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有坑:声学前辈汪德昭在法国的几件趣事。 -- 燕庐敕

共:💬144 🌺635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佩服佩服,五体投地

      感谢美文,花之

      整个实验有几个关键点:

      1、想到10变1的法门,就是文中老先生的做法,这是最巧的一步。点破了没有什么;没点破之前,难死人。

      2、熟知道银的金属特性

      3、银的电镀和脱离

      4、焊接

      2、3、4点是基本功和理论基础,1是全局方案的策划。

    • 家园 花灌云老乡
    • 家园 这个实验太帅了

      镀上银再拉细,然后把银用酸腐蚀掉。

      说起来还都是高中化学的东西。

      佩服到五体投地。。

    • 家园 谢推荐

      名帖呢!!!

      顺便问个问题,1um 肉眼能看见麽?好像一般头发直径是六七十微米

      • 家园 人裸眼分辨的极限大概是100微米

        1微米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分辨。而且到了这个地方,光学显微镜的能力也差不多到头了。因为可见光的物理限制,理论上最好的光学显微镜也只能分辨到0.2微米,也就是最短的可见光的半波长。

        顺便赞叹一下,这位老先生的思维能力的确很厉害。我记得大概80还是90年代,有人用跟他类似的方法做了金的超滤膜,还小出了点名:先做金银合金,然后达成金箔,然后用硝酸腐蚀掉银,这样就造出了接近原子尺度的孔隙。

        • 家园 0.1mm就是一丝啊,

          工厂里的常用单位。

          • 家园 0.1mm是10丝
            • 家园 查了查,这里似乎有点歧义

              机械上,工人用的1丝是0.01mm。

              但是1丝米是0.1mm。工业上的一丝严格说是一忽米。

              • 家园 我记得最清的是头发直径是7丝左右。

                  好象这有个区分,如果说一丝就是0.01mm,如果说一丝米就是0.1mm。

                  中国的长度单位:尺、、分、厘、毫、丝、忽。

                  我在铁路工程队的师傅直接用中国长度单位称公制:尺(米)、寸(分米)、分(厘米)、厘(毫米)。

                  铁路线路用不上毫米以下的单位,但延伸下去就是:毫(丝米)、丝(忽米)、忽(微米),

                  看来这是老工人习惯性地套用了,但中国的多了个“寸”,下面的就向下顺延一位。

      • 家园 要用放大镜工作才行

        我写的容易,做起来,非大匠不能胜任。

    • 家园 【原创】外一篇:何泽慧选女婿的一个故事

      话说1944年法国解放,第二年德国投降,于是在德国工作的何泽慧来到法国,会同钱三强一起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小居里夫人夫妇为他们安排了婚礼,之后1946年他们发现了重元素原子核受中子轰击时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轰动一时。

      到了47年,钱先生决定回国,约里奥居里极力挽留,但钱先生去意已决,随即携何先生和女儿祖玄(呵呵,钱先生的父亲名字里有什么字?女儿的名字简直是出身的说明)一同回国。关于小居里夫妇给他们的评价,尽人皆知,“是实验室成立以来最优秀的”。这极高的评价为父母对下一代的期望产生了不少影响。

      回国后,何先生又生了一子一女,到文革结束时都已长大成人。再之后长女长子先后结婚又到法国美国定居而小女留在身边。我的故事就是关于何先生某女儿的老公的。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郭兼任社科院院长,最早成立中国科学院时包含中国社会科学院)撰文高呼:“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当时高考已恢复,研究生,博士生招考也都开始一年了。几个子女都有意中人其中某女儿读博,对象就是本文的主角黎智广(化名)。

      黎中等偏高身材,双眼明亮,脸部线条清楚轮廓分明,虽说不够十足美男子,却也足称得上英气勃勃,很有几分硬汉的感觉,绝对不招人烦。而且黎很善于与人交往,社会活动能力强,以前是学生干部――工农牌的。到钱先生家拜见准岳父岳母和同辈,别人都很喜欢,惟独何先生有意见。母亲大人的意见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女儿,所以黎很快有了感觉,上面老人还有些意见。

      黎很纳闷,不知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在女友那里又问不出所以然。然而黎毕竟也在科学院,而且聪明过人,很快就从别人那里认识了高能所的某人,此人在钱先生左右工作,能和钱何二位拉家常。经了解,原来是未来的丈母娘嫌自己学历太低,只是(可能还是GNB,黎的师弟没讲,俺有不好意思问黎)大学生――也难怪,人家是留法留德的博士,是得到诺奖获得者最高评价的大科学家,一个1955年,一个1980年的学部委员嘛,自然对子女及其配偶要求都很高了。其实正如老萨所言,科学本领并没有绝对的遗传能力,而且钱何二位当时都投入两弹研究,对子女的教育也没有抓得很好。作为大学者,何先生未必不清楚这些,只是感情上难以接受。

      黎何等聪明,既知原因,自然解决办法就有了――在中科院哪个所上个研究生不就成了嘛!可是,中科院的研究生那么好考吗?反正黎没有绝对的信心,毕竟他的基础不是特别好。于是,他扬长避短,先拉好和钱先生的关系,在未来的老泰山面前努力表现出谦虚好学,积极向上的品质――这到真不是假的,同时也有意无意透露出自己的难处,如不知哪个方向好考又有发展啦,不知哪个导师真正认真指导学生等。钱先生对这个准女婿印象越来越好,就决意帮忙。当时国家正在努力走向海洋,所以声学不失为一个好方向,同时声学与高能同属数理学部,好了解情况。钱先生知道汪先生乃国内声学界泰斗,又是当年留法的大哥,就找到汪先生了解情况,看汪先生能不能招黎为研究生。

