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朱元璋的理想和它的幻灭 -- 萨苏

共:💬100 🌺14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朱元璋的理想和它的幻灭

    在历史学家眼里,朱元璋是个十分矛盾的人物,而唯一的从乞丐到皇帝的经历,又让他在帝王中十分独特。分析一下他作了皇帝以后的所作所为,无疑有其独到的价值。

    朱元璋是个非常精明的帝王,他看得很清楚各个朝代的治乱交替,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美化的说,他是想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王朝。无论他是不是想把这个王朝传给万代子孙,这个理想在帝王中是不坏的。

    他的后半生作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叫做家天下。杀功臣就是这个目的,结果是要高度的集权,以一人治天下。这个结果勤政的朱元璋很好的表现了它好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他大权在握,没有抗衡的权利加上朱算一个“明君”,他通过杀戮和整肃创造了一个相对清廉的国家环境 -- 朱元璋是一个作了皇帝的梁山好汉,他的思路和宋江很相似,“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认为天下的事情不是坏在皇帝手中,而是坏在贪官手中。这完全符合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因为从他自撰的祖陵碑看,少年的朱元璋肯定是恨透了贪官恶霸,所以在他眼里,贪官正是他的江山的敌人。朱元璋杀贪官,不是他残忍,而是他理智的选择。

    只是既然事情不是依靠法律来做,而是依靠皇帝来做,皇帝的名声也就不可能好。而当他的子孙是昏君时,这个高度集权带来的危害,也远远超过一个中央软弱的政权。朱家的子孙恰好性格上都有些贪婪,冷酷,固执的明显缺陷,于是一人治天下的权利加上这些或者糊涂或者昏暴的家伙,只有造成更大的危害。这倒是证明了儒家大一统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灵丹妙药。

    第二是朱元璋始终在努力建立一个理想的凝固的社会。也就是说他很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官吏各司其职,人民自食其力,日复一日不断循环下去,自然运转,永远不要变了,于是开万世太平。即便今天,这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的理想呢?只不过今天很多人认为实现这个理想是要民主,而朱元璋没有这个觉悟,他选择了“儒”。于是,他努力使上上下下都按照礼教圣贤的教导建立起一个固定的社会。这个努力在朱瞻基停止下西洋以后达到顶峰。不能说这个努力毫无作用,即便后代出了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这个体制也能自己运转维持朝政。这种“无头骑士”式的社会情状古今罕见。

    然而,这体制运行起来就出现了两个灾难性的后果。第一是不思进取,既然要建立一个凝固的体制,那么一切变革就都是要被排斥的,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科技和社会发展在明清进入一个黑暗时代(清朝也不自觉的继承了明朝的这一理想)。第二是儒者在得到这个好的条件之后,展示了他们丑恶的一面 -- 他们的贪婪,虚伪,不忠暴露无遗,丝毫不因为他们是自诩为道德化身的儒者而有丝毫不同。明朝的溃烂,最集中的体现在这些儒者出身的官员身上,而个别儒者的气节,又往往浪费在皇上的爸爸该怎么称呼这类对国家毫无用处的地方。明朝的失败,证明了儒家只能代表一种理想,在现实问题面前,老夫子们一败涂地。

    不是历史没有给儒一个机会,朱元璋其实是很有理想的一个君王,他也很想按照“圣贤”所说的去做 -- 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在打仗的时候可以看不起读书人,在内心里还是信赖这些“圣贤”的子弟心中肯定有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所谓贪官,不过是“圣贤”中的败类,只要找到不是败类的真正圣贤,国家自然长治久安。

    可惜,儒们让朱元璋失望了。

    个人以为,所谓明亡于自己,正确的解析就是 -- 明,亡于儒。这一点,是精明的朱元璋恐怕也没有想到的吧。

    [完]

    关键词(Tags): #朱元璋#明#儒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扔两块砖头

      看到这篇文章又浮出来了,就顺手砸几块砖头吧。呵呵,我是在讨论讨论。

      第一砖,明亡和儒教

      把明亡的原因,简单的归于儒教或者儒家。很显然是有些偏颇的。与其说是儒教这种国教的错误,不如说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已经走到了末路。

      中央集权,自秦朝发轫,历经近千年的时间。但是,前期大多朝代的中央集权,全力并不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而是有三司六部共同分担。换句当前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在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朝廷的领导下的由皇帝负责的内阁制。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实际上执行了主要的政务,也就是承担了现代社会中内阁的作用。而皇帝个人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皇权的象征意义上,即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一方面、体现在了受到制约的决定权上。

