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论说“文革博物馆”问题 -- 清徽

共:💬244 🌺1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是法律不同造成的

            现代的法律和古代的法律有很多的不同处,以前嫖妓可不犯法,卖身为奴也是合法的。至于“李清照告发她的后一任丈夫的贪污之罪,也因妻告夫而获罪入狱。”这一法律是好是坏,我想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吧!而且这是贪污罪,如果是谋逆罪,还会应此受罚吗?

            “人如果只剩赤裸裸的自己可以信任的话,真是什么都可以做得出来的。这是文革留下来最大的后遗症吧。”

            赤裸裸的自己可以信任,不是文革造成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如果这一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好处,那么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如果有那么一群人是专门的利己者,而另一群人是利他者,那么利己者最终将会全体死亡。可是有一部分聪明的利己者会假装成利他者,从而占利他者的便宜,以保证自己的生存,而利他者在学习如何识别利己者,所以人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而哪一种个性是显性的,取决于很多条件。关于具体的这方面的讨论请看《自私的基因》这一本书,那本书讲述了生物的利己性,和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利他性!

            • 家园 此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父子,夫妻的伦常在传统中国社会文化中的

              地位。法律条文体现的是背后的法理。俺不懂宋代法,只是通过李清照的

              个案一窥其法理。即父子,夫妻的伦常高过作为某一个体所应受处

              罚的罚则。当然从感情上而言,俺非常非常同情李清照,以至于记

              住了这个例子。

              生物的利己性是存在的,但不要告诉我,人就只有这种赤裸裸的利己

              性,那么人与兽也就没有区别了,甚至是最为恶毒的兽。虎尚有虎毒

              不食子。而猫在争夺地盘时,如果处于劣势的猫匍匐于地,作认输状,

              处于优位的猫就会离开现场,放败者一马,而不是将其杀害。

              即使从唯物论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人正是压抑自己的利己性来与周围

              的人相处,并在相处中有了更好地协调彼此关系的方法,而有了文明的

              发展,一步一步到达今天,传统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协调中国人关

              系的智慧和经验。

              • 家园 伦常的传统地位?

                正如子衿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是夫告妻,父告子,那么并不会受罚,请问这是为了照顾伦常吗?其实很简单,这不过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地位罢了,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以李清照才受罚。

                如果李清照是告自己的儿子,那么还会受罚吗?如果自己的丈夫犯得是谋逆罪,那么还会受罚吗?

                我没有说人只有利己性。任何生物如果只有利己性或利他性,那么这种生物很难生存下来,所以现在我们发现的生物都同时具有利己性和利他性,只不过在不同时间、地点、情况下,利己性和利他性各有占上风的时候。

                所以我说亲人间的相互出卖并不是由文革导致的,没有文革也不会使这一现象消失。这一病根不在文革上面,正如骨折就应该用接骨这一方法来治,而不是去补碘!

              • 家园 人伦是任何法律中都会考虑到的因素

                西方一些国家虽然不禁止夫妻之间互相告发,

                但是在法庭上, 如果对配偶不利, 是可以拒绝作证的

                中国的这个么, 还是带有一点夫为妻纲的意思, 子女告发父母也是要受罚的, 但是反之, 父母告发子女, 或者丈夫告发妻子, 就没有这个问题.

              • 家园 刚好读过手边也有这本书

                The Selfish Gene,by Richard Dawkins.

                在第一章why are people?里,他明确地定义了“自私“相对“无私“(selfishness vs. altruism)。他同时也警告说,尽管他描述了人类的自然性,并不代表他支持并赞同这样基于“血红爪牙的自然“的社会。他认为和谐共处的社会可以通过教授altruism和generosity达到,虽然这与人的自然性背道而驰。所以不能根据这本书得出人类不能无私合作达到common goodness的结论。

                • 家园 我并没有说人们不能无私的合作

                  那本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述了为什么生物会出现利他性。

                  利己和利他只是生物的一种选择!

                  并不是因为有了文革才出现了现在大量的毫不利人、专门利己者!

                  想使这一现象消失,我们必须惩罚那种制造矿难、假米、假油、假奶粉者,让他们的利益降到极低,同时奖励合法致富者,他们通过权衡利益自然就不会出现这一现象了!

                  如果我们只是去错误的指责文革造成了这一现象,那么哪怕我们反思一万年!这一问题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改变!

