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博克整理】瞎侃瞎侃,侃到运十 -- 冰冷雨天

共:💬205 🌺34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先花后回

      老冰说的这些,有些人看了可能觉得不忿,可是真是话糙理不糙。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很多方面落后发达国家,这个多少多少年就俺就估不清楚了。但是运十造不造,则是另一回事。

      先说差距。学过机械制造,也学过金属材料,虽然都学得不怎么的,但是多少算坐井观过巴掌那么大一片天。日本的金属材料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他说天下第二,没人敢说天下第一。就是Fe-C相图,这可说是材料学入门第一课,现在在日本还有人在研究。日本的教授也有很多做新材料的,但是一直不缺研究传统材料的,就盯着自己那三分地,几十年下来,积累的经验与数据能不惊人吗?我不是夸外国的月亮圆。科学与技术,往往就是个积累的过程,起点不同,后来者就得耐心的追赶,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听政府报告,里面经常有句话,大意是:通过改革开放和自立更生,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发达水品相比,差距还很大。这句话可能听得耳朵长茧,但是就是事实。科学技术是一个整体的平台,又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紧密相关。有些技术,暂且不说科学,即使开始的时候差别不大,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到头来只有一两个国家取得领先,这是很正常的。日本的生产技术,包括材料制备,精密制造,精密加工等等,真不是国内十年二十年时间能整体超越的。

      但是中国有中国的优势,都是老生常谈,不多说了。反正我们大国,战略回旋空间大,十年二十年我们也耗得起。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能保持发展,总有一天会追上去。高新科技,捅破了,不过一层纸,怕的是找不到那张纸在哪,在墙上捅来捅去。

      说运十吧,其实是往远了说。科学要发展,主要是基础科学的投入,打住不提。技术要发展,怎么弄?给生产厂家送一套新设备?收效不会大,大多数厂商会开心的使用,但也就是使用而已。强制制造商加大技术投资?这年头了,这么干不行的,而且强扭的瓜不甜呀。技术投资有风险,而且是大风险,看晨枫老大的文章,比如波音,那是多少次死里逃生呀。一次错过机遇,或者投资失败,就game over了。现在看软件业,通讯业,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哪个市场经济下的投资者不想在技术上领跑。但是,入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西方有风险投资,国内现在也有,但是属于小打小闹。像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风险投资那点钱简直是毛毛雨。

      怎么办呢?要么就是咱们慢慢来,各个厂商之间有竞争,就算国内市场,那也是群雄争鹿,技术差的都得被淘汰,十年二十年之后,能活下来的,技术水品就算比国外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毕竟我们人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量又足,毕竟我们后来者能读一些书雇佣一些老师傅,毕竟现在技术交流也多。现在人才市场上技工的收入水涨船高,我觉得是一个标志。技术开始值钱了。

      要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国家投钱。反正财政现在有钱,满世界买能源买原材料是一个花法,投资科学技术是另一个花法。但是怎么投?科学俺不敢说,学霸关系网,假芯片假履历假文章,满世界的黑幕,嘿嘿。技术怎么投?老美那里有个著名的例子,当年Apollo的发射失败是一个方面,但是围绕apollo上天的制造技术的发展确是另一个方面。数据找不到,我也不敢随口说就怎么样了。目的只是说一个,以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是一条被证明确实有效的发展之路。韩国在汽车制造业上的投资是另一个例子,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却南辕北辙,就当交了学费吧。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十要不要造,应该是一个博弈的结论。既不需要等到技术储备足够,简直水到渠成的时候去造,那样浪费了国内航空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也不可盲目上马,连螺钉螺帽都不及格的时候就玩商业用途的大飞机,毕竟不是军工产业不计代价,也不是神5神6数量有限。即使是国家决定了造运十,期望值是怎样?技术储备有多少?课题攻关有哪些?人员配备够不够?技术细节怎么办?谁设计,谁制造,谁检测?制造中谁为主,谁为配套?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论证可能比造三峡还要复杂。

      说国内落后,也许正是因为爱这个国家,才看到更多的不足。

      其一,日久见人心。

      其二,Don't judge one person.

