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家来谈谈计划生育政策吧 -- donkeyking

共:💬264 🌺32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口可回归可验证,它都统计不好,其他统计就更好不了

        这个人口普查的难度比经济普查的难度要小,毕竟经济上三产的数据伸缩性大,

        较难验证。人口不一样,容易验证,比如入学儿童,初中学生,一回归就能较好

        地修正数据。

        • 家园 中国的农村家长想方设法都会让孩子上学?(楼下的不要刷屏)

          中国的农村家长想方设法都会让孩子上学?管你在哪打工!

          楼下别刷那么多屏,有链接就可以了。

        • 家园 安徽日报:打工子弟学校呼唤家乡关爱

          打工子弟学校呼唤家乡关爱2006-3-29 08:29:31

          子弟学校走俏沪上

          2月9日上海的早晨。宝山区蓝天打工子弟学校。北风呼啸,春寒料峭。

          校长龙楠头上却在冒汗。他和老婆,4点起床,打扫卫生,布置教室,没法喝口水。第二天报名,孩子们就要上学了。

          “打工子弟学校和一般学校不同。每个学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流走了,不知道又来了多少新生,各个年级都有。一到报名,一波波涌来,一切安排随之改变,管理起来特别繁杂。”龙楠一边忙着,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他来自寿县,2001年秋天,在这个顾村镇租了地,办起海蓝打工子弟学校,一年后,又办起蓝天学校。现在,两校在校生3000多人,全是打工者的子女。他挺自豪:“几年来东拼西凑,投入了近200万元,咱这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是宝山区最好的!”

          蓝天学校,是个缩影。目前在上海,约有300多所这类学校,其中200多所是安徽人开办的。它们属于社会办学性质,集中在普陀、闵行、宝山、浦东等区。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沪上打工者约800万人,其中我省200多万人,随父母来此的学龄孩子,至少有12万人。他们大多数没上过幼儿园,没经过学前教育,入学时大了1至2岁,教材与上海无法接轨。在上海上学,得交3000元至1万元赞助。即使能够承担,因为打工流动性大,谁愿交呢?巨大的需求,体制的不足,让这类学校成了宝贝。

          打工嫂刘燕来自六安,快人快语:“有了它们,咱孩子才有学上。孩子是宝贝,它们也是宝贝!”

          草根教育进退两难

          打工子弟学校很受欢迎,校长们却心有苦楚。

          尴尬之一:没有正当名份。它们至今没有合法的办学许可证,有关部门称之为“简易学校”,最好状况,是在区里备案。办学当初,它们位于城郊结合部,校舍尚属简易;现在,都已发展到蓝天这样两三千人规模了,硬件投入也有上百万元,还能被称为简易吗?

          尴尬之二:随时可能取缔。龙楠总是担心,一觉醒来,接到通知,学校被取缔。这并非杞人忧天。2005年,同在宝山区顾村镇,另一家打工学校,因为被规划征地,就被取缔了。熊传宝校长为此自嘲:“打落门牙,肚里吞哩!”1996年,老熊就已经办学,多次受到媒体关注,然而,学校场地是租来的,遇到规划,只能服从。更令人神伤,是无端取缔。朱同友来自颍上县,在黄埔区办学6年,达到1000多人规模。2004年,有关部门取缔了他的学校。“不仅心血白费,可怜了一帮孩子。”2001年以来,被关停的安徽人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共计有60多所。在长宁、黄埔、闸北等区,几乎是“一刀切”。

          尴尬之三:没有主管部门。打工子弟学校,多属办学者自创。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对诸如教学管理、师资资格认定、学籍管理等从不过问。我省有关部门也没有办法提供服务。管理上的真空状态,使它们像是没娘的孩子,带来一系列难题。例如:受聘教师多是皖籍师范毕业生,其职称评定,哪有人过问,既无政策明示,也无管理机构。教师继续教育,新课改教材培训,新旧教材衔接,这些都成为问题。对学生而言,流动的学籍认定,也难以解决。像初三学生升学考试,因为要回原籍,中间衔接不上,每到毕业学期,有的就得辍学,有的转回原籍,办手续极为困难。