      但是,明清时候,裁撤了文官集团的领导人物——宰相的位子,使得皇帝成了内阁的头子。这就打破了内阁和皇帝之间的制衡作用。本来,以宰相为首的内阁作为政务执行者,受到了皇权的监督和制约。而皇权的形势必须要通过内阁,使得内阁对于皇权也有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而一旦去处了宰相这个文官集团的内阁头子,变成了多头内阁的时候,跟皇权的制约作用也就不再存在了。换句话说,以前宰相率领着官僚集团是参赛的运动员,而皇帝是裁判员,现在呢,皇帝自己包揽了运动员和裁判员。这样是不出乱子就奇怪了。绝对的权力也就意味着绝对的腐败。这种中央集权里面,皇帝的个人素质直接决定了政绩的好坏。而很显然,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不太合格,相比清朝的几位知名皇帝而言。

      而之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并不在于参赛的官僚集团的整体道德都败坏了,(的确,这些官员们有很多的确是道德败坏的。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大一个程度上,正是因为好细腰的皇帝所导致的。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则在于儒家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一点,我会在以后详细解释。)而是在于明朝所实行的这种皇权专制本身的缺陷。

      而这种皇权专制的由来,还要从隋唐的地方政府权力过大,造成了尾大不掉,中央说话没有人听,更有甚者,直接就举兵造反,自己做皇帝了。而如何有效的抑制地方政府的权利,同时又保证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就是宋、明清这些朝代所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宋代的做法是采取内阁制和官员轮换制,让地方官员有进阶可行的同时,不能在一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采取了大量的在官僚集团内部的制衡措施。这种做法虽然造成了种种的弊端,但是,就中央集权的皇权来说,所取得的效果还是很好地。

      而明清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却是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个人的极大影响。朱元璋一开始实行的,是类似宋代的内阁制和官员轮换制的政治制度。但是,在与官僚集团的斗争中,朱元璋依靠个人的权威,在不断地打击官僚集团的同时,将权力进一步的集中。并借胡为庸和李善长这些具有较高的权威和资历的宰相们在政治风暴中被打击,而退出的时候,一举取消了宰相。而使得整个内阁成为了由六部尚书等组成的多头内阁。这种多头内阁的最大优点,就是不会再出现一个总揽政务的,具有高度威望的宰相。也就是说,在朝廷里面,再不会出现可能跟皇权直接对抗的个人的存在。以前的宰相废立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历史是何等的想象。)

      中央集权,是一个国家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从一开始,处于中央集权权力顶端的皇权跟普通的老百姓的、各类知识分子和所谓的精英集团的利益,就处于一个既矛盾,又协调的局面。为了维护住皇权的绝对地位,历朝历代的皇族人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其他的集团利益蓬勃发展、皇权已经成为了其他利益集团的阻碍甚至对立面的时候,这种集权不可避免的要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是个人皇权集权化,将天下的权力收归皇帝一人,就像是我们的明清和英法的断头皇帝们一样;或者是将皇权形式化,将实际权力下放到掌握经济的阶层手中,就像英国的立宪和日本的天皇。

      凡事,总是有出现,有发展,有高潮,然后有低谷,有衰亡。

      中国的皇权政治,经过皇族人士和儒家持之不懈的努力,到了明清时期,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而明亡,就是这种制度已经衰败的一个明证。只不过因为满清入主,以及后来的鸦片战争,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制度在中国的自然消亡过程。

      关键词(Tags): #明朝#灭亡#儒教
      • 家园 为什么儒越发达的朝代,文治武功越不行?

        尤其是宋明两代,饱学宿儒辈出而国家一个比一个疲软,到清一代教育就是围绕儒家经典的学习,但思想更是僵化。民间虽然在科学技术上有当代领先的研究成果,但并不为统治阶层重视,以儒取仕这方法虽然可以使精英人才流入政府,但对于文化、思想、科技方面的推进作用很少,有时甚至是反对力量。

        • 家园 不是儒越发达,而是越来越封闭了,儒学变为理学

          到清朝文字狱,打击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封闭

          对科技越来越归于淫技

        • 家园 清朝前期的武功还是不错的

          扩张期比明朝长得多,有一百多年,与汉唐相仿。而扩张的面积比汉唐要大的多,汉不过一倍,唐的疆土伸缩不定,东边打下来了西边乱,再丢了东边去打西边,等西边打下来,东边又丢了,南边又乱。而清朝将明朝的基本版图扩张了三倍。而且打下来就能够建立长期统治。

          所以是否搞儒教,和国家的扩张力没多大关系。

        • 家园 有道理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奥姆剃刀

        你这个说法太复杂了。

        没有宰相,是皇帝一个人的专制。有宰相,是宰相与皇帝两个人的共和,或者是两个人的专制。这中间有多大的差别?

