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引进彩电和高级数控机床生产线的一点内幕 -- 山而王

共:💬99 🌺1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是有,不过.....

            京东方,上广电,昆山龙腾的产能合起来也才月产100K,这点产能,给人家填牙缝都不够......

    • 家园 说个jazz爹厂里的八卦

      70年代本来jazz爹所在的厂准备引进中国第一条彩色显象管生产线。

      厂里去欧洲考察,大概方案也都和厂商谈妥了。欧洲厂商为了展示他们的工艺,临走送了只用他们生产线上设备雕刻而成的玻璃蜗牛给考察团。

      这蜗牛回到厂里,有人的阶级斗争弦就绷起来了。说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讽刺我们技术落后,发展像蜗牛一样缓慢。当然厂里领导是搞技术的,脑子还清楚,根本没有理这个茬。

      结果这人就给江青写了封信,把这阶级斗争重要性的事情又说了一遍。过了几天,上头一封文件下来,生产线不许引进了。

      后来兄弟单位熊猫厂到是引进了彩管线,80年代一下做大了起来,厂里职工说到此事无不愤愤然,说要不是那封破信今天的风光哪轮到熊猫啊。

      这事我听的玄乎,但是问了几个叔伯辈的老职工,都说有这事

      • 家园 熊猫厂没有彩管线

          南京唯一的彩管厂在华东电子管厂,不属于熊猫。

        • 家园 南京惟一的彩管厂是华飞

          88年飞利浦和华电一起投资的,后来飞利浦不断追加投资,目前隶属于LPD。

          目前国内的彩管行业已经开始不景气了,普遍的开工不足,LG曙光基本完蛋,只有天津三星和咸阳彩虹还能保持较好的势头。

        • 家园 华电当时有彩管线早就发了

          华电属于什么中山集团

          要是有彩管线,熊猫那么大的出货量,华电早发了。倒是80年代熊猫生意太好,厂里给熊猫做代工厂,生产过一阵熊猫牌的彩电(85年家里凭票买了一台)。

          • 家园 华电彩管厂我去过。

              我们给他们做了点简单装置。

              至于那个彩管厂现在还属不属于华电不清楚,建厂也要比陕西的彩虹厂要迟,是哪一年已经记不得了。

      • 家园 这不就是当年著名的康宁公司的蜗牛事件吗?

        没想到老爷子还是亲历的.

    • 家园 记得八十年代中期国内根本买不到好点的彩电

      后来托人从广州带了一台21寸的日立,看了十年。

      到现在还搁老家柜子顶上,5年前还能用。

    • 家园 表面无坑,其实是连环坑,花之
    • 家园 花 从回帖里发现还有n个包子? 爆料快 包子也要快上 坐等
    • 家园 花你家老爷子,祝他老人家身体永远健康
    • 家园 帮忙补充点

      好朋友曾经是国内第一批大型显象管合资生产企业(这个企业也曾经是中国早期中国股市第一牛股)的技术骨干,因此被派去日本实习过.和日本人混熟悉后,有次日本人说了:卖给你们的生产线8年寿命期限一到.你们的利润刚好购买我们的新生产线.这里就是您老爷子痛骂,也是我始终反对和日本在战略层面和日本合作的原因.我们落后,就要被人盘剥是事实.但是,与欧洲和美国的合作人家多少会给你留点.不管多少,那份额别人是给你留下的利润.我不记得欧洲和美国各自在利润空间上给合作者留多少差额,但是台湾和韩国就是靠这个差额实现崛起的.而日本的问题很明显,他这样微薄的利润预想空间都不给你留.这反映了日系企业当年的强势,但是也为后来的日系在中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同样说另部件体现的日本式的精明,日本在当年和中国建交的时候赠送了中国2万辆皇冠轿车,这些轿车很大批做出租车用,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出租轿车专用.尽管是赠送最后日本人在这批皇冠车上的利润是整车价格的三倍.

      这里为楼主补充下,日本电器的实用情况.我在dfindy兄<没必要盲目迷信日本,机械懂得不多,讲讲电子>一文是曾经这样回复:日本产品一旦在特别环境里,往往就会出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设计的过于精细以至于在各种特别条件下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缺少一定的余量,这个余量涉及的就是成本,涉及的就是相对的适应范围.日本系家电为什么技术好\设计精良\观念先进却都在中国遇到了这样和那样不小的麻烦,在我看中国国情需要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个国情是否适应就是需要余量来保证的.您的文章说的更具体,我就在另一个方面做补充:电压.中国长期以来因为电力供应与设施的问题,造成电压不稳定.其中以上海为例子,220伏特电压实际长期稳定的数值在160-200之间,这个是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的事情.而日本人不是没想到,也不是技术上适应不了,但是这样一个变压器上的改动需要比日本设计多花200日圆的成本,这个尽管中国方面多次提出要求,日本厂家还是置之不理,这个负担自然就由中国合作伙伴和中国经销商承担了.

      前面说了,这反映了日系企业当年的强势,但是也为后来的日系在中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也成为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机遇.具体怎么回事情,我也喝口水回来再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