          娘家关爱何时东进

          “盼望娘家多给点关爱。”这是记者采访中,这些学校的呼吁。

          姚为建,普陀区建英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动情地回忆:2002年夏天,有关部门上门,要求学校停办。多次交涉,惊动两地。“没有省政府出面,不是省教育厅协调,这个学校,早就停了。”

          “娘家人”的关爱,包括方方面面。核发办学许可证,教学评估管理,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学籍管理……凡涉及大的政策,校长们无可奈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协调。

          省政府驻沪办事处王同志认为:民工子弟学校在上海的存在,其意义超出了教育范畴,涉及到我省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形象;我省在上海打工的乡亲,每年汇给家乡人均5000元,总计50亿元以上;他们最牵挂孩子,孩子教育不愁了,他们在上海打工,就能坚持下来。

          记者认为:实施东向发展,落实全民创业,就不能因循守旧;在上海这个东向发展目的地,针对外出民工这一类创业者,关爱要跟上,政策要跟上,服务要跟上;如何帮助200所学校扎下根来,健康发展,编织一批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对我省有关部门,是一个新的期待。

          [短评]

          10多年前,我省建筑业在上海占有很大市场,如今被苏浙等省同行挤压得步履维艰,大项目根本接不到。市场不相信眼泪,一方面竞争不过人家;另一方面,没有跟进服务的意识。有些干部特别怕有闲话,担心别人说他为私人企业服务。苏浙等省官员,却不是如此,他们在企业需要服务时,召之即来,主动服务。据说,群雄逐鹿沪上建筑市场之初,浙江分管此项工作的省厅官员,每年都要去上海有关部门主动拜访,解决问题,为家乡的企业争利益,谋发展。上海的建筑市场有多大,蕴藏着多少经济利益,稍微估算一下,都会瞠目结舌。

          与此相似,在上海,安徽人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可谓独领风骚。他们的创业精神令人感动,另一方面,他们的命运也令人担心。这些草根学校,办学这么多年,甚至领不到一个办学许可证。

          安徽有1000多万出省打工者,他们都是创业者。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呢?他们面临的问题,有谁去研究解决?在当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为服务这些民工子弟学校,拿出具体的办法来。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张大鹏)

        • 家园 人口问题,一定要脚踏实地拿到真实可靠数据作为讨论基础。

          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办公室清茶报纸派,还是要先多出去走走看看。

        • 家园 入学儿童,初中学生?许多人无法入学你不知道吗?

          你是不是已经离开中国很久了,根本就不了解任何实际情况?

          • 家园 儿童入学上要村干部追着去落实的,这是一项任务!

            到底谁在中国?

            你上次说深圳研究生多的是生二胎,这个笑话还不够别人开心?

            • 家园 很难与东东山这样的人讨论大的政策。

              东东山这样的人坐在办公室,拿着严重失真的第3手第4手统计数据,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

              从来不知道到处走走看看实际情况。

              • 家园 您还是过于乐观了些

                可能不是统计数据在手,而是网络在手。

                另一方面,真要有统计在他手里,那更要命了,这个逻辑和受教育水平,得出什么骇人听闻的结论还不知道呢。

                从他跟了我的帖子到现在,我最担心的是中国的教育问题---当然,可能对他来说,什么问题最后都是人口问题,都要靠停止‘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来解决。

                • 家园 你还是担心教育资源的浪费吧!教师的就业问题吧!

                  多少农村教师,要被辞退!农村学校被拆掉。

                  师范生都供过于求。到底是教师过多,还是学生过多?

                  80,90年代都能做好的教育,现在会做不好,非要搞你的一胎化?

                  敢情中国的义务教育进步,高等教育的扩张是一胎化的成绩!

