不接受)

      • 家园 【原创】稍微补充一点他家的背景

        我没写的太细。有时候写东西还是希望写成一个稍微有意思点的故事。这个呢,真的就是圣诞节放假在家,突然有点闲下来,想着居然都快要50了。 感慨时光如梭,突然就想起了我这个小舅,有感而发,随手写的。

        他也不是完全彻底的啃老。过去也试着当过一些帮工,短工。只不过身体也不太好,加上自己确实也有好逸恶劳的坏毛病。慢慢的也就干不动了。 家里其实还有不小的一块菜地。过去家里还算是半个菜农。 所以务农也能一定程度糊口。

        但是农村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的势力。他应该是很早就被周围的人公开的瞧不起,甚至我猜当面的嘲笑。以至于,我猜,心理上慢慢的出了一些问题。已经有点不太敢和人接触了。这也是我感觉他加速衰老的一个原因。

        补充一下我这个姥姥爸爸的背景吧。 他家算是一半是菜农,一半是会计。他家过去在县城旁边的村子里。算账的手艺算是祖传的。到他这里,他接他爸爸的班,去给县里算账,当会计。从大帅,伪满洲国,民国这么一路干过来。牌子来回换,他还干他的活。但是解放之后不行了。这种旧社会人员,我感觉就是基本不能重用了。他兜兜转转最后到了县里开的砖长上班。最后干到厂长退休。 我的舅爷也就是接班,砖厂当司机。 这个厂子,改开之后很快也就不行了。

        他家住的村慢慢的也算县城的一部分了。他家的菜地修路占了一些,还有一些。但是想靠种菜赚钱是不太可能了。自己家种着吃还是足够的。

        通宝推:rentg,
    • 家园 你1979年出生,看到的事情,再怎么样也是至少80年代的事情

      太早熟了,太多今天对当年的思考了,你当年不至于那么多感想,心理活动哗哗的,太多了。

      你就是和大秦猛士一样吹牛皮,他说当年高中和老师约定是共同奋斗所以才入党,作为共产党的同路人入党,我听了简直是笑死了。

      你这是今天写当年的心理,过于夸张而成熟了。呵呵呵。

      80年代东北房子没窗户,你这也是疯了,几个小洞不漏风啊?你这个村在哪个县啊?吉林市周边有这样的村子吗?

      你上次说零下接近30度,这几个洞能挡风雪吗?

      房子都是土房子(大概就是泥墙+木屋顶吧),窗户都没有,就留了几个小口用木头框子顶着。

      然后你说他好逸恶劳,那你还说他啥生活困难不应该啊?

      后来再去就是初中时参加太姥爷的葬礼了。再看到他时,我已经比他高了一头还多了。他黑瘦黑瘦的, 留着一个一个小中分头。我差点没认出他来。比小时候可是沉默多了。 稍微聊了聊,他爸早就下岗了,这几年来来回回折腾。开过大车,也做过一些小生意,但没挣到钱。一家人靠着太姥爷,原来还能有点退休金。他就在村里的小学念书,留了一年。准备去县里念中学。“听不懂,没意思“这就是他对学校的评价。 ”看你挺像念书样的,将来肯定挣大钱“。那你未来有啥打算?”打算?不知道“。 当时我嘴上没说,心里想着幸好我没在农村。

      再后来我毕业了,要上大学了。听说他家里试过想让他去当兵。 但没钱,没路子。求了几个兄弟姐妹们帮忙,但是到最后还是要塞钱的。你没有别人也不能给你垫上。 当兵没当成,后来又试了好多。

      去建筑工地,他嫌太苦。去送水,他把水车弄丢了。去给仓库看门,他也弄丢东西。(这是进城了吧?)

      后来老两口也看明白了,孩子就是好逸恶劳,说是丢了,其实就是自己拿去换钱花了。圈子就那么大,一次两次再也没人拉你一把了。听说他也就守着老两口那点低保过活。再往后,连他的消息我都听不到了。

      他变成这样是谁的问题,他又不是没进城??

      这么变的闰土和当年的闰土一样?

    • 家园 你吃的那种甜甜的

      是麦穗有一种变异了,提前鼓包后,里面是甜的,颜色应该是黑的。反正小时间在麦子抽穗灌浆成熟前,会有很少的麦穗变成这样。大概叫乌梅,这个是音,就是这么叫。

      人各有命,年轻时大都不相信,等到过了40岁以后,会有感觉。也许人一出生来到世上,大家都是拿的同一张系统光盘,但是每个人的解码器不相同,选择时机也不同,所以瞎子是一个样,聋子是一个样,色盲又是一个样等等。

      通宝推:Swell,
      • 家园 有可能是刚灌浆的稻子

        刚灌浆的谷粒应该是软的,否则就不叫"灌浆"了,成熟了才硬化。很多人都说过搓麦粒、稻粒吃的事。

        没吃过,只是猜测。

      • 家园 我还以为这是个不解之谜了呢

        实在是太小了,对农作物知识也太少了,原文中的描述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后来还问过别人,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大家小时候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啊。难怪需要带着我去吃,随便拔一个就吃估计是不行的。

      • 家园 我们当时叫它“糜奶奶”

        嗯,我小时候也见过、吃过。现在想来,应该不是变异,而是某种真菌感染了麦穗或者糜子穗等谷物后所形成的。可能是因为其形状饱满,像女人的奶子,而且吃起来香甜可口,故此当时当地的孩子把它叫“糜奶奶”,“麦奶奶”。我们当时还会把那种黑色的粉末抹在嘴唇上,看上去像是小胡子。

        通宝推:Swell,
    • 家园 文章写的太好了!

      文章写得真好,还是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在农村,穷不过三代,因为第三代是找不到老婆的。

      • 家园 我感觉农村穷人绝后是一个比较大比例的现象

        我家农村亲戚, 35岁以上的,稳定有家庭有孩子的,我稍微算了算,最多也就是一半。还得是表面看上去过得去的就行。

        我感觉目前的农村真的不是过去印象中那种朴实之地了。稍微有点头脑的都想方设法逃走了。留下的成年男性多少都有点恶习。 好吃懒做啊,吃喝嫖赌啊。 有些即使有了家庭,作风也相当豪放。回国上坟顺便去了一家亲戚坐坐。几人就在哪里公开谈论谁家的谁又去跟谁睡了。作风之豪放令人咂舌。 孩子教育啥的更是放羊。往往是生了孩子往家里一放,管也不管。爷爷奶奶之类的也管不了。回家就玩着手机,家里来人了看都不看一眼。 很难想象未来有多光明。

        • 家园 同意

          之前看过五十年代的电影-大路,卡比利亚,电影里1950的意大利和我们90年代相似,费里尼导演的两个主角都死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底层普通人,结婚和没结婚的都没孩子。

          为啥意大利后来成发达国家了?因为从1950到1990,年轻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非城市人口下降,人均Gdp不断上升,因为50年代的穷人活到90年代的没几个。

          2000到2040是我们城镇化的时期,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穷人以各种方式消失,时间无情。2035真不是空话,只是现在的穷人没几个能加入那时的竞争,内卷。

          大浪淘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