      胡言乱语而已:走过路过,随便吆喝几声:)

      • 家园 花!!!

        因为爱这个国家,才看到更多的不足

      • 家园 Long time no see!
      • 家园 先花,但是我觉得这不是话糙理不糙的理

        中国的钢铁业落后日本40,50年,这是个可以随便下定论的吗?看看前前后后的回帖,恐怕不少人已经信以为真了。这是在动辄2,3万在线的西西河。

        或许一些懂行的如寒兄等可以知道冰兄说的哪些在理,哪些不在理,但是如不太懂行的会不会认为就是冰兄说的这样。

        我们不能把自个长的不好看的脸蛋夸得跟花似的,但也不能拿些没影的事往自个脸上泼黑水吧。

        对于中国制造业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我的有生之年也未必能看到赶上超过的时候,人家可不会停下来等你,但是这个差距是越来越大还是一点一点接近呢,我觉得是后者,只是越到后面速率越慢。尽管中国在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有这这那那的毛病丑事,我觉得这个趋势还是有的。

        • 家园 先花上

          人民内部矛盾,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各自表述,求同存异,怎么样?都不是坏心眼,这就算了吧。

          我倒想到一个词,不求甚解,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 家园 花回谢,欣赏你的大局观

            和几乎认同你的全部说法(99%吧)。

            我只是说在下一些结论的时候不要那么轻率。

        • 家园 您还是没明白老冰和我们这些人的意思

          您一直穷追不舍中日钢铁业四,五十年差距是否真实这个细节。可以这么说:

          老冰基本上是根据不多的信息主观地说了个数字,40或50年。

          也许真实的中日钢铁业差距是38年零132天,也许是52年零39天,但这样的数字真有这么重要吗?如果正式结论是中日钢铁业就差38年零132天,我们就值得庆祝差距比老冰瞎说的小了吗?

          就算老冰胡说,这个问题的核心也是中日钢铁业差距显著,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赶上的。提出四,五十年这个话是警醒国人,别盲目乐观,赶紧去干实事,还要有毅力,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至于真的是差20年,30年,还是40年,反而不是关键。

          再说了,差40年也未必要真用40年去追上,关键是现在就要急起直追。不然只能越差越多。

          某也算过,中国美国铁路建设差268年。那是根据某的数据。

          现在有高人提供新数据,美国现有铁路41.2万公里。而中国截止2005年底有铁路里程7.5万公里。按照这俩新数字重新估算,中国从2006年起按照年建设2500公里的速度,用不着268年,只需用134.8年,到2141年就赶上美国2006年的水平了。

          看看,这一下就少了133年的差距,那是不是就该普天同庆了,中国铁道部长该升官好几级了。

          某看还是不能这么阿Q。要不,嫌人均GDP太少不好看,把人均GDP倒过来看,比比世界上哪国用单位美元支撑的人口多。那排行榜上人均GDP垫底的穷国们都扬眉吐气领先了,有用么?

          老兄对很多问题追问证据很好,但是也要理解好多复杂的问题是不可能有完整信息的。不过,没有精确信息并不能影响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认识到中国产业还落后世界领先水平一大块,需要长期不断努力就是在模糊信息下的真实判断,某认为这是正确的。至于非要精确辩白落后几年,几月,还是几天,是枝节末稍。

          是吧。

          • 家园 应是你不明白我的意思

            我毫不怀疑你等的本意,但西西河的河友来至台港等全球各地,可能甚至还有海外二代,怎能无端制造母国的负面形象呢,你知道他们会怎么看?或许还会让有些人乐于见此的人得意。