        觉得另一篇讲财经的贴很符合奥姆剃刀法则,很合俺的口味。明亡在哪了?明亡在财政破产。为什么会财政破产?因为封建化。到了后期,不向中央交税的皇族、贵族这些封建势力所占的财政收入占到全国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这些封建势力享受着国家对他们的保护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封建势力逃避的负担只能转嫁到平民的头上,最后是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一人专制还是二人共和到是次要的。

        其实任何王朝,任何帝国,都有一个后期的封建化加重,负担转嫁到平民的头上,最后崩溃的过程。

        • 家园 “封建化”应该作广义的理解

          “封建化”中的“封建势力”,可以是“封建社会”中免于交税的皇族、贵族集团,也可以是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利益集团。

          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从哪里来的?中央政府是不会生产财富的,这部分财富只能从主体人口中转移。等到主体人口不堪重负,不愿再作贡献时,帝国就走到了末日.

          “819”时,叶利钦对军人们说了些什么,能够鼓动起军人抛弃苏联?原因就是俄罗斯对中亚共和国的财政补贴使得俄罗斯人普遍有抛弃中亚国家的愿望。虽然中亚矿产丰富,但那时矿产还不值钱,中亚国家是俄罗斯人的沉重负担。

          “封建势力”,在“封建社会”中是免于交税的皇族、贵族集团,在苏联是享受财政补贴的中亚国家,在现实的中国则是那55朵花。

          • 家园 对孔夫子的不同意见

            引用:“封建化”中的“封建势力”,可以是“封建社会”中免于交税的皇族、贵族集团,也可以是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利益集团。

            封建势力这个词不只是“封建社会”中免于交税的皇族、贵族集团,更多的情况其实是当年政治宣传的比较泛滥口号而已。这个特殊利益集团的用法也不妥,只要是现代社会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社会阶层复杂化,因此各个利益主体的诉求不同很自然就形成各自的特殊利益集团或者利益联盟(看看里根时代共和党同时存在保守势力和自由主义2个根本利益不同的群体就了解到)。这个用法就可能就没有什么说服力,就算你说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话,恐怕GCD的那些掌握实际利益的才能算吧。至于在现实的中国则是那55朵花,恐怕阁下没怎么去西部看过情况吧,中国的边防国策就是“守四边不如守四伶”,现在您连四边都不想要了中国要还是抗日的时期那你想向什么地方退?要知道战略空间纵深宽广可是中国的命根子,也是中国和美国他们叫板的底子啊。现在看看在苏联享受财政补贴的中亚国家现在分出去后的俄罗斯,你觉得中国不能团结少数民族平衡地区差异会有什么下场吗。

            • 家园 团结少数民族平衡地区差异?

              当初苏联不是在“团结少数民族平衡地区差异”?俄罗斯人怎么就那么短视呢?

              现在的汉人见少数民族就低人一等的政策就是在“团结少数民族平衡地区差异”?

              真应该感谢满清留给中国的96%的汉族这一遗产,使得96%的人口在“团结”4%的人口时还能负担得起。当然现在是90%的人口“团结”10%的人口了。要不了多久就会是60%的人口“团结”40%的人口甚至是50%的人口“团结”50%的人口了。到了那时恐怕就不会有人嘲笑俄罗斯人的短视了。

              • 家园 天元说的有道理

                汉族毕竟人太多 各种资源占用得也多 对于少数民族政策 还是该抱平常心对待

                另外 我是汉族人 呵呵

              • 家园 忘记还有个问题觉得有必要说下

                当然现在是90%的人口“团结”10%的人口了。要不了多久就会是60%的人口“团结”40%的人口甚至是50%的人口“团结”50%的人口了。到了那时恐怕就不会有人嘲笑俄罗斯人的短视了。

