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贴】吴语文化的价值 -- 断坠儿

共:💬198 🌺67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弟能如此想, 我就完全放心隐啊! 哈哈!

                      • 家园 语言职称委那边还没盖戳呢...

                        我怎能放心...再等等吧...

                        记得评职委有一条评大师的标准...其中有关调侃的定义:语言中的一道美味...

                        好像是当初鲁迅吃了他自己做的菜后定下来的...

                        光哥的菜好...估计问题不大...

                        过去的定义里...都有一个“热度”指标...顶级调侃就是火烤的温度...

                        不过现在标准有所变化...出了一个“冷调侃”...至于多冷...要看受体的极限了...

                        祝您成功...

                        • 家园 呵呵! 然已经在火上烤得飞滚哒!再一冷却的话……

                          有如是淬火一般,受得聊滴?哈哈!我可不想那一顶帽儿,哐在头上!宁肯悄无声息,在河下潜水!

      • 家园 语言不光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特定的文化要由具体的语言来承载,某种语言的消逝往往意味着它所承载的文化的消亡。中国人珍视自己的汉民族语言,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假如语言不是具有文化载体的特性,而只是交流工具的话,那么全世界人民采用一种统一的语言就是最恰当方便的。

        文化需要多样性和丰富性。但现代社会,随着人员和信息交流的越来越方便,文化多样性正在日益受到威胁。唱片行业的发展导致音乐从形式到内容的单调贫乏,电视的出现则导致人们业余时间越来越单一的娱乐化和娱乐形式的单一化。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一种必然,语言的工具性越来越得以强化也将是一种必然,但未必是应然。这不是简单地用一句“适者生存”就可以辩解的。毕竟,人类已经意识到多样性的极端重要性。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 家园 承载文化东西的多了

          要是因此就保护起来,就不用干别的了。

          随便举个例子,《周易》有没有文化,比会说几句“阿拉”有文化吧。那按照楼主的意思,咱也立个法,中学开一门课学习周易怎么样?

          世界是存在机会成本这个东西的。

        • 家园 我一直在等西河哪位率先说出此观点

          我正持您的观点,并且我认为,如果一种语言/方言不可避免地消亡,请抱着哀悼之心静静观其落幕,而不是满不在乎地推波助澜。我支持国家推广普通话,但反对抑制方言在本地区的使用。上海以前还有部影响中国的沪语电视剧<孽债>,之后再也没有沪语电视剧的出现;沪剧也一样,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而我哪个年代出生的上海人都至少会哼上几句《芦苇疗养院》《明媚春光映小窗》。京剧独活而地方戏式微,正是废黜百语独尊普话的结果。

          如果中央改变政策,只要推普不变,地方可自由发展方言文化,或许方言及其承载的文化还不至于消亡在两三代内。

        • 家园 你说得深刻!的确如此!送花!
      • 家园 光叔说得好,有些东西该进博物馆就得进博物馆

        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方言的消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就像所谓的田园牧歌的农业时代,宗族社会的消亡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一样。无论怎么强调方言有多少文化意义,都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所谓的文化,讲白了不就是衣食住行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人说普通话是大势所趋。

        我看西西河真正懂马列主义辩证法的没几个,但光叔绝对是懂马列主义的其中一个。

        • 家园 你过奖了!其实,对于马列,我只知皮毛,晓得一点点,不多!

          我只懂得一条,一国人都说同样的话语,走遍天下都能弄明白,那多好!如此一来,相互之间,都能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因为语言,文字的统一,也能增添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方方面面,都能迅速地了解,那几多好呵!前面说过,欧盟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国家,问题就在于各自语言,文字的不同。倘若能形成统一的国家,自然也就没有了米帝的今天!欧盟内部各国不是没看到这一点,莫它不想当世界的领头羊呗!倘若是不想的话,也就不会统一货币了!反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开之后又能很快汇合起来,也就是文字语言在中间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文化的相同,即便民族众多,也有充分的认同感!这一点,无庸置疑。东面的那个小岛,无论少数的某些人不停地在叫嚣,却始终不能分离出去,根本原因就在于有相同的文化底蕴起了作用!当年小日本宣扬什么‘同文,同种”,其用意, 不也是强调文化底蕴的潜作用么?!

          • 家园 说得好,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文化,才是

            能推广的文化,少数人的爱好,可以保存在专门的兴趣小组和博物馆里。

            鲁迅和周作人旧学底子都极厚实,毛笔字写得都很好;可是在周作人玩赏古墨的时候,鲁迅却老老实实的承认,“要是抄写讲义,还是钢笔实用”,再强横、再偏狭的民族主义(或地方主义)都打不过现代文明实用的力量。

            • 家园 以前,常听到人抱怨,说是同广东人,福建人打交道……

              非常的不容易,根本原因,也就是说相互间说话交流很难,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纳成一句笑谈:说是"鸡和鸭讲"。往往为着一句话,双方说了老半天也闹不明白。好在这种情况逐渐在改变。改变的缘故也就在于经济的大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家都必须说普通话进行交流。都讲普通话,人人能弄明白其中的意思。若不然,依旧如先前,大伙都说各自的方言,一开口全是南腔北调,各说各的土话,谁又能听得懂呢!搞得不好,甚或会生出歧义来,明明是一句好话,因为方言的理解,会错误地认为是句坏话,骂人的话,闹不好还会要动刀子场合呢!这种事,也曾经发生过嘛!

      • 家园 好的方言应该在地方文艺里

        现在好多地方啊,特别是小地方,公交,银行不说普通话。

        一搞文艺汇演啊,反而普通话大行其道!

        比如字正腔圆的用普通话唱《浏阳河》或唱黄梅戏!

        我的个乖乖,完全搞反了!

    • 家园 别把自己的方言太拔高,别人没有义务要去保护你的方言。

      爱自己的方言,没问题,自己去发扬,保存,保护。

      我自己是某几种极小众的方言使用者,如果按照你们“不能互通即为语言”的定义,我至少能讲4种“语言”。

      虽然我的方言可能全世界也就几百几千人使用,但毋庸置疑我的方言里包含了一些其他方言里没有的成分,凭什么你可以得到保护,我不行?你上海人为什么不能来保护一下我的方言?我的方言不比你的方言更濒危?

      别把自己的方言太拔高,其他人没有义务要去保护你的方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