            这话的政治意味重了些,我可不是什么政府官员。

            关于对中日钢铁业的差距,我们的理解不一样,正因为无法证明,多少多少年的论断不能轻下,我觉得这不是什么枝节问题。

            我们不能把自个长的不好看的脸蛋夸得跟花似的,但也不能拿些没影的事往自个脸上泼黑水吧。

            至于你举的铁路的例子,已经有人说过了,我不再多说什么,只说一句:按你所举例,美国比欧洲都多了好几倍,是否能说美国的铁路业比欧洲领先了多少多少年?路线长度不是衡量水平的唯一指标(可能连主要指标也不是)。

            • 家园 老兄这个担心是掩耳盗铃

              中国的成就,不是有人恶意攻击抹黑就能说没了的。中国的问题,也不是在西西河避而不谈就会自己消失了的。而且,众人在西西河都是很理性地讨论,说的也大都是有亲身经历的事,谈不上无端。

              中日钢铁业的差距,是显著的,中国要追上也是长期任务。至于具体差多少年是细枝末节,反正都是中国落后相当的距离。严密论证差20年和现在大致判断差40年没有区别。但是,这么说不代表中国永远追不上。

              有关铁路的比较,铺轨里程绝对是第一要素。没有铁路的国家和有铁路的国家比铁路是没有意义的。早在十九世纪铁路大发展时,美国的铁路总里程就已经超过欧洲诸国总和了。所以说美国铁路在里程建设这第一轮的竞争中就领先欧洲没错。在美欧基础的铁路里程建设都稳定下来以后,第二轮的竞赛才是铁路技术和效率的比赛。

              现在中国还在第一阶段的铺轨建设阶段。不论愿不愿意听,今天中国铁路总里程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二十,是相当显著的落后。也许中国用不了40,50万公里的铁路,但是7,8万公里的铁路里程对于中国是远远不够。美国铁路重复建设也罢,运行效率低也罢,都不是中国只有7,8万公里铁路就可以沾沾自喜的理由。

              而且,某认为中国铁路运营效率高,有相当部分原因就是铁路里程不够。靠有限的里程支撑庞大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能深入内部挖潜力,多拉快跑。铁道部长不是凭这个成绩当院士了吗。

              但是,中国在现阶段片面追求效率也不对,现在的高效率是基于中国铁路里程有限的情况下。中国铁路目前根本的首要发展任务还是扩展里程。在扩展里程的同时,能保持高运行效率更好,否则,效率要为里程让步。要不然,拆几段铁轨,把里程减少点,运行效率提高得更快。

              • 家园 嘿嘿

                你这么说就有些强辞夺理了,

                “愤青味道”“无端”的话我是没有根据的瞎说吗,仔细看看各方的帖,作为主要依据的调质钢的论述能不能站得住脚,又是根据什么做出的结论,理性是这样的吗?

                我又何来掩耳盗铃之举。

                中国的成就,不是有人恶意攻击抹黑就能说没了的。中国的问题,也不是在西西河避而不谈就会自己消失了的。

                当然是这样,大概绝大多数人不希望相反的情况在西西河出现,那样西西河会失色很多,也不会有现在的规模和吸引力,但也不可能避免这情况出现。

                关于比较评价铁路发展水平的要素:运能运量,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其他运输方式的相关替代性都是要考虑的,

                既然美国铺了那么多低效无用的铁路,还要以此为标准衡量中国,其中的合理因素在哪儿,

                线路里程的增加应以支持地区发展,惠及沿线人口为目的吧,和追求高效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吧,中国铁路线路所及人口覆盖率有多大,我这里没有数据,但我想

                不会低,如果拿这个和美国比较是不是更合理。

                中国的国土2/3是山地高原,而美国怎么样呢。

                中国的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多大程度上弥补了铁路运输的不足,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吧,反观美国铁路的衰退是否也和这些替代方式有关。

                我对任何人都无恶意,特别是对兄台,只是讨论,或许我的措词有冒犯之处,敬请原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