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引进彩电和高级数控机床生产线的一点内幕 -- 山而王

共:💬99 🌺1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补充续完

      这个丰田到后来,一看中国市场的火,眼睛有点红,于是就削尖了脑袋要进来.知道当时中国车火到让丰田动心可不一般.您知道中国在中型车上有个世界记录知道不知道.当年桑塔那(不是后来的2000与3000)利润曾经到20万人民币,那时候我一老师转行投奔大众做销售,一辆出去提成就是1万.要知道,奔驰宝马同排量的利润在北美市场也就1500美圆的利润,其他厂家就更不要说了.你说丰田能不眼红?这当口,恰好中国当时最后一批外资企业汽车生产拍照要发放.克林顿访华后,其中一张给了通用.还有一张给了谁我不记得了,总之最后能给日本的就一张牌照.丰田当时跑遍了中国各个部委,上下打点没少下功夫,最后临了这个牌照给了丰田认为在技术\投资还有管理上都不如自己条件优厚的本田.丰田直接进中国是没辙了,但是却走了曲线进华的方式:收购了奄奄一息的日本大发公司.呵呵,讽刺的是之前不久丰田还拒绝日本政府要求丰田帮助大发的要求,理由是不能和股东交代.

      其实说到底,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失误可以用前倨后恭,进退失据来概括.你可以用对中国发展迅猛预料不够来解释,可是在中国有失误判断的企业多了,比如同样当年拒绝上海汽车项目的通用怎么就能在中国市场后发直追呢?说到底,还是那种日本企业认为中国人一旦和日本合作就吃定中国人了那种思路.说实话,有的领域里中国吃点亏还是会认.但是在战略性企业和国家主导企业,中国却是绝对容不得这个的.电信的整体系更换,还有前面说的曾经的中国第一牛股的公司,都说明一条:当合作威胁到中国核心利益,中国人不会妥协,是会断腕的.说到底,日本公司对中国的策略还是缺乏战略眼光,但是更缺乏的是那种欧美大公司的变通性.就这样,曾经在中国有着绝对霸权地位的日系企业就这样不可避免的衰落了.有人会说,这些是中国人还有中国政府都是带着民族主义情绪思考问题作的祟.但是下面我说个实际的例子,来事实求是的看看,中国人怎么对待日本企业.

      2000年前中国最大的油轮是15万吨级别的,而且因为制造和质量的问题实际该级只有一艘.后来有一家日本企业顶着国内舆论的压力和中国合资生产了中国第一艘30万吨级油.这对中国在后来能自行研制生产VLCC功不可没.作为回报,中国政府把中国铁路提速项目中唯一给予日本企业的合同给了这家日本公司.而且在其他项目上,该公司在华业务没有随中日政治关系而降温减速,其他不说他们公司在华总部几年前想换新写字楼,上海中心地区的商务写字楼竟然没有可以接的下他们公司盘子的.

      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向来对实际帮助中国发展的公司一向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那些在中国,一味计较,只想占便宜,不想给中国实际好处的企业,不管什么国家背景,最终都是很难在中国立足与发展的.这些,也值得中国企业在向外发展的时候思考.技术\利润或者市场,并不是竞争力的全部.

      • 家园 南通中远川崎

        说是三十万吨VLCC,实际载重吨是298000,长330米,第一艘是“远大湖”号,处女航就是直奔伊朗哈尔克岛去装油。这个项目好象已经完工了,一共四艘,中国远洋超级油轮船队初具雏形。

      • 家园 好文,献花!
      • 家园 我想是儒家里的 "义" 吧!
      • 家园 顶!分析的好。
    • 家园 帮忙补充点:在商言商的续

      前面说,那有8年寿命的生产线的公司.曾几何时,风光无限.怎么个风光法,不说这个公司当时有多少赢利.在中国上市公司里第一或者第二个破万元股票价格的公司就是这家公司.8年一到,日本供应商是兴冲冲来了.但是中国人不再在这个项目上追加投资了.尽管之后该中国企业和日本其他企业还有不少的合作项目,也许是真的点背,真正合作成功的至今都算不上.原来开厂子的时候,那种领导市场地位的气势也早已不见踪影.与此同时崛起的却是中国本土供应商与本土厂商的崛起.

      再说,电视机的变压器.日本人不解决,中国人只有自己来.于是中国就兴起了国产变压器行业.到现在,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执掌世界份额牛耳.有民营企业还和通用电气结成战略伙伴.算是塞翁失马的一个例子了.

      这里再说中国汽车,想当初在出租车上,日本人狠赚了中国人一把,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这个缘故,我所经过的大城市就再也没有见过日本品牌的出租车.(95年还见过那种老皇冠的出租车,算是例外)你们现在看出租车行业不起眼,但是这个在中国汽车历史上起过很关键的作用.当年上海大众产量刚过5万量的时候,仅仅靠政府采购已经不可能满足需求.但是那时候中国刚经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股灾加上宏观调空国家重拳打击走私,当时汽车消费市场不怎么景气,这5万辆车怎么办就一下子成了问题.结果当年上海市政府就出了文,全部出租车都使用上海大众.而且3年后必须更换新车.但是上海出租有3万辆,这下一换车,算是救了上海大众的急.结果后来,上海大众就这样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曾经拿下中国销量的50%.直到后来,出租车这个诀窍被其他省市学去了,呵呵上海大众的风光才结束.(这个算歪批别当真哈)

      说到汽车还补充段:丰田在中国的曲折登陆.当年上海的汽车项目,邓公点了美国通用和日本丰田的名.结果两家都不愿意合作.通用的话很实在:生产量太小.丰田的话有点揶揄人:20年里丰田不需要在中国设厂,在日本生产的汽车足够供应了.后来,第一家来中国的日本汽车是大发公司.大发公司给中国的车型就是曾经在中国火的不行的夏利.那么丰田在中国的事情结束了么,呵呵喝口水.

      • 家园 “电视机的变压器”是指高压包吧?

          高压包有一万六千多伏的电压,对绝缘要求较高,电视机里其他变压器都没什么。

          彩电高压包一开始换一只要上百元,后来降到十几元一只。

          出租车的事还记得,当时上海市政府发文要求上海出租车全部要带屁股的,理由是没屁股装不了多少行李,对乘客不公平。那时候国内出租车只有夏历、普桑两种,要么就是大发。大发座位太差,一般市民多喜欢打夏历,除了小一点(桑塔娜也不大)价格便宜“量”又足。

      • 家园 有点小小疑问

        当年桑塔那(不是后来的2000与3000)利润曾经到20万人民币

        我记得桑塔纳最高时候的价格是22还是23万什么的,觉得20万利润之说比较夸张,不过当时暴利是毋庸置疑的,那时的客户群体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

      • 家园 双宝花!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 家园 最近一两年来,国内的

      彩电大厂如TCL、长虹、海信、康佳等都在通过控股、合作生产或独立建造生产线的方式大规模进军平板电视(主要是液晶屏)的大屏幕面板生产领域。但好像目前主要还只是6代屏以下,这样在显示质量和生产成本方面还会与日台厂商有较大差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