                  道德的说教不能改变恶人的心!只有大棒和胡萝卜才能改变这一切!

          • 家园 不好意思,挑个刺。妻子告发丈夫,即使丈夫罪名成立,妻子也要处罚。

            这是宋代的法律。据说。

            当然人伦是法律的背后的基础,但是李清照受罚的直接原因是毕竟还是法律。

        • 家园 哈哈!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句话好像古代就有人说了,可是至今还是没有见到世风掉到地上,摔个粉碎,这个世风还真是高啊!

          “文革毁掉了人们作为社会人的基本感情。亲子,夫妻,朋友,同事,师生。所有人都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党粗暴地要在人们心中做第一位的爱人。”古代没有吗?相互之间的出卖,只能说明他们个人的素质有问题,还能说明别的什么吗?除非你能举出数据来说明文革时期相互出卖的人比古代多出多少,否则一味的感情用事又有什么用处呢?哪个社会没有坏人坏事呢?

          “上到隐瞒矿难,粗暴拆迁;下到假米毒油”矿难、假米毒油是中国独有的吗?是文革造成的吗?是世风日下造成的吗?矿难我就不说了,教科书上有很多,我就转一篇关于假货的文章过来,借此来说明假货为什么这么多?到底是不是由文革造成假货多。

          古今中外的假货

            读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发现了几个关于假货的故事。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大才子,四库全书的主编,他记载的这几件发生在北京的旧事,距今已经200多年了。

            一件事是纪晓岚买罗小华墨。我不懂墨,不知道这个牌子有多么响亮,想必当时是很出名的。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可是买回去一用,居然是泥抟的,染以黑色,还带了一层白霜,利利索索地把纪晓岚骗了。

            另一件事是买蜡烛。纪晓岚赶考,买了几支蜡烛,回到寓所怎么也点不着,仔细一看,原来也是泥做的,外面涂了一层羊脂。

            纪晓岚的从兄万周,一天晚上见灯下有吆喝叫卖烤鸭的,买了一只回去,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

            纪晓岚家的奴仆赵平,曾以2000钱买了一双皮靴。自以为买合适了,沾沾自喜。有一大下雨,赵平穿着皮靴出门,光着脚回来了。原来那靴子的腰是乌油高丽纸做的,揉出了皱纹,貌似皮子。靴子底则是破棉花粘糊的,再用布绷好。

            讲了这几个假货的故事之后,纪晓岚又讲了两个更难以想象的假夫妻和假房客的故事。说来话长,恕不转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

            这些年我们老说假货泛滥,以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似乎过去就没假货,至少是没有那么多假货,看来这是偏见。实际上,不仅我国制造和贩卖假货的技艺高超、历史久远,假货的普及程度恐怕也不在今天之下。我没有统计数字,但是不妨在情理之中推测一番。就说那做烤鸭的,肯花如工艺品一般精细的做工,再搭上等鱼上钩的时间和被人识破打一顿的风险,只为了赚一只烤鸭的价钱,这种高成本低收人的买卖,当今还有几个人肯做?为了这点小钱尚且有人费心费力地制假贩假,更多更大的机会自然更不会轻易放过了。这恐怕也是当时人生之艰难和资源之贫乏所决定的。这一点,现在应该是有所改善了。

            另外还应该提一下商业方面的"制度安排"。纪晓岚提到的那几件假货,显然都是在地摊买的。当时似乎还没发明百货商场。本世纪北京人闹起来的东安市场,直到"文革"前还类似一个地摊汇集,并非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场。西方人发明的百货商场是个好东西,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不用顾客花很多时间满世界地寻找他要买的东西,另一方面也相对降低了卖主的等待时间。在百货商场里卖假货,更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麻烦。因此,沾新制度的光,如今的北京人在大大小小的百货店里买东西,应该比当年纪晓岚在地摊上买东西的风险小多了。