              • 家园 怎么着也是农业老头>农业劳动力,兼论农村劳动力的实质数量

                我们总以为农村有5亿劳动力可转移,其实这是个误会,根据人口普查,农村7亿多人口,

                把农村老人都算上,可能有5亿劳动力,因为农村的老人也是工作的嘛!(人口专家语)。这种人根本就没办法转移,其实按通常的看法,40岁以上就很难转业。农村老人有1亿左右,现在在外民工有1.5亿,按第一产业,还需要1亿人算,只剩下不到1.5亿人要转移。如果第一产业要2亿人,只有几千万要转移。这就是我们闹民工荒的原因。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新增劳力少于退休劳力,这个转移数目还会减少。

                我觉得,矛盾首先会在青年女工需求上暴露出来,与此相关的是纺织服装业。这个在10年之内矛盾一定会爆发,竞争力差的纺织企业要么去越南,孟加拉,印度。要么国家组织引进女工外劳。

                由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部的崛起,都对劳动力还有大需求。去年,江西安徽就缺民工,影响企业生产,省政府很不满意。

                10年时间就可以使形势剧变,95年满大街的民工,和现在到处叫民工荒,变化就这么快。

            • 家园 北京丰台将取缔打工子弟小学 这些孩子何去何从?

              北京丰台将取缔打工子弟小学 这些孩子何去何从?

              2001/09/06 北京晨报

                晨报讯(记者赵戎) 曾经颇有争议但仍然在继续自行发展的打工子弟小学如今在北京市丰台区受到严厉对待。从9月1日开始,丰台区委牵头,各个乡具体实施,计划将区内大约50家打工子弟小学全部取缔。经过几天的工作,现已成功取缔了3-4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丰台区这一雷厉风行的行动一改以往各级政府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模糊态度。丰台区有关部门表示:该区这次取缔外来打工子弟学校的目的就是要把低素质的人

              群清除出去。教育法有关规定,这些学校没有经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都是非法学校。根据区里的摸底结果,全区现有外来打工子弟8000多名,非法外来打工子弟学校50所。这些学校几乎全部存在教学设备差、老师素质低的现象。教育部门曾用当地的考试试卷在打工子弟小学之一的新发地三星小学测试,结果60%的学生0分。一些学校的电脑老师竟然只会开机关机。有的学校校长现给刚招收的老师授课,讲如何教学。为了让孩子们从这种学校中摆脱出来,去更好地接受正规教育。区里已经在公立小学中准备了4600多个空位,来容纳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们。至于多出来的这些学生,可以由家长送回老家,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

                9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丰台东管头的奋进小学。这家原本有300多名学生的学校大门紧闭。正是上课时分,却听不到孩子的读书或打闹声。一位中年女老师领我们走进校园。一栋刷成粉红色的崭新两层校舍空空如也,教室里桌椅凌乱,许多新教科书胡乱堆在满是尘土的地上。女老师讲,学校事先什么也不知道,还趁暑假期间盖了新教学楼。可1日开学那天,乡里来人说要取缔他们的学校,然后几个联防队员就把住学校门口,不让学生进来。当时门口挤了数百名学生和家长,场面乱哄哄的。学生家长强烈要求上课,学校却被封住学生不得入内。不得已,该校的赵校长在大兴县又找了个地方,组织老师和学生到那边“打游击”去了。不过这一应急措施只能解决不到100个学生名额。

                无学可上的孩子去哪了呢?记者在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北京时代学校采访时,碰巧遇到一个将孩子从奋进小学转来的家长。她说,开始学校不能上课,他们都急得要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听说这里还没停,就带着孩子来了。如果这里也被封了,那只好再找一家。实在没学上,就让孩子在家里呆着。为什么不将小孩送回老家读书呢?这位四川妇女说,现在全家都在北京打工,送回老家孩子谁照顾?孩子也不适应那儿了。而且老家的学校条件比这里的打工子弟小学也差远了。

                这边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入学无门,那边公立学校的空位却应者寥寥。一位家长说,好学校(指公立小学)谁不想上呀,可交的钱太多,我们根本承担不了。这位曾去公立学校咨询的家长说,去那里上学先交2000元,中途退学不退钱;然后每学期要交800元左右。而现在上的打工子弟学校呢,虽然条件差一些,可每学期全部只交400元。其实不仅如此,公立学校中借读学生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比,成绩也不记入学校平均成绩。这种种的“特殊待遇”往往让打工子弟们被另眼相看,无法融入集体中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