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也来说说“彭帅.庐山.为民请命”。 -- 十八亩段

共:💬195 🌺18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叹! 顺便留个问题:是毛的亲密战友了解毛,还是通过阅读

                  国内的报章杂志、观看官方认可的影视文艺作品、学习中央文件而能更了解毛?

                  理智的回答有花。

          • 家园 您说的事实我都同意

            我只是对您的结论有些异议.

            批彭唱主角的无疑是毛,其他人只能紧跟,在这些关键时刻是不是跟毛走,毛历来十分在意.彭和毛的历史积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去在毛比较困难或尴尬的时期,彭有几次跳出来反对他的经历.

            所以像刘那样说顺嘴话的,虽然比不上周那样磊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但比起那些秉承毛的意图,给彭疯狂上纲上线的那几位,也不算太过分.毕竟他在那个位置上,不表态是不可能的.

            至于刘在文革中倒霉而邓安然无恙,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毛对待他们两个的态度不同.

            文革之前的十年,邓任总书记期间和毛配合良好,毛非常信任他.直到62年后,邓在许多政策上与毛渐渐有分歧,而与刘一致.但毛直至决定打倒邓前还想把他拉回来,要邓去和林谈.

            在打倒邓前的66年,毛还对中央文革的王力说,邓还是要保的,如果林身体不行了,我还要把邓请回来,至少是常委.可见毛内心是一直对邓抱有很大期望的.因为邓能力强,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又一直和他在同一阵营.

            对刘,文革前,毛与他从方针政策到权力分配,组织人事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不可调和的冲突. 毛自己说,在64年的四清后就有了打倒他的想法.经过长期准备,酝酿,毛突然出手,而且是痛下杀手,不仅是刘,还有被认为和他是一路的彭(真),陆,杨等无一幸免.

            这种情况下,还敢出面挺刘的,我以为不是疯子就是圣人,这两种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与59年彭相似的悲剧又在刘身上重演,而他的下场比彭还要惨.

        • 家园 说实话,林当时措辞确实比较狠,上纲上线很厉害,但

          林那样穷凶极恶不排除有替毛出气,然后让事态有所缓和 的想法。他的“只有毛主席才是大英雄,你彭德怀算老几”那句话,刻意贬低羞辱了彭帅,矮化了彭帅的地位,至少在客观上起到了让毛不再对彭那样忌惮的作用。另外林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特意澄清了一个毛对彭的深深的误会,告诉毛那次要求毛交出军队指挥权并不是出自彭帅,而是出自林本人。

          林只是说狠话,对最终如何处置彭帅他那时候是左右不了什么的。一切都在毛一人。

          • 家园 这个分析很有道理,我以前倒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 花!

            可见林对毛的心态把握得蛮准确. 不过为什么后来就天真了呢, 以为毛真的会传位给他? 他应该明白这就算写进党章也不能算数的, 国法党章早就被毛践踏在脚下了(毛自称"和尚打伞").

            谁给说说?

            • 家园 这个过程很曲折

              一两句话说不清,温相关于此事有系列的追踪,分析,等我去找找.

              他的结论大致是:毛在九大后逐渐觉得林比当初刘树的还高,威胁还大,而且他还是军队的.设国家主席毛多次说了不会干,林还要坚持,和林一贯紧跟毛大相违背.这实际是两个人在互相试探,斗法,决非林一时脑子进水,他从多件事情上已经感到了对其的威胁,而不甘失败.

              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会另发文说明,在这里讨论起来,本来的主题就全被湮没了.

            • 家园 这个是看

              查理五世那厮的贴受到的一点启发。当然他不认为林主观上有帮毛出气 让事情大事化小的动机。林的这个动机完全是我个人的猜测。但查理文中也说,不排除林彭同为优秀军人,一、四两方面军又曾多次密切配合这些原因而产生的某种惺惺相惜的情绪。

              • 家园 从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反映您的结论

                林当时猛批彭背后的心态,历来说法不一.

                但很有趣的一点是彭本人是如何看待的?

                在9.13之后,向彭传达时,彭说,就这么把林杀了,我有意见.似乎对林颇为同情.

                后来有专案人员要彭揭发林的问题时,彭居然说,脑子太乱,一下想不起来.再催,彭竟答到,林,高(岗)都是反革命,彭(即他本人)也是.这可是把他自己和林划到一起了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码子网友,继续商榷。

        粮食实际产量只有3400 亿斤,比上年减产600 亿斤,仅为最后调整计划的62%。

        3400 亿斤/(3400 亿斤+600亿斤) = 85% .

        85% >>62% 。

        3400亿斤/62% = 5480亿斤。最后调正后的原计划有5480亿斤那么高么?

        1959 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15%,而粮食征购量却比上年增加14.7%,农民口粮大幅度减少。

        这里有个似是而非:产量减少15%,上交却比上年增加14.7%,农民口粮大幅度减少?

        农民口粮减少,多少?似乎15%(减少部分)+14.7%(多交部分)=29.7%?错了。

        交上去部分不会“丢失”吧,会“返销”回来,受了灾确凿的话。

        顺便说一句,港台朋友曾问过:“上交”vs“返销”?其实一个是“卖”、一个是“买”的关系。

        增加上交部分干什么用?扩大“城里人”搞工业建设,“城里人”来源,农村人,这样农村的口粮数额就“减少”了部分,没有吃双份的。所以减产部分才是真正“威胁”。

        这些引述如果都是59年的数字,那么彭帅的确在庐山会议写信时,绝对看不到的。59年的数据,要到60年3月才出来,中国的年度是每年3月初到次年2月底,后来人大会议固定每年3月举行,缘由之一。

        3400亿斤/6.1亿(当时人口)= 550斤/人。呵呵,夥计,自己分析吧,饿死人,一张口就是三千万,到底是不是史实。

        再说一次,彭元帅写信时,是路线之争。我们不必骗自己,说写信是对的,就成了“为民请命”。有人说“为民请命”,就是连着“饥鸿遍野”的。那真是简单地“由于时间的关系上,并没有出现”。

        如果 没有自然灾害(旱、涝、风、寒、霜、虫……),彭帅当然还是正确的,可是会有饥荒么?