            如今人们都觉得假货泛滥,恐怕也是国营商业体制的背景衬托出来的,再一个原因大概是假货的标准变宽了。国营商店的盈利是国家的,亏损也是国家的,职工们犯不上为了国家的利益冒险买假货。国有企业也犯不上为了国家的利益生产假货。这种缺乏激励的机制也抑制了假货二三十年。现在忽然放开,假货也忽然冒了出来,大家很不习惯,便觉得假货特别的多。再说,假货的标准也比古时候严格了。古时候也没那么多的名牌,假冒的自然也就少了些。不过,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名牌就难免有冒牌货。譬如“王麻子剪刀店”就有“老王麻子剪刀店”和“真老王麻子剪刀店”及“真真老王麻子剪刀店”之类的竞争者。李逵碰到过李鬼,孙悟空遇到过六耳猕猴。这些事发生的时候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美国了。美国的假货并不少见。我在美国街头的许多地摊上见过劳力士表,外观极其漂亮。一问价,才二三十个美元。我笑道:"假的吧?"对方也笑笑:"你看看价钱呀。"我在美国街头还遇到过推销瑞士军官刀的。在纽约的百货商店里,瑞士军官的多功能刀卖30多美元,而街头的年轻黑人,手里拿着同样的刀,吆喝着只卖3美元。后来我在一个亚裔人开的小店里,花3.5美元买了一把冒牌货。店主人不会说中国话,不知道是韩国人还是越南人。

            我猜想,古今中外的地摊和行贩行为都差不多。大店名店则另是一路。造成重大差别的不是时间、地域和民族,而是具体的商业制度。

          文革不是好的,但是也不是万恶的根源!一味的把所有罪名压到文革的头上,根本不是反思的方法!道德文章谁都会做!应该老老实实的说真话!

          不管那个人或事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能将不属于它的善或恶硬加到它的头上去!

          • 家园 列一两个reference

            比较局限,但是可见一斑。

            老鬼的“血色黄昏“,后来写的“母亲杨沫“。组织上要杨沫监视她的朋友,随时向组织汇报,被她拒绝。这样的任务,那时算是“光荣的“。老鬼的这两本书里的事情相当真实,不是小说。

            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里边被立逼着“划清界限“的,不在少数。

            再说造假:假刀假表愿打愿挨;假药毒米就是谋财害命了。就算“外国也有“,我们也没光荣。别人脸上的麻子不能把自己脸上的疮比下去。

            下边有人说中国古代律法颇重人情,西洋现代律法也不逊色。可堪与文革相比的,倒是有“红色高棉“,也算“外国也有“吧,虽然成色差点。

            • 家园 嘿嘿,想起柏杨写的

              大意,非原文--有的中国人,你说他脸上长个疮,他不去照镜子,反而一跳三丈高,曰“你脸上难道就好看了?”

            • 家园 我想要具体的统计数据

              单独举出的事例是很感人的,但无法证明人和人之间的出卖,根源在于文革!中国古代亲人间的互相出卖还少吗?难道我们能说古代不重人情吗?

              外国人长不长麻子,是和我们长不长疮无关。可是得了糖尿病,不能怪碘缺乏,虽然碘缺乏也会让我们得病,但碘缺乏并不能导致糖尿病!(这里只是举例说明,我不是医生,并不能肯定碘缺乏一定不会导致糖尿病,如果碘缺乏会导致糖尿病,那么就将糖尿病改成其它的疾病)正如文革并不是导致亲人间互相出卖的原因一样。

              • 家园 试着平心静气地分析一下

                我不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出卖,根源在文革。文革不管多“伟大”,都不可能彻底改变人性。但是我认为文革很大程度上破坏、降低了基本的道德水平。

                不同人的道德水平和倾向,一定是类似正态分布:有些人好些,有些人差一些。有些人想自己多一些,有些人考虑别人多一些。文革不管发动者的动机如何,谁的责任,在很多时候都制造了这样的一种环境:如果坚持自己非主流的原则,立刻受到不可恢复的惩罚;放弃,至少能够活下去。一番生存竞争下来,把不识时务的淘汰下去,存活下来的,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些人。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两个道德水平:一个是期望值,是他本人和其他人对其道德水准的期望;一个是实际值,真正指导人的实际行动。两者的差说难听一点,可以叫做人的虚伪程度。差值越大,对整体而言,理想就越不容易变成现实的动力,人之间就越不容易相互信任,社会的维护成本越高。文革的绝对化环境迫使每个人的期望值提高,实际值降低,整个社会趋于虚伪。

                这两个对道德的冲击,是文革流给我们的巨大遗产,现在很多事情与此相关,虽然首先应该由现在的执政者负责。

                现在有很多问题解决得不好,同意。

                希望有一支强有力的手“匡扶社稷”,心里希望,但觉得不能把这个当作可靠的办法。

                有英雄给我们领路当然很好,可是往往“乱世出英雄”,可不能因为想要“英雄”,就设法制造一个“乱世”出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