                这个问题估计是现在欧洲和美国常常流行的什么种族冲突吧,欧洲和俄罗斯大都是近代形成的国家,他们的主要国家形式其实应该叫做民族国家即都是在一个民族活动区域的基础上形成国家,如果其主体民族成分发生变化的话,文化宗教政治法律等诸多领域的变化可能不亚于一场地震(想想也知道,要是穆斯林也拿现在德国新纳粹的那个对付他们,谁受的了)。

                而苏联解体就和这个什么少数民族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了,苏联当年是共和国联盟(其实理论上是种邦联制,各个加盟共和国在宪法上还都保留有随时理家出走的权利。。。苏联在联合国是常任理事国,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居然也一起是理事国。。。。苏联为了联合国表决的便宜造成了以后共和国联盟分裂的可能性,俄罗斯车臣问题也是一个道理),上层利益冲突才是当年老克搞分裂的真正原因,想想后来李灯灰在台湾干的事吧。苏联现代工业体系是以苏联整个国家联盟为基础,再经过计划经济体制强化的一个完整体系,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工业体系都牢牢的联成一体,苏联分裂对于加盟共和国本身无疑是一种灾难,你看前些时间俄罗斯和乌克兰个能源危机就是一个缩影。

                最后再说下,汉族没你想的那样脆弱,不提匈奴、鲜卑这些同化的(你要查查你家谱,还指不定你什么先祖还是胡裔呢,连李世民他家都怎么看都是鲜卑人至少是鲜卑化的汉人,李渊他老婆还姓独孤呢),连一向世界上公认同化度最低的犹太人,你现在去河南那地方找找看,别人都叫蓝帽回回了,靠他丫的连祖宗都不认了。(说起来犹太人也很可悲的,和阿拉伯人都一个爹生的,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阿拉伯人叫易朴拉辛,现在打的是好几千年的仇怨啊)

                关键词(Tags): #民族国家#苏联解体#蓝帽回回
              • 家园 你什么时候见过汉人见少数民族就低人一等

                国家的民族政策首先就是民族平等,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不在就话就赶到边缘山区,当面楚国南扩,秦汉伐越,东吴征山越和后来唐宋“开发西南”,明清加强边疆控制打击少数民族就一直没停过)生活条件大多艰苦,对于他们进行一些政治经济上的支持无可厚非,而且如果不这样的话和内地贫富差距过大,直接后果就是边疆不稳(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你不要说什么都是当地人民辛勤劳作这个,稳定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前提),相反西部大多数地区的资源和国内政策都首先向东南沿海倾斜,不要说你不知道西气东输,克拉玛依难道是新疆自己用的?前几年怒江大坝争议不断时,云南有个干部说话,“云南不能只是一个大家印象中对游人载歌载舞的地方”

                我希望很多人在思考什么人文精神、中国崛起的时候先想想还有多少人是躲在黑暗的角落里自己舔着改革的伤口求生存。

                同情不是因为我们需要什么,而是我们都是一种生命,都在这个世界求口饭吃,大家都不容易。

                关键词(Tags): #边远山区#生存
        • 家园 再来回复你关于明朝亡于财政破产这一说

          其实任何王朝,任何帝国,都有一个后期的剥削加重,负担转嫁到平民的头上,最后崩溃的过程。

          这句话我比较赞成,也就是说历代王朝的灭亡有其共性。但是也要看到每一个王朝消亡的时候,也有其特别的个性。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不是共性,而是个性。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引起明朝灭亡的所有原因,而是我们所认为的最主要的一条。也就是根本的原因。萨苏说得没错,是腐儒亡的明,你说得也没有错,是财政破产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是,我所说的,是最根本的,是想追究什么导致了腐儒和贪官蠹吏,导致了明朝的财政破产。

          借古鉴今,你看到了如今的金钱流向,看到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但是,你没有看到的是,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社会结构,为什么会导致了贪官污吏层出不绝,为什么会在建国早期形成过一个短暂的美好时期。你看不到这些,就不会找到真正贪污的根源之所在,也不会找到根除贪污的正确方法。

          以上,不是针对你个人,言语冒犯之处,尚请海涵。

        • 家园 奥姆剃刀

          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请注意,奥姆剃刀原则自己并不能区分几个解释或者原理或者假设的正确性。严格的说,奥姆剃刀原则或者定律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SIZE=3]它不是[/SIZE]。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最后的结论来自爱因斯坦,他本身也是一位格言大师。他警告说:

          [SIZE=3]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SIZ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