        如果确实已经出现饥荒(包括由于错误政策,“一个农民儿子”眼里,看到了必然要导致饥荒,而另一个农民儿子,看到了同样的情况,却不顾人民死活……),那么是不是也要问一句,重上井冈山的该是老彭了?“有功、有错、有罪论”,有罪要大大提前了呀?而彭帅只搞路线斗争,英雄正值用武之地,却“软了”,“刚直不阿”要打折扣?

        • 家园 呵呵,您觉得高么?

          最后调正后的原计划有5480亿斤那么高么?

          1958年实际粮食产量最后落实为4000亿斤,可58年8月8月份北戴河会议公报宣布:1958年粮食产量将达到6000-7000亿斤.

          10月份,谭震林在西安召开的九省市农业协作会议说,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8000亿斤是肯定的,1万亿斤是可能的。

          12月份召开八届六中全会作了些纠“左”的努力,认为西安会议的估计有水份,在全会公报中打了折扣,宣布1958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500亿斤左右。

          59年的5400亿斤比起来已经大幅缩水了.

          • 家园 卫星,放吧。地里庄稼就因此长不好了?信不信由您。

            卫星,放吧。地里庄稼就因此长不好了?信不信由您。

            赶明儿跟谁过不去,就放他卫星,三个五个,十个八个的,他准会“破产、损失、倒运……”。

            网上不喜欢小日本的多了去了,放个卫星在先:日本人发明水变油技术,开创技术新纪元……。

            大家跟进呀。

            • 家园 我这么说不知道您能不能想得通

              我先说说60-62年的事情,因为这几年是饥荒严重的阶段,问题暴露得比较充分,再回头讲彭59年的信.

              59年到61年,粮食逐年减产如下:

              59年 3400亿斤

              60年 2870亿斤

              61年 2800亿斤

              这些数据您没有疑问吧?

              您反复强调,虽然放了卫星,粮食产量报高了,但并不会使地里的粮食减少呀,然后您就得出结论,只能是天灾使然.

              您的逻辑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当时中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

              报了这么高,国家不是高兴就完了,而是要按此征购.国家征的粮用来作为口粮,招农民为工人搞建设,搞建设的土地很多就是原来的农田.

              这样,本来是种粮自给的人现在要国家供他和他的家人,而且口粮的定量往往比农民还高,本来是耕地的地方变成了城市,工厂.您说,这粮食产量怎能不大量减少?

              但包括毛在内的很多人当时却认为上报的粮食产量是可信的,即便挤掉水分,比以前增加个百分之几十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多的粮食在手,国家不利用起来大量招人搞建设,岂不是等于犯罪么. 于是,从农民手上猛征,大量占用耕地,大批的工业,基建项目开工,直到粮食供应再也跟不上,饿死了大批人,这才不得不停止.

              下面是周在62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基本建设战线确实太长了。1957年基建投资只有100亿元左右,1958~1960年基建投资共达1112亿元,年均278亿元。

              施工项目,1957年只有900多项,1960年达1815项。

              工厂企业增加太多,职工人数3年内增加 3000多万人。

              今年计划粮食产量为2900亿斤,即使完成计划,也不足供养1.2亿城镇人口,甚至即使恢复到1957年的粮食产量(3900亿斤),也负担不了目前城镇人口的正常供应。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严酷现实。

              因此中央决定,城镇人口减少 2000万人。

              有同志说是“伤筋动骨”,实际上确是“伤筋动骨”,因为整个架子太大了,我国的物力、财力承受不了,只能卸架子,只能“伤筋动骨”。砍那么多基建项目,关停那么多工厂、企业,岂止是“伤筋动骨”,每砍一刀都是血淋淋的呀,因为这些都是用人民的血汗钱建设起来的呀!你说中央就那么忍心,就那么狠心?这是从全局着想,迫不得已的呀!否则,整个国民经济就会被压垮,我国将会日甚一日、年甚一年地衰败下去。不调整,不采取非常措施,犹豫拖延,就会坐失时机,拖垮我们的国家,别的出路是没有的。

              话说得如此明白了,这场灾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您自己说呢?

              好,再回来看看59年的彭.哎,说了半天,我先喝口水去...

              • 家园 接着把话说完

                其实对彭写信一事,我已经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了,也说不出更多的新东西,就把我的观点再解释一下好了.

                彭的信,反映了他与毛对路线,政策的不同看法,这您也同意.

                分歧在于您认为这时人都没死两个,大家的命不都还在么,他老彭又不是半仙,哪能知道后来会毙掉这么多人,请的哪门子命?

                而我则以为彭固然不可能预见到后来的大量死人,但他已经觉察到这样下去人民的生活会变得很困难,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会遇到麻烦,尽管具体将困难到什么程度他还不是太清楚.(从他屡次提及匈牙利事件即可知)

                所以虽然这不是他负责的工作,他也知道毛对政策的看法,但他还是决定跳出来为群众说话.这种从忧国忧民出发,直陈对方针的不同意见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为民请命,请的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并不指望在这点上能说服您.我们对彭的信及其行为均持正面看法,这就足够了.至于对他的褒奖程度,可以各自保留意见.

                • 家园 花。对彭总的行为,在技术层面质疑其合理性,是正当的

                  但在主观上应充分肯定他一心为民的动机。

              • 家园 继续花

                好耐性!

                道理说得忒透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