      汪先生当时已经不再担任所长,而且只招博士。汪先生找来当时自己的得意部属侯爷讨论。这侯爷也是一大能人,与河里某位大拿的父辈同级入北大(请他自己别说,大家猜猜,第一个猜中者俺送元宝),只是侯爷在物理系。当时1950年代北大学制6年,汪先生曾建议国务院“拔青苗”,也就是在北大读到4,5年级的学生中间考核,够水平的直接进入科学院充实一线科研队伍。当时1958年数理学部的应用物理(后改物理),电子,高能,力学,电工几个所联合在北大物理系招考,出题者乃1946年31岁就担任北大工学院院长,曾任物理所研究员,当时任电子所副所长的马大猷先生出题。马先生大才,出题极难,做为应用物理和电子部分,能提前交卷的,在堂堂北大,2人,按时交卷的,还是2人!大家想想那个难度……侯爷是提前交卷的二人之一。也许侯爷他家基因或风水好,姐姐是北邮教授,弟弟是南开校长。侯爷后来在官,企业,科技界都很有成就,唯一不足是没当上院士。侯爷得汪先生之命,不敢怠慢,马上约来黎晤谈。几次长谈之后,很觉得此子非比寻常。于是指点道:“从今开始,主攻高数和普物,两门专业课不必过于担心,有问题来找我问。至于外语,绝不可考法语!,也不能用俄文,还是选英语。相对来说,不比当时高考英语更难,也只计部分分数….”.

      从此大约半年时间,黎兄抱着数学普物死啃,那可真大是有古人头什么锥什么的劲头。临考前不久,侯爷给他大致勾画了专业课要考的内容,黎老兄将电声两所的同学师兄问了个遍,拿全了77年后的试题猛攻,有不会的就去找侯爷。就凭着这种劲头和他的聪明脑瓜,终于在二月份考试时达到了比录取线只低2分的成绩。既然他本来就是院里的,当时可以根据政策定向――就是哪来哪去,稍低分可以照顾的意思。黎老兄终于如愿以偿既通过了准丈母娘的考核,抱得美人归,也拿到金色灿灿的科学院文凭,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黎毕竟不是学术人物,毕业后就到了侯爷刚创立的科理高技术公司,再之后在商务之路上快马加鞭,今日已是横跨地产,贸易,电子,IT,保健业的大老板。侯爷也在多位重量级大师支持下一路直上,当到科学院秘书长,若非他手创的科健拖了后腿,应该可以当副院长的――他有能力有水平肚里有货,不过没运气。看来人还是有命的呦。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方解石,
      • 家园 互联网时代的开始,有钱祖玄的功劳

        高能所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有钱祖玄的参与

      • 家园 【回楼下的问题】阎锡山、何泽慧、gc党

        2006年4月9日,在CCTV-10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前世纪三十年代,山西军阀规定:山西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后,由政府资助3000大洋出国深造。

        何泽慧原籍山西灵石,但出生在江南。她从清华毕业后,听说了这个规定,于是到山西办理有关手续,拿到3000大洋,前往德国学习技术物理专业,学成博士回国。

        3000大洋是多少钱呢?那时候,一块大洋基本可以购买200斤白面。按今天的购买力,基本等于60万人民币。

        前世纪60年代,中国氢弹研究机构发现一个关键数据有不靠谱,委托何泽慧带领一个团队开展研究。她用了几个月时间测定了新的数据,使氢弹爆破的时间提前了1-2年。同时,这位实验物理专家,是原子弹研究机构的组成成员。社会主义北京政权的第一个云雾室,是她自己装起来的。

        德国在俾斯麦时代,制定了严格的义务教育法,如果不能遵守,儿童家长就要蹲大狱。普鲁士地区在此前,一贯是一个小国林立、战乱不断的地方。而在此之后,日渐强大。

        山西军阀在太原战役中,已经灰飞湮灭了。不过他们在前世纪30年代掌权的时候,言而有信地给了3000大洋,帮助了消灭他们的政权在30年后,能够爆破原子弹和氢弹。听说科学家是有阶级性的。知识分子也是有阶级性的。这3000大洋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一个民族来说,政治家的远见是没有阶级性的

        何泽慧在成功参加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后,被下放到某地参加政治改造

        她作为德国某大学技术物理系招收的第一个涉及军工生产的外国学生,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铀原子四次核裂变的科学家,负责每天给干部群众敲钟。她按照收音机报时来敲钟,敲得很准[哈! 阎锡山的3000大洋给gc党培养了一个准确的敲钟人.]

        摘自: 外链出处

        ------------

        曲向东在《大家》节目中采访何泽慧。曲向东在这个节目中,所有的发问总是被眼前这个老太太给破坏。她没有一问一答,一方面她的思维仍然强劲而轻灵,一方面她以着一种不同的智慧看着2006年的曲向东。

        曲:我们今天采访您,主要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以您为榜样blah blah blah

        何:你们学我啊,学我,你们就倒霉

        曲:你们为国家做出贡献…(2弹一星

        何:什么贡献,还不都是抄来的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