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德国记者眼中的日本军国主义回归 -- 小兵

共:💬167 🌺8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那一整天的纪录片基本上不错

          首先向不在德国的同志们介绍一下3SAT这个电视台.这是所谓的德国国家电视三台,它不象一台.二台那样必须安排比较多的新闻时事节目以及主旋律的德国民歌,也不像私立台那样多电视剧加广告,它会放比较多的文化,讨论节目和纪录片.这次它专门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11月1日是德国半数以上州的假日)来播放有关中国的节目.节目以记录片为主,好些是这一两年里各国立台放过的,晚上还放了一部电影.

          下面我简介一下我那天看到的纪录片.首先是分别介绍三大河的系列,依次为长江-黄金潮,长江-与龙共舞,黄河-干涸的河流以及漓江+珠江-绿色丝带.每一部片子里都包括对自然风景和各地人文经济的介绍.看后确实让我感到了地区差距之大,不毛之地如黄河源头,腾戈尔沙漠让人绝望,污染严重之地如兰州(解决方案是打通大青山?),受缺水之苦困扰的黄土高原农民和黄河港口让人觉得谋生不易,大都市的兴旺发达让人欣慰.

          然后我看了鲁格走遍神洲系列.这一系列我原来看过,这位鲁格(Gerd Ruge)是德国著名记者,当年马丁路德金遇刺时他跑过现场,现在已经退休,只在一些纪录片里出现,我就勉强把他比作陈铎吧.既然名为走遍神洲,他老兄真是把中国跑了个遍,南到海南,桂林,北到黑龙江,不过西部好象没怎么去.在他的系列里出现的人物都还挺健康的.如华西村的一家人二十年以来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南街村那个固守集体经济,崇拜老毛,甚至连外貌都有几分像老毛的村支书;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冬泳的好汉;海南帮人提东西赚点小钱,但也不失乐观的农村妇女;我老家温州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南存辉;还有重庆的棒棒军等.这些人的生活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但是精神面貌都还不错,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好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国家能妥善处理民工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总不能让人连寄希望与下一代这一模糊的愿望都没影吧.)

          还有一个片子是通过一位专门拍摄上海女性的摄影师的镜头来讲述各种各样的上海女人.如下岗离婚,再通过开出租车而过上劳累但拥有自我生活的单亲母亲;对未来有不少打算的杉达学院的女生;背井离乡的农村妇女,先在某国营工厂干粗活,后来由于不识字不得不离开,摆早点摊,但是这又不符合上海这大都市的形象而被有关人员驱赶,但是她发誓一定尽她所能供她的孩子读书;自作清高但不失可爱的知识女性;也有甘做一新加坡人的情人,而且认为女人用男人的钱天经地义的肤浅女孩(22岁,目前这个男人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我认同或者佩服前面所有女人的活法,但是鄙视最后那个,你卖可以,但是没有自己的灵魂的人太可怜了(我不认为那些通过卖身来养家或者实现原始积累的女人是肮脏或无耻的).

          这一天里还放了不少有关中国的投资环境和高科技产业的纪录片.德国人对中国的高速发展很震惊,对他们来说以下三方面最重要.其一是这一发展是否对他们的国内市场和就业市场有不良影响;其二是德国企业是否要过来投资,各配套条件是否齐备,短期的经济风险和长期的政治风险等;其三就是盗版问题,当然焦点是名牌服装,软件和影音产品等,但是工业产品的模仿才是德国更关心的(因为假名牌衣服他们也喜欢啊),因为这会对他们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

          我个人觉得这些纪录片拍的都还比较全面公正.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有关上海的篇幅太多;其次有些例子选得不够典型,如杉达学院的那个女生并不能作为中国女大学生的典型,毕竟这是一新建的民营大学(我对这学校不了解,也不对水平做评论,只想就事论事),其校园和管理方式都和很多国立大学不同,譬如学生只能在周末才能离校(片子里这么说的,怀疑中).

        • 家园 莫名其妙的观点

          中国人形象差和张艺谋有什么关系?难道张一个人能抹黑13亿人?

