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 -- 王外马甲

共:💬368 🌺1858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光是机枪还造不成骑兵的消亡。

            苏联内战时双方机机都很多,同时双方都有大量的骑兵,这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就有反映。

            我看过两部反映西方骑兵的电影,一部是波兰的,有一支骑兵连在国家沦陷还打了两年游击。另一部是澳大利亚的,描写澳一支骑使与土耳其打仗,机枪大炮都有,应该是一战前后的事。

            一战好象没有什么大规模的骑兵作战,大概是因为双方形成了堑壕战,层层铁丝网是当时阻挡骑兵的最好法宝。

            摩托化步兵出现后骑兵也还有不少的用武之地,因为汽车摩托车在无路的地方几乎无法通行。

            真正埋葬骑兵的是坦克、装甲车的大规模应用。

            通州六里桥(我记得好象是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的失败不是骑兵的失败,而是战术应用的失败。如果僧格林沁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袭扰对方的补给线,进攻时不要集团冲锋,间距拉开,再加上迂回包抄。

            在当时骑兵的最主要优势不是冲锋速度快,而是机动性。红军西路军主要是败于马家军的骑兵,虽然红军利用较大的居民点能挡住马家军的进攻,但红军机动性好的优势在马家军骑兵面前丧失殆尽。我看过一篇西路军老战士的回忆录,说红军打一天仗入夜后利用夜色撤走,这时马家军就宿营睡觉,第二天天亮前出发。红军走一夜路到新地方后还来不吃饭马家军骑兵就到了,于是再打一整天。红军根本得不到休息的时间。

        • 家园 抵消大规模骑兵冲击的威力,连机枪都用不着

          在19世纪初,最迟到中期,组织严密的步炮混合方队已经可以有效抵御骑兵的冲击,通州六里桥之战僧格尼沁的失败就是例证。我觉得如果把骑兵单纯理解成骑马冲锋,挥舞马刀砍杀比较片面。到20世纪上半期,战马的价值在于为士兵提供快速机动的手段,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环境里,马的机动能力甚至超过汽车。其实乘马移动,下马作战成了主要的作战方式,只有在个别条件下才会进行集团的马上冲击,比如追击逃敌,或对付战斗力低下的土匪。二战期间不说苏联,连德国党卫军都有骑兵师,主要任务是追剿游击队。当然,马相比于汽车,作为载具有自身的优势也有缺点,基本没有防护、后勤保障复杂、对士兵训练要求高等,所以逐渐被摩托化取代是必然。

        • 家园 我读过一篇<苏俄机枪史>,其中谈到苏联内战期间为对付白俄和波兰

          的骑兵,苏联红军大量编制机枪班机枪连直至机枪师的建制,再加上波兰骑兵对德国坦克的最后冲锋,可见骑兵在抗战期间上佳表现还是有他的必然性

      • 家园 漂亮,看来在平原上骑兵对于步兵的优势很可怕啊
      • 家园 精彩精彩

        一句“共产党员集合!”

        让人热血沸腾啊

      • 家园 写的太精彩了

        王外的文笔有点像一直在看,娓娓道来不经意处简单一笔华彩四溢,“不一会就跑了七八里地,一抬头,看见大队的骑兵,排成横队,正等在那里呢。”简简单单一句话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热血沸腾,真正当的起说英雄道英雄,不花还等什么啊!

      • 家园 好看,马甲填坑真勤劳
      • 家园 这段骑兵战斗写的精彩!长见识了!
      • 家园 【击节送花】写得好看!兼抓BUG

        陈大队长可怜兮兮地来找骑兵团,战士们一看老连长成这副模样了,哪里受得了,

        应该是王(永元)大队长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