          问题在于就算他一个人真是在抹黑(其实也不过是在反映一部分现实而以),那剩下的怎么就没一个去抹白的?好像美化中国形象的任务全都落到了张艺谋一个人身上。我们怎么在国外就看不到一个像样的宣传中国形象的影片?文化部宣传部广电部都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在美化自己形象上多下点功夫,拍的那些片子不要说外国人没兴趣,国内有几个人会去看。

          • 家园 呵呵,我可没说美化中国形象的任务全都落到了张艺谋一个人身上

            "文化部宣传部广电部都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在美化自己形象上多下点功夫,拍的那些片子不要说外国人没兴趣,国内有几个人会去看。"

            没错,可是文化部宣传部广电部也没拍那么多猛揭露并且放大自己阴暗面的片子还大力向西方国家宣传不是?

            家丑咱们自己知道了就行,没必要满大街宣扬的尽人皆知吧。

            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 家园 哪跟哪阿,跟张艺谋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中国形象败坏?中国形象到底是什么样?

          张拍的片子,前期背景都是解放前,活着也就撑到文革时,简单的说都是过去时,里面的人穷点愚昧点怎么会影响到现代中国人的形象?勇敢的心里连英格兰国王都住一黑洞洞的石屋里,人更是一个比一个傻,是不是也败坏了英格兰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至于张近来的作品都快主旋律了,现在中国人有秋菊,一个不能少之类片子描述的那么善良吗?

          • 家园 是张的片子容易误导人

            他的早期片子都是拍摄中国近代、建国初期时代的,但是在电影中应该“没有明确指明故事所发生年代”,而使得看的外国人就以为这就是中国当前的的情况。

            勇敢的心里连英格兰国王都住一黑洞洞的石屋里,人更是一个比一个傻,是不是也败坏了英格兰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基于一个前提:看电影的我们有世界史的知识,知道那个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的英国,而且还知道当时是苏格兰而不是“英国”,更“知道”现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程度。

            • 家园 张早期的片子背景很明显

              红高粱里有日军,大红灯笼里有妻妾制,菊豆里有私人作坊和家族制度,不需要多少历史知识都该猜到时代背景至少是解放前。至于说老外可能连这些都不知道,那不是张的责任,谁也不可能在电影前加部中国近代史

              • 家园 正如您所说,谁也不可能在电影前加部中国近代史

                很多西方人没有兴趣也不愿去了解中国近代史,他们要的只是满足他们对神秘中国的好奇心。只要他从电影里看到了那些东西,她就认为中国就是这样了,不会有兴趣去了解他看到的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国,典型的以偏概全。

                我不是搞艺术的,所谈得也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我在这里看到的大陆电影绝大多数就是您说说的张艺谋最初那几部片子,而且都是他为了打入西方市场或者为了得什么嘎纳电影奖之类拍的。至于您所说的后面几部主流型的,我没有在这里的电视上看到过,可能是内容不够满足广大西方观众的要求或者说猎奇心理吧。

                而正是那几部片子强化或者加深了中国在他们心目中的负面形象。

                我并不是要说服你,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您有异议是太正常不过了。

              • 家园 其实是我们发展得太快了
              • 家园 看来你还是没明白

                日军,大红灯笼,妻妾制,私人作坊,家族制度, 这些东西在对于中国文化一无所知的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眼中是没有时间观念的!

                你认为一如明了的东西其他人未必就也是如此。

                • 家园 俺的意思是某些西方人因为无知而产生的错觉关张什么事呢

                  张就一拍电影的,东西方的隔阂不是他的责任也没义务处理这事。

                  而且,问题的关键是老兄以为张在西方的影响真的很大吗?

                  • 家园 说到关键了,之所以说是因为张艺谋

                    是因为那几部电影都是为了去评选欧美的一些什么嘎纳电影奖之类拍的,纯粹就是为了爆料吸引西方人眼球,拉选票好为了自己打入国际市场用的。

                    而且不是张在西方的影响很大,是他那几部电影,这里没有几个人认识张艺谋这个名字,说句实话连电影名字也未必记得住,但是内容却是结结实实的烙在他们脑海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